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讀書筆記(精選11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汪曾祺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1
去圖書大廈是奔著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去的。可惜沒找到,卻意外發(fā)現(xiàn)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這讓我更加驚喜。一直特別喜歡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網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飯花集》,我有,牛吧,買的時候1.4元。大學的畢業(yè)論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風格,不買書分析什么呢?
他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沒什么,連起來就有味道!靶切沁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喜歡的地方就在此:簡單、流暢,不嬌柔,一氣呵成。
汪曾祺作為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劇作家已是公認的事實,特別是他執(zhí)筆的《沙家浜》家喻戶曉。而我從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當做散文家,讀的第一篇文章是“大淖紀事”,說不出的散淡、精致,就連青石板的苔蘚都滑爽地讓人想念。
《人間草木》從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寫于后半生,風格依然樸實,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讀到。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物、故鄉(xiāng)美食、游記采風、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寫景是汪曾祺的長項,不枯燥、不艱澀,伴隨著時代的印跡,老宅的每個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雖然過去了半個世紀,其聲音、顏色、氣味都已歸于平靜,但我們仍從字里行間看到從手心里滑過的歲月,想得起來都是溫暖,懷舊的調子不可阻擋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寫景懷舊的文章節(jié)奏緩慢,情景交融,敘事方法有點像舊小說。由于他熟讀古文,文中比喻、懷舊、信手拈來,時不時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風格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
寫人的文章卻情緒活躍、調子輕快,是一種極簡的水墨摹寫人物傳統(tǒng)模式。一個個至親人物出場,鏈接了他背詩、臨貼、品茶、作畫、寫文的成長足跡,并理解其淳厚文學功底的源泉。
最喜歡他寫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節(jié)。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讀者的愛好,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細細介紹味道和制作過程,然后將成品認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斕還有立體感。
汪曾祺曾自謙地說寫不了像伏爾泰、叔本華那樣閃爍智慧的論著,也寫不了蒙田那樣淵博的長篇散文。他也不寫抒情散文,覺得這個歲數(shù)感情過于洋溢,有點像老年人寫情書,“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長,“歪打正著”適應這個“快餐年代”的閱讀習慣。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讀著不累,尤其適合春日午后散淡的陽光灑在身上,多數(shù)時候讀著讀著睡著了,在夢中體驗“字字磯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好的文章是托著讀者一路讀下來“喲,完了,后來呢?”意猶未盡是也,這本散文集就有這效果。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2
