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的成語故事
導語:知難而退用作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沒有勇氣去克服的借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知難而退
【漢語注音】: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含有沒把握的事情不做的意思。
【知難而退的意思】:遇到極大的不能克服的困難,就應該知道退回來,以免勞而無功。本來是說作戰(zhàn)時要見機而動,不要做做不到的事情。后來用作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沒有勇氣去克服的借口。
【知難而退的近義詞】:畏葸不前、相機而動、望而卻步;
【知難而退的反義詞】:力爭上游、知難而進、逆水行舟;
【知難而退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兩大強國——晉國和楚國,它們之間為了爭奪霸權,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而與兩國相鄰的鄭國是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相爭的過程中,它有時依附晉國,有時又不得不依附楚國。公元前597年,鄭國投靠了晉國。不久,楚國又想征服鄭國,楚王親自帶領兵馬攻打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17天。鄭國實在招架不住,同意和楚國講和。晉國這邊聽說了楚國進攻鄭國的事,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當晉國大軍到達黃河邊時,得知楚國已經與鄭國講和,并訂立了盟約,晉軍內部就產生了分岐,對于是否繼續(xù)討伐各抒己見,以中軍副帥先彀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繼續(xù)前進,與楚軍大戰(zhàn)一場;以中軍主帥茍林父為首的一批人想撤兵回國,認為應該知難而退,大夫士會也同意荀林父的意見。他認為,用兵要有機可乘才能打勝仗,現(xiàn)在楚國內外無恙,正值強盛時期,而目前晉國的實力不如他們,加上現(xiàn)在又多了個鄭國在一旁助威,還不如暫時退兵為好。最終中軍副帥先彀被他們說服退兵回國。
【知難而退例句】
唐.房玄齡等《晉書.鐘雅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
【知難而退造句】
無論學什么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果你知難而退的話最終你將什么都學不成。
追求異性朋友的過程中不能知難而退,他就是堅持不懈的去關心她,最后她終于成了他的情人。
【知難而退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知難而退是貶義詞嗎09-20
對學習知難而退怎么辦作文10-05
知難而退褒義詞貶義詞06-04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成語故事精選10-1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
成語故事精選09-01
經典的成語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