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王維送別詩的意象分析

        時間:2023-03-23 15:51:44 王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王維送別詩的意象分析

          導語:作為唐代偉大的詩人之一,王維的送別詩自成一體,據(jù)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所輯,有七十二首,約占其479首詩歌總量的六分之一。王維送別詩中的意象自有其獨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維的送別詩及其詩歌。

        王維送別詩的意象分析

          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fā)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和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jīng)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jīng)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個意的內(nèi)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1]

          王維送別詩的空間意象多為高樓亭臺,河橋水邊。這自然與詩人送別習慣有關,登高遠眺是古代詩人表達相思情愫時的一種方式,遠眺的視線往往會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見,愁苦就會比原先更重、更濃。路邊古亭歷來為送別之所,“驛路飛泉灑”[2]“故驛同槐里,長亭下槿原”[3]“江邊黃鶴樓”[4]“饒吹發(fā)西江”[5]“東南御亭上”[6]“連天漢水廣” [7],選擇這些意象有助于表達送別之情。以其中描寫最多的樓臺和水邊為例,二者雖是不同的空間,卻有著共同之處,即視野開闊,可以放眼遠望,送人遠離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許這樣會給詩人以稍許安慰吧!詩人們正是利用空間意象的這一特點來加強對被送別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讀來也更有感染力。

          王維的送別詩大多描繪了餞別或送行的具體場景,因而一般都有時間的表述。翻檢這些詩,我們會驚異的發(fā)現(xiàn),它們的時間意象竟然相當集中,一日之內(nèi)多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兩季為主。“秋城鄴宮故”[8]“秋天萬里凈”[9]“春草年年綠”[10]“關門落照深”[11]“別后同明月”[12]等等。這固然是對送別詩的如實描寫,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次送往迎來、離合聚散,單單集中到這幾個時間決非偶然,顯然是因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時間更有助于表達離人的情感,它們在詩里已不單純表示時間而是成為寄托詩人情感的審美意象。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說:“吾人時時在情趣里過活,卻很少能將情趣化為詩,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13]

          王維送別詩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鳥、草木、以及日月風雨等。這些意象,一方面對刻畫離別情緒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以其五彩繽紛和富于變化使得送別詩各具特色,美不勝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觀情意與客觀環(huán)境完美結合的藝術效果。

          一、柳、芳草

          柳諧音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風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故古人常折柳送別,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即取此意,從而形成楊柳的別離意象。芳草的態(tài)勢同詩人心靈深處那種細膩、厚實、纏綿的情感成同化狀態(tài),能很好地將詩人那絲絲縷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意緒表達出來。在王維的送別詩中大量出現(xiàn)了柳和芳草極其具有送別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隱處”[14]“柳色藹春余”[15]“漢地柳條青”[16]“欲歸江淼淼,未到草凄凄。”[17]“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青。”[18]“東郊春草色,軀馬去悠悠。”[19]“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20]難辨是春色還是相思 ,令人聯(lián)想到行者歸途中所見到的萬千春色 ,無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為留傳千古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柳色和青草都是綠色的,本應該是春意昂然的,可是在送別詩中,由于和詩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襯,“情語”、“景語”難以分別,不會思維的景物與思維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糾纏,難解難分,更顯“綿綿無絕期”。

          二、月

          選擇月夜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為景物涂上一層凄清悲涼的色調(diào),渲染一種送別的氛圍,更主要的是因為明月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22] 之后,在古典詩歌中便逐漸成為表達相思離愁的意象,一經(jīng)在詩歌里出現(xiàn),就極易觸發(fā)讀者的感受并喚起聯(lián)想。明月的陰晴圓缺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共通之處,無論天涯海角,它都無處不在,因而明月成為人們異地同心的見證,成為離人們映證友情遙寄情懷的信使。此外,明月還常常烘托、強化別離的惆悵之情:《送楊長府貶郴州》中“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涼的猿啼,更見出友人謫居在外心境之凄涼與茫然。《宇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以明月寒潮渲染了離別的深情,同時增添了對友人的擔憂。這樣,月與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態(tài)相結合,巧妙地傳達了詩人的旨趣。