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兩本書《打漁殺家》和《孤蒲深處》。汪是沈叢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響!洞驖O殺家》主要是他的文論,書評,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談寫作的一些內容!豆缕焉钐帯肥撬亩唐≌f集,都是比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記事》《八千歲》《歲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說確切地說更像是散文,是有一點兒故事性的散文。這也很像沈叢文的風格。此外他的書并不是特別流行的那種。讀起來呢,很有生活滋味,讓你覺得不陌生,反而很親切。此外,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處世之淡泊態(tài)度,很有才華但是缺非常地內斂謙恭自省。他是江蘇高郵人,秦少游的同鄉(xiāng),我也可以攀上老鄉(xiāng)的江南之地。水鄉(xiāng)之地的人文歷史故事,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卻很耐人尋味。其實,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汪后來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也寫了許多的京派文學作品,但是他影響深遠的還是他對于故鄉(xiāng)的那些描寫和回憶。所以有人也稱他的文章為鄉(xiāng)土文學,但是他卻并不認同。我以為汪最看重的文學品質是平淡自然,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寫作的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我常常會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卻長在北方,這樣的歷史對我會有多大的影響。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對于我的父母來說,他們是讀大學的時候才從南方到了北方,后來就再沒有能回去,他們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嗎?人類命運有一定的重復性,沒有根的人,這樣才可以四處漂泊,并不覺得有什么難過,或者說是一種自然的選擇。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們不能忍心離開的多,F(xiàn)代許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觀念,是因為生活的質量決定一切其他,故鄉(xiāng)的觀念必須淡化。但是還是有一些人他們的不愿意離開,是出于一種本能,倒不是他們意識到多么地熱愛家鄉(xiāng)。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認,只有在離開了故鄉(xiāng)的時候,故鄉(xiāng)才有它極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就像汪曾祺,沈從文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沒有失去的人是不知道其寶貴的地方和意義的。我們從離鄉(xiāng)之人的視覺處發(fā)覺一個自己沒有體會過的故鄉(xiāng),也只有從離鄉(xiāng)人的情懷里體會出自己溫暖幸福的真諦。所以,故鄉(xiāng)的人應該感謝離鄉(xiāng)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時時提醒,他們并不知道他們的故鄉(xiāng)是多么地美麗。汪的書所表達的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其實是人類的一個普遍情懷,對于我來說,是勾起我的思鄉(xiāng)之心,引無限共鳴之意的好書。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3
我本是很少讀散文的。許是初中時印象過于深刻,在我的認知中,散文多半是艱澀難懂的:它不像小說那樣,所有的情節(jié)都是圍繞這一條明晰的主線層層展開,隨著故事的推進,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心情;散文往往給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它總是從一些細微的角度入手,一點一滴地表達出作者的思緒,一切都需要讀者去細細揣摩,而這恰恰是我所不善長的。
此次也是在室友的強烈推薦下,我才接觸了汪曾祺的作品。在看他的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怎么說呢,汪老的文字會讓人有一種很親和的心情。就好像冬日溫暖的午后,在些許喧鬧的院落里,一邊捧著熱茶、曬著太陽,一邊聽著滿臉笑容的老人把他往昔的經歷和想法娓娓道來,那種溫馨與愜意。
《花園》是我看的第一篇汪老的散文,文章并沒有十分華麗的辭藻,卻能讓人在腦海中清晰地描繪出在那個充滿生氣的小花園里嬉戲玩耍的淘氣小孩;▓@就是作者童年的樂土,充滿了單純的快樂,充滿了自然的聲音,也充滿了菖蒲草的味道。他喜歡壓在草上,靜靜地注視著倒下的草慢慢站起來,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他會把馬齒莧的瓣子套在啞巴蟬的眼睛上,一放手,啞巴就一直往上飛,絕不偏斜轉彎;他認為土蜂是種蠢頭蠢腦的家伙,因此常常愚弄它;他也會為了被貓吃點的小鳥而哭泣……這一切都通過樸素的文字,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曾經看到過,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作品,說:它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種平淡的美,是一種細水悠悠的淡雅。然而在它的平淡中,又無法如白開水般淡而無味,它如一呷清茶,淡雅中帶著一襲襲清香,讓人久久回味。的確,在汪老的文字里我們不會感覺到激烈的情緒,一切都是淡淡的,卻能輕易地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同時容易讓人想起自己所經歷過的、所思考過的,并有一種會然一笑的心情。這應該就是汪曾祺文字的力量吧。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4
