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解讀登鸛雀樓王之渙
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大河歸海的景色,下面和小編一起賞析《登鸛雀樓》。
解讀登鸛雀樓王之渙1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解】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4.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窮:盡,使達到極點。
6.千里目:眼界寬闊。
7.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翻譯】
壯麗落日依著綿延高山莊嚴退去,滔滔黃河奔著無垠東海浩蕩疾流,想放眼千里萬里的天外天嗎?走,朋友,再上一層樓,再上一層樓!
【解讀】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盵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至今日,該詩還幾次出現(xiàn)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以上內(nèi)容是度娘給出的,應該是公眾普遍認可的。可是,徐建順老師在《吟誦與教育》中對《登鸛雀樓》的解讀讓我耳目一新。
徐老師認為從這首詩聲音的涵義揭示出了巨大的問題:“更上一層樓”押“尤”韻,拖長是舒緩的意思,就像“加油——”一樣的沒勁兒,怎能勵志呢?祝人進步怎么能“祝你更上一層樓——”呢?讓人覺得你一定是不懷好意。
“更上一層樓”不可能是勵志的意思,因為“登樓”就是一個意象。這個意象來自三國王粲的《登樓賦》。這篇賦寫寫凄凄慘慘,可是很有名。于是,“登樓”就是憂愁的意思了。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倍鸥Γ骸盎ń邩莻托,萬方多難此登臨!标淌猓骸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狈吨傺停骸霸旅鳂歉咝莳氁校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币灿懈吒吲d興上樓的,王昌齡:“閨中少婦不識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上樓就發(fā)愁。不是說生活中上樓就愁,而是在詩文中,提到“登樓”就是跟憂愁有關(guān)了。要勵志,古代不能說“登樓”,更不能說“更上一層樓”,那就更是憂愁了。那說什么呢?說“登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勵志的意思,因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來自經(jīng)典。
“黃河入海流”在漢詩文的意象系統(tǒng)中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說“黃河”,這個意象不是“母親河”的意思,“母親河”是西方的說法,他們是大河文明,我們是田野文明,我們沒有“母親河”,我們的用水主要來自井水,所以我們的“母親”是“井”,所以有“鄉(xiāng)井”、“背井離鄉(xiāng)”之說!包S河”的意思是最大的河!昂印笔鞘裁匆馑寄?要注意“河”的后面還有一個修飾詞“流”,所以這個意象是“流水”!傲魉钡囊馑际巧魇,因為《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彼浴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什么愁呢?前面說了,“只是朱顏改”,是青春流逝之愁啊。“黃河入海流”:最大的生命都流逝了,而且去得那么快!昂!币彩且庀,古人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邊緣是“四!,所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笔鞘澜绲谋M頭的意思,所以用“海”這個詞,意味著“黃河”是一去不復返了,青春生命是不會回來了。
那么“白日依山盡”是什么意思呢?“白日”這個意象,來自《尚書》和《詩經(jīng)》!渡袝酚小肚湓聘琛,是最古老的漢詩之一:“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闭f我們的民族之運像太陽和月亮那樣燦爛。《詩經(jīng) 小雅 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也是把太陽比作生命。所以它的反義詞叫“末日”!鞍兹找郎奖M”就是“末日”了!耙馈眮碜浴对娊(jīng)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彼浴耙馈笔遣簧岬囊馑。這個“白日”愿不愿意落山呢?它不愿意!吧健弊x長音,因為日落是個過程,太陽是斜著劃過好幾個山頭的。
現(xiàn)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白日”落下去了,明天還會重新升起嗎?說會的,那是自然科學。這里是唐詩,不會了。所以他用了“盡”這個字。這句詩并不是在“描繪一幅壯麗的日落景象”,那就是自然科學了,太陽明天還會照樣升起,但是,“盡”這個字說明不會了,不然,他就會用“落”、“沒”這樣的字了。這個“盡”字關(guān)涉到儒家的人生觀。
詩詞文賦的作者主要是儒士,因為只有儒家才重視作詩這樣的事。儒士的人生觀和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不同。絕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觀,是有始無終或者無始無終的,死后上天堂,或者輪回,但是,儒士認為人生只有一次,因為,孔子從來不說不能證實的事情,“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只認當下,只認今生。所以“人生苦短”是漢詩的第一大主題。所以,那個“白日”是不會回來了,它只能是“盡”!鞍兹找郎奖M”的意思是:巨大的生命盡管不愿意,終于還是消失了。
所以前兩句的意思就是生命流逝。巨大的生命都流逝了,何況我王之渙呢?于是有第三句“欲窮千里目”,讀法比較快,頭尾都是入聲字,這句很有力,表示不甘心的意思!案弦粚訕恰,這句字面意思很奇怪,因為“欲窮千里目”應該“更上”至少十層樓,一層樓肯定是不管用的。為什么只上一層樓呢?因為鸛雀樓只有三層,作者已經(jīng)在二層上了,所以只有一層樓可以上了。所以這首詩的題目叫《登鸛雀樓》,如果詩的內(nèi)容和鸛雀樓無關(guān),那為什么要注明是“鸛雀樓”呢?難道是“到此一游”的意思?古人作詩起題目,不是亂來的,題目和詩本身是一體的。所以,是只能上一層樓了,現(xiàn)在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讀法是那樣地悲傷了!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青春最終還是抓不住的。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是起承轉(zhuǎn)合,典型的漢詩的結(jié)構(gòu)。主題是人生苦短,典型的漢詩的主題。但開口音很多,意象開闊,是痛苦以豪放出之,典型的盛唐詩。
解讀登鸛雀樓王之渙2
原文: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詩意: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解讀:
太陽沿著山坡慢慢低落下去了,黃河水不停地向大海流去。要想眼界放得更開闊,能看到更遠的地方,就得要在上一層樓去。
王之渙的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胸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詩人登上高高的鸛雀樓,眺望遠遠近近的山川景色。扶欄西望。一輪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終于隱身到西山背后去了;腳底下的黃河流水,波濤滾滾,為投入大海的懷抱而奔騰不息。多么雄渾的景象,多么壯闊的大自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詩人登樓過程中的具體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卻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遠,人生也是這樣。只有不斷攀登,不斷進取,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達到愈來愈高的境界,人生就像登樓,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嗎?
