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時間:2023-07-31 16:11:45 曉怡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故事是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1

          殃: 災禍。池: 護城河。現(xiàn)在我們一般理解為: 城門著了火,人們用護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魚也就死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短綇V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說: 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 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

          相傳,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個叫池仲魚的人,住在城門附近。有一次,城門失火,一直燒到他家,池仲魚被燒死了。還有一說,宋城門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滅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魚兒都被曬死了。后一種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呂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魚”,《淮南子·說山訓》“宋君亡其珠,而池魚為之殫(dān,盡)”。說的是春秋時,宋國的司馬(官名,掌管軍事)桓魋(tuí)得了一顆無價的寶珠。宋國的國君想奪取他的這顆寶珠,便給他加了一個私藏國寶的罪名,把他驅逐出境。桓魋卻始終不肯交出寶珠。宋君派人去抄家無果,只好逼問他:“你到底把寶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魚池里了。”這個愛財?shù)乃尉瓜旅睿?汲干魚池的水,細細尋找。結果,寶珠沒有找到,一池子的魚卻遭到了意外的災殃。

          由此,后人以“池魚之禍”形容飛來橫禍;以“殃及池魚”比喻無辜被牽連受害;以“池魚”比喻無辜受害的人。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主持編著的!痘茨献印肥俏鳚h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作。應劭則是東漢人!讹L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來歷,可知此語在應劭之前就有了。這樣看來,“宋君亡珠,殃及池魚”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兩種說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現(xiàn)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原本還有比喻壞事蔓延牽連到好人的意思,但后來這層意思逐漸淡化了,現(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無辜受連累。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2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城門著了火,人們用護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魚受連累而死。(一說春秋時宋國有個池仲魚,住在城門附近。一次城門失火,大火蔓延到他的家,池仲魚被燒死。)比喻無辜受連累。

          這個成語來源于《全北齊文.為東魏檄梁文》,但恐楚國亡援,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橫使江、淮士子,荊、楊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霧露之中。

          南北朝時,北方的東魏有一員大將,叫侯景,坐鎮(zhèn)河南,擁有十萬軍隊。因為與大丞相高歡之子高澄不和,在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東魏,投降西魏。高澄派韓軌討伐侯景,侯景擔心與西魏的聯(lián)系被切斷,又投降南方的梁朝。

          梁朝許多大臣認為侯景反復無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損害和東魏的友好關系;但是八十四歲的梁武帝卻相信這是統(tǒng)一國家的預兆,接受侯景投降,封他為河南王。

          這年八月,梁武帝派蕭淵明率領軍隊討伐東魏。九月,蕭淵明的軍隊逼近彭城(今江蘇徐州)。十一月,高澄派高岳和慕容紹宗率軍救援彭城,派杜弼擔任救援大軍的軍司。慕容紹宗用誘敵之計,引誘蕭淵明深入追擊,然后以伏兵夾擊,活捉蕭淵明,梁軍傷亡逃走的有幾萬人。

          大勝之后,軍司杜弼寫了一篇給梁朝的檄文。文中說:“東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戰(zhàn)爭,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和,F(xiàn)在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后來又說盡好話投靠梁朝,企圖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災樂禍,忘了道義,連結奸人,斷絕了與鄰邦的友好關系。侯景這樣的卑鄙小人,一有機會還會興風作浪。怕只怕楚國的猴子逃亡,災禍延及林中樹木,宋國城門失火,連累池中魚兒遭殃,將來會無辜地使長江淮河流域、荊州揚州一帶的官員百姓遭受戰(zhàn)爭之苦。......”

          正如杜弼文中所說的一樣,第二年八月,侯景發(fā)動叛亂,造成梁朝多年政局動蕩,使人民遭受戰(zhàn)亂的苦難。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 3

          這個詞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齊杜弼的《為東魏檄梁文》。

          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橫使江淮士子,荊揚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露霧之中。

          這是一篇討伐梁國之前發(fā)出的文書,大致意思就是表示自己的這次討伐行動有多么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這段話的意思大致是:只恐怕楚國走丟了一只猿猴,會禍害到整個山林里面的樹木,城門失火,會讓池魚遭殃。這樣讓江淮地區(qū)的文人士子,荊州揚州的好接任務,都無辜死在箭矢投石之下,英年早逝在露水和煙霧當中。其實杜弼真正想說的是,你們要是覺得自己還有點真本事,就別給梁國干活了,不然白死了多不劃算。

          你可能會說,這話很好理解嘛,有什么好爭議的?

          有趣的,就是這“池魚”二字。以前我對這個詞的想象是,城門口失火了,自然就要趕緊救火,這個時候最近的水源莫過于護城河了。但要是護城河里面的水都拿去救火了,估計河水里面的魚也得渴死了,要是運氣不好的話,可能直接連著水一起潑到火里面當了烤魚了。

          但是在東漢學者應劭《風俗通·佚文·辨惑》有這么一段記載:“城門失火,禍及池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

          池魚,也許并不是水池里面的魚,而是一個姓池名魚的守城門官員。他為了撲滅城門的大火所以葬身火海,于是有了這個詞,而在某地的池氏族譜里面還記載了“池仲魚”這個名字。

          至于相信哪一個,就見仁見智,只要能夠幫助你記憶就可以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比喻因為受牽連而遭到損失或者禍害。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相關文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09-23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01-27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故事03-29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歷史典故02-02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的歷史典故01-30

        殃及池魚成語故事03-28

        泰戈爾的故事名人故事10-13

        傻子的故事哲理故事09-12

        小故事哲理故事03-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