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通用9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1
《相約星期二》是一位不認為生活中有“來不及”的、最后走向死亡的智者說給他的學生的對生活的感悟。文中的莫里,是一位社會學博士,以前發(fā)誓永遠天真活潑的活下去,以前是一位舞迷。
他得了幾萎縮性側索硬化,病魔一點點侵犯他,從腳到腿,再到肺部。就在他倍感孤獨的時候,他的學生米奇撿拾起若干年前的承諾,重新走進他的生活。米奇每個星期二都如約而至,手中持有老師愛吃的食品,即使老師不能吞咽下它們,但可愛的學生仍然持續(xù)原來的習慣。于是,這位喪失了駕駛潛質,喪失了行走潛質的老人坐在輪椅上,躺在病榻上開始了每周一次的人生課。愛憐之感常咬米奇的心,老人的怡然、泰然、悠然和坦然也常在我的腦中跑馬。再次品讀,讀完這本書的時候,這匹馬跑得不停蹄。
認識世界——世界的所有人都就應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理解愛。
認識自憐——人有悲哀,需要時就大哭一場。但悲哀過后要立刻想生活中完美的東西,想要來看自己的人和想聽得好聽的故事。
認識遺憾——要習慣于退后一步,經(jīng)常審視自己的生活。要問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點什么?”
認識死亡——認識到自己會死亡,并時刻做好準備,但要死而無悔,死而無憾!
認識家庭——如果沒有家庭,便失去了能夠支撐的根基。如果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心,我們擁有的東西就少得可憐。心有余悸。
認識感情——理解所有的感情。對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以及由致命的疾病引起的恐懼和痛苦。
認識對衰老恐懼——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要理解現(xiàn)狀并自得其樂,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權力。
認識金錢——錢無法替代溫情,權力無法替代溫情。因此要給與他人你要給與的東西。
認識愛的永恒——生活中就應有許多擁抱、親吻、歡笑、交談和道別。
認識婚姻——感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不懂得尊重對方,如果不懂得怎樣妥協(xié),如果彼此不能開誠布公的交流,關聯(lián)都將有麻煩。共同的價值觀很重要!
認識文化——當我們受到威脅時,我們就只會為自己的利益思考,就會視金錢為上帝。要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中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
認識原諒——我們不僅僅需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就應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不好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他人和解。
我的一生沒有遇到這么好的老師,不惑之年的門檻旁,莫里老人補充了這個空缺。他用智慧把我打磨得有點發(fā)亮。是!該是思考就應追求什么,避免什么樣的錯誤的時候了。
凡事宜早不宜遲!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2
你遇到過這樣一位好的老師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想用自己70多年的閱歷和思考,來給這個迷惘的世界教授關于人生的一點思考。莫里,一位罹患漸凍癥的社會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在他的床榻邊,給他的學生米奇上了人生最后一課。課堂不需要書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涉及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婚姻、原諒以及死亡。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當莫里謝世后,米奇將聽課筆記整理后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全美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在《相約星期二》中,莫里教授用一種平和睿智的口氣來講述生命這樣龐大的命題,他從不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卻叫我常常被書中字句觸動,不得不停下來,反思曾經(jīng)那個愚蠢、自負又別扭的自己。
書中有一段講述原諒的話題。莫里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當他妻子生病住院后,他的朋友在明明知道這件事后卻沒有來看望他,于是莫里傷心地中斷了這段友誼。而當他的朋友想和他和解時,他因為自負拒絕了。最后他的朋友死于癌癥,而他為自己沒有去原諒他感到懊悔—他再也沒有機會這樣做了?墒,他最終決定原諒自己“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應該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你不應該陷在遺憾的情緒里無法自拔”。年輕時,我們常常因為一時的意氣,輕率地做出決定,等時間過去,卻再也拉不下面子道歉,然后漸行漸遠?墒,如果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我們還會把這些不甘、自負和失落看的這樣重要嗎?當這些遺憾成為自己的心結,為什么不學會原諒?無論如何,我們付出的真心不是假的,我們曾經(jīng)歷的歡樂也不是假的,為此,它也值得我們慨然一笑。生活也是如此,扼住命運的咽喉固然慷慨激昂,但當它成為你的負擔時,不妨學會與生活講和。
書中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關于完美的一天。米奇問莫里:“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么做?”莫里回答道:“讓我想想……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或是鴨子。剩下的時間用來跳舞,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覺!编,就是這些嗎?不是和總統(tǒng)共進午餐,或是去享受什么奇異奢侈的生活,最普通平靜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一天。我們常常在追尋社會賦予我們的價值,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錢,為此我們汲汲營營一生,心里想著快快快,不然就要追不上什么了?墒俏覀?yōu)槭裁匆畹倪@么匆忙呢?當你年老時,回過頭去看自己行路匆匆的一生,發(fā)現(xiàn)既沒有好好陪伴親人,也沒有和朋友歡度一個假期,甚至沒有安靜下來聽過一場夜雨,難道不會遺憾嗎?去踏實過好每一天,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去樂于享受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而不必急于追尋結果,也許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當你知道自己要怎么死時,也許你才能明白自己應該怎么活。跳出社會強加給你的框架,也許你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3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卻成為本書的資料概括。應對這樣的概括,你或許不會對這本書產(chǎn)生怎樣的興趣?但是,看一看這本書的目錄吧:世界、自憐、遺憾、死亡、恐懼、永恒…看到這些,你還能說它是“簡單”的嗎?
