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蜀道難人教版高一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風格,了解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
。2)把握詩人奔放的感情和詩歌的寓意,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繼續(xù)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1)反復誦讀,熟讀成誦。
(2)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3、情感和目標:
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1、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的主旨。
。2)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突出領讀、誦讀、背誦,在熟讀背誦中把握情感和特色。
2、教學課時: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語:
蜀道蜀道艱難險阻,自古以來這里就充滿著傳奇色彩,歷代文人墨客對此不乏感嘆之辭,那么蜀道究竟有怎樣的傳奇和艱險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讀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板書)
2、簡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經(jīng)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干。當時的最高封建統(tǒng)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xiāng)"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
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也是潦倒的一生。為了便于研究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我們將他的生平分為四個階段來介紹。(l)讀書漫游(42歲以前,701-742)(2)長安三年(42-44歲,742-744)(3)再度漫游(44-55歲,745-755)(4)身經(jīng)戰(zhàn)亂(55-62歲,755-762)。
3、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妒竦离y》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關于本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說,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的。有人(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為,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今人有人認為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游中屢逢挫折的生活經(jīng)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迄無定論。
4、解題:
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碧埔郧暗摹妒瘛纷髌罚喍虇伪,一般一韻到底。李白根據(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內(nèi)容,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句式從三言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雜,用韻富于變化,以適應浪漫內(nèi)容之需。
5、朗讀課文。
⑴教師范讀課文,疏通字詞讀音。
⑵自由朗讀
、羌w朗讀
附:誦讀提示: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詠嘆的意味尤其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詠嘆的基調(diào),才能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
①“噫吁嚱……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班嬗鯂健笔求@異之辭。“!薄案摺保涣x重出,極言蜀道高峻!昂酢薄霸铡,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凇靶Q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蠶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
、邸吧嫌辛埢厝罩邩恕允謸徕咦L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調(diào)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堋皢柧饔魏螘r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人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荨斑B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前四句讀時須設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蕖皠﹂w崢嶸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x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摺俺苊突ⅰ蝗缭邕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唷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6、積累詞語:
猿猱(náo):猿猴。猱,猿的一種,善攀援。
喧豗(huī):喧鬧聲。
崢嶸:山勢陡峭。
崔嵬(wéi):山勢險峻高大。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形容易守難攻。
咨(zī)嗟:嘆息。
7、作業(yè):熟讀并背誦課文。
。ǖ诙n時)
1、整體感知:簡析全詩的主要內(nèi)容。
、僭姷拈_篇如何敘述蜀道悠久的歷史?為何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
ァ久魅貳渴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先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引傳說中蠶叢、魚鳧的開國,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夸張敘述;接著描述秦蜀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然后敘述蜀道來由。引五丁開山的傳說,表現(xiàn)了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②研讀“上有六龍……坐長嘆”幾句,認真體會詩人想象的豐富、奇特。
ァ久魅貳空餳婦浼寫山勢的高危,突出路之難行!吧嫌辛埢厝罩邩,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詩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見。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黃鶴也不能飛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這是用虛寫層層映襯。接著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以“百步九抑縈巖巒”的危險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詩人從星星中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他們,想象何等奇特。
、墼娙私o這個“畏途”營造了怎樣的氣氛?
ァ久魅貳俊暗見”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氣氛:“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是詩人設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diào)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連峰”四句渲染了驚險的氣氛:“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zhuǎn)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
ア堋傲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明確】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葑髡咴谠姼璧牡谌(jié)寫有關“劍閣”的內(nèi)容,意圖是什么?
【分析】本題意在考查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我們可以這樣思考:表明“劍閣”特點的句子是哪幾句?這說明“劍閣”具有怎樣的地理特點?失去了具有這種特點的“劍閣”會怎樣?
【明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言劍閣有易守難攻的險要形勢,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隊很不容易打進來,因而野心家可以據(jù)險發(fā)動叛亂,“化為狼與豺”,搞地方割據(jù)。如果割據(jù)勢力之間出現(xiàn)矛盾沖突,難免要發(fā)生混戰(zhàn),結(jié)果必定是“殺人如麻”。詩人的意圖是要嚴防野心家發(fā)難。
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拊娭卸啻纬霈F(xiàn)“西”字,如“西當太白有鳥道”“問君西游何時還”“側(cè)身西望長咨嗟”,這表明詩人的立足點在秦。這與“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是否沖突?
【分析】本題意在考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題的設問技巧很有講究,它表面上問的是沖不沖突,而實際問的是:應如何理解“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廣這個句子。理解這個句子,關鍵是看你怎樣理解說話人。
【明確】不沖突!班禒栠h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廣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而是慨嘆,它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摺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這兩句詩在全詩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有什么含義?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題意在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所不可或缺的條件是:(1)課文基本成誦;(2)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層次;(3)了解詩的大意。
【明確】三次分別極言蜀道之險,由秦人蜀之難,須嚴防野心家據(jù)險而叛!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nèi)容的“副句”伴隨著。主旨句出現(xiàn)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nèi)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以此結(jié)束全詩,興味無窮。此句重復出現(xiàn)三次,由此而形成一個以主旨句貫串全詩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嘆之效。三嘆者,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
清人沈德潛的評論:“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
2、簡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明確】(1)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2)善用反復: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xiàn)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3)詩人在描繪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時,融入浪漫主義的激情。(4)多樣的詩歌意境: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5)詩人對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字數(shù)參差錯落,句子長短不齊,也突破了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
3、課文小結(jié):
本詩以“難”為核心,以時間為順序,先寫歷史上開辟蜀道的艱難(時間久,代價大),繼而從現(xiàn)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攀越蜀道之難,最后從未來從事之險的角度,寫蜀地是是非之地,難以安居。詩人用神話傳說、夸張、奇特的想象、映襯和烘托等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險峻高大,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附:板書設計:
一嘆蜀道之難——高(自古難行)
蜀道來歷蜀道高峻
二嘆蜀道之難——險(自古可畏—勸阻)
景物凄清山水險惡
三嘆蜀道之難——慘(戰(zhàn)禍慘烈—告誡)
劍閣險要殺人慘景
長路茫茫
【蜀道難高一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2篇07-21
語文教學設計《蜀道難》07-14
高一必修三蜀道難教學設計10-20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09-01
高中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09-18
高二語文《蜀道難》教學設計10-29
語文教學設計《蜀道難》9篇10-13
語文教學設計《蜀道難》(9篇)09-12
蜀道難教學設計10-10
蜀道難教學設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