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1
在朋友空間里看到一篇《元宵節(jié)里話傳統(tǒng)》的文章,說很多人都在感嘆現(xiàn)在的節(jié)日越過越沒味兒了,節(jié)日成為了浮在表層的暫時的歡愉,是因為節(jié)日的民俗漸行漸遠,節(jié)日里所蘊涵著的文化與傳統(tǒng)幾乎被遺棄了。這日正是元宵節(jié),耳邊響起幾聲稀稀落落的鞭炮響聲,鍋里煮著湯圓,思緒不由回到了幼時的元宵節(jié)。
對于小孩子來說,最開心最盼望的莫過于元宵節(jié)晚上提著自己心愛的燈籠在街上走來走去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就要試燈籠,鎮(zhèn)上掛著的花花綠綠的紙燈籠在風中搖擺,直鉤著孩子們眼饞的雙眼。只是家里窮,很多時候是沒有額外的錢來用于買這些燈籠的。元宵節(jié)前幾日,在勺子里放上些白面,加了水,在火上打成漿糊,拿出過年剩下的五色紙,在廢舊的竹簾上取一些竹篾,撿來一起光滑些的棍子,對著事先畫好的各種圖案,興趣盎然地制作自己的燈籠。做好后,只等到了十四的晚上,穿上新衣提著燈籠到街上去小心的走來走去。
到了晚上,天剛擦黑,幾只小燈籠便晃晃悠悠地出了家門了。有幾家比較富裕的,會在鎮(zhèn)上買各種式樣的燈籠,外面畫著精美的圖案,蠟燭的光把燈籠映射的朦朦朧朧的,下面還有紅色的櫻子隨著走動晃動著,煞是好看,讓人真想上去摸一摸。那人走到我們跟前,便會驕傲地斜視一下,以顯得自己的燈籠是多么洋氣。此時一群男孩子手里舉著自制的蘿卜燈籠哄笑著跑來了,那根本就算不上燈籠,只不過是一個白蘿卜,把根部用刀子掏空,使它變成一個小碗的形狀,放上線擰成的燈捻,倒上些煤油,用鐵絲擰個架子,插上木棍,到了晚上便點燃了,專門去嚇唬女孩子的燈籠。買來的燈籠材料很薄,輕飄飄的,這些男孩子一過來,嚇得女孩子們轉身就跑,可是風一卷,那些燈籠便轟然著火了,眼睜睜地看著它美麗的燃燒為灰燼,而我們自己做的卻結實得很,就這樣安然無恙的,從十四一直打到十六的晚上,甚至到了十七晚上還舍不得放過去,便又偷偷地點亮在家里轉幾圈,這才把它掛在屋頂的大梁上,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再戀戀不舍地看上幾眼,這才香甜如夢,待到第二年的元宵節(jié),再興致盎然地取下來,燈籠里搖曳著一個甜美的夢。
再大一些,上了初中,便渴望著元宵節(jié)晚上的猜燈謎了。這天吃過晚飯,便會早早的地來到鎮(zhèn)上,鎮(zhèn)上道路兩旁掛滿了燈籠,每個燈籠下面都會有張紙條,紙條上寫著燈謎。家距離鎮(zhèn)上還很遠,幾個朋友約好,還要找上一兩個男生,因為猜燈謎的時候,猜出來了還要去擠著排隊告訴答案,如果對了就可以領到獎品,一支鉛筆或者一個本子什么的,女孩子排隊根本擠不到跟前,甚至還會被從隊里擠出來,這些男孩子經常是不屑與猜那些燈謎的,但他們樂于幫忙排隊領獎品。再者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有幾個男孩子作伴,總是可以壯壯膽子的。去的時候還帶著關于燈謎的書,男孩子們便隨便出些考大家,猜一個再一起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是這個答案,從中尋找猜燈謎的方法,這樣說著到了鎮(zhèn)上燈謎活動基本上就要開始了。然后分開來,找到自己會的,便急忙喊那高個子的男生把燈謎扯下來,寫了答案,跑去排隊,如此也獲得了不少的獎品。過后,余味未盡,幾個人挽著手臂擠在人群里看燈,各式各樣的花燈,各式各樣的圖案,映照著每個人歡樂的笑臉。
當然除了晚上,白天也是安排的很滿的。從正月初七開始,各個小村落里組成的村民表演都開始訓練了,有敲大鼓的,有舞龍、舞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有抬花轎的,也有學校的學生們的節(jié)目,敲小腰鼓的、吹大號的、舞花環(huán)的,扭秧歌的等等,熱鬧非凡。記得我們曾經參與了一個舞花環(huán)的節(jié)目,每天彩排,十四到鄉(xiāng)里演出,十五十六到縣里表演,天不亮就坐上大汽車,到了縣城,一個個節(jié)目從表演的舞臺上經過,大家就饒有興致地仰著脖子觀看,使勁地拍手鼓掌,拍的手都是紅腫的。現(xiàn)在想來,村民敲大鼓的勁頭,舞龍、舞獅子的精彩,踩高蹺的得意、獅子搶球的驚險,扭秧歌的快樂,抬花轎的詼諧,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無論大人,無論小孩,臉上都是一個表情,快樂。表演完畢,每個孩子發(fā)一塊錢,算是這些日子辛苦訓練的工錢,一串糖葫蘆,或是一截甘蔗,或是一個江米團,吃到嘴里也甜到了心里。
