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通用28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
參加江門市實驗小學優(yōu)質課觀摩活動,期間我聆聽了兩位骨干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獲很多。置身于課堂教學中,看到兩位老師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能一日為之?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教學形式,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贊嘆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聽課體會:
一、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對于兒童來說,一本書是枯燥無味,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熱愛學習。針對這低年級的兒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實驗小學低年級開展繪本課程,通過講故事,演故事形式進行。從3分鐘《小鼴鼠找新家》,兩個低年級學生聲情并茂,動作大方,校本課程不但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也給學生鍛煉口才的機會。
實驗小學還選用經典誦讀、你問我猜等多種形式來上好國學棵,保持學生的對國學好奇心和新鮮勁。再比如單單誦讀這一項來說,實驗小學也采用多種形式,像分小組讀、男女讀,詩句接龍讀、問答式讀……盡量做到課堂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斷的刺激學生,以達到我們國學課的要求。
二、快樂的課堂氣氛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陽光!比魏稳酥挥性谳p松、愉悅的心情下學習才是豐富生動的,也只有在保持快樂心情的時候,學習才是有效的。在王林老師《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一課中,我感受到學生們學習的快樂。
王林老師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學生們有的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有的說自己的想法,有的展示擴詞,有的展示課文朗讀,還有的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因為人人都有機會,因此人人都為能夠展示自己而激動萬分,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三、教師深厚的知識素養(yǎng),讓人嘆服
小學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通過模仿來獲取知識。小學學生心理、智力、知識等方面發(fā)展尚不成熟、獨立性差,尚不能辨別知識的真?zhèn)。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崇拜,認為教師說的一切都是對的,甚至不相信父母的話以教師的話惟命是從。實驗小學的王林老師以深厚的知識素養(yǎng)影響著學生,押韻的白話文朗朗上口,使學生產生“我們老師懂得可真多”的感想,從而激起他們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的愿望,讓我由衷地敬佩。學生洋洋灑灑的說上幾句白話文,讓我感嘆,還讓我懺愧。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fā)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fā)思維去思考,從中自己發(fā)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jié)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銀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fā)現圖1和圖2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雖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睂W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
三、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己。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fā)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fā)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tài)度。
四、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愿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說懂的,作業(yè)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yè)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yè)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xù),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fā)現優(yōu)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地,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火花才能迸發(fā)。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fā)現問題,發(fā)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3
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地開學時間被迫一延再延。不過,學?梢圆蝗ィ瑢W習不能落下,所以我校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授課計劃。此次授課已順利進行了三周,我也有幸加入其中。在此,我把自己在空中課堂教學后的一點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線上教學將會成為常態(tài)。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二、利用線上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上教學可以豐富課堂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保持高度的興奮,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網絡教學,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線上教學模式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tài)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討論區(qū)在線答疑,問題探索,交流研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四、巧妙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如果擔心學生在無人監(jiān)督下學習溜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任務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線上教學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傳統(tǒng)教學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線上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合理利用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4
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恒的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夢寐以求的期待。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就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思考,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期追求高效的生物課堂教學。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而教學效益應取決于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面,收益愈大,則課堂效率愈好。高效課堂,它是對課堂不斷優(yōu)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我認為“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guī)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至于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談談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見解。
一、高效的生物教學要體現“教學價值”
生物教學必須體現教師、學生、教學存在的真正價值,即“教學的價值”。
對于教學的“價值”,如果不站在“教學”的必要性上來考慮,而單純從是否教了知識來考慮,教學也是低效的。我們的教學就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時間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學,搞所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搞所謂對話教學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于這些理念、理論本身有問題,而是教師忽視了課堂的“教學”價值,把理論簡單、片面,甚至極端地拿到了課堂上,使得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不協(xié)調,因而學生主體的學習能力、思想認識停留于原有的水平。
二、高效的教學必須按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實施
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脫離學生的實際,一味追求“時髦式”教學,不是新課改追求的課堂教學。當研究清楚了學生的實際后,我們就要研究教學內容與目標。不要認為有教學目標就行,只有教學目標適宜于學生,教學才可能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是目標的數量還是目標的難度都要仔細斟酌。根據教師個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學目標,那樣是缺乏課程意識、“生本”意識的表現。制定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反映出“學生”的特點,適合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落到學生的發(fā)展上去。
目標適宜了,我們再選擇教學方法。方法是為目標服務的。那么,我們要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呢?我想應是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的內容與目標進行選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能引發(fā)學生思維或情感的學習情境,并且把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整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活動。
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特別是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我們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診斷,敢于調整,敢于引導,敢于追問,敢于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引向深入。
三、高效課堂需要情感增色
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是近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著名學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的體驗!币虼耍虒W需要激情澎湃,課堂需要真情涌動,有激情才有活力,才能生動,才會創(chuàng)造。
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進行激情而詩意的教學。教師要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首先要打動和感動自己。只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才能產生情感與思想的共鳴。當前,我們的課堂盡管用上了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了最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但熱鬧背后卻是師生表情淡漠,情感缺乏,思維缺失,能夠給學生留下多少值得銘心的痕跡則不甚了了。這不能不說是課堂缺乏人本的失敗。而成功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它對學生是受益一生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慈祥的笑容、親切的提問和期待,猶如涓涓細流,注入學生的心靈,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良好的師生情感,創(chuàng)造出一種開放、民主、自由、多元的英語課堂氛圍,既給學生提供主動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又給學生提供愉快的自主發(fā)展的空間。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恰當地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轉移到學習的課程上。教師的微笑不僅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給學生以信心,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四、高效課堂需要思考增香
