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樹閱讀附答案
本文贊美臘梅頑強的生命力,表達(dá)了作者對生命的關(guān)注與喜愛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親劉亮程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文:
院子里那株臘梅奄奄一息了。它長得不是地方,旁邊是一個垃圾桶,垃圾車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來風(fēng)姿飄逸的它,便漸漸枝折葉落,瘦弱得僅剩可憐巴巴幾條筋,眼見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塵”了……老花匠來了。我勸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陽一側(cè)長著一排臘梅,其中剛好空缺一個位置。
“人挪活,樹挪死。”有人說!芭D梅會挪死嗎?”我有點擔(dān)心。
老花匠提著鋤頭、鏟子來了。他鏟開了!刨開了!瘦小的臘梅,卻有并不瘦小的根須,它是一株已經(jīng)成熟的臘梅!它的根須長長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鏟子把四周的根須全產(chǎn)斷了!他又掄起鋤頭,朝幾根甘蔗粗細(xì)的主根砍去。鋤落之處,錚錚有聲。發(fā)聲之處,竟露出白生生的斷裂開的主根,像斷裂的骨骼,白得駭人。
我的心一陣悸動:“它會死嗎?”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斷!”
“不砍斷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種職業(yè)性的殘酷。
不能不承認(rèn),為挪這株臘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這株臘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動它,非砍斷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傷筋動骨,也是出于無奈。誰讓這株臘梅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那么長的時日呢?
“嚓!嚓!嚓!”一鏟,一鏟,一鏟……“喀!喀!喀!”一鋤,一鋤,一鋤……臘梅的'根須與這塊熱土的聯(lián)系一一割斷了!案轮ā币宦,老花匠一腳蹬過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斷開了。我仿佛聽到了臘梅的呻吟。臘梅在陣痛中出土了!獨立了!老花匠像拎著一頭剛被宰割的小豬,抓著枝條拖著它走到那個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臘梅的根須仍帶著一團(tuán)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獨立了的臘梅帶著一團(tuán)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臘梅瘦骨嶙峋地立著。它會死嗎?
晚上,雷電大作,大雨下了個透!翌日,那株臘梅僅剩的幾片葉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綠的。又過了幾天,葉子還是綠的。又長出了幾片新葉。又抽出了幾條新枝……臘梅新生了!
盡管它比那一排豐滿秀美的臘梅顯得矮小,但它總算逃脫了垃圾車的劫難。人挪活!樹也挪活!會有的,會有的,在萬花紛謝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會有臘梅花的黃色的芬芳。這里的風(fēng)物一定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題目:
1. 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2分)
________一息 風(fēng)姿
飄_____ 有聲 豐_____ 秀美
2. 文中第3段有兩個錯別字,分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分)
3. 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分)
4. 沒有字典和詞典可查,請聯(lián)系上下文寫出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思。(2分)
①像斷裂的骨骼,白得 駭人。( )
、谕砩希纂姶笞,大雨下了個透。( )
5. 最后一段中,畫“___”線的句子里蘊含著什么意思?把你的體會寫下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2分)
①從第3段到第9段,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認(rèn)為本文作者在文中贊美了什么?表達(dá)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
1.奄奄 逸 錚錚 滿
2.漫——蔓 產(chǎn)——鏟
3.卜算子詠梅 陸游
4.①使人害怕 ②達(dá)到飽滿、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臘梅一定會重新綻放、重獲生機(jī)的。
解析:此題考查對句子含義的理解,“這里的風(fēng)物一定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含義應(yīng)為“作者相信那株臘梅一定會重新綻放、重獲生機(jī)的!
6. ①老花匠把臘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诒疚馁澝琅D梅頑強的生命力,表達(dá)了作者對生命的關(guān)注與喜愛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對于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的理解。做這樣的題必須認(rèn)真讀懂全文,抓住主要情節(jié),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第三段至第九段主要寫老花匠把臘梅花移栽到新的地方。本文贊美臘梅頑強的生命力,表達(dá)了作者對生命的關(guān)注與喜愛之情
【挪樹閱讀附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背影閱讀附答案11-13
苦瓜 閱讀附答案12-13
《父親》閱讀附答案12-15
《牙膏》閱讀附答案12-07
范仲淹閱讀附答案11-14
空心樹閱讀答案01-31
讀樹閱讀答案01-29
《花籽》林清玄閱讀附答案11-13
《背影》閱讀練習(xí)附答案09-01
《背影》閱讀理解(附答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