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自清《綠》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是朱自清先生的寫景名篇,預設教學課時是3課時。本教學課時是第一課時,主要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下一課時的深入了解打下基礎。所以是把對語言的基礎練習,作者情況的了解,課文的主體結構的認知作為了學習的主要任務。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預習是令人滿意的。學生對于課文的寫作者是有了解的。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完成了任務。字詞的預習也是令人滿意的。證明學生已經漸漸地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一些預習中必須的任務是能夠完成的。
學生的朗讀是需要加強的。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對于朗讀已經對學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運用普通話,聲音洪亮的朗讀;注意不能讀破句子,不能填字,丟字,改字。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應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學生的朗讀還停留在對文字的傳達的境界。所以朗讀的能力還是要加強的。
在課文的結構把握上,主要想采用討論并且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學生自行領悟感知。但是,在教學中并沒有達到教學的設想。原因想來有以下幾個。
一、自己在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對于問題的設計是存在問題的。問題的提出、預設性、方向性、指引性都是存在不足的。
二、學生的積極性并沒有調動起來,創(chuàng)設情境不夠,學生根本就不能進入一種主動的,積極地思考氛圍,學生的互相激發(fā)也沒有出現(xiàn)。
三、整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流暢,顯得生硬破碎。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2
《綠》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yōu)美凝練的文章,要寫好一種顏色本來就很難,作家通過自己的感覺和觀察體驗,竟能寫得如此美麗,令人陶醉。雖然這是篇選學課文,但它的文質兼美,所以我很認真的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文章。我想優(yōu)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壞了美感!毒G》一文,本來是我們初中課文的《西湖的綠》的選段,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其實這樣的美文只要幾個字就可以了——“讀中感悟”。
古人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非常有道理,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先帶學生進入一個綠色的世界,欣賞了大量的關于西湖靈隱和花港觀魚兩地的綠色的'圖片,用圖片沖擊學生的眼睛,然后通過自讀來感悟全文,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新課標的精神是激發(fā)學生的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興趣,先自學,再小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
“滿目是綠”在開始學習中學生就提到了,理清“何為‘滿目是綠’?”這就是對靈隱游蹤一個總的回顧,幫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身處在道路上,兩旁是蒼翠欲滴的古木——綠得濃郁;抬頭前望,飛來峰上樹木層層疊疊——綠得豐富”;低頭看蜿蜒的小路,綠到石頭縫里——綠得有動感,綠的蔓延;坐在冷泉亭里,通過感覺來寫綠,通過溪水來寫綠—— 綠得清涼,綠得清澈。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滿目是綠”,也能真正體會到西湖的綠為何會令作者“流連忘返”了。
這樣美的文章,我其實很難把“綠”的感覺傳遞給學生,只有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這樣的美!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每次讀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嘆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筆。優(yōu)美的語言,詩意的描寫,讓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意里。所以我把教學目標鎖定在對文章的賞讀品味上。
讀完課文,解決字詞以后,我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文眼: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接下來我就抓住文眼中“驚詫”二字,就梅雨潭這個觀察點展開賞析,拋給學生一個問題:梅雨潭的綠為什么讓作者感到驚詫?由此引出作者是怎樣對梅雨潭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繪的?學生很快找出運用比喻,對比,聯(lián)想等手法,隨即我讓學生就這三種手法進行一一賞析,邊賞邊讀。學生的賞析都比較到位。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賞析完梅雨潭的奇異醉人的綠,我又帶領學生賞讀了梅雨亭、梅雨瀑的美,并且讓學生自己悟出這里作者用了層層襯托的`手法,烘云托月,突出梅雨潭的美。明確第三小節(jié)起過渡作用的一句話: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經沒有瀑布了,并且引導學生探究了“招引”“追捉”兩個詞的好處,“揪”“攀”“探”等幾個動詞的作用,學生都表現(xiàn)的非常好,能深入課文,抓住關鍵進行體會品析。文章的結構和主題比較簡單,教師稍作引導,學生都能回答的出來。
但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現(xiàn)結合視導組許科長的建議,對這節(jié)課做如下反思:
1、我在教學中雖然也注重學生的賞讀,但讀的不夠到位,只是停留在淺層,流于形式,學生并不能真正走進文本,帶著感情來讀課文。教師在這個地方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投入情境,用心用情讀書,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2、文章寫景非常有層次,除了運用修辭手法進行描寫外,還有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正面?zhèn)让婷鑼,同時對觀察的角度,如遠觀、近看、仰視、俯視等,這些在課堂上沒有進行分析。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4