課堂上經常聽到“對不對““同意嗎”“聽懂了嗎”等簡單機械的問題,看上去師生互動,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并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和生成新的認知。教師應大膽發(fā)揮學生好奇、好問、好表現的特點,多創(chuàng)設質疑的時間與空間,提高生物認知的質量。如:“你們還有什么疑問?”“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你有不同意見嗎?”,這樣的提問能促進課堂有效生成,培養(yǎng)學生不盲從、深層次思考的品質。
真正的高效課堂必須是師生思考爭鳴的課堂。教學需要思考感悟,課堂需要思維爭鳴,是因為只有思考才有發(fā)現,才能升華,才會踐行。教師要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為此,教師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課標和教材,善于整合生活、教材和學生等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釋放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滿激情,思維真實地參與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風,如臨其境,與老師共享苦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境界。如果我們的課堂僅僅追求形式上的“師生互動”和表面上的熱熱鬧鬧,那么,學生看似“動”了起來,但其實缺乏的恰恰是珍貴的思考。
五、高效課堂需要生活增味
生物是前沿的自然科學。生物教學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必須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能滿足其今后學習、工作和生活基本需求,要讓學生的生物變成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
生物學科課程的內容和編排往往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要注意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趁熱打鐵。學生非常踴躍地各抒己見,很順利地學習生物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自然而貼近生活。
六、高效課堂需要幽默增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睆男睦韺W上講,人們大都喜歡幽默的故事,欣賞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一位教師擁有一份幽默,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開啟學生心智,優(yōu)化學生個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而饒有興味的形式表現出來,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學難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營造出輕松、自然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學習生物的無限樂趣。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課堂氣氛頓時活躍,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想要獲得高效課堂,教師要在宏觀上把握好課堂的整體結構,優(yōu)化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思考、貼近生活、詼諧幽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主、互助、優(yōu)質、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們的業(yè)務水平。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5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fā)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信息,實現以人為本的對話。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閱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fā)展。
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yōu)質閱讀”,提高閱讀質量?以《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課為例,探討了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閱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出發(fā)點,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閱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發(fā)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為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閱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jié)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閱讀材料包括圖像、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么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么?”“排水法計算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等等!比绾握业讲灰(guī)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引擎進行閱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信息,有助于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guī)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為規(guī)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yè)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局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閱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于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里行間獲得啟發(fā),不要局限于題材的局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后—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閱讀僅到此為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閱讀”,打開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佟笆遣皇撬械奈矬w都能轉化為規(guī)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凇坝门潘ㄊ欠襁m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料泡沫的體積?”。通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于計算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于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通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佟芭派撤苡嬎闫古仪虻捏w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tǒng)閱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痹跀祵W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系,感悟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實現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閱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lián)系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tǒng)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系是“V后—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后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著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系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出=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棱長為4dm的正方體鐵塊,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系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后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閱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于學生發(fā)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系。
四、體悟思想,升華閱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蔽覀円ㄟ^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yǎng)。小學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著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不僅要掌握文本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信息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閱讀的認識,升華閱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形態(tài)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么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tài)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guī)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tài)上看,是把不規(guī)則物體轉化成規(guī)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谡n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tài)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tài)不變、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出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出。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閱讀,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啟發(fā),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蔽覀冊诮虒W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6
通過對山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地的考察學習,就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課堂”我校也在探索實踐,經過本學期大規(guī)模的推廣和實施,老師們的感受頗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的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高效課堂”主要研討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系。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的也牢固。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學法,如何備學生?那就是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研討,必須首先肯定這兩個方面,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師方面
