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3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
“天哪!真神奇!”,一聲聲驚嘆此起彼伏地從教室里傳來。是什么讓同學們?nèi)绱伺d奮?原來他們正在享受一堂來自太空的授課。
“太空是什么樣的?”相信同學們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隨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紗也逐漸被揭開。為了激發(fā)同學們探索宇宙的熱情,讓同學們感受太空的奧秘,“天宮課堂”開課了!
太空中怎樣喝水?怎樣走路?怎樣睡覺?同學們的問題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個接著一個,不過不用擔心,講解員老師一一耐心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樣喝水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樣用水呢?難道要在太空艙上載幾噸水嗎?當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裝置就可以滿足航天員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這種再生水與原水并無區(qū)別,可謂節(jié)約又環(huán)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種神奇的物質,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我們知道不是任何東西掉進水中都會沉下去的,這是因為水有浮力,這種力會托著物體,使其不會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幾乎不存在,這就造成了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東西掉入水中后會懸浮在水中靜止不動!這是多么奇妙!
相信同學們都知道,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艙中行走,必須得借助特制的釘鞋和太空艙中的把手,在教學中,葉光富老師在太空艙中不斷揮舞左手,竟使身體懸浮了起來,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據(jù)這個特性,講解員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水球,水球晶瑩剔透,里面的水還在不停流動,真是令人驚嘆!
我們知道人在太空艙中會懸浮起來,那么在太空中應該怎樣睡覺呢?宇航員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綁起來,防止飄來飄去。本次太空授課還讓我驚奇的是宇航員們一天會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絕倫,希望航天員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期望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處,最后祝愿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越來越興旺發(fā)達!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2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xù)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fā)射成功,5G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與產(chǎn)業(yè)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fā)表!氨本┱撾娮訉ψ矙C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目,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xù)涌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日趨活躍,為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xiàn),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lián)駲C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xiàn)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單程已超過4.5億公單,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子山。我們還要繼續(xù)奮斗,勇往直前,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品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3
12月9日,被稱作最硬核直播課堂的“天宮課堂”開課啦!這是讓同學們從不同緯度感受祖國強大、樹立中國夢的好機會。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千帆中隊的孩子們懷著期待與夢想觀看了“天宮課堂”。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首次進行太空授課。3名航天員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向青少年演示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xiàn)象,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水膜張力實驗等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們的驚呼聲、掌聲不絕于耳。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時,比如往水球里放入泡騰片,我感覺到現(xiàn)場所有的學生都屏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水晶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水球中的氣泡翻滾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航天員演示的奇妙物理現(xiàn)象在無數(shù)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顆有關“星辰大!钡姆N子。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循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xiàn)實。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首次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太空出差的頻率更快、時間更長,無不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游蒼穹、“羲和”追日……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xiàn)實大片。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樣難得的“天宮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學課。這次授課活動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4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xiàn)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fā)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xiàn)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xiàn)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xiàn)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xiàn)實詩篇。根據(jù)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jié)。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5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并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后,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yè)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xié)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shù)孩子心里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里,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么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于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xiàn)的是倒立。
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xiàn)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xiàn)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發(fā)出贊嘆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向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愿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6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協(xié)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huán)境和地球的重力環(huán)境完全不同,呈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也不會下落。據(jù)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nèi)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折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由于失重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fā)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shù)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xù)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xù)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7
啟迪心智需要“儀式感”!疤鞂m課堂”的受眾主要是中小學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階段最寶貴的財富。課本中高度濃縮而又晦澀的知識往往學起來較為枯燥,而當被這些理論支撐的科學實驗,在孩子們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師”演示出來的那一刻,牛頓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題海里讓人停滯的知識之錨,因為它們?nèi)蓟盍似饋。科普知識的活力會轉化為心智未開的少年求學途中的動力,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孩子為追尋當年的太空實驗而成為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理解科學需要“儀式感”。除過那些無人不知的科學天才,沒有多少人天生對物理公式或數(shù)學推導有近乎純粹的興趣。就像科幻小說或電影的功用一般,“天宮課堂”就是一部現(xiàn)實中的科幻作品!度w》三部曲的問世從感性的角度讓一代人擁抱科學,認識宇宙,“天宮課堂”則以科普教育為目的,用更理性的視角幫助青少年理解科學之美。
對外宣傳需要“儀式感”!疤鞂m課堂”開播面向全球,授課內(nèi)容可根據(jù)新媒體平臺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切實把科普教育這堂大課上出了“國際味”。能在國家空間站做“天宮課堂”的項目,無疑是我國科技軟實力的彰顯。用航天事業(yè)“夾帶私貨”,早已是世界強國們做廣告宣傳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羅斯就曾在索契冬奧會和世界杯期間將奧運圣火和足球帶上太空造勢。航天工業(yè)需舉國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聞。我國打造獨一無二的“天宮課堂”品牌,象征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又一里程碑時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儀式感”。把課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學作秀和形式主義,而是因為它同科學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補,用一種說服力的方式,向每一個崇尚科學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驗證理想的契機。這樣的“儀式感”值得再多“億”點。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8
