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通用8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是的,讀書只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開始。當我拿起孫瑞雪老師寫的《愛和自由》的時候,我覺得抓住和把握一個兒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們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愛孩子,往往也便認為這就是愛孩子,但是,這和真正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蛟S我們真的需要聽下來看看:我們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懼,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慮和習性。
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會覺得,我們真的要像孫瑞雪老師說的那樣,學會從一切如是里面將愛剝離出來,那樣的時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愛的禮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我聽過一堂孫瑞雪老師關(guān)于《愛和自由》的講座,那時候,對于一切還是很茫然,包括對于孫老師這個人都是一樣的,充滿好奇,可是,當見到她的時候,原來,她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大姐姐一樣,樸實,真誠,讓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溝通交流,突然讓我想起,她寫在書中的一首最愛的詩: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如果兒童要創(chuàng)造自己,他就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里,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持,這樣,他才擁有創(chuàng)造自己的機會,就像兒童成長在自由當中,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他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好多的家長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覺得很慶幸,因為每一個人在育兒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這本書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階段的成長期,敏感期的關(guān)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為自己的內(nèi)心會得到一個豁然開朗的答案,這真的是一本適合教育者以及家長去讀有深度的好書。
書中說:以愛的感情喚醒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guī)則的內(nèi)化形式形成兒童的社會秩序和內(nèi)在智慧,以平等的關(guān)系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確,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jīng)歷,經(jīng)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成為這樣,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nèi)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所以之前所說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并不是我們以往認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識,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可能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過很多頭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看看這本《愛和自由》,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便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扇窗,發(fā)現(xiàn)兒童,亦發(fā)現(xiàn)自己。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所學專業(yè)是金融學,我的專業(yè)和我現(xiàn)任工作沒有一點聯(lián)系。而我對幼兒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簡單的,很淺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國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現(xiàn)在有機會嘗試西方的幼兒教育。
愛和自由,起初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很理解。愛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愛是在長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漸堆積起來的,類似親情或者就是親情的感覺,就是愛。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nèi)不受限制和約束。蒙特梭利說:“兒童只要依靠愛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在幼兒園里,其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愛和自由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的潛能上得以發(fā)揮。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在中國,遺憾的是,大部門家長卻不懂得這些,他們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們總在孩子沒感覺的時間強制孩子。另一方面,他們在孩子有感覺的時間沒有把相應的詞語同孩子內(nèi)涵的感覺配上對。
孫老師的《愛和自由》讓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來到這世界,他(她)們是伴隨著內(nèi)在的一種東西來到這世界,蒙特俊利把這稱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成人要是和他們說話太多或者復雜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成人弄的混亂,用簡單的話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很亂。
成人有太多的“專制”和“越權(quán)”,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大人的安排,可不知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fā)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經(jīng)歷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我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huán)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愛與自由并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勇氣。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蒙氏理論的書,拿到書后才一翻,就馬上被吸引住了,一邊看一邊打心眼里認同,合上書本,內(nèi)心充滿了接觸到真理的激動。都說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會特別認同,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想不起來到底是書里哪些案例和說法觸動了自己,只知道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從小能在“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種沖動,恨不得把書上的文字騰印到父母的腦子里,告訴他們當年那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怎樣傷害和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總之,由此“愛和自由”的理念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心里,看著孩子們無邪的笑臉,作為老師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華,看著孩子的臉,在心里對她們說我也要“讓我的愛象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們,而又給你們光輝燦爛的自由。”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不求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的定義“愛”的。“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止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痹(jīng),我也認同一個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個人,要有個人“鎮(zhèn)”得住他;認同孩子小的時候講不通道理的時候,至于道理,長大了就會懂了;認同一個凌厲的眼色使過去,孩子就噤若寒蟬的“威嚴”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的,我們從小按著“乖孩子”的模式去聽話、不惹事、好好學習、不貪玩,就是好孩子。我們從來沒有或者有過卻沒有答案去問自己: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眼前這些就是我想要的嗎?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成熟,我們的心智卻停滯不前,面對紛擾的社會,我們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遠遠大于自尊自信,這就是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后果。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拼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說的去做,但不要學我”?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經(jīng)歷和教訓教導孩子卻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條屬于自己的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
讓我們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成長的規(guī)律,認識到并尊重每一個新的獨立的個體,蹲下來,時刻關(guān)注自己和她的成長,用真正的、無限的、無條件的愛滋潤彼此的心靈,讓“內(nèi)心的小孩”和現(xiàn)實的孩子一起快樂、自由地成長!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近些天,我翻閱了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讓我明白了,愛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當然,這樣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的。
