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新文人詩內涵。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
教具使用:相關錄像。
課堂教學設計: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生于富商之家。他是中國現代“才華橫溢的一路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這個經!跋腼w”的詩人坐飛機在山東濟南附近觸山焚化。
《再別康橋》出于他自編的最后詩集《猛虎集》。這首詩當寫于1928年11月6日詩人第三次旅游歸國途中,中國海上。“康橋”即“Cambuidge”(今譯“劍橋”),詩人關于它的作品較多,1922年,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可看出詩人對康橋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橋充滿了這位浪漫詩人所需的古老、寧靜,充盈夢幻色彩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康橋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
三、整體思路
全詩共七節(jié)。
第一節(jié)最引逗我們情思的是那三個“輕輕”,使我們體會到,康橋是美麗,而這美的最集中的表現在一個“靜”字。三個“輕輕”是詩人對康橋之美的觀照,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并為全詩確定了情感基調。
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則是作者情感,思緒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全過程的典型概括。
夕陽中幻成的金柳,是這種寧靜之美的具體體現,而這金柳在詩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蕩漾,激動不安的安靜、嬌美的新浪。那新浪美得讓詩人不敢正視,他移開自己的目光。低頭卻見到柔波之下“招搖”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輕柔的隨波而搖,像在同詩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誰不想做一條這樣的水草呢?一泓閃亮現入詩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轉頭觀望――那是拜倫譚,可在夕陽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濱自己的夢!本來就充滿夢幻色彩的虹,卻也在尋著自己的夢,這自然使詩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尋夢的情形。此時詩人像又在尋夢,但現實使詩人已不能放歌:離別在即,不能;靜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詩人所愿。而此時的康橋,也沉默,似乎也不愿離別。
最后一節(jié),與第一節(jié)呼應,又有深入,“輕輕”變成了“悄悄”,物我兩眷溢于詩表。
詩人以優(yōu)美的意象,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寫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之情。
四、欣賞點提示
、偃姽(jié)奏舒緩,但詩人的情感是起伏的,這起伏的.深情你能體會嗎?
、谠姷臉嬎己苡刑攸c,你能說出一二嗎?
、蹚脑姷臉嬎己土魈实那楦兄校隳荏w會出詩人的個性特點嗎?
五、練詞以造緣像而披詩
――釋《再別康橋》之“招搖”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詩。其中,我又獨獨喜歡第三節(jié),原因在于一個“招搖”。勿庸置疑,這個詞是詩人精心錘煉的結果,它用得如此生動營造了美妙的詩境,與整首詩的情調合諧統一,對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說“招搖”,現今常含貶義則必常與“過市”相連。其實,它還有“逍遙”一義,而要用“逍遙”來寫水草,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就得以顯現了,即使有夸耀的成份又有何妨,它夸耀的是一種安閑,是一種自在,“自在逍遙”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豈不是生動形象?