1、充分的課前準備
要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有人認為實施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做讓學生講,老師就不用講了,老師變得輕松了,實則不然。實施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水平要求更高了,不僅要求自己在課堂中很好的把握知識,還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學案,將導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進行判閱,根據學生的學習報告制定出合理的課堂展示內容。課前教師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決定著每一堂課的成敗。
教師的課前具體工作:
(1)根據課本內容、大綱、考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水平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導學案,對課堂內容和時間要把握準確,設置好當堂訓練。
(2)指導學生完成導學案,寫好學習報告,檢查學習報告,整理好學生存在的問題,把握好重點難點。
。3)分配好小組展示任務,和學生做好課前交流和討論。
(4)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對于優(yōu)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zhàn)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
2、活躍的課堂狀態(tài)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我認為,這就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別剝奪學生的權力,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高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教師要做好課堂引導。對小組做好合理的評價。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3、課后的總結與反思
課堂教學后要做好課后總結和反思,這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根據學生課堂展示情況、暴露出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與反思,將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在進行討論分析需要在澄清的課上再安排學生展示進一步完善。
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報告;還要思考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哪些問題通過看書查閱資料就已經會了,哪些問題討論后還有疑惑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
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記筆記,做練習的習慣;養(yǎng)成課堂講解、展示、質疑答疑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積極討論組內團結協(xié)作的習慣。
3、課后鞏固習慣:
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yè),這樣做題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教師的充分課堂準備,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高效。
三、“高效課堂”實施中的困惑
經過近兩個月的課堂摸索,老師和學生都感覺現在的教學模式很好,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基本杜絕了課上睡覺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語言表達和問題展示能力。
存在的困惑:
。1)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教師不能根據課本提煉出非?茖W合理的學習任務;
。2)學生層次不同,有些問題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有時安排展示的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3)配餐題、課本習題、學校定的復習資料如何合理使用;
。4)如何保證讓學生展示又要保證進度;
。5)導學案中只寫學習任務,學習報告寫在另外一個本上,還是在導學案中留下空位讓學生完成學習報告,哪種形式更方便實用,各組還在探索階段;
。6)學生的不同層次如何全部調動起來,讓每個學生的智慧發(fā)揮到最大。
(7)課件的使用與導學案的使用和學生展示如何更好的結合。
。8)高三面臨高考,題的難度很大,時間緊迫,都讓學生講題不太合理,我覺得復習內容和部分習題可以留給學生講,難度太大的要由老師講,要照顧到尖子生和優(yōu)秀生,鼓勵差等生狠抓基礎題,應將大部分時間來做基礎題,全面努力提高總成績。
。9)其他學校的學案可參考的東西不多,我們必須依據我們的學生實際水平整理出我們使用的導學案,工作量很大。
我將帶領全體化學教師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努力在短期內摸索出一套適合與我校的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7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高效率,當然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10月26日我參加了縣進修學校組織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聽評課活動,感觸很深,收獲頗豐。
什么事高效課堂?我查閱了資料,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yè)負擔等。二是效益的最優(yōu)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欲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聽課學習使我明白了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里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氣氛。
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以學校制定的“三學一檢”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積極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8
隨著英語學習難度不斷加大,給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歷,總結出了以下英語課堂七步教學法。
1.預學。
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借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文章內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后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的效率。
2.導學。
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3.聽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后,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兩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后,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并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tài),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4.設疑。
學生聽讀后,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是應注意這幾點:
、傧纫缀箅y;
、谙壤斫夂笸卣;
、巯葴\后深,兼顧兩頭。
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5.復述。
復述課文是閱讀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解難。
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重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后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先是或經過課堂教學后還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查測。
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得內容一般式課文教學中的重點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得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和摸索,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量變的積累一定會帶來令人驚喜的成績。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9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設計思路,也給課堂教學樹立了新的課程目標。誠然新課改的到來,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形式與內容、方式與方法、要求與落實、新理念與課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課堂也走入了新的誤區(qū)。
一、動起來的課堂?
隨著“課改”這一名詞的出現,“互動”成為出鏡率最高的一個詞,很多老師為了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帽子,紛紛想盡辦法創(chuàng)造開放活躍的課堂氣氛,然而在擺脫傳統(tǒng)觀念后,一些“為動而動、形式浮躁”的課堂模式,也就熱熱鬧鬧的出場了。
可能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課堂現象:
老師拿出一幅制作精美的音像圖片資料,然后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所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小組合作交流,一會兒咱們看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多!
然后,三五個孩子圍坐在一起,高聲談論(什么內容不得而知),老師穿梭于各小組之中,時而俯身詢問,時而參與講解,教室里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每個人都在張嘴說話,可誰也聽不清在說些什么。
數分鐘后,老師闊步走上講臺,學生們默契的停止交談,老師順勢說道:“剛才同學們討論的這么激烈,一定會有很多奇思妙想,誰能把你們所提出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幾十雙小手高高舉起,室內的音量分貝值瞬間提升,你一言我一語,十幾甚至數十個問題應運而生(因為老師只要求了“量”,而對所提問題的“質”并沒有要求),于是老師又開口說道:“大家提了這么多的問題,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那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宾情g教室里又是一片熱鬧非凡……
這堂課,表面看來非常的熱鬧,也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學生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研究價值嗎?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樹立學習研究的側重點,只是一味得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勢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沒有老師的適當引導,學生的這種“討論”也只能成為一種烘托課堂氣氛的擺設。
反思一下,這節(jié)課真的“動”起來了嗎?我想這只能說是對課程理念的一種曲解,這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真正“動”的課堂不但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要有明確的中心和目標,要能夠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與品味,而并不是一味追求熱鬧的形式課。
二、課堂中角色的轉變?
“新課改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堂要求師生間角色的互換,師生間要民主、平等!边@一理念的出現就要求著教師對待學生必須要“公平、公正”,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尊、自信”,但隨著這一理念的普及,“角色轉換”的尺度似乎偏離了應有的界面。
課堂上,“太棒了”“你的這個問題真好”“你真勇敢”之類的表揚不絕于耳,這是我們由衷地贊美嗎?難道說,課程一改革,學生就全成了天才嗎?
再看學生犯錯誤時,有的老師明明很生氣,卻要面帶微笑,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哪句批評的語言過重,刺激了學生。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完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嗎?還能夠杜絕下一次錯誤的發(fā)生嗎?