7歲,一個多么美好的年齡,也正是一個對于人生、愛情有了慒懂的認識和向往的年齡,難怪,只在看到一個小女孩的小腳印后,便會心亂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澀卻使他不敢表白,這份朦朧的愛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還是純真和美好的。他雖始終只是在被動地等待和接受初戀的到來,但他堅定地相信自己對小英子的愛的小英子對自己的愛。于是,在他等到了愛狂風暴雨般來襲時,他大聲說出了心里話,雖然,這還是小英子的鼓動下,而這一次,他的勇敢已戰(zhàn)勝了怯懦。復蘇的人性讓他把幸福緊緊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膽。她毫無顧忌地坦露心跡,但她并不魯莽。她是在確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許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誠;她很大膽,但很謹慎。她深信自己的可愛靈巧一定可以打動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對那個漂亮溫順的少年暗暗傾心,于是她把這種愛表達出來,釋放出來。正是這種主動的交流和呼喚,才讓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有時候,人與人心靈的交匯就在那么一剎那,錯過了那一剎那,恐怕兩個人的手永遠也不會牽在一起。聰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贏得了屬于自己的那份真愛,她身上蘊含著的那份至真至純的人性之善讓她獲得了生命中最珍貴、最美好的幸福。
小說雖是描寫一派純美寧靜和諧舒淡的鄉(xiāng)野風情,但其中也隱藏著淡淡的憂傷,如明海為什么出家,明海與小英子之間似愛非愛的純美情感能保持多久。這些都隱含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閑適,自由靈暢,可見作者自然通脫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結尾往往蘊含著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讓人有一種隱隱的悸動。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5
對汪曾祺老先生的最初印象就是這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作家,曾讀過他不少關于美食的文章。老先生在《豆汁兒》這篇文中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吃貨本性的,“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庇浀眠有一篇關于臭豆腐的文章,題目叫做《臭豆腐與懷鄉(xiāng)病》,原文中的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在長沙,想嘗嘗毛澤東在火宮殿吃過的臭豆腐,循味跟蹤,臭味漸濃,'快了,快到了,聞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個公共廁所!”記得當時讀到這部分的時候笑得我直不起腰來,感覺這位老先生真是太有意思了!
汪老所寫的美食其實也并不是什么頂級食材和高級料理,而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很接地氣,多數(shù)是家常菜,一些甚至在小攤上就能吃到。比如本書中提到的南寧酸筍肉絲汆湯面、四川夾沙肉、越南牛肉粉、北京豆汁兒、內蒙的手把肉等等。每每讀到汪老談吃的文章,都會頓時滿口生津,恨不能立刻去嘗嘗。
從汪老的文章中,經常能讀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也完全沒有文人的架子。好像任何苦事樂事在他眼里都是一樣的,都是生活中值得享受的一部分。在《果園雜記》里,汪老做著最簡單乏味的農活——涂白和打農藥,他是這樣說的,“我是個噴波爾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總結經驗。我說:一、我干不了重活,這活我能勝任;二、我覺得這活有詩意!比绱苏嬲\可愛的老先生,怎樣能叫人不喜歡!
如此熱愛生活的老先生當然也會縱情山水之間,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大自然的魅力也讓他有頗多感慨!短┥健芬晃闹,他觀完泰山,便更覺自己微小,平常,更進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如此謙虛豁達的老先生,怎能叫人不喜歡!
讀過這本散文集,接觸到方方面面的汪曾祺老先生,才發(fā)覺他不僅僅對吃很有研究。除了食物,山水、花鳥魚蟲,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甚至是勞動,也無不吸引著他去細細體味,真真是一位大生活家。汪老的文字隨性、質樸,讀起來十分舒服,感情真摯不做作。
