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課題 除法 總課時 16 第 3 課時
課 題 速度、時間和路程(一)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這些關系,促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情境教學法
學法指導 猜測交流,集體交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備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jié)。 課件出示兩輛汽車進行拉力賽的情境,猜一猜哪輛車會取勝呢?接著重點顯示條件:
(1)拖拉機2小時行駛了120千米;
(2)面包車3小時行駛了210千米;
哪輛車跑得快?
1.理解路程、時間概念。
(1)師:根據(jù)這個情境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3)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白要誰跑得快,就是比較同一時間內(nèi)誰跑得遠。同一時間可以是1小時,也可以是6小時。
(4)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1時、1分、1秒。
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
2、時間=路程÷速度
(1)電腦出示情景圖,從A地到B地的距離是2400米,小孩子每分鐘走60米,需要多少時間到達B地。
(2)2400÷60=40(米/分)提醒學生注意速度單位的書寫。
由算式引出:時間=路程÷速度
3、路程=速度×時間
(1)電腦出示情景圖,從A地到B地的一個小孩子每分鐘走70米,他行走了12分鐘,從A到B地的路程是多少?
(2)70×12=840(米)提醒學生注意速度單位的書寫。
由算式引出:路程=速度×時間。
課本上第62頁第2題。
一輛車的行駛速度為60米/時,從A地開往B地需要3時。
(1)60×3=180表示什么?
(2)180÷3=60表示什么?
(3)180÷60=3表示什么?
教師對學生做的講解進行補充,規(guī)范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
(1)60×3=180表示從A地到B地的路程
(2)180÷3=60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
(3)180÷60=3表示從A地到B地需要的時間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今天哪個知識是最重要的?你有什要說的嗎? 學生進入情境,猜一猜,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一說。
指名口答,學生說出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
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的答案:
A、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面包車跑得快。
B、120×3=360(千米)
210×2=420(千米)
面包車跑得快。
學生列式計算,并說說從算式中知道的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學生列式計算,并說說從算式中知道的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學生先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再集體交流
學生集體交流,互相補充。
板書設計 路程、速度、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1)60×3=180表示從A地到B地的路程
(2)180÷3=60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
(3)180÷60=3表示從A地到B地需要的時間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