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700字:詩人與詩
中學生原創(chuàng)作文700字:詩人與詩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謳歌一切的,如果誰失去了這方面的本領,誰就會覺得生活失去了真正的意義;而謳歌的本領,向來以詩人最為拿手,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這樣一段話來描述詩人的。
“我們時?吹揭粋詩人,在欣賞了一片田園風景中的最珍貴部分之后,就揚長而去,那些固執(zhí)的農(nóng)夫還以為他拿走的僅只是幾枚野蘋果。詩人卻把他的田園押上了韻腳,而且多年之后,農(nóng)夫還不知道這回事,這么一道最可羨慕的、肉眼不能見的籬笆已經(jīng)把它圈了起來,還擠出了它的牛乳,去掉了奶油,把所有的奶油都拿走了,他只將去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給了農(nóng)夫!
詩是神靈的聲音,它先于詩人出現(xiàn),它存在于一切可見或不可見的事物之中,它不斷在人群中尋找詩人來朗誦它,令詩人成為他的聲音的中介。我一直有個這樣的想法:詩人最初的形象就是原始部落中的祭師或女巫,因為只有詩人才可以窺視到宇宙的奧秘,才具有與神靈溝通的能力,人類中亦只有他們才可以傳達神靈的意旨。據(jù)說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jīng)》有些篇章是當時人們祭祀所用,雖然今天我們只能從文字上來理解這一點,但我所在的鄉(xiāng)下充當“南婆”的人,都是裝滿一肚子詩歌的。這些詩歌或許不是他們所作,但民間的風俗習慣與禁忌是民族最深層的底蘊,往往綿延數(shù)千年都不會太大的變化,如中國人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中舉行的“扒龍舟”、“裹粽”就是為紀念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詩人屈原投江而出現(xiàn)的,而據(jù)聞一多考證,“端午節(jié)”的起源在屈原出世之前就己存在,因為它跟龍圖騰有關。無論如何,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必然與禁忌、習俗有關,而禁忌與習俗都是出自對神靈的敬畏,神靈則在人群中揀選詩人來謳歌它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人們跟從詩人的聲音來謳歌一切。
在我們的國家里,不少兒童都可以吟誦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當他們長大后,一旦進入“月夜鄉(xiāng)愁”這個游戲時,這首詩就會同時出現(xiàn)了,月夜引起鄉(xiāng)愁?這首詩引起鄉(xiāng)愁?對故鄉(xiāng)具體事件的回憶引起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引起自己對月夜的關注?……他們無法用理智來分辨這一切,因為詩是詩人的醉所表達出來的醉,也是所有人的醉,不知是詩人把他們灌醉了,還是他們將自己灌醉了——詩就是醉!醉就是詩!
詩人是一壺芳香而濃冽的酒,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任務就是將所有的人灌醉,但有時酒不醉人人自醉,誰知道《瓦爾登湖》那段話中的農(nóng)夫有沒有偷偷留起最好的奶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