作者,我們權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樣忙碌于工作的縫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電視采訪,嘉賓是他的大學老師,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畢業(yè)時曾與老師有約相見。而此時的莫里已經(jīng)患了肌萎縮癥(ais),一種不治之癥,莫名的沖動驅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師。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會應老師的要求來上課。十四周后,課程學完了,老師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來的卻是一本200頁的暢銷書,名字叫—“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當中的,上學、就業(yè)、升職、結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正因我們需要,大多數(shù)人至死都好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教授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別人又反復地對我們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shù)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決定潛質。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謂我們的需要,卻經(jīng)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潛質之外買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的圈套?千辛萬苦送孩子出國,是你的需要還是西方世界的誘惑?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方具,放松別人,也是放飛自己。
生活是很艱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應對它們,我們該怎樣辦呢?莫里教授給出他的答案:世間病與痛,盡付笑談中。
“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边@就是教授死亡前設想被火化時的話語。最后一堂課,他期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愛徒說:“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說話了!倍鲙熣f:“到時候,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
聽一聽這幽默的對話吧,死亡也能夠這樣的詩意。
假設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該如何度過?莫里是這樣設想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能夠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齊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愛吃鴨子——剩下的時刻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許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本質吧!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奮斗,來滿足我們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來撫平我們焦慮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態(tài)卻是金黃色的,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jīng)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如果早知道應對死亡能夠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死亡帶給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詳?shù)摹皥A寂”。高明的是,莫里不僅僅能夠把杯具變成喜劇,甚至能夠將這一切升華為課程。14堂課的旅程,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主題嗎?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4
每一天我睡下,我就死去,而當?shù)诙煳倚褋恚冶阈律?/p>
這句話出自《TuesdaywithMorrie》,這是一本給人啟迪很大的書,影響力不會震撼,不像blockbuster一樣給腎上腺激素瞬間加滿馬力,而像蛇毒一樣慢慢滲入心里的每一個角落。文字十分婉轉,不是矯情的小清新也不是滿篇的網(wǎng)絡用語,給人一種充滿了敬佩的感覺,你會充滿敬佩地讀完這本書。
書是ESL課程的老師推薦的,也是他文學課上的內容。里面的兩個主人公——Morrie與Mitch,關于人生,愛,死亡,給予的談話,mitch,本書的作者,學生一樣聆聽著morrie的教誨。而Morrie則是一個將死之人,他身上每一個細胞都蘊藏著死亡的種子,而mitch,他的學生,每周二的聆聽似乎可以傳承morrie的精神一般。
書中所說,物質的世界是虛假的,人們天天重復著相同的,無聊的內容,自己將自己引領向虛假的世界。Morrie所提倡的那個世界是充滿了愛,給予,慷慨與大方,他享受每一件細小又快樂的事情,即便是他擁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他學習宗教,他習慣將一只無形的小鳥置于肩上,如佛般問道:“今天我就要死去了嗎?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了嗎?”,而回答他的也只有他的心。
Morrie的心是無限的,在他將死的幾個月里,他聆聽別人讀著給他的來信,傾訴。他不會因為自身的病痛再加上別人的苦水而煩惱,而是覺得給予自己的時間給他們,他是快樂的。他早已學會分離,書中稱之為detachment,從負面情緒中脫身而出,勇敢面對它們,并對自己說:“這就是我的羞愧,現(xiàn)在我要離開羞愧!