          三、云

          云在王維詩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王右丞集箋注》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寫到云的有三十多處。送別詩中卻是“白云”居多:“白云余故岑”[23] “惟有白云當露冕”[24]“云日淮南祠”[25]“江向白云平”[26]“驅雞入白云”[27]“白云留故山”[28]“天長云樹微”[29],白云向來是和隱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王維詩中曾說:“余生欲寄白云中。”[30]詩人用白云可能也象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潔,亦或羨慕他們的這種品性,希望自己也能超凡脫俗。同�期李白的《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更是把白云寫到了極至,極力寫白云的自由,表達自己隱居的愿望。

          另外也有“黃云”:“蓬卷入黃云” [31]“黃云斷春色”[32],這在其他詩人的詩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熏,北風吹雁血紛紛。”又《薊中作》:“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李白《送崔度還吳》:“幽燕沙雪地,萬里盡黃云。”可能是邊塞沙漠連天,遠望天空,白云也染上了些許黃色,是視覺的沖擊,這樣寫更顯凄涼,與詩人送別的愁緒,邊塞的艱苦相映襯。

          四、夕陽

          “夕陽”意象是中國古人懷鄉(xiāng)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見到日落常引起人們的懷鄉(xiāng)念人之思,送別的不忍分離而頓生惆悵之情,借“夕陽”包括“斜陽”、“落日”“黃昏”“日暮”等來抒發(fā)他們的情思,都是借助夕陽來渲染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離別時的凄涼,表現(xiàn)詩人的愁思之深長而悠遠。“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3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34]“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清。”[35]“驛路飛泉灑,關門落照深。”[36]日落、夕陽總給人垂垂老矣之感,這樣,“夕陽”意象便常常成為詩人們抒發(fā)感情的重要載體。夕陽尤其是肅殺秋天的夕陽總給人黯淡、凄涼、悲慘之感,這種感受又正吻合了離人黯然傷神的情懷。

          五、酒

          元人楊載曰:“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37]如果說我們中國古代送別詩中總是泛著酒光、飄著酒香、回蕩著“對酒當歌”的高吟低唱,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渭城曲》:“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38]無論是不得意,還是離愁別緒,亦或是對酒當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達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誼。“多情自古傷離別”,朋友將要分別,怎能少了酒這個最能傳達情誼的東西呢?

          六、雁、飛蓬等

          雁被當作送別時一個意象之中的審美心象進入創(chuàng)作者的詩作情感之中,自有其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為它的主悲情蘊,給人留下的情感是悲傷愁怨。而這種意象為征人所見,游子所聞,更能表達離人的那種繚繞不盡的萬里愁思,意境高遠,感情凄慘。“自嘆��臨水別,不同鴻雁向池來。”[39]“子午山里杜鵑啼”[40] “萬里春應盡,三江雁亦稀。”[41]雁意象本身具有悲傷愁怨的情蘊,這與離人的分別時的心境相契合。托雁寫別情,以雁襯托離人遠去的悲涼、孤獨,極自然親切實可行。人與雁同是滄落天涯,相同的命運把原本隔絕的心聯(lián)結在一起,發(fā)生強烈的感情共鳴,點明了客中送客的濃濃離愁別緒。“古木官渡平”[42]“陰風悲枯桑,古塞多飛蓬”[43]“衰鬢日如蓬”[44]“蓬卷入黃云”[45]“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46]。在表達離愁方面,飛蓬與雁起到同樣的震撼力的作用。

