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詩人楊萬里簡介
人物介紹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xiāng)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5000多首,只有少數(shù)傳下來。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fā)現(xiàn)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將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xiāng)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內。在惠州先后寫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游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游豐湖》等,其中《游豐湖》是惠州西湖歷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賢祠。
作品風格
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杰出事跡
中興四大家
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后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余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chuàng)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煨缱髟姡鋈粲形,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保ā栋闲旃е偈「山姟分┱驗樗浑S人腳跟、傍人籬下,敢于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問淵博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yōu)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保ā吨裰Ω琛罚┩耆泼摽诙龅囊皇咨礁瑁从沉怂蛎窀鑼W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xiàn)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xiāng)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保ā冻跞牖春印罚┧方涙(zhèn)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臺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虞丞相挽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zhàn)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關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shù)量并不很多。
現(xiàn)存詩篇
楊萬里現(xiàn)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于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于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于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保ā堕e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保ā冻Α罚┚鶎懙脠A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云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