從回憶中走出來,覺得周圍顯得異常的安靜。正如朋友文章里所說的那樣,一個本來很平常的日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延續(xù)數百上千年的一個節(jié)日,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里面蘊涵著很多文化與傳統(tǒng)。于是,帶著女兒,走出門外,去尋找今年元宵節(jié)節(jié)日的氣息。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2
隨著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在瑟瑟寒風中來臨了。節(jié)日氣氛不很濃,但還是盼著節(jié)日的喜慶來感染自己。早上還和唐山的小丫頭聊天來著,丫頭說,她那里對元宵節(jié)很淡漠,當給她祝福時,才想起。而在我們這里不同,正月十五要比春節(jié)隆重,比春節(jié)還要熱鬧!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家家團圓的日子。而在現(xiàn)在,能團圓只是個夢想了。因為城里學生要在十五前開學,成人在初六七上班。等到元宵節(jié)這兩天能休息就不錯了。所以為了生意及孩子上學,想我老家在外謀生的人們,已經好多年沒能在家好好度過一個祥和溫馨的元宵節(jié)了。所以現(xiàn)代化帶來的是方便迅捷,而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卻不那么濃重了,這事的人們不得不感到點些許遺憾!其實,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人們更加懷念那并不十分遙遠的日子,過正月十五的日子!
我們現(xiàn)在還在過元宵節(jié)這個節(jié)日,不但過,而且很隆重。因為每年正月十四這天要給祖先上攻品。在娘家還講究,因為貢品不止是饅頭之類的了。供品里有刺猬、麥子垛、田鼠之類的,這些都是面食做的,很精巧,可稱得上是藝術品。關于它們的做法,我在去年的元宵節(jié)里詳細說過。因為我畢竟跟著做過多少年,很熟練的。貢品上三天,十六這天撤掉。
十四下午要包餃子,而餃子不是在這天吃。要等到十五太陽沒出來之前,下餃子,上供。然后全家人再吃。也有不同的風俗,有頭天晚上吃的。這叫“發(fā)紫”。十五中午吃包子,也就是說元宵節(jié)這天又要忙碌,包子人吃,也要上供桌。于是佛前香煙裊裊,頗為神圣。十五晚上家人在一起時吃元宵,共享天倫之樂。三天里要不斷的給佛龕前燒紙錢,每次吃飯,每次上供都要燒的。除此之外,晚上每個房間也是如此。這大概是老人們的祈禱家人平安的一種方式吧!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
其實最熱鬧的元宵節(jié)的夜晚。元宵節(jié)要熱鬧三天。這三天里有著不同的講究。在幾天里,每個屋子里的燈要亮起來。等到深夜之后才能關。三天的燈節(jié),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十四這天叫“鬼燈”,十五叫“神燈”,十六叫“人燈”。一般煙花爆竹在十五在這天放得最多。十六這天的花燈是留給出門子的閨女看的,所以在老家十六這天出門子的女子可以回娘家看燈。這三天里,人們都要出來走動,跟著鑼鼓,滿村轉。要說最重視的還是十六這天的燈。這天叫“人燈”,即便平時極不愛出門的,也要出門走走,這叫“溜百病”,走一走一年保平安!所以十六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出門走一走。