賞析: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用概括之筆,寫出了大自然的雄景奇姿,道出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的理解,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盛唐心象。
前兩句,是寫詩人登樓時的所看到的景象!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雖似作者隨口朗出,卻也自然流暢,描寫出了雄渾、蒼茫、壯闊的景象。關(guān)于這兩句詩,有人曾提出質(zhì)疑,這兩句詩寫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象?是傍晚?還是什么時間?這的確是應該仔細推敲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集中地體現(xiàn)在如何理解“白日”這個詞上。如果把“白日”理解為黃昏的`太陽,那就可以理解為,依山而盡的大且圓的太陽,在暮靄的襯托下,它自然格外醒目。它緊貼山邊,徐徐而下,仿佛對大地充滿了依戀。它射出萬道霞光,其景色是非常壯麗的。但是,傍晚時候的太陽,應該是紅色的,而不是白色的。筆者認為,“白日”,寫的是中午時候的太陽。因為那個時候的太陽,從顏色看是白色的,也是我們感覺離我們最遠的時候,也是最高的時候。這實際上,是寫太陽的高,但就是這樣高的太陽慢慢地依傍著中條山消失盡了。這一者用太陽的高來襯托山的高,二者也寫出了一個太陽動態(tài)的移動的過程。作者在思考?但繼而進入詩人眼里的是“落天走東!钡狞S河,它浩浩蕩蕩,滔滔滾滾。這一句妙在它是想象之語,黃河此刻奔流在鸛雀樓下,距離大海還有數(shù)千里之遙,但它肯定會日夜不息,跨山越水,傳澗飛壑,向著大海的方向前進,歸宿是容納百川的大海。這一句,是寫黃河的水流之長,也同時寫出了一個動態(tài)的流動過程。應該說,這兩句詩,都從大處著筆,上句用觀到的實景,寫山之高,意在表達空間的縱向概念,下句用想象之黃河,寫水流的長,意在確立空間的橫向的概念,兩句共同形成一個闊大的空間觀念,這樣就為下文的說理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是其一。其二,在對太陽的高、山的高、黃河的水流之長的描寫中,張揚著一種大氣,一種壯闊、奔放的氣勢,反映了一種包容一切的開放的盛唐氣象。論景象,此兩句實不遜色謝眺的“大江流日夜”、王維的“長河落日圓”所詠寫的“千古壯觀”之景。而它表現(xiàn)的確是更集中,更純凈,在壯麗中還含有秀美。同時,從形象看,太陽之高、黃河之長、高山之峻,相互映襯;從色彩上看,白日、青山、黃河,五光十色,繽紛絢爛。這種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和表現(xiàn)力,確實令人驚嘆。
有了前兩句詩的鋪墊,作者面對高聳入云的中條山,想象著日夜不息黃河水,這樣高遠開闊的境界,怎不使詩人思緒萬千?強烈的情感、豐富的思緒,作者對如此美好的景象,自然是戀戀不舍,流連忘返,這樣,就自然地道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此催人奮發(fā)、富有哲理的詩句。詩人對更高境界的追求,也表達了詩人氣吞環(huán)宇的胸懷。
詩這樣寫,既見轉(zhuǎn)折之妙,也具有含蓄之功。首兩句,平平寫來,都是寫景;后兩句,陡起波瀾,暢敘感慨。豐富的內(nèi)容盡在不言之中,隱藏了深刻的蘊意。實虛相諧,意與境渾。
【解讀登鸛雀樓王之渙】相關(guān)文章:
登鸛雀樓王之渙06-08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06-09
王之渙《登鸛雀樓》04-24
登鸛雀樓的王之渙06-17
王之渙《登鸛雀樓》古詩11-24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11-25
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11-04
古詩王之渙《登鸛雀樓》07-25
登鸛雀樓王之渙古詩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