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材第84頁
【教材分析】
例5編排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題中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過的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座位數夠不夠的問題。教材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并重在突出“閱讀理解”與“分析解決”環節。
【學情分析】
本節課教學應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們交流,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和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能計算出正確的結果。
2.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解答含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難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解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在前面學習1~9的過程當中,小朋友表現得非常不錯,作為獎勵,老師要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參觀科技館。先讓我們一起去租輛車吧!
課件出示:2名教師帶隊,30名學生在停車場租車的畫面,然后再出示一輛大客車座位示意圖。
【探究新知】
學習例5。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從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生1:我發現三(1)班有30名同學,有2名帶隊老師。停車場里有大客車停在那里。
生2:我發現大客車上的座位有8排,前面7排的座位數相同,每排都有4個座位,最后一排有5個座位。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
師: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一共有多少名師生?
生2:大客車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生3:租一輛大客車,老師和學生能坐得下嗎?
師:你們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上面提出的數學問題嗎?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1個問題。30+2=32(名)
小組合作交流,探求解決第2個問題的方法。
學生匯報交流的結果。
生1:我先算出前7排的座位數,再加上最后一排的座位數,前7排每排都有4個座位,也就是有7個4,根據乘法的意義可以列出算式:4×7=28(個),再加上最后一排的5個就是:28+5=33(個)
生2:我會列綜合算式:4×7+5=33(個)。
師:這名同學列出的是乘加算式,在這樣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4:我是把座位豎著數的,有4列,每列有8個,中間還有單獨的1個,我列的算式是8×4+1=33(個)。
生5:我先分別算出過道左邊和右邊分別有多少個座位,再加上最后一排的5個。過道左邊有2×7=14(個),過道右邊也有2×7=14(個),這樣一共有14+14+5=33(個)。
師:一共有32名師生,大客車上一共有33個座位,租一輛大客車,坐得下嗎?
生:32<33,所以能坐得下。
【鞏固應用】
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做一做情境圖。
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題意和情境圖,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有35個小朋友和一盤雞蛋。
生2:橫著看,有6行雞蛋,前面4行每行有6個,后面2行每行只有5個。
生3:豎著看,有6列雞蛋,前5列,每列都有6個,最后一列只有4個。
師:“35個小朋友每人吃1個雞蛋,這些蛋夠嗎?”這個問題怎樣理解?如何把“雞蛋”跟“小朋友”聯系起來?
生:35個小朋友每人吃1個雞蛋,需要35個雞蛋,問這些雞蛋夠不夠,需要先求出盤中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再跟35比一比就知道了。
學生小組交流解答方法。
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