《綠》是朱自清一篇“金相玉質”的寫景抒情散文。每次讀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嘆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筆。優(yōu)美的語言,詩意的描寫,讓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意里。
本文教學不宜以分析散文為主,這樣容易破壞文章的整體韻味和優(yōu)美意境,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適宜站在初步鑒賞的高度,用“讀、賞”結合的形式組織教學。在形式多樣,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梅雨潭綠的美,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所以我把教學目標鎖定在對文章賞讀品味上。
課堂設計環(huán)環(huán)緊扣,首先展示三幅綠的圖片,老師以詩意的語言導入感染學生走進課堂,接著簡介作者,檢測字詞,然后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賞讀品味上。對文章的賞讀品味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針對這一特點,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讀綠(初讀感知)———賞綠(賞讀感悟)———談綠(品讀情感)———寫綠(小試牛刀)。
其中“賞綠”環(huán)節(jié)是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取的是讓學生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語言之美,然后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讀書感受,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梅雨潭的綠之美,培養(yǎng)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賞綠的基礎上“談綠”環(huán)節(jié)學生自然品讀出了作者的.情感。接著讓學生用學到的寫景方法寫一種景物的顏色,達到學以致用。四個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水到渠成。
最后我以詩意的語言結束課堂,帶領學生重溫本節(jié)課的綠之美,與導入新課詩意的語言想照應,使課堂結構嚴謹完整,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語文之美。
原本以為九年級的學生鑒賞能力很是欠缺的,但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效還是非常滿意的。成在導入設計特別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由已知到未知,提升了學生接受知識的信心。其次是在教學中不急于求成,而是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真正從內心感受到綠之美,語言之美,從而歸納綠之寫法,學生水到渠成自然學到寫景的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但整節(jié)課來看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賞綠”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在交流讀書感受時不能做到盡情發(fā)言,暢談感受。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應在這個地方多下功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投入情境,用心用情讀書,努力做到達到預期的效果,達成預設的目的。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5
我一直教導學生“充滿感情地閱讀,充滿感情地生活”,對于任何一篇作品,無論文體如何,都應帶著激情,用心閱讀,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悟自己所悟。比如像《綠》這篇文章,我以朗讀教學為主,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語言的美,去體會作者的感情,而對于文字的表現(xiàn)手法我則以粗線條的分析,只讓學生學會賞析語句的方法就好。原先以為過細的分析,會破壞語言的流暢與整體的美感,現(xiàn)在聽了前輩的意見,確實在分析文章時應再細化些,下次一定注意。
對于目前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我個人認為是應結合學科的特點而論的.。就語文學科而言,除了代替幻燈片,充當板書,適合一些信息容量大的課堂教學以外,它實在有弊端。比如多媒體中出現(xiàn)的音畫,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抹殺了文字本身的魅力,任何一種形象,一種意境在文字的表述之中都能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而音畫則將之定格。就如金庸的《神雕俠侶》,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那小龍女絕不是李若彤或劉亦菲,而是你深藏心中,,F(xiàn)腦際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也許你也無法說明,只覺是個亦幻亦真,冰清玉潔的女子吧。再如《飛紅滴綠記黃山》那柯藍的文字遠比你到實地觀察的黃山美得多。因此,這也許是我認為語文教學特別是散文教學少用多媒體手段的原因吧。
語言有不成熟之處,請多包涵。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6
《綠》是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詩歌單元第二課。艾青的詩歌《綠》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征。
能聯(lián)系學生已有經驗,說說“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做到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表達清楚
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贊美,對春天的謳歌。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在上課時,我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領的全國詩人訪問團,同他一起在廣州、?凇⑷齺、湛江、上海等地參觀訪問,他同人談詩,共同參觀,在天涯海角拾貝,在長途汽車里講笑話,他的《盆景》《綠》《天涯海角》《海水和淚水》《仙人掌》《鹿回頭》《候鳥》《回聲》《揀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與海員》《希望》等等就是這時期寫的。我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這首詩正在全國經濟積極發(fā)展的時候,詩人寫這首詩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對全國欣欣向榮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7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熟讀詩歌,然后開始品味詩歌,每一句都加上學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深刻,不僅理解了詩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對春天充滿生命力的綠的贊美之情,更讓學生體會到了祖國在改革開放之初,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對祖國即將發(fā)展的欣喜之情。