其實此刻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把我們壓縮成了快餐式生活,人們慢慢失去的,正是汪曾祺老先生這種細細品嘗,體味生活的愜意。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中,悠閑得準備著心儀的早餐,亦或是煮一杯小茶,捧一本小書,在躺在午后的余暉中隨意翻讀是多久之前?我們總是忙碌著前行,卻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也許直到人生的盡頭,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就散布在我們匆匆走過的路上。所以讓我們也像汪曾祺老先生般,且行且珍惜那些生活中的完美!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6
我本是很少讀散文的。許是初中時印象過于深刻,在我的認知中,散文多半是艱澀難懂的:它不像小說那樣,所有的情節(jié)都是圍繞這一條明晰的主線層層展開,隨著故事的推進,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心境;散文往往給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它總是從一些細微的角度入手,一點一滴地表達出作者的思緒,一切都需要讀者去細細揣摩,而這恰恰是我所不善長的。
此次也是在室友的強烈推薦下,我才接觸了汪曾祺的作品。在看他的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怎樣說呢,汪老的文字會讓人有一種很親和的心境。就好像冬日溫暖的午后,在些許喧鬧的院落里,一邊捧著熱茶、曬著太,一邊聽著滿臉笑容的老人把他往昔的經歷和想法娓娓道來,那種溫馨與愜意。
《花園》是我看的第一篇汪老的散文,文章并沒有十分華麗的辭藻,卻能讓人在腦海中清晰地描繪出在那個充滿生氣的小花園里嬉戲玩耍的淘氣小孩。花園就是作者童年的樂土,充滿了單純的歡樂,充滿了自然的聲音,也充滿了菖蒲草的味道。他喜歡壓在草上,靜靜地注視著倒下的草慢慢站起來,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他會把馬齒莧的瓣子套在啞巴蟬的眼睛上,一放手,啞巴就一向往上飛,絕不偏斜轉彎;他認為土蜂是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所以常常愚弄它;他也會為了被貓吃點的小鳥而哭泣……這一切都經過樸素的文字,生動地呈此刻我的眼前。
我以往看到過,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作品,說:它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種平淡的美,是一種細水悠悠的淡雅。然而在它的平淡中,又無法如白開水般淡而無味,它如一呷清茶,淡雅中帶著一襲襲清香,讓人久久回味。的確,在汪老的文字里我們不會感覺到激烈的情緒,一切都是淡淡的,卻能輕易地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同時容易讓人想起自己所經歷過的、所思考過的,并有一種會然一笑的心境。這應當就是汪曾祺文字的力量吧。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7
汪曾祺較之季羨林要幸運一點點。因為京劇《范進中舉》被劃為右派,下放張家口農業(yè)研究所,卻也因為參與《沙家浜》樣板戲的制作定稿,讓他多了幾年的平安。
汪曾祺的散文和季羨林的散文相差無多,都是沒有什么華麗旖旎的語言,詩化的文筆,也沒有刻意的描述深層次的情感,都是很平常的描述周圍百姓的`小生活情趣,遛鳥啊,喝豆汁兒啊,貼秋膘啊,下雨啊,可是,雖然都是小小的場景,他講的卻津津有味。我的腦海里此時浮現(xiàn)出一位白發(fā)老人,久經事故,而今平淡無事地坐在公園里,平靜淡泊地看著周圍熱鬧的人群,既不參與,也未離開,卻將整個人都融進那個熱鬧中。就像是一棵大樹蔭下的人們每一天晚飯后的相見,時間久了便成了一種習慣,缺了樹蔭反而不成了景致。不一樣的是,汪曾祺的散文多出的是濃郁的文化韻味,這種韻味是歷史帶來的,是個人感悟的。文筆雖然淡然,卻讓人感到厚重。
最近這兩本散文,季老的多是一種是獨悟,汪老的多是市井小像,雖然都是著眼小處展開,資料也似乎平淡,可是細細咂摸,生活的氣息卻是濃郁芬芳,不禁想起自己忽略的一些過往,卻原先也都是能夠入筆的。想起這些年來一向追求文字的奇詭、唯美,那些綺麗的文字都是那么輕浮,遠遠不及汪老和季老樸實,豁達,這或許就是經歷還不夠深吧,也或許是自己的文化底蘊還太欠缺,本能夠寫出的故事,偏偏被自己笨拙的筆給毀了。
汪老一生經歷頗多,文字卻一向未變。雖然沒有結構的精心設計,也沒有刻意地表現(xiàn)什么意味深長,就那么娓娓道來,平淡質樸,卻能讓你感受到就像聽老輩兒講古,話語雖然平常,但趣味十足。比如他的《下水道和孩子》,一個大院要修下水道,運來沙子,巨大的水泥筒子。沒了玩鬧場地的孩子,先是怯怯地偷望,試探,一點點地開始放開地爬鬧,在高處他們看到了平時不注意的角落和視角。在那里他們開發(fā)了新的意趣,沙堆變成了高塔、小山,水泥筒子變成了地道、涵洞,跑在洞里,躍在洞上,不知不覺中身體變得矯健,不知不覺中個子也躥高了許多。雖然下水道修好了,可是孩子們也清楚地明白,這下頭,是下水道。
是的,那下頭是下水道。我以往走過老家的前街,在那里還是臟水溝的時候,上頭還有一座小木橋,每次上學,放學都需走過,之后便是如此,大堆的沙山,水泥筒子,清理了溝渠,很多的黏泥,我們玩“攻山頭”,我們玩“地道戰(zhàn)”,我們玩“摔鍋兒”……直到那里變成街道。五年后我回去,那里是個小市場,我還看到了玩伴。二十年回去,那里便無跡可尋了,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那里僅有記憶。