你學會了如何死亡,你就學會了如何活著。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5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相約星期二》,之前有人推薦,不是很厚,很快就可以看完,但可能要達到書中的境界,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書的內容主要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星期二人的單獨的課程,一個老師,幾近用自己的生命為學生上的在星期二的課程,會讓他明白很多,也會讓他成長很多,就像是思想的碰撞,在這個情形下,帶著一點點的安靜。老師因為病情不久于人世,之前是教師,突然想到自己的特殊,介于死亡和生存之間的人物,為生的人搭建一座橋梁。
他的最后,越來越虛弱,卻也不斷告知學生死亡并沒有什么可怕的,重點是相愛,重點是你生前所擁有的足夠多的愛意,讓你能夠面對一切的挑戰(zhàn)。在書中,我們就仿佛親身經(jīng)歷了他的衰弱,但他的精神始終亢奮。不因為自己的處境而窘迫,只是覺得重回到了嬰兒時代,能夠被照顧。
即便虛弱,他仍然會感激每一個看望的人,每一個擁抱的人,渴望每一次的身體接觸,同時,也盼望著人生中的幸福。文中的我呢?選擇用錄音機記錄一切,選擇每周二,千里迢迢的趕來,是為了老師,也是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去直面死亡,選擇去客觀審視自己的生活。認為逝去沒有什么可怕,認為沒有相愛才是真正的可怕。人在世上,總是因為未知的事物而恐懼,事實上,我們只是更接近本真的自己。
我們要去愛自己,愛自己的家人,選擇自己的人生意義,選擇如何去給予。人生的選擇眾多,至少,還有很長的時間讓我們去考慮。我們要過得,永遠只是自己的人生而已,不是別人的企盼。就像是那每周二的交談,每一次的前來,別人只是看做無謂,只是看成一種宣傳?晌覀兛梢詫⒆约旱娜松谌,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每一個星期二人都懂得,探索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個星期二人。
書中最多提到的是愛,提到的是滿足。沒有那么多的思緒,讓我們的人生就此不同。每一個人影響的有限,每一個人經(jīng)歷的有限,如果說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去教會別人一些微小的事情。死亡,不過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沒有什么可怕的,必經(jīng)之路,每個人都要去面對,只不過時間長短而已。所做的不過是尋找,不過是了解,在眾多的遺憾中,尋找到一種不悔,尋找到一種滿足,明明就是此生最大的意義了。沒有多少人能夠實現(xiàn),希望我們可以擁有。不為了什么,只是為了人生一遭,只是為了內心中的愛與理想。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6
死亡是什么?恐懼、掙扎?抑或是釋然、解脫?
