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 篇1
【原文】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問題】
8、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則是( )。(2分)
9、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2分)
A.有個托付他的妻子給朋友,(自己)到楚國去游歷的人。
B.有個把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國去游歷的人。
C.有個托付妻子兒女給朋友,(自己)來楚國游歷的人。
D.有個把妻子托付給他的朋友,(自己)來楚國游歷的'人。
10、孟子三問層層推進,意在使齊宣王( )!巴躅欁笥叶运鄙鷦觽魃竦貙懗隽她R宣王( )的樣子,齊宣王這么做是想要( )。(5分)
【參考答案】
8.(2分)孔子
9.(2分)B
10.(5分)認識到治理好國家是自己對百姓應負的責任(2分)
尷尬(窘迫、難堪)(1分)
離開話題,避而不答(2分)
《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 篇2
原文
《王顧左右而言他》
、倜献又^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谕踉唬骸皸壷!
③曰:“士師不能治土,則如之何?”
、芡踉唬骸耙阎。”
、菰唬骸八木持畠炔恢危瑒t如之何?”
、尥躅欁笥叶运
小題1:下列關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紹與簡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稱“圣人”,《孟子》一書正是記錄其言行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
C、孟子的'三問語氣都十分平淡,且前兩問都是閑筆,實際意義不大。
D、孟子是一個機智勇敢、關心民生、敢于批評時政又善于設問的人。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注意劃線詞的含義(2分)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小題3:齊宣王對孟子最后一問的表現(xiàn)是“顧左右而言他”,原因是 ,從中表現(xiàn)出齊宣王 (寫出一點即可)(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D
小題2:有把自己的妻兒托付給他的朋友而自己到楚國去游歷的人。
小題3:他意識到這一問時針對自己的毫無退路的尷尬、胸無城府的可愛、理屈詞窮卻沒有降罪于孟子的明理(寫出一點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 A項“春秋時期”有誤,應該是“戰(zhàn)國時期”;B項中說孟子史稱“圣人”有誤,孔子被稱為“圣人”,而孟子被稱為“亞圣”;C項說前兩個問題是閑筆,意義不大顯然是錯誤的,三問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前兩問是最后一問的鋪墊,層層深入引入正題。
小題2:試題分析:注意“其”、“于”、“之”、“者”的解釋,以及句子的完整。其是代詞“他的”意思,于是“給”的意思,“之”是動詞,“到,去,往”的意思,者是“……的人”的意思。
小題3:試題分析:王顧左右而言他指離開話題,回避難以答復的問題。王顧左右而言他,原因是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被孟子追問得回答不上來了,只好岔開話題。也可能是因為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的不足之處,再說的話就要說自己的缺點了,所以他要轉移話題。
《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 篇3
原文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痹唬骸笆繋煵荒苤问浚瑒t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1、解釋加點詞語:
托其妻子于其友 ( )
王顧左右而言他 ( )
2、翻譯句子: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3、面對孟子第三次發(fā)問,齊宣王為何“顧左右而言他”?
4、用自己的話說說“顧左右而言他”的含義:
參考答案:
1、妻子和孩子;回頭看
2、等他回來,卻(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子女在受凍挨餓,那么,對這樣的朋友該怎么辦?
3、齊宣王沒有把國家治理好,他應該承擔責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問題,只好轉移話題。
4、指離開話題,回避難以答復的問題。
【《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有關于《王顧左右而言他》閱讀答案11-05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閱讀理解及答案06-12
《入衛(wèi)作閱讀答案》閱讀及答案06-11
誰最聰明閱讀答案的閱讀答案03-28
《芳樹閱讀答案》閱讀及答案參考11-20
低頭與昂首閱讀答案的閱讀題答案11-14
材論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參閱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