這節(jié)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ㄒ唬┙榻B寫作背景,幫助了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ǘ┢肺短骄吭姼枵Z言,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從字面和深層意義去理解詩歌內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對祖國蓬勃發(fā)展的憧憬之情。
。ㄒ唬┮恍├斫饽芰ι圆畹膶W生,不能理解詩歌的深層意思。
。ǘ]有在寫作手法上下功夫,應讓學生學習詩歌的寫作手法,讓學生仿寫詩歌。
針對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我會耐心地向學生解釋當時的寫作背景,運用淺顯的語言向他們說明白,幫助他們理解詩歌內容。
針對詩歌的寫作手法,我下次再上課時會重點品味詩歌的寫作手法,逐句進行詩歌學習,并讓學生大膽說出對詩歌的理解,并讓學生進行詩歌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8
《綠》是朱自清的一篇美文,學生能從中學什么呢?當然是怎樣寫綠了。綠,看得見,摸不著,能把綠寫出來,真不是件容易事。但是,朱自清卻能寫出來,而且在他的文章中不是一次寫到,足見非同一般。
1、2兩段,著力描繪的是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重點是梅雨瀑。觀察點由遠而近,山邊——廳邊——潭邊,視角分俯視、平視、仰視,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的綠也呼之而出。這里的問題是,為什么要先寫周圍環(huán)境?學生經過討論明確,是烘云托月,寫周圍環(huán)境和諧映襯,此處的景物才會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和諧,而不至于孤零零突兀在那兒。我們寫景物,應都能有這樣的映襯意識。我舉例說,正如我們學校邊上的天寧寶塔,與周圍的紅梅公園假山池水、碧水青草相互映襯,才有渾然一體,自然和諧,富有靈氣的感覺。倘若安置在荒山野嶺,那么,縱然是一座寶塔,也會顯得孤單落寞了。
第3段,是作者濃墨重筆書寫綠的地方。這部分也就似乎作者如何來描繪綠的。本文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教材編者提供了詳細的旁注,這是語文學習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就習慣在閱讀教學時請學生“圈點勾畫注”,但這些方法的指導如何依學情而設,如何有效指導等問題,卻未引起重視,因而這個做法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一個形式。我觀察下來的情況是,很多學生并不真正的領會并自覺運用。做的最“理想”的恐怕是文言文,看學生喜歡把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密密麻麻地寫在字里行間——我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呵呵。有時的確有幫助理解的作用。
其實,關于閱讀方法指導的`知識短文,算是策略性知識吧,在教材中有計劃的編排了一些的,關鍵是我們老師如何使用。比如,現(xiàn)在的批注。我記得有老師在初一的時候就開始做了,倘若學生有一定的能力,是可以的,不受年齡制約。備課時,我就想,如果老師把旁注講解似乎重復,——課本旁注講得很清楚,我所做的可能就是照本宣科,學生自然是不耐煩。于是,我采取了批注與原文相互驗證的方法。請學生閱讀原文,再結合旁注進行思考、吸收、消化,看看自己是否能理解。學生先自學,內容有二:旁注的寫法,寫的是歸納概括的核心詞,往往一語中的,直指關鍵;二是角度多樣。同桌討論討論,相互交流一下,提出問題。最后請學生來檢測一下自己的閱讀質量,選取旁注中的任一個,從課文中找出例句來加以分析,獲得真切的體會,以及賞析語言的表達方式。幾位同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如總的感受、質地、色彩等諸方面,又如異彩紛呈的比喻的修辭手法,烘托、對比和聯(lián)想的寫作方法,學生都能一一說出。既然學生的回答已經能表達清楚,我也就無需贅言。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使得學生加深理解與體驗。我想學生一方面能跟隨作者感受朱自清筆下的綠之美,體會作者對綠所代表著的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同時,也能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獲得散文寫作的一般啟示。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9
艾青的詩歌《綠》用富有魅力的文學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綠。樹木是綠的,小草是綠的,風是綠的,水是綠的,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綠意。艾青筆下的綠,搖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綠是自然的顏色,是生命的律動,是希望的象征,這樣的綠散發(fā)著永恒的魅力。
詩歌,用較少的文字含蓄地傳達深長的韻味。詩歌教學,對老師來說總是不知從何處下手,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團迷霧。然而模糊的東西,正好供我們多角度多維度地展開教學。這堂課下來,我做出如下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知識成長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的過程,也是情感成長的過程。本節(jié)課我以詩詞大會總“飛花令”為引,帶領學生進入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關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導學生根據重要詞語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們組內合作、分工,他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心安也好,緊張也好,興奮也好,都是一種成長和磨煉。輕聲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練筆,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寫作水平。在作品展示過程中,我認真傾聽,積極鼓勵,師生一起分享濃濃的春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業(yè):
1.拓展閱讀:
。1)艾青的其他詩作。
。2)朱自清的經典散文《綠》