曾經(jīng)也對“死亡”抱有極大的幻想。小時候,看著電視里的人去世了,或者什么遠方的親戚去世了,周圍總是布滿了哀嘆與淚水。那時候明白,死亡是個讓人傷心的東西。稍稍長大點兒,聽說外公生病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死亡是個可怕的東西。而現(xiàn)在,雖然也會哭,但卻對死亡有了另一種詮釋。那是在讀了《相約星期二》之后。
這位叫做莫里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的病。這種病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為止。這是一種殘酷的絕癥——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但莫里決定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和他16年前的學生,已經(jīng)成為專欄作家、記者的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一面,一起討論“生活的意義”,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xù)了14個星期。
臨終前,老人并沒有什么微言大義的話,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或許是吧,當病魔無情地吞噬著這樣一位視生命淡泊卻對周圍充滿著愛的老人的時候,當死神無情地想掐滅這根微弱的燈絲的時候,老人選擇用談笑風生、用樂觀的態(tài)度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敖邮苣闼芙邮芎湍闼荒芙邮艿默F(xiàn)實”,“承認過去,不要否認它或拋棄它”,“學會原諒自己和原諒別人”,“生活中永遠別說太遲”。在死亡陰影下他寫下了對生活的思考,只字片語。
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老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對于我們,真的要等到接近死亡的時候才來感悟人生嗎?既然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下生命感悟,我們又何不就此開始實踐,開始反省呢。
走在17歲的末端的我們,體驗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探索著前人探索過和未曾探索的道路,寄托著從未有過的囑咐和希望,肩負著建設21世紀的重任,出生于20世紀末的我們,是否也總是嘆喟時間的無情、命運的不公?我們也總是對許多事情充滿了排斥與抱怨。有人揮霍青春,有人踐踏生命,有人眼里充滿的永遠是煩惱苦悶、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似乎這些早已充斥著整個社會。
不要把自己看輕,生命的主宰者永遠都是自己。當我們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時,當我們置身于朦朧地帶而摸不清方向時,當我們逃不出物欲橫流的迷幻世界時。還有什么能比死亡讓人看得更加清晰透徹呢?死亡是什么?死亡是真相,突破虛假繁榮,突然明白,別人怎么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探測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要用一種真實的方式,度過在手指縫之間如雨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你要知道自己將會如何生活,這是安妮在《蓮花》里的話。
我不懂得死亡究竟意味著什么,是人生的終結還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或許現(xiàn)在的我也沒有資格來談論死亡,畢竟它離我實在太遙遠,只是,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要好好地生活,懂得關心身邊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懂得付出,懂得負責,懂得體諒,懂得努力。
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
想單單通過一本書就深刻地體會到死亡的含義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思考而獲得死亡甚至人生的意義,作者將《相約星期二》中的話題延伸出來,觸及到最真切的直觀感受,縱使死亡再遙遠,但是仍然可以探索“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作者的思考走向是值得肯定的。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7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句話簡潔凝練地概括了《相約星期二》的內容。此書的作者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絕癥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
1994年當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時,與自己的學生每個著名專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每個星期二給學生上最后一門課,課程的名字是人生,課程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禮。老人謝世后,米奇把聽課筆記整理出版,定名為《相約星期二》,該書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連續(xù)40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人們從書中讀到了關于世界語死亡、家庭與感情、金錢與永恒的愛等人生永遠的話題,而我讀到了最深刻的主題—感恩。老莫里面對死亡,逼視著自己的軀體一步一步走向萎縮、走向消亡。