《愛和自由》的一個最具有顛覆性教育觀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論,所謂的“精神坯胎”是說,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一瞬間,內(nèi)在就有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的發(fā)展,指導兒童該去抓什么,摸什么。這種觀點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fā)展模式發(fā)展;谶@種觀點,兒童的成長不需要大人灌輸什么新內(nèi)容,而只需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成長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掌握語言的過程,就不難看出,環(huán)境對兒童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歲前,兒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語言,在這個過程無需大人為孩子專設課程,兒童便能在周圍充斥的語言聲音中自行掌握語言,可見,兒童是自我發(fā)展的。
而這種自我發(fā)展基于感覺之上,從感覺中發(fā)展并由感覺伴隨著。我很贊賞這本書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边@個與中國大陸“知識至上”的教育觀念似乎完全相悖,“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灌輸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殊不知這種完全違背兒童內(nèi)在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觀念,正在吞噬著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范疇時,我們應該是有權(quán)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么說,以什么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錯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通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通過感知而發(fā)現(xiàn)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強調(diào)孩子自我教育,家長和老師只是觀察者,引導者,能夠讓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紀律和約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規(guī)則。這個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網(wǎng)上現(xiàn)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熱,家長們熱衷于送孩子們上數(shù)學班,音樂班,大大小小的教學機構(gòu)都高懸蒙氏的金字招牌。轉(zhuǎn)也趕過潮流去上過幾期早教課,當時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當然現(xiàn)在也不是很了解。對當時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繚亂的教具。我覺的現(xiàn)在中國的早教機構(gòu)已經(jīng)把蒙氏教育當成是萬能的,已經(jīng)有些脫離了愛和自由的原則。我們帶孩子去早教班的時候征得他們的同意了嗎,當他們不愿意的時候我們遵從他們的意愿了嗎?我想答案是沒有。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反省,我們帶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的語言能力,數(shù)學能力,繪畫能力。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么?“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睍惺沁@樣定義“愛”的。受此啟迪,我感覺:愛是尊重,愛是珍視尊嚴。
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diào)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guī)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并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fā)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并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
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盡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guān)系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quán)力決定給什么樣的愛,給什么樣的自由。給什么,怎樣給,取決于成人認為怎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這種施舍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并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xié)和放棄。孩子得到的是被動的愛,缺少的尊重。在此我想來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蒙臺梭利有以下教育觀點:
1、遵循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
3、重視自發(fā)性活動的自然法則。
4、支持兒童的發(fā)展要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通過自身活動獲得。
這里有幾個關(guān)鍵詞:遵循、注重、重視、支持,在這幾個詞中,匯總一個詞:“尊嚴和獨立”,其實,生命的尊嚴和個體的獨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張這種尊嚴和獨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極力想說明,如果你認識不到,不尊重這種天賦人權(quán),你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愛、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權(quán)利,是從“尊嚴和獨立”生發(fā)出來的。如果不認識到這點,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偽善的,也是善變的。僅僅“愛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嚴和獨立”地發(fā)展,他需要責任,需要平等。
不背負責任,很難談到尊嚴;沒有平等,獨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嚴和獨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很難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當然需要愛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擔負各自的責任。這樣,人格才能健康發(fā)展,并走向成熟。
書中談到了神游一詞,讓我深受啟發(fā)。其實,兒童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當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碼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卻備受阻礙的時候,兒童智能通過幻想來實現(xiàn)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離,神游就此形成。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開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憑借老師講述的植樹過程來構(gòu)思一篇植樹的作文時,神游就此開始。
您可以嘗試去看一下《愛和自由》這本書。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視,養(yǎng)育一個正常的孩子,需要我們成人反思自己,成長自己。“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休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嘗試,并且相信會越做越好!“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如果我們珍視孩子的尊嚴,那我們就該成為維護尊嚴的榜樣。從我開始,從你開始,從此刻開始!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每每讀完《愛和自由》的各個章節(jié),內(nèi)心都激蕩著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隨著些許悲哀和無奈。悲哀在于,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我們不能再無視兒童的心理和發(fā)展,而且必須從一開始就去幫助兒童,這種幫助并不在于塑造兒童,因為這一任務屬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觀察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外在表現(xiàn),在于能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手段,因為這種手段單靠兒童自己是辦不到的。
愛是土壤、是根基!稅酆妥杂伞分,愛的定義為“給與孩子成長的機會,并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愛,為孩子的發(fā)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提供條件和幫助”。可是這種愛又何嘗不是相互的呢,兒童身上也具有愛的能量,兒童在敏感期中那種對周圍事物不可抑制的沖動,實際上就是他對所處環(huán)境的愛,這種愛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愛,也是智力發(fā)展的需求。同時成年人也是兒童愛的對象,他從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發(fā)展所需要的東西,對兒童來說,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園長一再叮囑我們,不停的對孩子表達我愛你,仿佛也喚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兒童也在用他們的愛喚醒著我們,喚醒著快消失的生機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愛的氣息!
《愛和自由》也強調(diào)說紀律必須建立在自由上,這個自由的含義很深很廣,我對自由的理解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種這種能力不是一從與父母的指導,而是自動自發(fā)的,尤其是在感覺的練習中,這種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這種練習能夠重復多次,這種自我教育就會使孩子的心理感覺更加完善,進而幫助他從對事物的感覺轉(zhuǎn)移到對物體的觀念。而他只有在這種觀念的驅(qū)使下,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愛和自由”仿佛是一個靈魂向?qū),貫穿于整個蒙氏教育體系。身為一名新老師,務必要以“愛和自由”這個精神向?qū)硪笞约,使之與自己的靈魂相融。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愛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他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
對于愛和自由這個話題似乎一直都有很多話要說,可是這個話題太大太大又讓我不知從何說起,不是一一媽的督促,還不知道這個作業(yè)什么時候能交呢,呵呵。
愛,是什么?無數(shù)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每個心靈對愛的認識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說清,愛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自己的行為。在我看來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guī)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可說實話,面對孩子,有時我卻很難把握自由和原則的尺度。我相信也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尺度不好把握,話扯遠了,談談我對這本書里感受最深的二點吧!