都說讀書能讓人內心變得平靜,我覺得不夠確切。讀不一樣人寫的的書感受也會不一樣,讀小說會讓你體驗別樣人生;讀傳記會讓你思悟人生;讀散文則會產生另外一種效果,有時去回憶,有時去思考,有時又走進作者所描述的世界。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不愿意寫文字,我卻覺得很多人是不愿意寫自己不熟悉的文字,有些工作必須要用文字來完成,而自己又站不到那個高度,所以就會厭煩,甚至糊弄,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天下文字一大抄?墒牵绻阕x散文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都是傾注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沒有情感的散文自然也不會稱之為散文,我理解的散文就是將以往的過往用最直接的文字表述出來,直抒胸臆,好的散文自然能夠感染到你,我喜歡讀有故事的散文,因為那里面不僅僅有故事,還有時代的印記,不信,你也讀讀,保證你也會如我一樣,很快就能融進作者所構筑的世界。
汪曾祺的散文就是這樣,他記錄了你不曾留意,之后卻遍尋不到的記憶,和他不疾不徐地描述相比,我們有的是平安和時間,卻活得多么焦躁。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8
今日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么獨特。但當放到一齊那種行云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當描述太多,而應當從環(huán)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述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里應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后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教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當讓我們這些后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此刻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資料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由于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十分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xiàn)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段业哪赣H》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lián)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教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當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yǎng)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教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yǎng)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當堅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磿褪菍W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9
小時讀漢樂府《十五從軍征》,非常感動。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里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蓖脧墓犯]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詩寫得平淡而真實,沒有一句進出呼天搶地的激情,但是慘切沉痛,觸目驚心。詞句也明白如話,不事雕飾,真不像是兩千多年前的人寫出的作品,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也完全能讀懂。我未從過軍,接觸這首詩的時候,也還沒有經過長久的亂離,但是不止一次為這首詩流了淚。
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绾慰梢詾楦?我的家鄉(xiāng)人只知道向日葵,我們那里叫做“葵花”。這東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葉子?向日葵的葉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葉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鹽,煮熟之后也還是很難下咽的。另外有一種秋葵,開淡黃色薄瓣的大花,葉如雞腳,又名雞爪葵。這東西也似不能做羹。還有一種蜀葵,又名錦葵,內蒙、山西一帶叫做“蜀薊”。我們那里叫做端午花,因為在端午節(jié)前后盛開。我從來也沒聽說過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葉、莖和花。后來我在濟南的山東博物館的庭院里看到一種戎葵,樣子有點像秋葵,開著耀眼的朱紅的大花,紅得簡直嚇人一跳。我想,這種葵大概也不能吃。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呢?