他并沒有如其他臨終的老人一樣,或咒罵蒼天,發(fā)泄自己的憤怒與不滿;或面壁哀嘆,讓恐懼與痛苦陪伴著自己早晚人生。他而是勇敢地走向世界,走向自己已離開多年的講堂,讓自己的學生及全世界聽一聽一個參透一切的社會學家眼中的人生。老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健康的心態(tài)?因為她正在向社會感恩。他想告訴正在被名和利所折磨的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此時,莫里老人的雙眼前所未有得明亮,他看破世間紅塵,看透世態(tài)炎涼,看穿人情冷暖,他趕超了時間和空間,他的心一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十四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因為這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搶來的。談論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老莫里講授的內容無所不包,字字都捶在米奇的心頭,也在拷問著社會文化的良知。
莫里感謝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青春,因而就不再害怕變老與衰亡;莫里感謝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健康,因而就不在抱怨現(xiàn)在病痛的折磨;莫里感謝所擁有的閱歷和學識,因而就不在后悔所度過的光陰……抱著感謝一切的心態(tài),莫里在病榻上吧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用最具熱情的語氣緩緩道來。讀了《相約星期二》,我開始用感恩的眼光看著周圍的世界。我感謝自己的青春活力,感謝自己學會了知識和能力,感謝身邊的親友所傾注給我的愛,感謝前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世界……當然,我更要感謝在天堂向我們微笑的老莫里,因為他叫會了我感恩。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8
中國人很忌諱談及“死亡”,從而帶來中國式教育對生死、對生命的關注的闕如。我將《相約星期二》當做一本教育學書籍,是因為其中所描述的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課。從中我看到“向死而生”的勇氣和魄力。
還記得14年很是熱鬧了一陣子的冰桶挑戰(zhàn)嗎,從微軟的比爾蓋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蘋果公司的庫克等科技領袖,擴展到政要、明星。一桶冰水當頭倒下,澆遍全身,意在喚起大眾對漸凍人的關注。漸凍癥即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是上運動神經(jīng)元和下運動神經(jīng)元損傷之后,導致包括球部、四肢、軀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這種病的患者頭腦始終清醒,卻要眼睜睜地看著身體的全部機能隨肌肉萎縮逐漸喪失,直至呼吸衰竭!断嗉s星期二》的主角莫里教授就是漸凍癥患者。本書的主題內容不在于得了這種病有多么痛苦,而是一個人在臨近人生終點時對死亡、對家庭、對愛等等重要人生課題的感悟。
余秋雨在這本書的序言里這樣說,有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惱人生,但誰也不愿意多談人生。稍稍多談幾句的,一是高中畢業(yè)生,動筆會寫“生活的風帆啊”之類的句子;二是街頭老大娘,開口會發(fā)“人這一輩子啊”之類的感嘆。兼有人生閱歷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談人生了。我曾設想過,什么樣的人談人生才合適。想來想去,應該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卻一生大節(jié)無虧,受人尊敬,來日無多,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強烈的告別意識,因而又會對人生增添一種更超然的鳥瞰方位。
這本書的主角正符合余秋雨的設定。他叫莫里·施瓦茨,是一名社會學教授,年過七十,患了漸凍癥,醫(yī)生說他最多存活兩年。在看得見的死亡面前,人會怎么繼續(xù)剩下的日子呢?是每天埋怨老天的不公平,痛苦不堪地倒數(shù)日子,還是心灰意冷任自己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莫里教授的選擇是接受,勇敢地去面對死亡。他要把死亡作為他最后的一門課程,以自身為研究對象,觀察身上發(fā)生的一切,留待旁人參考,“我已踏上了最后的旅程,我要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
在最后的時刻,莫里不愿意離群索居,渾渾噩噩地等死。他希望同事朋友多來看望他,給他打電話分享他們遇到的難題,他要證明一件事,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他接受了電視臺的訪問,和更多人來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他的一個學生米奇看到了這個節(jié)目,他曾是莫里的得意門生,畢業(yè)16年一心追求者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沒日沒夜的工作,采訪各種高端體育賽事和炙手可熱的運動員。他一直在努力向前,埋頭追逐,但心底有時卻被迷惘和空虛侵襲。從電視里看見老師,隱藏了多年的感情噴薄而出,他以為遺忘了的時光其實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