正月十五看花燈,一個是看煙花,再就是看燈。在家鄉(xiāng)煙花好看,燈卻不離奇。所謂的燈,就是各家各戶的燈都亮著,其實這風俗已流傳多少年,這煙花和燈,也有著不同的演變,F(xiàn)在都是電燈,記得小時候,電還不方便的時候,每家的燈都是煤油燈。每家每戶的家門口亮的都是老式煤油燈。稍微奢侈一點的,就是弄個漂亮彩飾的外殼,里面點上蠟燭,紅通通的就有了節(jié)日氣氛。其實最快樂的還是孩子們,孩子們提著自制的燈籠,當蠟燭的光透過紅色的細紗,也是一番別樣的喜慶!關于怎樣制作燈籠,年代久遠,我想不起來了。只記得自制爆竹與煙花,普通的廢舊書本,鞭藥及鞭芯子,搟鞭筒,填鞭藥,上鞭芯。所以那時候分辨誰的鞭炮好,就聽響就可以了。手藝差的,連連都是啞炮。而手藝好的紙被震得粉碎。最響的是“二踢腳”,響聲大,底下一聲震出去,在天空中炸開。而煙花的制作更為精心,因為稍不注意就會有危險,晚上人多,要煙花蹦出去,那不是鬧著玩的,有一年制作煙花的人用的是一個氧氣罐,當煙花燃起,人們看到的不是煙花,而是一枚重型*飛出去把個活生生的十一歲男孩給炸死。現(xiàn)在想起來還心有余悸。人們娛樂的同時也接受了慘痛的教訓,F(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過元宵節(jié)時,買到的都是國家正式廠家出產的煙花,相對危險系數要低很多。人們可以放心的去欣賞花樣繁多的煙花爆竹。
正月十五可以接未過門的兒媳婦過年,于是,在看花燈的同時,還可以一睹新媳婦的光彩!多少年了,那種人頭攢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煙花綻放的花束照亮整個夜空,那種愉悅,暢快也只有元宵夜里擁有!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們對節(jié)日卻慢慢淡化,而磨滅不了的是那元宵節(jié)留給人們的記憶。又是一年元宵時,聽得不遠處密集的鞭炮,看著窗外依稀可見的美麗煙花,美好的記憶重又浮現(xiàn)在眼前,我的家鄉(xiāng)父老我的兄弟姐妹你們可曾安好?在這漫天璀璨的花海里,在春意漸濃的夜色中,衷心祝福我的親人和朋友們:元宵節(jié)快樂!龍年吉祥如意!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3
熱熱鬧鬧的春節(jié)剛過,我們又迎來了和諧溫馨的元宵節(jié)。以往,在我的記憶里,元宵節(jié)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小朋友們各自挑著自己精心從集市上挑選而來的花燈到街上炫耀一番的事?山衲,我卻過了一個別樣的元宵節(jié)。
“唉,老天可真會搗亂呀,一年才能歡度一次的元宵節(jié)卻看不到月亮!這還不算,竟然從中午開始就狂風暴雨地下個不停,真讓人掃興!……”我郁悶的在房里轉來轉去,嘴里嘟噥個不停,簡直快要發(fā)瘋了!一旁的奶奶把我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嘴里始終笑吟吟的。我都氣成這樣了,她一點都不同情,還一個勁地笑!哼!
“奶奶,你倒是幫我想想辦法呀,好奶奶,幫幫我呀,嗯嗯——”我使出了我的殺手锏——軟磨硬蹭+奶聲奶氣。嘿,奶奶還真招架不住,終于開了腔:“沒見過你這么傻的丫頭!老天下雨,你讓我怎么辦呀,難道我是神?不過奶奶倒是有個主意——”“什么什么,您快說嘛!”“你與其這樣閑著無聊,還不如過來和我們一起做元宵,待會奶奶教你扎花燈!薄斑?嘿嘿,您騙誰呢,我從沒看過自己可以扎花燈,再說了,您用什么扎呀,您又逗我玩呢吧!”媽媽聽了連忙搖頭說:“你奶奶說的是真的,我們小的時候都是自己扎花燈,既好玩又好看呢!彪y道這是真的?我思來想去,唉!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就像奶奶說的那樣,試試看。
咱說干就干!我洗凈了手,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做起了元宵。首先從大的面團上取下一小塊面,在手里反復地捏來捏去,又把它在手心里團了團,還真成了一個小圓球。我又在這個圓圓的面團上摁下了一個深深的小窩,取了一塊湯圓餡放進去,當我想把湯圓餡包進面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怎么也包不住了,我無奈地求奶奶幫忙。奶奶說我的餡放得太多了,一旁的媽媽也是一個勁的笑我笨。哼,我才不笨呢。我重新拿起了面,開始了我的元宵實驗。爸爸和爺爺看到我的倔強勁笑個不停,我也開心得笑了!這時的我覺得我不是在團元宵,而是把一家人的心揉到一起去了,家人團圓的感覺真好!