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綠》,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散文。我之所以這樣布置作業(yè),是因為一節(jié)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情感的終結,而應是更廣闊的情感天地的展開,更大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既能延續(xù)情感,又能讓這種感受變成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實踐。
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詩歌的朗讀指導和詩意評價不到位。對于學生的互相評價欠缺引導。教學語言不夠豐富,總覺得自己的課堂語言比較貧乏,欠缺生動。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往往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自然地融入詩情畫意當中,然而,這一點還是做得遠遠不夠的。時間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學生的自學時間得不到保證,自然教學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課后,我們年級組展開評課。從中,我認識到平時應該對自己的語言多加工潤色,要圍繞重點展開教學,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多利用幻燈片和圖片等多種輔助工具。這樣的課堂才能達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才能真正進入課堂,積極參與討論。灰色的單調乏味的課堂,孩子們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只有打造充滿綠意的、富有生機的有趣的課堂,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注意力。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10
《綠》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詩人艾青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繪了春回大地,到處都是綠色,萬物充滿生機的景象。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關鍵詞句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獨特表達;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特點。這堂課下來,我做出如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教學時我注重通過朗讀與想象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人對綠的'感覺,感受其獨特表達:在朗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奇特景象;借助詩句引發(fā)學生想象,通過想象體會詩人的獨特感覺,感受其獨特表達;在想象和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詩歌。學生在充分讀悟、想象中深刻體會到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課堂上進行了有效拓展:
。1)朗讀“閱讀鏈接”,跟本課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
。2)推薦閱讀有關寫景的現(xiàn)代詩。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一節(jié)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情感的終結,而應是更廣闊的情感天地的展開,更大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這樣的設計既能延續(xù)情感,又能讓這種感受變成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實踐。
二、不足之處:
1、只有部分同學想象比較豐富,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需在“學以致用”上多下功夫。
2、對個別學生的評價不太到位,對于學生的互相評價引導得有一點少。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 篇11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要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識字潛能,學得更多更快,就必須注意調動和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我在教學設計中,能充分利用教材所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在閱讀中識字,并做到生字教學有所側重,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面面俱到:有的側重讀音,有的通過游戲來理解字義,有的抓反義詞進行歸納疏理,有的用編順口溜的方法來進行識記……可謂方法多樣。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識記每個生字,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我還十分注重朗讀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形式多樣的朗讀,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境,與作者一同去感受春的美好,一同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同時也使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促進語言的有效積累。
語言實踐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朱老師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多次語言實踐的機會。例如:讓學生說說風中、雨中以及陽光下什么是綠的';說說春天到了,校園里、公園里、田野里的美麗景色……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運用文中的語言和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表達。這一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朱自清《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朱自清《綠》01-07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9
朱自清的作品《綠》09-27
朱自清的春的教學反思12-31
朱自清《匆匆》教學反思05-14
朱自清《綠》原文賞析09-09
朱自清《綠》原文及賞析09-10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5-26
朱自清《春》教學教案及反思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