再看“招搖”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謂“油油”?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來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見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之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境象,全是為情驅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情緒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實,《再別康橋》全詩都籠罩籠罩著詩人寧靜、安閑、自在之情、之態(tài),因為旅居康橋的七八年間。康橋,它最吸引詩人,帶給詩人的最大收益也就在于此。
“賴你和悅寧靜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明,我心我智,方始經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
初到康橋,它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在其《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
“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給詩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詩人產生如此情緒的康橋,那橋下柔波中的水草怎會不“招搖”?詩人怎會不“甘心做一條水草”(逍遙的)?詩人又怎忍心打破這安閑自在,打破這康橋留給自己最深刻的東西?所以開始的“輕輕”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當的抒情之語。
好一個“招搖”,且是“油油的”“招搖”,使《再到康橋》境顯情出。
六、作業(yè):1.朗誦、背誦該詩;
2.談談你對該詩的獨特體驗。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設計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要求,針對新詩特點,以學生原有的詩歌積累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并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體會“三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
難點:以意向為突破口,鑒賞本詩的意境美。
三、學情分析
學生處于高中階段,閱讀并背誦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學習過一定的詩歌知識,對韻律、對仗等常識有所了解,同時,學生具有閱讀、鑒賞優(yōu)美詩歌的主觀愿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經歷,熟悉新詩的基本特點,掌握“三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詩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五、教法設計
誦讀法、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方案等
六、媒體選擇
CAI課件
七、教學流程
一) 導入:詩歌朗誦會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網絡尋找有關離別的詩歌,在新課前配合古人吟詩畫面和FLASH音樂當堂朗誦,教師點評。
總結:同學們找到了許多離別詩,真可謂“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就讓我們帶著離愁別緒走進現代離別詩的經典名篇《再別康橋》。
二) 新課
1、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受本詩的節(jié)奏和情感。
2、學生活動:思考初讀之后對本詩的特點、主旨、手法的感受和認識,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大屏幕:播放作者簡介、寫作緣起,促進學生理解。
4、學生聽示范朗讀:FLASH課件
學生聽的過程中注意停頓、語氣、重音和節(jié)奏。
5、學生分節(jié)試讀,讀后自評,然后學生講評。
6、教師點撥,講解每節(jié)停頓、語氣、重音和節(jié)奏,初步滲透“三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及本詩的情感基調。
7、設疑:讀過本詩的人,都用一句話來形容讀詩的感受,那就是“怎一個美字了得”,那么請大家思考,本詩美在何處?
8、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先小組內討論,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全班提出。
9、釋疑:引出“三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
音樂美:雙行押韻,逐節(jié)換韻,疊詞的運用。
建筑美:全詩七節(jié),每節(jié)4行,平行兩級臺階。
繪畫美:意象絢麗,動詞的使用。
10、熟讀成誦:全班配樂朗誦《再別康橋》
三)總結
輕輕的,徐志摩走了,正如它輕輕的來,他雖然不曾帶走一片云彩,卻把永恒的思念留給了中國詩壇,也讓我們在七十三年后的今天真正體驗了詩歌的美,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八、教學反思
這節(jié)詩歌品讀課充分體現了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和新教材以朗誦為突破口的教學主張。
“詩歌朗誦會”復習了知識,創(chuàng)設了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讀、初感”,保護了學生的自我認識,利于深層教學。
“寫作緣起”放在初讀、初感后,在學生個性認識的基礎上,使學生豁然開朗。
“示范朗讀”的FLASH畫面精美,音樂輕盈,給學生以美的感受。
“學生讀后自評”,直接指向停頓、重音等難點,使誦讀教學落到了實處。
“鑒賞評價”中學生先思考,后討論使討論極具實際效果,激發(fā)出思維的火花。
“熟讀成誦”對整節(jié)課的學習是一種檢驗,這是比較成功的新教材典型課例。
“課件制作”畫面優(yōu)雅輕盈,音樂舒緩寧靜,給學生美的感受。
整節(jié)課,誦讀教學抓得比較實,真正體現了誦讀教學為突破口的教學主張,不過,后期在點撥的過程中,講解稍多,學生思考的時間稍少,如能把這種講解變成學生探討的話,相信效果會更好。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对賱e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ㄒ唬,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ǘ瑥脑姼璧囊庀笕胧仲p析詩歌。
提問:
A,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語文教案-再別康橋
標簽: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再別康橋,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对賱e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ń庹f: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語文教案-再別康橋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七,知識點訓練。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開頭一節(jié)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yōu)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贊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節(jié),詩人用“金柳”“艷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fā)眷戀之情。
C.第五、六兩節(jié),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最末一節(jié),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jié)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jié)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郁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像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纏綿深婉的詩句隨著輕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來,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余音裊裊。
B.這首詩像一幅生動的畫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變幻與意象組合形成流動的氣韻,艷麗而又幽雅,飄逸中見靜穆。
C.這首詩具有完美的形式結構,每節(jié)詩四句,每個詩句基本上由三頓構成,勻稱,和諧,于清新活潑中求整飭。
語文教案-再別康橋
標簽: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再別康橋,
D.這首詩極好地體現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惟美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3,識記訓練:背誦本詩。
八,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詩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誦讀感受詩歌三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詩歌意象蘊含的情感。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 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教學難點 :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 問答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使用:錄音機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入 。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們好多同學離開了家。這就是離別。當然是暫時的離別。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更多更另人傷感的離別。由“離別”這個話題,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歌。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時候我們學過的關于離別的詩歌有哪些。
(學生思考,發(fā)言。)
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分享。
關于“別”的詩歌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無 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師: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再別康橋》,是誰別誰?