上述這些行為能否真正體現新型的師生關系?我想答案一定是“不”,這并不是尊重學生,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而是一種對學生的過度放縱。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學生驕傲自大、自己膨脹,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而且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高尚的品格。
課堂改革朝著什么方向去改?怎樣改才是最有效的?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實際的問題。新型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溝通”,因而這種“對話、溝通”應建立在真誠、和諧的基礎上,而我們就必須要以情感為紐帶,賦予學生尊重與信任、交流與分享,不能一味的去迎合潮流與形式。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0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yǎng)”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核心素養(yǎng)”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對中國教育來說,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fā)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說,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系到國家的總體發(fā)展,也關系到千家萬戶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養(yǎng)”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素養(yǎng)”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佟昂诵乃仞B(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谕怀鰪娬{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
、蹚膬r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yǎng)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軓闹笜诉x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素養(yǎng);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yǎng)、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yǎng)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tǒng)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yǎng)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后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于每個課堂。那么核心素養(yǎng)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著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
這是學生學習素養(yǎng)和關系素養(yǎng)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yǎng)包括學習的愿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yǎng)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系素養(yǎng)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系素養(yǎng),要求學生能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能自己規(guī)劃、自己約束和自己調節(jié),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后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系素養(yǎng),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觀,自覺關心生態(tài)與保護環(huán)境等。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知識轉化為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lián)系。情境化教學是啟發(fā)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yǎng)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yǎng)”下的培養(yǎng)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采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復雜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己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yǎng)。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yǎng)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yǎng)成。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1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干教師培訓,“核心素養(yǎng)”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yè)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睂Υ,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
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fā):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fā)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fā)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yè),通過培養(yǎng),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yōu)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2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為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yǎng)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匯,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yǎng),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展開教學”,后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為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云。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展教學活動了,F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為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里,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為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為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離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yǎng)!倍诵乃仞B(yǎng),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tǒng),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yǎng)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系,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托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回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學科活動為路徑、以學科教師為條件、以學科考評為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服從和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fā)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yǎng)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后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fā)展區(qū)問題,“后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讓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為例,基于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制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鑒。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tǒng),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著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么,補什么”,因此特地將它作為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tài),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3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素養(yǎng)和知識有什么區(qū)別呢?素養(yǎng)來自于知識技能,又高于知識技能,素養(yǎng)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學科素養(yǎng)和教育素養(yǎng)。
有學科素養(yǎng)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鉆研教材,博覽群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并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fā)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yǎng)。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yōu)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來。隨著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于對教材反復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著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墻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墻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烏鴉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學的理念發(fā)生變化,我想這得益于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币虼耍鳛橐幻處煈敳┯[群書,廣泛吸取營養(yǎng),才能厚積薄發(fā),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4
核心素養(yǎng)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yǎng)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fā),系統(tǒng)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fā)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yǎng)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yǎng)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yǎng)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yǎng)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yǎng)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么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yǎng)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熏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yǎng)?蓮囊韵路矫嬖谠诮虒W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能力的發(fā)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yōu)美、新鮮的語言材料,并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tǒng)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著學生的心靈,并啟迪學生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yǎng)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5
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yǎng),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養(yǎng)及其在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F談一下自己對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
一、對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
我們以前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的特長發(fā)展”。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方式,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培養(yǎng)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素質的培養(yǎng)是在學生“有天分”的基礎上!昂诵乃仞B(yǎng)”概念的提出,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后天中、長期實踐中養(yǎng)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yǎng)成好的習慣、能力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yǎng)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也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自主發(fā)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
妙灌核心素養(yǎng)之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斜绢I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fā)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
2、豐富資源,寓教于樂。
豐富課堂資源,構建靈動課堂。啟迪我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3、教學即人學,對話心靈。
教學即人學,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靈的陶冶。更代表著一個人的素養(yǎng)的高低。
4、借助網絡資源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
謹慎、合理、適時、巧妙作用網絡資源,將品德課上活,上出特色。
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6
一、人的“核心素養(yǎng)”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yè)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干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tài)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tài)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fā)展取決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于先天遺傳,后天培養(yǎng)并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于后天的歷練和培養(yǎng)。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tài)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yǎng),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么是學習素養(yǎng)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yè)和試題,并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關鍵素養(yǎng)”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yǎng)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yǎng)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fā)現。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fā)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huán)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yǎng)。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
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皩W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yǎng)統(tǒng)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yè)特征。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yǎng)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回歸職業(yè)素養(yǎng),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范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程統(tǒng)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每個學科都有作業(yè),對于“核心素養(yǎng)”來講,作業(yè)里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yè)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yǎng)”,可以統(tǒng)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tǒng)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tǒng)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非專業(yè)素養(yǎng)——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7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培育核心素養(yǎng)、提升關鍵能力的一個培訓,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核心素養(yǎng),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的使命。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思想觀念等內容。這是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對教學的一點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ㄒ唬┙o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
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ǘ┙o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ㄈ┙o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
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8
“11月9日,學校領導人侯校長召開《培育核心素養(yǎng),塑造美好人生》的講座,對“核心素養(yǎng)”做出了深入、細致的解讀,讓這個寬泛宏大的定義接上了“地氣兒”。聽過講座后,我明白“核心素養(yǎng)”切實存在于我們的教育生活中,針對“核心素養(yǎng)”,侯校長也指明我們立項課題的研究方向。通過對講座的學習并結合網上所學習的內容,現將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其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yǎng),隨后在一生之中不斷完善。從這里可以看出,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得知識的能力,由此也更加強調能力與態(tài)度。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的真正的轉變我們的課堂角色,從教授轉變?yōu)橐,將“關鍵的能力”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其實這和我們學校一直在實施的“少將多學、精講多練”、“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相符,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師追求的教育目標。而在培育學生必備品格的方面,則要求我們在德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講座中乍一聽到“核心素養(yǎng)”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素質教育”,這二者聽起來似像非像。講座中也指出“素養(yǎng)”與“素質”的關系和不同之處。素質通常指的是個體前天稟賦和后天環(huán)境教育互相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的結果。而素養(yǎng)更多是指后天習得的,通過教育可以培養(yǎng)的,可以更加凸顯教育的價值。在我看來,“核心素養(yǎng)”就是“素質教育”優(yōu)秀經驗的繼承和更為細化、具體、系統(tǒng)性的發(fā)展。
今年我們所立課題的題目是《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自主發(fā)展中的學會學習。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樂學善學,二是勤于反思,三是信息意識。這三項內容與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教師應該講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也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制定了一些目標:
1、寓游戲于教學中,將游戲用于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游戲,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孩子樂學。
2、對語文的知識課后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后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復雜的文章、兒歌,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后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評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我覺得每節(jié)課后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guī)范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yōu)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6、“品格”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實在學校離不開教師的自我提高與努力學習。正如講座最后侯校長所說:“一項新的東西出臺,需要我們去探索,不管路怎么走,我一定要走下去,相信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跡發(fā)生!蓖ㄟ^此次學習,我會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努力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19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yǎng),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曾認真學習了《標準》,但總對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一知半解。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接觸到了吳正憲老師帶領的名師工作坊,觀看了由吳正憲老師主持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高研班系列講座中的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視頻,感受很深!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數學學科特性,通過不斷地分析、綜合、運算、判斷推理來完成。因此,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的過程,同時又是數學思維品質不斷培養(yǎng)強化的過程。吳正憲老師展示的示范課主要以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為主,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但是我也有困惑:教師抓住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怎么辦?吳正憲老師認為:“數學核心素質與教不完的內容比較,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教不完的內容下節(jié)課接著教。”如果每節(jié)新課都這樣,難道真的不影響嗎?
