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介紹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一起來看看中國成語故事,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1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
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璧澜o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人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扎在虞國,然后發(fā)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
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共虞、虢之謂也!
【解釋】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近義詞】榮辱與共、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死相依、互相關(guān)注、輔車相依、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guān)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勢不兩立
【押韻詞】零碎不全、百舉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謎語】口無遮擋
【例句】我們兩廠關(guān)系密切,~,我們哪能不幫你們渡過難關(guān)?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唇亡齒寒點評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兩者利害相關(guān),互相依存。宮之奇用這個恰當?shù)谋扔,指出了虢、虞兩個小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guān)的。虞公沒有聽信宮之奇的勸諫,只顧得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見和納諫情懷,結(jié)果既損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還淪為了俘虜。唇亡齒寒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2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
吳漢是劉秀的一個部下,平常不太喜歡說話,個性也是直來直往。
剛開始,劉秀沒有很注意他,后來聽到一些將軍常常稱贊吳漢,才開始注意吳漢,還拜他做大將軍。從此以后,吳漢幫劉秀打了許多次勝仗,立下不少功勞。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zhàn),總是緊緊跟著劉秀,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偶爾輸了,每個人都提不起勁來,吳漢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悲觀,應該振作起來,準備繼續(xù)作戰(zhàn)。
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斗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
劉秀知道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差強人意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ā qiáng rén yì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算來還是張翰風的《古詩錄》差強人意。”
【解釋】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尚能令人滿意
【近義詞】白璧微瑕
【反義詞】大失所望、事與愿違
【年代】古代
【例句】這篇作文雖然不夠成熟,但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尚能~。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點評
故事里的吳漢心態(tài)特別好,我們也要向他學習,這樣對生活和學習都是有好處的。差強人意這個成語很容易用錯,之所以有人將“差強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勁”是將“差”字作“不好”、“差勁”解(音chà)了。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用錯了噢~
3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jù)的傳說,然后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
有一次,毛空聽到一只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
他說:“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只非凡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
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
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
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
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
艾子說:“你說的那只鴨是誰家養(yǎng)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后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出處】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边x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解釋】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近義詞】捕風捉影、無稽之談、空穴來風
【反義詞】言之有據(jù)、有根有據(jù)、言之鑿鑿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說話必須言必有據(jù),千萬別道聽途說。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點評
道聽途說是一種背離道德準則的行為,而這種行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不僅是道聽途說,而且四處打聽別人的隱私,然后到處傳說,以此作為生活的樂趣,實乃卑鄙之小人。我們能做的首先是不要傳播沒有根據(jù)的事情,不要對別人的隱私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有不想被打擾的一面,拒絕道聽途說從自身做起。
4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jīng)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說:“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頭這么一弄,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
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夸口,就指著身后的大紅門說:“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jīng)當過魯班的學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
眾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就是魯班先生的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ān mén nòng fǔ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日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表示能力不如人 。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年代】古代
【例句】我不是文藝行家,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shù)家”面前~,談論文藝。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學會謙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學越多,就知道越多,就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為。 班門弄斧的新解:退一步說,敢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的人,應該也是一個大膽、機智、靈敏,有一定學問的人。社會的進步是因為有這些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前仆后繼,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從無知到有知,在從有知到追趕,直到超越前人。如果我們泛泛無半點學識,也就談不上什么“班門弄斧”。作為學生,我們就更應該有“班門弄斧”之精神。因為只有在嘗試與實踐過程中才能獲得新知,有所進步!芭辈皇菍@麢(quán),“魯班”也并非唯一。只要你舞得精彩,舞之有道,大家就會為你喝彩!
5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quán)。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
看到這種現(xiàn)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jīng)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quán)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
幾年后,天上發(fā)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quán)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己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防微杜漸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
【出處】《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解釋】微:微。欢牛憾伦;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fā)展。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反義詞】養(yǎng)癰遺患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點評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著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一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對于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更不能開脫和原諒,絕對不能有那種僅此一回,下不為例的想法哦!
6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yī)
春秋時,蔡國有個著名的民間醫(yī)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國,熱心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幾天,便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癥狀,斷定這是假死,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扎了針,然后灌下藥,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過來了。全城的人都十分驚訝,稱他是神醫(yī)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shù)。扁鵲的名聲從此傳布列國,他的真名反被人們忘卻。
蔡國國君蔡桓公聽說自己的國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布告四方。
扁鵲見到布告,忙回國,晉見桓公。他款步入廳,來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說:[主公有病,病在皮膚,若不及時醫(yī)治,恐怕要嚴重起來;腹宦牐阌行┎豢,搖頭說到:[我身體很好,沒有病。 扁鵲走后,桓公對左右冷笑道:[做醫(yī)生的,都想賺錢,只會給沒病的人看病,這才容易顯示自己醫(yī)術(shù)高明。
過了十天,扁鵲提著藥籃去見桓公;腹谟鶊@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著他的臉色,憂郁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血脈,若不抓緊醫(yī)治,將會更加嚴重。]桓公心里十分不樂,扭轉(zhuǎn)頭,竟是不理。扁鵲只好退了出來。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心情沉重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腸胃,再不醫(yī)治,將更加嚴重!]桓公聽后,勃然作色。扁鵲十分惋惜,喟然長嘆,搖頭而去。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說,急撤身而出;腹姳怡o這次來得蹊蹺,派人去問,扁鵲痛心地說:[病在皮膚,可用藥水熱敷,病到血脈,可用針灸治療,病入腸胃,可用湯藥;現(xiàn)在病入骨髓,沒有辦法了。]說罷,扁鵲整理行裝,星夜向秦國逃去。
過了五天,諱疾忌醫(yī)的桓公渾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鵲,但是已經(jīng)晚了,桓公就這樣死去了。
諱疾忌醫(yī)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huì jí jì yī
【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諱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解釋】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愿改正。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不認錯
【近義詞】文過飾非
【反義詞】激濁揚清
【年代】古代
【例句】對錯誤采取~的態(tài)度很不明智。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yī)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y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fā)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介紹】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06-07
中國的成語故事05-25
中國成語故事(1)11-14
中國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6-07
中國成語故事10則10-26
中國的歷史成語故事06-07
中國經(jīng)典的歷史成語故事06-07
中國成語故事大全07-06
冰城的孩子最愛雪300字作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