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上向全國中小學生講授科普課。新穎的授課方式、直觀的物理現(xiàn)象等等,將給孩子們植下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萌芽,給青少年學子打開認知世界、追逐夢想的大門。
浩瀚宇宙,蒼茫太空,自古以來就令全人類神往。中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諸多傳說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無窮的奧秘等著人類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通過“天宮一號”授課,孩子們知道了為什么水滴在太空與在地面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狀態(tài)、失重條件下如何測量物體質量、陀螺的旋轉有何奧秘……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成就的直觀表現(xiàn),也是人類追逐太空夢的具體成果。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fā)展,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會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繼。
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無數(shù)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后世的壯舉。哥白尼仰望星空發(fā)表了“日心說”,布魯諾用生命和鮮血捍衛(wèi)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仰望星空,召喚著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眾間生根發(fā)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
相對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追逐夢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實踐。仰望星空,會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人們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如何認識個人和天地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個人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把個體生命同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夢想放置于集體的夢想之中,不驕不餒、不斷奮進,人生的意義必將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讓更多學子仰望星空,激發(fā)起他們探索世界奧妙的激情,中華民族的前途必將更加廣闊,中國夢必將更加宏闊壯觀。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9
此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xiàn)象,當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我在地面課堂的現(xiàn)場多次聽到了學生們的驚呼和掌聲。離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這些美妙現(xiàn)象的震撼。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貼中國結時,我感覺到現(xiàn)場所有的聽眾都摒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圖標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它被穩(wěn)穩(wěn)的貼在水膜上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次授課活動在青少年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yè)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xiàn)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xiàn)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yǎng)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xié)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溫暖。這也激勵著我們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lián)系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
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15:40開始,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0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污染座艙環(huán)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chuàng)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nèi)部儀器和設備產(chǎn)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饼嬛蒲a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里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柜或者手套柜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xiàn),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視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tǒng)、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于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nèi)容,向專業(yè)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huán)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wěn)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nèi)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qū)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饼嬛平榻B,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并定期請專家評審,優(yōu)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1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比珖臻g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huán)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并回答了學生們關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后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回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jù)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jīng)過集思廣益、反復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后,又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精心細致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饼嬛普f,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zhàn)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xiàn)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于備課和臨場組織調(diào)配要求極高。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2
據(jù)了解,“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對象,采取天地協(xié)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huán)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huán)境中最獨特的現(xiàn)象。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松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沒有了回復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于失重狀態(tài),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huán)伸進水袋里,制成了一個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后,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吹臅r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托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通過這節(jié)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里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3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shù)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于宏觀上發(fā)射和運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們現(xiàn)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jié)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于培養(yǎng)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字溫度表、干吃面、尿不濕、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jīng)廣泛栽培,服務于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愿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guī)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xiàn)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業(yè),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3篇)】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精選9篇)03-23
學生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03-23
天宮課堂第二課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03-23
《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心得體會(精選20篇)03-23
關于《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心得體會(精選7篇)03-23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精選22篇)03-23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心得體會(精選8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