個人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重視知識培養(yǎng)不矛盾,都應該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培養(yǎng)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
數學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良好數感則有利于形成科學的直覺。個人的數學意識和數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數學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數學素養(yǎng)水平。具備良好數學意識和數感的人應該具有對數和運算的敏銳感受力和適應性,能夠有意識地用數學知識去觀察、解釋和表現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諸多問題中所包含的潛在數學特征。所以應將生活與數學緊密相連,讓學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這樣才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
2、加強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形成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yǎng)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質的特征,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
3、培養(yǎng)估算能力,形成科學的直覺。
估算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估算能力有著廣泛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積極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這將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數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對日常數量關系的靈活處理,形成各種解題策路,進而形成科學的數學視覺。
4、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益的。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本領,必須帶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干,學會識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5、培養(yǎng)數學的情感體驗。
數學,其獨特的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感態(tài)度具有潛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體驗兩個方面。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愛國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動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等。
(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和習慣。包括:探索創(chuàng)新、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實事求是態(tài)度及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關系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一件大事。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應該從小學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做起。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0
7月中旬,作為省張黎輝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我有幸參加了在北戴河舉辦的為期5天的"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骨干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研討會",在此非常感謝工作室主持人張黎輝老師給我提供了本次學習的機會。
與劉德武、錢守旺、王君等幾位名師大咖零距離靠近,使我漸學漸長,在一天天的學習中,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一、讓"愛與尊重"成為教育的核心
"賽課專業(yè)戶"王君老師,從西部偏遠的鄉(xiāng)村一步步走來,先被北京清華附中聘用為語文特級教師,又成為廣東清瀾山學校首席語文老師,這正是她多年來能"靜下心來思考、抬起頭來走路"經歷的詮釋,聽她的講座使我感觸頗深。
1. 經營課堂 王君老師主張"得課堂者得天下",教師不單是要把教學任務放到課堂教學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貫穿到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讓教材牽著自己的鼻子走,教學的過程不是用教材引導教學、引導教師自身的過程,而應該換個角度,是教師指導教材、用教材為各種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過程,這是"愛"與"尊重"的體現,寓"育人"、"智學"為一體,不是只教教材,而是以"發(fā)展"為理念、以"影響"為目的。
2. 經營管理 王君老師還指出"教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放手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愛、認同、接納、相信;讓學生時刻體會到"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中長大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相處的關系,教育不存在"強制"、"管制".
二、讓"多向思考"成為教學的精髓
德高望重的劉德武老師,今年都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但還在教學的第一線孜孜不倦的耕耘著,他對所聽、所講的課都用心記錄、用心分析,他的這種對工作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感召著我。
1. 分層設計 劉德武老師從他的教學實例和年輕教師的課堂實錄中,提煉和總結出,無論什么題型在設計時,都不要單一化,要避免固定了學生的思考,形成思維定勢。比如"選擇題選項"出示時,要有4個層面,一是答案肯定的,二是具體結果雖不確定、但歸類是確定的,三是答案不確定、需要分析與推理,四是答案在指定條件之外的,特別是這第四種答案選項一定要呈現出來,不然會給學生造成認知誤區(qū);另外在"解決問題"訓練時,千萬不要只出一道題,而是要出一組題,進行分層題組式練習,這樣可以打破學生順理成章的思維模式。
2. 三步教學 劉德武老師特別強調,在一個新知學習探究過程中,一定要分成三步來完成。首先"要思考",讓學生通過摳字眼、閱讀等審題方式,把握知識學習的方向,實際上思考的過程就是思維上升的過程;其次"再交流",讓學生在自主需要的過程中,主動與同伴互動、討論,培養(yǎng)合作學習精神,也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同時也梳理了知識;最后"要驗證",有了先前的思考、交流,學生會產生迫切的驗證欲望,這樣,知識的理解、運用會水到渠成,于無形中自然天成,既鍛煉了大腦,也發(fā)散了思維。
三、讓"課堂革命"成為行動的旋律
高瞻遠矚的錢守旺校長,雖然頭頂上有了那么多的光環(huán),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但在教育教學中從不故步自封,而是不分城鄉(xiāng),深入學校傳經送寶;同時發(fā)揮群體意識,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創(chuàng)建了很多的"動感課堂"實驗校、實驗基地,他的這種"心系教育"的情懷,使我備受鼓舞。
1. 終身學習 錢守旺校長提出"生命中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給自己最佳的投資就是學習,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抓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時代的不斷變遷,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過去的"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說法已經早就落伍,當今的社會在飛速發(fā)展,物質的沖擊、理念的刺激,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是抽水機",這讓我深深的認識到,從古至今,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其次要有渴求知識的欲望,最后要有堅決的學習力、執(zhí)行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2. 創(chuàng)新行動 錢守旺校長對核心素養(yǎng)有他精妙闡述,"主要指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成為能夠健康發(fā)展、幸福生活、成功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人".而未來的課改走向是"立德樹人,少教多學",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那作為一線的老師,就要深刻領會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付諸到實踐教學中,并要具備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自我總結、自我成長,努力做個錢校長提出的"德行品格——有正氣,理想信念——有志氣,膽識魄力——有勇氣,人格節(jié)操——有骨氣,文化修養(yǎng)——有底氣,思維品質——有靈氣,學習能力——有才氣,氣質情懷——有人氣"的人。
5天的學習時間雖然轉瞬即逝,但幾位教育大咖獨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卻在時刻沖擊著我的大腦,這是給予了我"一場知識盛宴"、"一場理念大餐",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要在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黎輝老師的帶領下,始終以這些教育大咖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沉淀,精心思考,完善提高自身業(yè)務修為,努力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1
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中說過:“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學校就是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工具,這是錯誤的認識……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yǎng)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為,又視對社會的奉獻為其人生第一要義的個人!薄敖逃褪峭浟嗽趯W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币酝慕逃,人們只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這些并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于學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剩下的”東西的價值,即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立體的“人”。
身為語文老師,對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有較深的感受。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他們貫穿于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生剛入學接觸到漢字,到現在進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語文素養(yǎng)都伴隨著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fā)展。