          七、淚

          流淚是人們極度傷情的外在表現(xiàn)。古語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而臨別下淚,正如臨別折柳、臨別飲酒一樣,都是“司空見慣渾閑事”。早在《詩經(jīng)・邶風・燕燕》中就描寫了揮淚送別的情景:“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依依惜別,淚如雨下,足見悲傷之甚。“山川何寂寥,長望淚沾巾。”[47]“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48]即使瀟灑如李白者在離別時也總是淚水漣漣:李白《贈別鄭判官》:“遠別淚空盡,長愁心已摧。”《江夏送友人》:“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正如宋代無名氏《玉樓春》詞云:“柔情勝似嶺頭云,別淚多于花上雨。”

          八、行人

          本來有行人應該是熱鬧的象征,可是在送別詩里,廣闊的天低下總是孤獨的一個人或者背影,影子拉的很長,就有無限凄涼在里面了:“宛路故人稀”[49] “遠樹帶行客”[50]“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51]“五湖三畝宅,萬里一行人。”[52]“遙思葭�際,寥落楚人行。”[53]無論是羊腸小徑還是寬闊平坦的大路,寂寂一個人在路上行走,總見凄涼與落寞,更何況是剛剛與友人分離呢?遠遠望去,一個人長途跋涉,奔赴前程,寥落的行人與影子為伴,詩人也正是用這樣的意象表達出自己的愁苦與落寞之情的。

          九、杜鵑 猿

          “憶想蘭陵際,可宜猿更啼。”[54]“猿聲不可聽,莫待楚山秋。”[55]“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56]“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57]“況復鄉(xiāng)山外,猿啼湘水流。”[58]“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59]看到猿聲、杜鵑,總能想到“杜鵑啼血猿哀鳴”,總是無限凄涼意涌上心頭?偰芟氲皆谔拼戏降臈l件是極其艱苦的,甚至與世隔絕的,被送之人要去南方,又有猿聲、杜鵑啼叫伴隨,愁苦又禁增添了幾分。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已經(jīng)把它們作為悲涼愁苦的象征,看到他們總有一副畫面閃現(xiàn)腦海。詩人也不例外,用這樣帶有悲情色彩的意象來傳達無限的情思。

          十、鐃吹

          “鐃吹發(fā)夏口”[60]“鐃吹發(fā)西江”[61]“鐃吹喧京口”[62]“清江響鐃吹”[63],都有鐃聲的出現(xiàn),鐃吹暗示了離別那一刻的真正到來,在此之前,友人還可互相勸勉,共訴衷腸,而此之際,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戛然而止,軍樂齊奏,聲響云天,為別離平添一份豪壯,也帶來了離別的感傷。這聲音引發(fā)人們復雜的感情,對于送行之人,意味著友人即將起程,引發(fā)的是無限的眷戀與不舍之情,更有為友人擔憂,掛念之情。

          總之,王維送別詩中的意象,是個性化的,最能表現(xiàn)詩人的心境。大漠、烽煙、夕陽最能體現(xiàn)王維青壯年的心境;行人、酒、歌最能體現(xiàn)王維對友情、親情、鄉(xiāng)情的真摯與深情;云、月、鳥體現(xiàn)其飄逸、俊潔的人格,寧靜的心境,矛盾的心理。元代楊載《詩法家數(shù)・贈別》:“贈別之詩,當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懷之厚。然亦有數(shù)等,如別征戍,則寫死別,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遠游,則寫不忍別,而勉之及時早回;送人仕宦,則寫喜別,而勉之憂國恤民,或訴己窮居而望其薦拔。”詩人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具體的意象來表達各種離情的。王維借用這些意象傳達自己的感情,使詩的意境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王維送別詩的意象分析】相關文章:

        王維的送別詩08-04

        王維的送別詩(精選)10-04

        王維送別詩07-20

        王維送別詩山中送別05-10

        王維的詩送別全文06-17

        王維的送別詩大全07-19

        淺析王維送別詩05-29

        王維《送別》詩原文鑒賞04-07

        王維送別詩的藝術特色07-30

        王維《送別》這首詩的意思05-1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