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之品行
導(dǎo)語:古代的時候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品行決定人的一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之品行,歡迎大家閱讀!
大公無私
【出處】
《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清·龔自珍《龔定庵集·論私》:“且今之大公無私者;有楊;墨之賢耶?”
【釋義】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yīng)該派誰去當(dāng)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dāng)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biāo)準(zhǔn),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奮不顧身
【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釋義】
奮:振作精神;鼓起干勁。指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成語故事】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dāng)時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rèn)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zé)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rèn)為,他說:“ 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認(rèn)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 還認(rèn)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rèn)為他是替李陵辯護(hù),是非不分,將他關(guān)進(jìn)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
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從善如流
【出處】
《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釋義】
從:聽從;
善:好的,正確的;
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成語故事】
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jìn)攻,求救于晉國。晉將欒書奉命前去救援,使楚軍退兵回國。后欒書又去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軍救蔡。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zhàn),準(zhǔn)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xiàn)子阻止說,此次與楚軍交戰(zhàn),勝了也不光榮,敗了則會令人羞恥,于是建議收兵回國。欒書采納了他們的建議。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rèn)為輔佐欒書的有十一個人,只有知莊子等三人主張收兵,而主戰(zhàn)的人占多數(shù),因此應(yīng)按多數(shù)人的想法行事。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shù)。知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shù)人的想法。”于是,他下令退兵回國。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了蔡國后,又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xiàn)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后,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欒書又一次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贊欒書以從善如流的意思說:“欒書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
【成語故事之品行】相關(guān)文章:
成語故事之涸轍之鮒02-18
成語故事之開誠布公03-05
成語故事之南轅北轍02-15
成語故事之臥薪嘗膽12-16
東家之丘的成語故事09-25
生而知之的成語故事09-22
眼中之刺的成語故事09-19
不死之藥成語故事07-23
田父之獲成語故事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