經過十多分鐘的共同奮斗,元宵終于做好了。我開始纏著奶奶給我扎花燈。只見奶奶從一個水盆里拿出了一把高粱秸稈,我頓時明白了——原來奶奶是早有準備,就等我上鉤呢!嘿,不管他,看奶奶能給我整出個什么新奇玩意兒來。我隨手抽出一根高粱秸稈折了一下,竟然沒有斷!奶奶告訴我這就是她把秸稈過水的原因。奶奶靈巧地把一根秸稈折成一個正方形,然后迅速地用線繩固定接頭,這樣,一個秸稈做的正方形就好了。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要做十幾個呢,于是我也加入了進來?烧l知道,我扎的不是歪了就是秸稈被我折斷了。好不容易扎好了一個正方形,我舉著它高興地又是蹦到媽媽面前炫耀,又是跳到爸爸面前領功,就好像是得了一件藝術品一樣。是的,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我的第一件藝術品。隨后的銜接、貼紙我都一一參與。大概經過了一個小時的奮斗,我的花燈終于初見雛形,就差一根蠟燭和一個合適的桿子了。此時,奶奶就像變魔術一樣,不知從哪里弄來了一根半截蠟燭,竟然還有一根粗細正合適的小竹竿!我迫不及待的催著奶奶把它們組裝好。拿著這件“藝術品”我是左看右看,都不舍得把它放下了,哈哈……哈哈哈……
此時,可口的飯菜擺上了桌,美味的元宵也盛到了碗里。爸爸媽媽忙著招呼我和爺爺奶奶吃飯呢。有這樣的一桌美食我怎么能不心動呢?嗨,也顧不得什么文雅了,我張開大嘴毫不顧忌地吃了起來!敖衲甑脑烧婧贸匝剑形覍O女親自下廚,感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呀,哈哈!”爺爺的話逗樂了大家,就連號稱“天下第一不怕羞”的我也掛不住了,終于笑紅了臉。
一頓元宵團圓飯在笑聲中結束,而我一刻也沒忘記我的花燈展示活動。飯后,雨還在下著,我不再討厭,反而覺得這更增加了元宵夜的神秘感。我找來家里最大的一把雨傘,一手撐傘,一手挑著我親手制作的花燈,直嚷嚷著讓奶奶幫我點燃。蠟燭上跳躍的火焰越來越大,火焰的光芒照亮了燈籠,在紅色貼紙的輝映下,燈籠成了火紅的一團,紅通通而又水靈靈,在飄雨的漆黑的夜晚顯得是那么的耀眼與美麗。燈籠立刻成了我的中心,我小心翼翼地挑著它在院子里一溜小跑,一通高興的怪叫。而我的家人也圍在了走廊里把我當成了他們的中心,對我指手畫腳說個不停,笑個不停。我依然在雨中撐著雨傘,挑著燈籠,跳著屬于我的怪異的舞蹈。笑聲穿透雨幕,傳遍了整個村子。而我,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女孩,因為有我的家人,有我那無以倫比的大紅燈籠!
難忘別樣的元宵節(jié)!難忘給我?guī)硇腋:涂鞓返拇蠹t燈籠!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4
民間意義上,只要沒過了元宵都算春節(jié)。百姓眼里,這是春節(jié)最后的狂歡,也是民俗的盛大展示。在外的這些年,雖然多數年份都能回老家過春節(jié),但能過元宵的幾乎沒有。早聽說故鄉(xiāng)今年元宵燈會規(guī)?涨埃豢上Р荒苡H見,進城后關于元宵的記憶就只剩城市燈會了。印象中關于老家元宵的印象局限于小時候的記憶。
城里的元宵最耀眼的是燈展,隨著聲光電科技的進步,燈的外觀,材質,動態(tài),音響都與時俱進,高大上自不必說,觀者人潮涌動磨肩接踵,也熱鬧非凡。此前好幾回從住地進城區(qū)看燈,都因交通管制或因擁擠坐不上回程的車子,徒步走了老長的.路才返回家里,近年節(jié)慶外出都格外小心。記憶中鄉(xiāng)村元宵的燈是移動的,叫游燈/游枰,人們或抬或舉著燈沿街巷游走,鑼鼓開路,大老遠就能聽到,多數人在家門口就能賞燈。相比起來,城里是人隨燈轉,而鄉(xiāng)村是燈隨人轉,更親民一些。用一個比喻:城里的元宵是超市里冰鎮(zhèn)的包裝精致的高檔元宵,鄉(xiāng)村的元宵是土灶上老媽煮著的自制元宵。
游燈的主角自然是各色的花燈花籃,都是由老藝人純手工制做。我有個本族奶奶是做花籃的能手,以前村里只要有辦元宵游燈都會請她參加做燈,大多也是義務的,村里會提供材料,或提供一點實物贈送。她們用竹蔑扎成花燈骨架,糊上雕刻著各色鏤空花紋的彩紙。造型各式各樣,有吉祥文字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恭賀元宵之類。有單字做一燈成一組,也有多字一起做成燈箱的,互相搭配成一套一套,用頂部向前彎的竹桿挑著。多數燈一人就可提得動,也有需多人抬的大花籃,還有機關精巧的走馬燈。記憶中老街上有個叫享耐的五金師傅心靈手巧,算是村里最早把玩電器的人,他做的電動花燈曾是鄉(xiāng)親們每年的期待,記得有一年他做了個能轉動推磨的人物花燈,令鄉(xiāng)親們十分贊嘆。如今許多原來做燈的老藝人都相繼去世,年輕人都忙于外出賺錢,許多手藝都瀕臨失傳,但科技進步也讓花燈有了新的花樣,走馬燈早就不稀奇了,原來的燭火也多數換了電瓶燈。韻味是淡了些,但也方便安全了。記憶中小時候還沒到游燈結束,有些燈己被晃動的燭火燒了一個一個黑洞,也有燒得只剩個骨架的,提燈的人難免有愧,但鄉(xiāng)親們除了給他一個善意的笑沒人責怪他這也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