答:徐志摩別康橋
師:對。那么,這首詩展示的,又將是怎么樣的“別”呢?我們都知道,感情越深,離別越難。詩人與康橋到底有著怎樣的.情分?我們來了解康橋與徐志摩。
二、 作者及背景簡介 (同學先講,老師補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20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劍橋就是詩歌中的康橋。1922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新月詩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詩人重游英國,在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歌。1931年11月19日,詩人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 腳下,時年35歲。
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作品就是這種精神的融合與體現。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內心世界。
三、學生齊讀。
四、整體構思與思路
1、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
依依惜別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別”。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2、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別離的詩歌,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用康橋太直接,這樣更詩意。
啟發(fā):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可能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 意象的選擇新穎,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一種清新飄逸之感。
五、賞析詩歌的音樂美與建筑美。
指名一名同學單獨朗讀。(帶著感情的)
教師評價:讀的很美,為什么呢?因為同學對詩歌的感覺到位。這首詩歌本身很美!对賱e康橋》是首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是指在韻律方面給人的美;繪畫美是指描寫的內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觀整齊,給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他的詩歌也具有這種美,《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六、課堂小結
老師自己的感受,加提問學生。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意象”在詩中的作用;
3、了解詩歌的一些表現手法。
【重點難點】
1、意象的含義、作用;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講解與背誦相結合,輔以電教手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導入 新課
1、再回廣州;
2、葉的事業(yè)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云游集》等。
1918年赴美國留學;1920年赴英國留學,讀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國,寫下此詩;1931年因飛機失事去世。
徐志摩的詩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學材料,獲得感性認識。
1、學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2、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長蒿(g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 載①zǎi②zài載歌載舞 裝載 登載 斑斕(瀾、闌)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讀。
四、解釋“意象”
詩歌離不開“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筆、板擦等為例)。
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境)
、僮髌分械摹拔铩倍际菐в凶髡叩乃枷敫星榈摹!耙磺芯罢Z皆情語!保ㄇ逋鯂S)
、谖覀冭b賞詩歌,就可以從詩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旨”。
物→情→旨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寫作方法。
1、①輕輕的(走)(來)(招手):不想驚動別人,更不想驚動這里的美景。憂愁。②“西天的`云彩”換成“東方的朝陽”如何?傍晚適合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正如“秋”“雨”中寫離別能瀉染出這特定的意境一樣,同時作者是別西(方)而東去,因此別“西天的云彩”準確。
2、(金)柳→新娘→蕩漾:喜愛這美景。(比喻)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離別詩中經常出現“柳”這一意象,因“柳”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之情?梢姡浴傲睘橐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舉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氵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3、青荇→招搖,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戀。(擬人)
4、清泉→虹→夢:再深化,回答了為什么“留戀”這個問題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這里曾有自己的夢想。(為什么)
5、因此:尋夢,引起美好的回憶。撇開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陶醉)6、沉默——回到現實(別離),獲得了短暫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對現實。傷感。7、照應開頭,“不帶走一片云彩”,飄逸、灑脫。
小結:
①這首詩每小節(jié)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個美麗的圓形結構:
美景(意象)
輕輕的(憂愁) 回憶(想象)
悄悄的(灑脫)
現實(傷感)
、谛熘灸Φ乃囆g風格(投影):
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個性。
六、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
七、知識遷移(投影)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評 說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仔細的觀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新奇而準確的比喻。)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直抒胸臆。)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復雜的情感。)
沙揚娜拉! (照應題目,無奈分別,珍重,珍重。)
八、作業(yè)
有表情地朗讀,以至背誦這首詩。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