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學生學習表內除法的豎式,初步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說是學生真正學習筆算除法的開始,是繼續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難點。通過本節課學習,要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又能通過具體計算,感悟到多位數的豎式和表內除法的豎式之間的不同點以及互相之間的聯系,本節課通過以下兩方面的教學措施,使學生理解算理,初步掌握計算方法。
1.加強比較辨析,理解算理
例題1學習十位上除后沒有余數。我先讓學生操作分小棒,然后嘗試寫豎式,大部分學生直接寫出了兩位數的商,并沒有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不能體現出兩次分小棒的過程。我不急于否定學生的這種方法,而是讓學生繼續嘗試計算例題2。由于十位除后還有余數,再用剛才的方法,就遇到了困難。這部分學生的問題就出來了,在他們的這種寫法中不能清晰的體現先分掉4個十,再分12的過程。這時候我把辨析的機會留給了學生。讓學生繼續分小棒,先把五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一捆,共分掉了4捆,然后把剩下的1捆拆開,和另外的2根合在一起有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根據分小棒的過程,試著寫出豎式。接著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辨析。在具體的比較和辨析中,結合具體操作,學生弄清楚了這個12是從哪里來的,商6為什么要寫在個位,而且初步學會了十位除后有余數的豎式的寫法。
2、通過比較,體會數學知識的聯系,溝通不同中的相同點。
首先:進行表內除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對比。通過比較,學生明確:我們新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也用以前學習過的表內除法來計算的。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地方:以前學習的豎式除法,商都是一位數,可以直接用口訣來計算。而現在所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商是兩位數,不能直接應用口訣計算,但通過轉化,可以兩次運用口訣來除。其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十位除后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相比:第二次的商都要寫在個位上,都要將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不同之處是,十位上除后沒有余數的,只要直接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就可以了。而如果十位上除好后有余數的,就要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和十位上的余數合并成一個兩位數繼續除(就是要把剩下的一捆或者幾捆小棒拆開來與另外的幾根合起來繼續分)。這樣的比較以及和操作相互結合,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