就語文學科來說,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yǎng)。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彼季S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征,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可整合為人文修養(yǎng)。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yǎng)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yǎng)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為語文老師,文化底蘊顯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說,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語文老師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鬃釉唬骸安蛔x詩,無以言!薄靶∽雍文獙W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痹,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老師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文哲史的底蘊。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說。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文本就不是一門功利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也顯的越發(fā)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2
通過這段時間查閱資料以及網上學習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資料,我收獲頗多。通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學以致用,把它落實到我的日常教學中,F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督逃筷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
“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跨學科素養(yǎng),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fā)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素養(yǎng)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yǎng)也是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tài)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yǎng)”,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yǎng)”。并且,“素養(yǎng)”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寄堋嗟貜哪芰嵌戎v,我們所提的‘素養(yǎng)’。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眲⒍魃秸J為,核心素養(yǎng)提出后,“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yǎng)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fā)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yǎng)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yǎng)或數學素養(yǎng)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yǎng)提出,語言素養(yǎng)、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贊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chuàng)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在積極提倡“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我們又應防止純粹的“口號操作”與“文字游戲”。因為,口號的頻繁更替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見弊病,以至于一線教育工作者忙于應付,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建議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學生,一定要堅持。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一個實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區(qū)配套學校里,有一群教師,對“三維目標”的執(zhí)著研究達8年之久,他們從學科知識走到了知識樹,從知識樹走到了能力,從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標,并解決了一系列數學困惑和問題。無論課改形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研究精神。10年過去了,這所普通的學校迅速成長為海淀區(qū)第一方陣的佼佼者……”所以,貴在堅持。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通過“再創(chuàng)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概念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
數學素養(yǎng)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tǒng)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
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
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3
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物理課程課程目標中的具體目標(三維目標)深化為“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一、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
物理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成分。
二、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觀念——
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并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初步具有現代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如:物質觀——經典: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現代: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準確確定。
2、科學思維——(物理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具體體現)
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
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guī)律、形成結論,并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于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
3、實驗探究——原標準中“科學探究“七個要素的重新概括具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
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和變化趨勢;
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準確表達、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tài)度和責任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
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
在進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
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責任感。從四大類,14條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盡管落腳點是學生“身心發(fā)生積極、健康的變化”,但卻是建立在物理學科的基礎上或以物理學科為載體來實現的。
三、如何理解“學科教育”
1、學科教育包含著學科與教育雙重因素,因此必須牢牢地“踏”在學科和教育兩點上。
2、重心不同,將導致兩種取向的學科教育: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以教育為手段,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考成為最主要出發(fā)點落腳點。
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以學科為基礎或載體實現教育的目標,即學生通過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實現身心發(fā)生積極、健康的變化
需要建立學科與教育的平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積極向上
大學及以上學科教育的重心在“學科”——深研、前沿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4
一、20xx年全國卷物理試題的大變動
20xx年的全國理綜物理試題選擇題沒有延續(xù)之前的模式,沒有考物理學史、交流電、變壓器和萬有引力,以及運動學圖像,取而代之的是動量、原子物理部分。電磁感應作為很大的一個章節(jié),以往的計算幾乎是必考,今年只是體現在一個選擇題上(很多高三老師直呼“電磁感應白復習了”)
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如何考的問題
1、20xx版新課標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物理觀念: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等。科學思維: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guī)律、形成結論,并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基于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
實驗探究: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結果和變化趨勢。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識、道德規(guī)范、環(huán)境意識、社會責任感。
2、如何考查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鼓勵每個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而不是深度—絕對難度下降,相對難度提高;對熟練程度的要求降低,對靈活程度的要求提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均衡,抑制題海戰(zhàn)術負面影響。
三、專家給出的高三復習的備考建議
總體要求:增加備課的智力投入,提高教學的技術含量,凸顯管理的文化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積累和長時間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1、處理好穩(wěn)與變的關系:倡導“兩條腿走路”,堅持強化“基礎性、綜合性”,重視研究“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把握不變的主線—基礎性、綜合性,利用好變化的力量—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不能無視,不要夸大。
2、處理好“筋骨皮”與“一口氣”的關系:重視對高考試題及20xx年學科考試說明的分析研究,讓“能力附體”,促“素養(yǎng)均衡”—習題訓練要有堅實的支撐、明確的指向、必要的指導和恰當的強度。
3、處理好細節(jié)落實與深度思考之間的關系:戰(zhàn)略上缺乏深度思考將導致階段性目標不明確,容易引起教學要求的混亂、教學資源的混亂和教學內容的混亂,是造成學生死記硬套,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最終不得不用戰(zhàn)術上的忙亂彌補戰(zhàn)略上的懶惰。離開細節(jié)落實,所有的計劃和思考只是空中樓閣。深度思考+細節(jié)落實,讓汗水滴落成金!
