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成語寓言故事50字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下文是有關寫馬的50字成語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老馬識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yǎng)發(fā)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車水馬龍
光武帝劉秀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他為了紀念那些幫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命畫師在南宮云臺中畫上他們的像。在這些功臣像中,卻沒有大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像。這是為什么?原來,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女兒。明帝為了避免親寵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畫的。
馬皇后牢記父親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訓,處處虛心待人。馬皇后那時沒有親生兒子,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委托馬皇后教養(yǎng)。馬皇后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精心培養(yǎng),母子十分親熱。明帝去世后,18歲的太子繼皇位,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漢章帝根據(jù)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把馬太后的兄弟封爵。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規(guī)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堅決反對。她說:“從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如此招搖,實在不好啊!”
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jīng)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nèi)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xiàn)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gòu)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只凌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漢代奮發(fā)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gòu)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jīng)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杰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漢血馬經(jīng)典故事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zhì),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大宛馬」、「兩極天馬」,現(xiàn)稱為「阿哈馬」。
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于原始土種狀態(tài),中亞土庫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綠洲中,已曾有十分優(yōu)秀的快馬——漢血馬。張騫出塞發(fā)現(xiàn)了漢血馬。當張騫向漢武帝匯報大宛馬后,武帝便命張騫帶百余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求馬,帶一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lián)Q回大宛馬。結(jié)果大宛國不允,歸途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一封閉小國,并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為使?jié)h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fā)了兩次大宛馬戰(zhàn)爭。李廣利將軍率兵數(shù)萬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戰(zhàn)爭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
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漢血馬血統(tǒng),而今漢血馬是最長壽馬,可活到二十三歲。
【解釋】: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用于選人才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馬的成語寓言故事50字】相關文章:
馬的寓言故事10-28
驢和馬的寓言故事01-02
關于馬的寓言故事集錦12-10
驢馬爭鋒寓言故事11-22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12-08
關于馬的寓言故事(15篇)12-26
關于馬的寓言故事15篇12-19
關于馬的寓言故事5則10-28
成語寓言故事:利令智昏12-09
關于馬的寓言故事(通用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