元宵游燈是全村的一個集體大事,以前通常按舊時生產隊的組織東南西北四個連隊各組織一隊花燈,各隊間似乎有一定的榮譽競爭關系,大體以群眾的口碑為憑。每隊的標配大約是先頭鑼鼓隊開路,隨后是一只舞獅,然后是花燈隊和神像香火,壓軸的是叫作鐵枝的民間技藝,我們土話叫枰為閩東地區(qū)獨有。枰的花色造型和寓意是鐵枝標志性的水平展示。需要有文化修養(yǎng)和做枰實踐經驗的長輩作指導。師傅用木料搭起一個大約兩張床大小的方形移動平臺,臺面垂直方向裝上像枝叉一樣的鐵架子,高的能達到3米左右,上面安上軟墊,選身段纖巧聰穎又膽大的孩童化妝成各色戲劇人物牢牢固定在鐵架上,多的能承載七八個人,襯上各種花草樹木燈光等布景。它的奧妙是經過服裝和道具的遮藏,讓人感覺不到有鐵架的存在。遠看過去,枰上的人物都像懸浮在空中一樣。每個枰就是一個栩栩如生的戲劇場景,比如牛郎織女八仙過海西游記等。村民自家小孩能被選上枰也是一項榮光,雖濃妝艷抹,但不知為何,眾人還是能知道某個角色是誰家小孩,評頭品足一番。當然,也難免有人看走眼把張三家的男孩看成李四家的女孩的,爭論一番,最終恍然一笑。如此寵大的移動造景古時候全靠眾人接力抬著在卵石鋪就的村道上巡游,現(xiàn)在路好了,大多改用動力牽引,省力不少。
游神是游燈活動的組成部分,前前后后都有許多和百姓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比如鳴鞭迎神和交換香火。當游燈隊伍快到自家門前時各戶都鳴鞭歡迎,雙手捧著香火在門前恭候,神像經過時就用手里的香火和游神的香火交換并插在自家門前和神案上,喻意接福接平安。
這些年鄉(xiāng)村大有民俗復興的態(tài)勢,結合旅游的發(fā)展,許多漸被淡忘的傳統(tǒng)民俗重新煥發(fā)生機。老家今年的元宵游燈規(guī)?涨,多年未見的雙溪古鎮(zhèn)香火龍和沉寂12載曾經作為乾源村特色的白蛇燈也作為重要的節(jié)目參加游燈,加上交通便利,賓客云集,熱鬧的程度與古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我遠在外地,不能親身感受,好在信息科技發(fā)達,讓我也能通過微信朋友圈飽了一回眼福。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5
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fā)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jié)的作文。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也稱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jié)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jié)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qū)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于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jié)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jié)的年糕,端午節(jié)的粽子一樣,都是節(jié)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于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鬃诱f:“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币驗檫@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后,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xù)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tǒng)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jié)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jié)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xiàn)代亦有與元宵節(jié)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tǒng)之后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節(jié)的作文1500字】相關文章:
元宵節(jié)_元宵節(jié)作文03-11
過元宵節(jié)作文_元宵節(jié)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