后來我讀到吳其癋的《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和《植物名實圖考》。吳其癋是個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讀書人。他是嘉慶進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撫。但他并沒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產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依據(jù)耳聞目見,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的文獻,寫成了《長編》和《圖考》這樣兩部巨著。他的著作是我國十九世紀植物學極重要的專著。直到現(xiàn)在,西方的植物學家還認為他繪的畫十分精確。吳其癋在《圖考》中把葵列為蔬類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動的語氣,幾乎是大聲疾呼,說葵就是冬莧菜。
然而冬莧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見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幾乎餐餐都有一碗綠色的葉菜做的湯。這種菜吃到嘴是滑的,有點像莼菜。但我知道這不是莼菜,因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樣子也不像。我問服務員:“這是什么菜?”——“冬莧菜!”第二天我過到一個巷子,看到有一個年輕的婦女在井邊洗菜。這種菜我沒有見過。葉片圓如豬耳,顏色正綠,葉梗也是綠的。我走過去問她洗的這是什么菜,——“冬莧菜!”我這才明白:這就是冬莧菜,這就是葵!那么,這種菜作羹正合適,——即使是旅生的。從此,我才算把《十五從軍征》真正讀懂了。
吳其癋為什么那樣激動呢?因為在他成書的時候,已經幾乎沒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蔬菜的命運,也和世間一切事物一樣,有其興盛和衰微,提起來也可叫人生一點感慨,葵本來是中國的主要蔬菜!对娊洝め亠L·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見其普遍。后魏《齊民要術》以《種葵》列為蔬菜第一篇!安煽獋,“松下清齋折露葵”,時時見于篇詠。元代王禎的《農書》還稱葵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來,它就變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已經將它列入草類,壓根兒不承認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夠慘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為后來全國普遍種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齊白石題畫中曾提出“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王,獨不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何也?”其實大白菜實際上已經成“菜之王”了。
幸虧南方幾省還有冬莧菜,否則吳其癋就死無對證,好像葵已經絕了種似的。吳其癋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鄉(xiāng)大概早已經沒有葵了,都種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當巡撫,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吳其癋那樣激動,是為葵鳴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東西;它并沒有絕種!它就是冬莧菜!您到南方來嘗嘗這種菜,就知道了!
北方似乎見不到葵了。不過近幾年北京忽然賣起一種過去沒見過的菜:木耳菜。你可以買一把來,做個湯,嘗嘗。葵就是那樣的味道,滑的,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種,只是葵葉為綠色,而木耳菜則帶紫色,且葉較尖而小。
由葵我又想到薤。
我到內蒙去調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游擊隊的材料,準備寫一個戲?戳撕枚喾葙Y料,都提到部隊當時很苦,時常沒有糧食吃,吃“荄荄”,(音 “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東西?再說“荄”讀gai,也不讀“害”呀! 后來在草原上有人給我找了一棵實物,我一看,明白了:這是薤。薤音xie。內蒙、 山西人每把聲母為X的字讀成H母,又好用疊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
薤葉極細。我捏著一棵薤,不禁想到漢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皠,露皠明朝還落復,人死一去何時歸?”不說蔥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葉上掛不住多少露水,太易“皠”掉了。用此來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貼切。同時我又想到漢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爾能近取譬。
北方人現(xiàn)在極少食薤了。南方人還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這幾省都把這東西的鱗莖叫做“薙頭”。“薙”音“叫”。南方的年輕人現(xiàn)在也有很多不認識這個薙字的。我在韶山參觀,看到說明材料中提到當時用的一種土造的手榴彈,叫做“洋薙古”,一個講解員就老實不客氣地讀成“洋晶古”。湖南等省人吃的薙頭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則酸甜而極辣,皆極能開胃。
南方人很少知道薙頭即是薤的。
北方城里人則連薙頭也不認識。北京的食品商場偶爾從南方運了薙頭來賣,趨之若鶩的都是南方幾省的人。北京人則多用不信任的眼光端詳半天,然后望望然后去之。我曾買了一些,請幾位北方同志嘗嘗,他們閉著眼睛嚼了一口,皺著眉頭說:“不好吃!——這哪有糖蒜好哇!”我本想長篇大論地宣傳一下薙頭的妙處,只好咽回去了。
哀哉,人之成見之難于動搖也!