米奇穿越了歲月的煙塵再次握住了他曾經(jīng)非常愛戴喜歡的老師的手。老師回報他以熱情的擁抱,并且莫里教授要給自己當年的得意門生上最后一門課。于是,每星期二,米奇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莫里的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第一堂課講的就是關于死亡。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尤其是和一個時日無多的絕癥患者來談論。而莫里不回避,也不故作灑脫,他說自己也很恐懼,甚至會流淚,但只一會兒,就放到一邊。他說,我每天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能生而無悔、死而無憾嗎?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接下來的十來個星期,他們談了家庭、金錢、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還有愛的永恒。而隨著課程的進行,莫里的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開始,他們還可以在書房上課,莫里可以大聲說笑,隨意做手勢表達感情,還能吃自己喜歡的意大利菜。而后來,他的手都抬不過胸口,只能吃流食,躺在床上再也站不起來坐不了了。漸凍癥,如同一支點燃的蠟燭,它一點點融化人的神經(jīng),使軀體變成一堆蠟。通常它從腿部開始,然后慢慢向上發(fā)展。等病人不能控制大腿肌肉時,就無法再站立起來。等控制不了軀干的肌肉時,便無法坐直。最后,病人全身癱軟,只能通過插在喉部的一根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則被禁錮在一個軟殼內;蛟S你還能眨眨眼睛,動動舌頭,就像科幻電影里那個被冰凍的怪物一樣,但連最隱私的擦鼻涕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沒有辦法去完成了。
面對這種種折磨和難堪,莫里卻以常人無法想象的達觀平靜面對。他幽默地說,我感覺到了依賴別人的樂趣,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給你擦洗、有人按摩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莫里的身體病了,但他的心卻依然火熱。他比以前更有同情心,更有責任感,他會為遠在別國的遇難者留下同情的淚水,會熱情周到地接待來訪者,給來信求助的人解答疑問,他像蠟燭努力燃盡最后的熱量照耀出一片光亮。他說,這疾病一直敲打我的靈魂,但它奪不走它。病魔可以奪去我的軀體,但無法奪去我的靈魂。莫里給學生上的最后一堂課是葬禮。他葬在了一棵樹旁,可以俯視到一個水池。他在課堂上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死亡終結了生命,但沒有終結感情的聯(lián)系。他認為只要彼此有愛,記憶會一直存在,你就仍然是活著的。
他的學生米奇把和老師的這14堂課的筆記整理出版,書名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在各大圖書暢銷榜上停留4年之久,并被翻譯成31種文字在世界流傳。這本小說還被改編為電影、話劇以各種形式廣為流傳。人們沒有忘記莫里。《圣經(jīng)》上有段話說,天下萬物都有定期,凡事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9
看完最后一個字,我沉默了。惲晨問我“有什么感想?”我沒有回答他。因為我不能對花幾個小時時間讀完的一個老人用78年的經(jīng)歷和感悟講述的人生品頭論足。我只是在不停的問自己,如果死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會平靜的接受并坦然的享受死亡的過程嗎?我有資格在死亡來臨之前微笑著對后人談論愛情、婚姻、衰老、恐懼、原諒、遺憾、金錢與永恒嗎?很多人在讀完這部寫實小說后感動的流下眼淚。但我沒有,真的。我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僵硬著,我的胸部有些疼,我想說點什么,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這些天心臟又不好了,睡覺的時候總是夢見死去的親人,我有些迷茫。聽人說夢見死去親人并且與其親熱是死去親人在召喚你的靈魂,我想,是不是我的生命就快走到盡頭了?我也想到過我死后的事情,想象過哪些人參加了我的葬禮,想在臨終前告訴我的親人們不要給我買壽終人專用的衣服,要給我穿平時最愛穿的舊衣服,我想讓我生前的樣子留在親人們的腦子里,讓他們感覺我跟活著的時候一樣。但我沒有想過可以對他們說“別把我燒過了頭”這樣的話。
從前我也曾認認真真的想過人生,想過如何走好這一生,也試探著寫一些短小的有關人生感悟的小文章,但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到我對人生的認識實在是太淺薄了,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實在是太偏頗了。
莫里·施瓦茨社會心理學教授,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之后,用十四個星期二的時間給自己的學生上了最后一堂課。他在牢獄般的病榻上思索人生,告訴人們該怎樣面對生活,他用自己的痛苦和生命寫下了不朽的箴言。
“給予別人溫情、給予他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接受現(xiàn)實、學會滿足、超越自我、原諒別人”這些從前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話,從即將死亡的一個老人嘴里說出來,分量一下變得沉重起來,它們像石頭一樣壓在我的心上。
莫里是在自己的家里,在病榻上講課的,聽課的學生只有一個米奇·阿爾博姆。說是講課,不如說他們是在共同談論生活的意義。內容包括談論世界、談論文化、談論衰老和恐懼、談論金錢和婚姻。但是,我更感覺他們談論的主題就是一個字“愛”因為有了愛,才有病榻上的最后一課,才有討論的眾多內容。是愛讓這位老人窮盡一生去做對別人能有所幫助,他認為有意義的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時刻。
《相約星期二》它不是一本書,它是一部人生。我是在昨天讀完它的,昨天是星期三,與他們相約的日子晚了一天。我想,這部人生箴言讀一次不行,要經(jīng)常不斷地讀,也應該像他們當初的約定一樣,每周二讀一次,讓莫里的聲音連綿不斷的延續(xù)下去,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過去我們總是索要的多,給予的少。想得多,做得少。說得好,做不好。好好想想,該如何去“愛”。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通用9篇)】相關文章: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03-16
相約星期二英文讀后感10-10
高中英語作文:評相約星期二02-21
相約在夏季作文02-25
與你相約歌詞06-25
2022相約冬奧高中作文(通用22篇)02-10
相約科技館作文11-24
快樂燒烤,相約金桂作文03-07
與相約作文600字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