4、高三復習中,老師一定要明確以下問題:課堂上老師做什么?學生做什么?老師和學生一起做什么?學生和學生一起做什么?課堂上必須給學生“思考”“說”“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的權利和時間,給學生一充分的時間去反思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5、通過高考閱卷情況分析,建議高三老師在復習備考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該寫的必須寫,該做的運算必須做,不要嫌麻煩。
四、專家對20xx年高考的預測
1、試題的總體難度20xx年較20xx年稍有增加,20xx年高考仍會延續(xù)。
2、3-5的考察,第一年平穩(wěn)落地,整體難度穩(wěn)定。
3、20xx年沒有考動量實驗,18年有可能會考。
4、為了提高區(qū)分度,仍會考察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數學運算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種能力。
5、20xx年的實驗有可能以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為背景出新材料的實驗題。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5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在炎炎的仲夏,思想的洗禮伴隨著七月的風如約而至,學習的腳步也永不停止。在此,我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學習。從資料中我明白了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素養(yǎng)雙線合一,打破原先單篇教學的模式,可以利用單元教材資源對課文內容進行統(tǒng)整,將其串聯(lián)成一個小整體,實施整體學習。在我學習之后,有以下感受和大家分享:
隨著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我們都知道統(tǒng)編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形式組成單元內容,我們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時,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使語文素養(yǎng)在課堂中落實。
一、單元為抓手,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我們在單元整體備課時,可以根據單元導語中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初步確立單元目標之后,要關注到每篇課文在單元中的作用———編者的意圖。同時,也要找到每篇文章在單元坐標中的位置,然后看課文是怎樣體現單元主題的進而決定單元教學內容的取舍,對相關聯(lián)信息進行篩選與整合,能較為完整地形成單元教學目標和內容,也能更好地理清各課文在單元整體中的教學定位,把控課時目標與課間聯(lián)系,并服從于單元整體教學要求,便于進行長程設計。
統(tǒng)編教材在語文要素中對學生每種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的。基于這些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結合單元導讀的提示對每個年段方法和能力進行明確的定位,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需要我們以后再講?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兼顧各類學生,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關注碎片化,注重聯(lián)系,前后勾連促發(fā)展
單元整體教學重在一個“整”字,我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改變散點割裂的思維方式,關注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和更宏觀的思維建構,讓單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用共進的思維將原先線性的課時打破,整體推進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關注單元中篇與篇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的關聯(lián)。統(tǒng)編教材每個單元都是由“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習作”等欄目組成的。在單元的整體教學背景下,我們要注重各部分內容的關聯(lián)與溝通,以幫助學生發(fā)現單元不同內容之間的隱形聯(lián)系,從而形成教學的合力,將語文要素落到實處。
三、關注課型,注重方法的指導
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課文有精讀、略讀之分,有古詩詞教學,有綜合性學習等,它們的課型不同,功能各異。我們可以通過文體整合,打破傳統(tǒng)的單元壁壘。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在古詩詞的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思維,在理解中傳承文化,提高古詩詞的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綜合性實踐中,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生活,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的資源,感受生活與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注入文本中,教給學生這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從而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以上只是我對單元整體教學的淺薄認識。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我還在路上,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會不斷學習,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研精覃思,篤行致遠,我相信再遠的地方,行則將至。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6
連月酷暑燒烤天,一場風雨洗諸塵。晚上青春語文的分享會,恰如午后這場三伏暴雨,清涼了天地,也清涼了我這顆在語文教學中摸索滾爬的狂躁的心。因尋著了思考、探索的方向與方法,而讓原本驛動的心也漸趨寧靜恬淡。
“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新興起的語文熱點話題,也是許多語文人的探索盲區(qū)。由衷感嘆,馬老師一個“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前行者,在這塊陌生區(qū)域摸索前行,收獲頗豐。今晚,馬老師以獨特的嗓音,風趣的語言,睿智的見解,從“系統(tǒng)性,開放性”、“系統(tǒng)·聚焦·打通”與“真實·有效”三方面為我們這群愛語文者奉上一場視聽盛宴。
一、“系統(tǒng)性,開放性!
