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

        時間:2020-11-16 18:29:06 韋應(yīng)物 我要投稿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

          韋應(yīng)物的《寄李儋元錫》章法嚴(yán)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zhuǎn),堪為七律名篇。

          寄李儋元錫⑴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⑵。

          身多疾病思田里⑶,邑有流亡愧俸錢⑷。

          聞道欲來相問訊⑸,西樓望月幾回圓。

          【注釋】

         、爬钯(dān)元錫: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元錫,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

          ⑵春愁:因春季來臨而引起的愁緒。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撬继锢铮合肽钐飯@鄉(xiāng)里,即想到歸隱。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內(nèi)還有百姓流亡。愧俸錢:感到慚愧的是自己食國家的俸祿,而沒有把百姓安定下來。

         、蓡栍崳禾酵。

          【白話譯文】

          去年花開的時候與你分別,今日花開的時候已是一年。

          世事變幻心茫茫難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獨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園,邑有災(zāi)民慚愧領(lǐng)朝廷俸錢。

          聽說你今年還要來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樓盼望你早還。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韋應(yīng)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約作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時節(jié),韋應(yīng)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diào)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dá)滁州任所。李儋、元錫,是韋應(yīng)物的詩交好友,在長安與韋應(yīng)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yīng)物寫了這首詩寄贈以答。

          在韋應(yīng)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里,他親身接觸到人民生活情況,對朝政紊亂、軍閥囂張、國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體的認(rèn)識,深為感慨,嚴(yán)重憂慮。就在這年冬天,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稱帝號秦,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fù)長安。在此期間,韋應(yīng)物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到寫此詩時,探者還沒有回滁州,可以想見詩人的心情是焦急憂慮的。這就是此詩的政治背景。

          【賞析】

          韋應(yīng)物這首詩敘述了與友人別后的思念和盼望,抒發(fā)了國亂民窮造成的`內(nèi)心矛盾。

          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首聯(lián)即謂去年春天在長安分別以來,已經(jīng)一年。以花里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頷聯(lián)寫自己的煩惱苦悶。“世事茫茫”是指國家的前途,也包含個人的前途。當(dāng)時長安尚為朱泚盤踞,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情況不明。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覺得茫茫一片。他作為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一籌莫展,無所作為,黯然無光。頸聯(lián)具體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zé),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這樣進(jìn)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聯(lián)便以感激李儋的問候和亟盼他來訪作結(jié)。

          這首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語言技巧,并無突出的特點。有人說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頗為推美。這種評論并不切實。因為首聯(lián)即景生情,恰是一種相反相成的比襯,景美而情不歡;頷聯(lián)以情嘆景,也是傷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傷而景無光;都不可謂情景交融。其實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傳誦,主要是因為詩人誠懇地披露了一個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員的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出這樣的官員有志無奈的典型心情。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盛稱“賢矣”。這些評論都是從思想性著眼的,贊美的是韋應(yīng)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這詩的中間兩聯(lián),在封建時代確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qiáng)的現(xiàn)實性。事實上也正如此,詩人能夠?qū)懗鲞@樣真實、典型、動人的詩句,正由于他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深的生活體驗。

          拓展閱讀:《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yīng)物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⑴

          凄凄去親愛⑵,泛泛入煙霧⑶。

          歸棹洛陽人⑷,殘鐘廣陵樹⑸。

          今朝此為別⑹,何處還相遇⑺?

          世事波上舟⑻,沿洄安得住⑼!

          【注釋】

         、艙P子:指揚子津,在長江北岸,近瓜州。元大:未詳何人。校書:官名。唐代的校書郎,掌管校書籍。

         、迫ィ弘x開。親愛:相親相愛的朋友,指元大。

         、欠悍海盒写。

         、葰w棹(zhào):歸去的船。棹,船槳。指從揚子津出發(fā)乘船北歸洛陽。

         、“殘鐘”句:意謂回望廣陵,只聽得曉鐘的殘音傳自林間。廣陵:江蘇揚州的古稱。在唐代,由揚州經(jīng)運河可以直達(dá)洛陽。

         、式癯(zhāo):現(xiàn)在,今天。此:此處。為別:作別。

         、冗:再。

         、淌朗拢菏郎系氖

          ⑼沿洄(huí):順流而下為沿,逆流而上為洄,這里指處境的順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白話譯文】

          凄愴地離別了親愛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駛?cè)朊C熿F。

          輕快地?fù)u槳向著洛陽歸去,曉鐘殘音還遠(yuǎn)繞廣陵樹木。

          今日在此我與你依依作別,何時何地我們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猶如波上的小船,順流洄旋豈能由自己作主!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韋應(yīng)物被任命為洛陽丞,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途中,對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書非常懷念,于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相關(guān)文章: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03-01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01-14

        《寄李儋元錫》韋應(yīng)物09-11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原文05-17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譯文05-16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翻譯11-28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賞析11-27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閱讀答案05-09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翻譯及賞析12-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