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精選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苦于找不到優(yōu)秀的成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1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qū)m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2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臺之下,看見有一只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薄吧浼苓_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怎么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講:“沒什么,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薄澳阍趺粗肋@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繼續(xù)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备又v:“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里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后來用“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3
名醫(y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xiàn)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y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后,桓公對人說:“這些醫(yī)生就喜歡醫(y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腹焕聿撬。扁鵲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jīng)轉(zhuǎn)到腸胃里去了,再不從速醫(y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腹耘f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腹X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給大王治病了。
五天以后,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腹痪镁退赖袅恕
良醫(y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yī)治。這是為了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圣人總是盡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諱疾忌醫(yī):隱瞞病情,不愿醫(yī)治。比喻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愿接受批評幫助。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4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惫篡`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辈畤阂苍谝慌詭臀姆N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jīng)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于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zhàn)屢敗。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歷史考證:《吳越春秋》中記載說:王歸國后,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嗟牟,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皣L膽”是嘴體味苦滋味,“臥薪”則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后人把“臥薪”說成是臥倒在柴草上,是《吳越春秋》的誤解,誤傳。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5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6
“完璧歸趙”讓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隨處弱國,但不懼強國,機敏過人,是一個很好的外交人才。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7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8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叫兵士們修筑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自己遠道而來,長期作戰(zhàn)一旦糧草供給不上,就麻煩了。于是,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不聽大臣勸阻,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他到長平后把廉頗規(guī)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并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zhàn),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秦國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qū),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后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筑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fā)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zhàn)。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fā),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里全部覆沒了。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9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jié)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jù)《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fā)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么應戰(zhàn)呢?”莊公說:“衣服、食品這些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拿它來分給一些臣子。”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沒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的。”莊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一定憑著一片至誠,告訴神!辈軇セ卮鹫f:“這點兒小誠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會賜福的。”莊公說:“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詳審,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取信于民的事情,是戰(zhàn)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保證?梢詰{借這個條件打一仗。要打仗,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zhàn)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zhàn)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饼R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xiàn)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zhàn)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xiàn)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戰(zhàn)勝了齊國軍隊后,莊公問曹劌這樣做的原因。曹劌說:“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zhàn)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zhàn)”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干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10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后,他消除了內(nèi)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愿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墒,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jīng)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說我所尋求的是活著的.千里馬,你怎么用五百金買了一匹死千里馬?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毖嗾淹跽J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yōu)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筑了“黃金臺”,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愿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明代蔣一葵的《長安客話》記載:"黃金臺有二,故燕昭王所為樂、郭筑而禮之者,其勝跡皆在定興。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 11
秦國有個人叫孫陽,他一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把他叫“伯樂”。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都寫到叫《相馬經(jīng)》的書里,畫上了各種馬的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么厲害。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jīng)》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一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見了一只癩蛤蟆。他想起書上說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斑@家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么?”他想。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抓回了家,對伯樂說:“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馬!”伯樂哭笑不得,只好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夸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lián)p失的事例,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fā)展,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按圖索驥”這句成語一般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廣泛用于貶義詞,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后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01-30
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02-11
春秋戰(zhàn)國的成語故事02-03
春秋戰(zhàn)國的成語故事大全08-02
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匯總02-11
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余勇可賈01-28
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余勇可賈12-07
關于春秋戰(zhàn)國成語故事匯總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