一、《愛和自由》里表達的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己很多觀念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很多遺憾和未曾實現(xiàn)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父母應該都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二、書中說到其實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fā)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對此觀點我是贊同的,為人父母,應該清楚知道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東西是對于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通常偉大的人物后面都有著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過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們有個偉大的父親分不開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她們的爸爸宋查理就經(jīng)常告訴她們:我宋查理的女兒都是將來是要做大事業(yè)的人!,玫lin凱的媽媽,從小就一直告訴她寶貝,你一定行!,就是這樣一種信念一直伴隨她走過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夢想、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將來一定會是美好的,他會學會享受生活給他的一切經(jīng)歷,把困難當成挑戰(zhàn),把挫折看做是磨煉,天堂和地獄其實都在我們的心智之間。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成功、升遷、成就85%是來自于我們的態(tài)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來自于我們的技能,今天很多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教會我們的都是技能,卻沒有人教會我們?nèi)绾巫龅谋绕匠H烁茫?0%的教育在于事實與數(shù)字僅有10%在于感覺與態(tài)度,花90%的時間來研究只有15%和我們幸福相關(guān)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不是有點問題呢?個人成長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我認為的成長是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挑戰(zhàn),從而慢慢走向成熟和優(yōu)秀,再邁向卓越。
還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起來,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們要探討和摸索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最近,我看到一本書,叫做《愛和自由》,讓我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關(guān)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在這里,希望推薦給廣大家長朋友們,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啟迪。
《愛和自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她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孩子,成年后,我們又有了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也給我們帶來困惑和焦慮,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然后,現(xiàn)實中的許多問題又困擾著他們,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各種興趣愛好班的層出不窮,使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呢?還是應該讓他們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來自于實踐。她說,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jīng)驗成人無法替代;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jīng)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推崇智力,他們把智力和兒童的自我割裂開來,他們積極地給孩子報各種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知識,當知識填滿一個孩子的腦袋時,他的心靈肯定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一個沒有玩過水玩過沙,沒有領略過大自然的美,沒有和同伴追逐嬉戲過,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大笑過的孩子,雖然渾身披掛著知識,卻可能離幸福很遠。讓我們用書中的一首詩來形容所有家長們的心聲:
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沒有給予,你當然得不到回報,你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我給他吃、穿、養(yǎng)他,我心里愛他。是的,不頂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責備他、訓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的語言。你當著別人的面訓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腳。家里來人時,你當著孩子的面告訴客人你所認為的孩子的某些缺點。你不斷地以一個成人的角度誤解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我常想,一個成人如果用有賓行為和態(tài)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更重要的是兒童能依據(jù)這種愛在未來去創(chuàng)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與人相互理解;聽不到吐痰聲,看不到蒼蠅和垃圾,人們帶著孩子在門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哲人們在窗前的沙發(fā)上低聲交談,花叢里少女們靜坐在木椅上手捧詩集,少年們奔跑在網(wǎng)球場上,詩人們在附近的茶館里高談闊論這一切并不遙遠。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這個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為可靠。因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兒童興趣的動機來自于內(nèi)在,而獎勵的刺激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可以相信,沒有一個科學家和任何一個專家的成就來自于獎懲,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促使他們學而有成。作為成人,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如何保護兒童的這種內(nèi)在的動機不受干擾和破壞。
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于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nèi)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自尊。我們暫且把內(nèi)心力量放在一邊,因為這個問題過于復雜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們成人訓斥孩子,或者說成人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父母罵孩子、打孩子也無所謂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維護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掙扎,一方面在不斷地維護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卻又不斷傷害別人。所以我要告訴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尊的話,你最好先問問自己,你是否給予過他這樣的財富。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的懲罰多于獎勵。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要說:看看,我早給你說過,你怎么這么笨等等。但大多數(shù)成人不知道,錯誤本身對兒童就是一種激勵。如果我們學會站在一旁觀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話,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或失敗會促使兒童一遍一遍反復進行,直到兒童完全掌握并順利做完為止。兒童從來都不太重視他是否一次成功,兒童非常喜歡重復,他會專注地反復進行,恰恰是成人的態(tài)度使兒童有挫敗感。
學會觀察、學會等待。改變一個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錯誤和失敗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東西和成功。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通用8篇)】相關(guān)文章: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2-17
《規(guī)矩和愛》讀書筆記范文01-21
愛讀書作文(通用51篇)12-25
《論自由》讀書筆記01-21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范文02-21
愛讀書的女孩作文通用6篇01-20
通用愛讀書的名言集錦45句09-20
通用愛讀書的名言摘錄36條10-11
愛讀書征文12-30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600字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