蕎麥花開了與詩歌語言雜文隨筆
蕎麥花開了,詩意的田野就靚麗了,莊稼人家的笑語朗了,豐碩的秋實就近了。
蕎麥花開了,把鄉(xiāng)村的天就舉起來了,一片片,一塊塊田地里,齊刷刷站起來了的妹子們,羞紅了的臉綻開了花,一朵朵,一串串花穗上,俊俏俏立起來了的風景線,秀麗山村閃亮在季節(jié)的高坡上。
蕎麥花開了,醇香飄過來了,蜜蜂飛翔著,鬧著,與風和唱著,釀造成了生活里的淳厚與樸實,一直穿越嗅覺的隧道,轉(zhuǎn)過了九曲十八盤的衷腸,在心里孕育幸福。
天空,田野,彤紅,甜蜜建立了詩歌的四個維度,共同構成一完整的首詩,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這四點共同構成了一首詩的意義——人們的生活。親情,愛情,鄉(xiāng)情,愛國情構成了這首詩的基調(diào)。鄉(xiāng)情是天空,親情是田野,愛情是甜蜜,愛國情是彤紅。彤紅的枝體,彤紅的激情;田野的博愛,田野的溫馨;甜蜜的生活,甜蜜的事業(yè);天空的浩然,天空的高遠。赤子虔誠與赤膽書寫在天地間,字句激昂與真誠洋溢于卷軸里。
蕎麥花開了,每朵花就是一首小詩,每串穗就是一首組詩。紅的像霞,像火,白的像雪,像云,都是養(yǎng)眼養(yǎng)人的美景色。就像詩歌養(yǎng)人的精神;像蕎麥養(yǎng)我們的生活。詩歌和蕎麥花一樣定義為抒情,情感是一首詩的主要思想。情感之上,比情感更深更廣更高的東西,就是古人說,詩言志。我覺得,詩的真正靈魂在于它的生活體驗的普遍性和對生命感悟的深刻性。就像蕎麥花的靈魂就是豐盈生活。
禾,就是莊稼,就是蕎麥;女,就是愛情,就是美好;鬼,就是機靈,就是靈動。足,就是腳步,就是一步走來;夭,迎來一片妖嬈;軍,最終嬴得方陣威武,它就是《蕎麥花開了》!
蕎麥,農(nóng)戶人的莊稼,欠收年份,有幾袋蕎麥吃,生活無憂,是救命的糧食,莊稼人對蕎麥獨具尊情。
不同的詩歌事件(情景)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有的清晰,有的隱晦。古詩里李白的<靜夜思>,事件清晰明亮,毫無隱晦躲閃。在新詩里,戴望舒的<雨巷>情景清晰。所以任何一首詩事件(情景)都是存在而必不可少的!妒w麥花開了》有這一特征。
情感是詩歌的動力。事件的貫徹,形象的豐滿,需要文本的推動,這是由情感推動完成的。詩歌的本質(zhì)是抒情,但抒情不一定就是詩歌。有的詩通篇抒情卻感動不了人,不是沒有感情,而是所抒之情不是基于自身體驗,假抒情或者抒假情。我比較喜歡隱含的'抒情,我們讀<靜夜思>感覺哪一句都不是抒情,但哪一句都充滿情感,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意境,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境語皆是情語。如果把情感弄成口號,就有些太白了,那就別寫詩了。這一點在詩歌里至關重要,我于這一點上還在拼命努力。詩歌在情感的推動下語言不停變換,形象一直在豐滿,事件也在持續(xù)變化,使得整首詩一氣回旋,語言充滿張力,意境充滿魅力。
另外,語言要講究技巧,同一個意思,從不同的視角區(qū)表述,推敲那句效果較好,就選定那一句。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看重詩歌的這個層面,我很是看重。沒有形象參與的詩歌,是扁平化的,單一化的,而詩歌恰恰需要層次需要復雜。形象對情感產(chǎn)生遮蔽效應,會形成繪畫里的透視效果,形成畫面質(zhì)感。它使得情感傳達集中,事件得以皈依,語言找到支點。
語言是詩歌的最終決定者,因為完成前三者功能的是語言,也只能是語言。語言文本就像風,語言運用的技巧在于詩人的內(nèi)心靈性和悟性,外在的力量難以產(chǎn)生好的預期。因為,從本質(zhì)上說,語言文字具有神性。溝通詩歌和讀者的就是彼此對語言的互相認同和契合。語言的溝通作用是詩歌的后在意義,在詩歌的寫作過程中,語言的運用是關鍵。這里說的就是我們在表達的過程中語言對語言的推動作用。在詩歌里就形成了語言文本對詩歌的推動作用,對于寫作者來說心里流出的語言就像一條鞭子不停抽打作者,讓他快點寫。習慣上把這叫做靈感。其實語言自身附帶有很強的思維性和邏輯性。寫作時,很多潛意識里的語言會跳躍出來站到前排,這是語言作為思維的載體和外殼在完善自我。
要對語言心存敬畏。藝朮性的語言會把詩歌層層推向高峰,然后語言會突然消失,作者的情緒急速下沉,情感急速萎縮,詩歌也會因此突然停止,形成斷崖,在讀者那里產(chǎn)生巨大的閱讀落差,形成強烈的閱讀體驗、沖擊波。也是一“躍”,使詩歌上了層次。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語言如同一朵朵一簇簇蕎麥花,只要精心錘煉,就能開出大片大片的絢麗來。
【蕎麥花開了與詩歌語言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走進杜牧詩歌雜文隨筆02-25
路與行雜文隨筆04-29
魯迅與美術雜文隨筆09-28
成績雜文隨筆04-17
公車雜文隨筆04-02
生命雜文隨筆03-15
書店雜文隨筆02-25
消愁雜文隨筆08-27
夜讀雜文隨筆08-21
信馬由韁雜文隨筆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