馬老師開門見山拋出任務群的特性。任務群不是幾個任務簡單組合,而是有關聯(lián)的,前一個是后一個的基礎,后一個是前一個的升華,層層遞進。而且任務的外延是開放性的,幾個有關聯(lián)的小問題組成一個群,幾節(jié)課完成單元的學習任務。在系統(tǒng)性、開放性的問題群的牽引下,學生的思考不自覺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
二、“系統(tǒng)·聚焦·打通”是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的路徑。
關注單元導讀,系統(tǒng)地梳理相關內容,從而聚焦單元文本的共性,確定教學目標。馬老師就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巧妙聚焦“小和大”,設計了三個小目標,從欣賞人格到生命寫作,再到激情生活,打通了文本與生活,學法與活法,層層遞進,系統(tǒng)有效,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如此實例例證+理論輔助,為我們具體詳盡的詮釋了“系統(tǒng)·聚焦·打通”,讓大單元教學有理論的高度,也有操作的實操性。
三、“真實·有效”是大單元學習任務群的核心。
情境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實際的真實的生活,任務要難易適中,富有挑戰(zhàn)性。馬老師依然以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其設計尤為精彩。“巧設情境,任務推動,打通生活,讀寫結合!泵钤眨
新領域摸索,確實不易,那在老生常談的舊話題里,推陳出新,同樣可貴。今晚陳老師關于綜合性活動的探索與分享,讓我深深感動。
陳老師首先詳細地為我們闡述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理念。“語文性,拓展性,實踐性,綜合性”,“導探究,導過程,導方法”,“重運用,重參與,重體驗。”等等,使我們在貧瘠的思維有了理論而豐盈起來。
接著是成果展示。陳老師講到小學各年級的綜合性活動項目,談了具體做法,并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示。比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成果展示:@辦一份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手抄報。@舉辦故事會“傳統(tǒng)節(jié)日我來說”。@視頻錄制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我最喜歡傳統(tǒng)節(jié)日日記展現@分組討論,展現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何能傳承至今?今天我們該如何傳承下去?驚艷陳老師課堂活動豐富,成果豐厚,更讓我們學到了關于綜合性活動課的教法。
最后是綜合性評價,評價形式要多遠立體,不能扁平單一。“注重過程,形式多樣,展示交流,上好綜合評價課!痹u價是一種精神動力,它會激發(fā)孩子們的無窮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陳老師的評價元素很新穎、前衛(wèi),讓我看到一個有思想人的課堂,永遠是孩子們的樂園。
盛夏巨熱,但青春語文總能帶給我們盛夏里最有涼意的語文新風。惟愿自己永懷青春之心,如今晚兩位老師即使歲月跌更,但愛語文之心不渝,在語文教改這片沃土上永葆探索、奮進之赤子之心。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7
通過共讀《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對核心素養(yǎng)有了一些認識,素養(yǎng)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也讓我在教學上有了新的體會和探索。
1、關注點的轉變
聚焦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在之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基本上是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學生演唱展示時檢驗教學效果。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會唱會說就行。讀了這本書,才發(fā)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應該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之中是否陳述了自己的想法,;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tài):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音樂難點的方法。
2、轉換教學策略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情境化的具體策略。如何能夠讓學生參與進來呢?在歌唱課之中不能只采用學生學唱的方式進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小老師”,“小演員”,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fā)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的。
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我懂得了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音樂、圖像、動作等等都可以使學生更快的投入進來,對音樂的感知會有更豐富的收獲。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也知道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指明了方向。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 篇28
9月14日,我和明樂在張東霞老師的帶領下在葉縣二實驗學校學習“基于數學素養(yǎng)提升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講座。專家的講座內容不僅有理論,還結合了具體課例進行解讀,讓我對數學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有了方向。
一、單元教學設計方法注意要點
。ㄒ唬┮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方案時,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蘊藏在數學里的“美”。
(二)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如今,黑板的板書跟不上多媒體課件的講解速度,所以很多教師樂于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授課。例如,在講解“圖形的相似”這一單元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熟識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以及各種相關性質,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條件等,還要學會解答有關題型,如填空、計算、證明等題。如果我們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進行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就可以大量節(jié)約課堂中板演的時間,因為課件能清晰地展現出相似三角形的全部性質。正是這一鮮明的特點,才會讓數學單元教學更輕松,更高效。
。ㄈ﹩卧虒W設計與情境法的完美結合合理的情境運用能讓單元教學設計變得錦上添花。情境教學法是新北師大版教材里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學習數學知識,讓數學理念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情境的運用,應該結合當下的數學課堂內容,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現實生活里見到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這樣會很快提升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
二、單元教學設計實施的注意要點
。ㄒ唬﹩卧虒W的設計要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知識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上課經驗,以及實際操作中的解題思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點所涉及的數學思維,以此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ǘ┙虒W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一般都是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方式雖然對應試教育有利,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得不到小組合作交流,學生產生的思想方法也不會及時得到肯定,這樣數學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方法,把單元教學設計得更富有引導性,以激發(fā)他們討論的熱情,最終達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提升數學學習成績的目的。
。ㄈ┱n堂設計還要注意例題的選擇初中數學的學習,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例題的示范解析。如果學生在例題里學會各種各樣的解題方法、數學思維,那比學習數學知識本身還重要。因為如果以后再碰到類似習題,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的來說,單元教學設計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是一個富有活力的教學命題,它為數學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思路。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加大理論研究,多參與、多實踐,以此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習的系統(tǒng)性,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心得體會(通用7篇)11-11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2篇)11-10
指向核心素養(yǎng)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08-11
體育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11-14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1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