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還你一個真實的朱自清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于是讀者們一致認為朱自清是一個“愛自由”、“愛冷靜”、“愛獨居”的人,至少在今天晚上是,而且也有他筆下那恬靜的荷塘幽美的月色為證。我們姑且不去落入“知人論世”的老套,單以《荷塘月色》的文本來分析,其實也能夠發(fā)現(xiàn)他和我們所想象的實際并非是一回事。
首先,在他自由地“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好幾個地方跳出了不和諧的音符,但為了不因這不盡如人意的音符影響到自己的刻意追求的完全放松的自由的心情,于是都被他用另一個優(yōu)美的音符給壓制下去和消解干凈了。比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這句,怎樣的“脈脈的流水”呢?作者其實是很想看一看的,可是“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這樣作者心中就留下了極大的遺憾,但作者并不希望因為這個巨大的缺憾來破壞自己好不容易才掙得的解脫和愉悅,于是很不自然地、也可以說是很違心地說:“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是看得見有月光照射的“脈脈的流水”而葉子更見風致的呢,還是沒有活潑柔情的流水只有底下僅是一片黑沉沉的葉子更見風致,我想就是藝術(shù)情感細胞再缺乏的人也能作出準確回答的。其實這也不是我的妄加猜測,這一點作者在最后是終于忍耐不住毫不客氣地表露出來了的:“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你想,說著如此違心的話,依然是“以心為形役”,不能做到“委心任去留”,你能說他這個時候還是自由的么!
在欣賞月光的時候,作者說:“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不能朗照,真的就恰到好處嗎?我們看看作者是為什么的吸引而來到荷塘邊的吧:“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當時天空一輪明月,可以肯定的是還沒有淡淡的云來遮蓋著的,作者是專門打算看看皓月當空下的荷塘的“另有一番樣子”的,可偏偏天公也不作美,隨處都讓我們看到缺憾和不如意的存在。怎么辦?總不能就此打道回府吧,于是又自我安慰說:“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作者不是不想心中一片明朗,將一切煩心的陰云拋在一邊不理,可是隨著天上淡淡的云的飄過,心中的陰影又悄悄地繚繞在了心頭。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印象產(chǎn)生:“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至于作者緊接著又用了一個更為絕妙的比喻將這個令人不安的音樂消解——“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就已經(jīng)不需多說了?傊,有論者說“作者在短暫時間內(nèi)所得自由而帶來的喜悅也是貫穿于全文之中的”,倒不如改為“作者在短暫時間內(nèi)所得仍是不自由而帶來的憂傷也是貫穿于全文之中的”更恰當一些。
其次,作者說他來荷塘是想尋求他的“冷靜”的,至少像今晚上是如此。如果我們真的也這樣認為的話,那么朱自清該不知會怎樣的為“知音不賞”而悵恨不已呢。他的寫蟬的叫聲與水里的蛙聲時是這說的:“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由此可見,作者在這寧靜的荷塘邊,一方面在努力求得“冷靜”,另一方面卻還在時刻在意甚至忌妒著蟬的“熱鬧”!既然心里還羨慕著別人的“熱鬧”,則他今晚的“愛獨處”也自然是虛偽的,至少也是虛假的吧。那么他愛什么樣的“熱鬧”,又愛和哪些人“群居”呢?當然不是白日那些讓他深以為苦的社會交際、避之不及的國共紛爭了。而是他“忽然想起”的“唱著艷歌”的“少年的女子”采蓮的舊俗,而且還要是最盛的 “最熱鬧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才好。這種對充滿了青春活力的少女的特別的愛戀之情在他的很多散文里,如《綠》《女人》《歌聲》都有細膩的描述,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這樣的情愛濃艷的江南,優(yōu)美絕倫的女子,正是他潛意識深處所向往的“自由”之所在。
不過他的這種只不過是舊式文人共有的花花草草雅趣和情致還不是我特別要關(guān)注的,我所感興趣的是他為什么說“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是因為手頭困窘,還是因為家庭的顧忌,或者這句話另外隱含了別的什么深意?他有沒有這個福分來“消受”的機會呢?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讓我想起他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里所記的一次“艷遇”來。他和俞平伯雇了一只叫“七板子”的小船同游秦淮河,在正合他心意的“熱鬧”的秦淮河,連“競發(fā)的喧囂,遠近的雜沓,和樂器的嘈嘈切切”,也“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使他“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正在他“神往”于“秦淮河的艷跡”的時候,就有歌妓要上船“糾纏”到他們了。雖然他是“渴慕”的,可他因為“受了道德律的壓迫,拒絕了她們”,心里很是“抱歉”而且“悵悵”了。這大概是朱自清自己所感嘆的“最后的夢;可惜是最短的夢”吧。因為害羞,因為拘謹,當然也因為他的“道德律”,(一如他的名字“自清”)這次的“風流”也就這樣“滿載著悵惘”地失敗了,這次的“自由”也反倒讓他們心里感到很不“自由”,結(jié)果只在“心里充滿了幻滅的情思”。從朱自清的這次所記來看,他所謂“無福消受”,實在是因為他的“無力消受”,雖有舊文人的“風流”種子,卻又有太多的瞻前和顧后,所以最后只剩下自怨自艾的失落和矛盾折磨的哀愁。
單單結(jié)合文本經(jīng)過這樣一番分析,后人套在他頭上的光環(huán)也很有些消退了,不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朱自清,也更讓我們覺得其坦白忠厚的可愛和“正直清嚴”可敬吧。
【還你一個真實的朱自清】相關(guān)文章:
一個真實的季羨林03-27
朱自清《煤》07-11
朱自清簡介06-07
朱自清《匆匆》08-10
朱自清的散文06-16
朱自清的192709-21
朱自清:匆匆08-10
朱自清的事跡09-06
冬天 朱自清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