我寫這篇隨筆,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一,我希望年輕人多積累一點生活知識。古人說詩的作用: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可以多識于草木蟲魚之名。這最后一點似乎和前面幾點不能相提并論,其實這是很重要的。草木蟲魚,多是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草木蟲魚有興趣,說明對人也有廣泛的興趣。
第二,我勸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嘗嘗,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異地的食物, 比如葵和薤,都吃一點。一個一年到頭吃大白菜的人是沒有口福的。許多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萵筍,其實原來都是外國菜。西紅柿、洋蔥,幾十年前中國還沒有,很多人吃不慣,現(xiàn)在不是也都很愛吃了么?許多東西,乍一吃,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
你當然知道,我這里說的,都是與文藝創(chuàng)作有點關系的問題。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10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這說明,吃東西和喜歡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吃,也就成了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
古往今來,關于描寫吃的文章多矣,然吾獨喜汪曾祺先生的風格。究其根本,在于其文字中充滿了對這世界的贊美與感激,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
在《故鄉(xiāng)的食物》里,作者重點寫了一樣平常不過的食品—炒米。文章一開頭,作者引用了《板橋家書》中的一段話:“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此句一出,頓時讓人覺得很親切!處于社會最下層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溫暖著彼此的身體與心靈!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描寫了在戰(zhàn)亂年代的一個小插曲,沒有常見的凄風苦雨,也沒有常人心目中的離亂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戰(zhàn)亂中與炒米相伴的夜晚:“記不得是哪一年,總之是我還小,國民革命軍孫傳芳的軍隊在我們縣境內開了仗,我們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進了煉陽觀,把一壇炒米和一壇焦屑帶了去。我對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極感興趣。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在如此亂境中,還能保持這樣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靜,一份從容,甚至一份幽默,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氣!而這智慧和勇氣有來自何處?文中自有交待:“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夜晚。”沒有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沒有對生命的無比禮贊,怎么會有如此的胸襟與氣魄?
《豆汁兒》描寫的則是北京城底層人民鮮活的生活畫面:“豆汁兒是制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兒,這天吃窩頭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這是貧民食物。豆汁兒攤上的咸菜是不算錢的”。最有趣的一段在結尾處:有保定老鄉(xiāng)坐下,掏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兒多少錢一碗”,賣豆汁兒的告訴他5分錢。“咸菜呢?”“咸菜不要錢!薄澳墙o我來一碟咸菜!绷攘葦(shù)語,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頓時讓人感到這世界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可愛,如此的讓人留戀!
汪曾祺讀書筆記 篇11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諝夂軟鏊萆线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薄断奶臁
如此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文筆有幾人寫得如此愜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讀汪曾祺的散文,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后,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捌穑 !”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后,用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笑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爺般呆在架子上。
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帶來的感覺享受。讀汪曾祺的散文處處可見這樣的文筆,行文中透著淡泊寧靜,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寫出不同的韻味。
如自1938年9月,日軍飛機瀕臨昆明進行空襲,狂轟亂炸,西南聯(lián)大教職員宿舍亦有被炸毀的,造成人員傷亡。汪曾祺正在西南聯(lián)大學習,當時師從沈從文,后來寫得小說受其影響,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西南聯(lián)大當時集中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的著名教授和專家學者,如對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頗有研究的陳寅恪,對中國哲學史研究卓有貢獻的馮友蘭,新文學運動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專長的聞一多、錢鐘書、沈從文、柳無忌、葉公超、吳晗、錢穆、錢端升、張奚若、費孝通、羅隆基、潘光旦、賀麟、陳岱孫、王力、吳宓、聞家駟等。在很多名人的回憶錄中,這段時間是慘淡動蕩的。然而在汪曾祺關于這段時間回
【汪曾祺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汪曾祺的散文讀書筆記12-01
《汪曾祺散文》的讀書筆記11-10
汪曾祺的讀書筆記散文11-05
《汪曾祺談吃》的讀書筆記11-07
汪曾祺散文的讀書筆記范文12-13
有關《汪曾祺散文》的讀書筆記11-05
汪曾祺讀書筆記(通用5篇)12-09
汪曾祺散文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12-11
800字讀書筆記《汪曾祺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