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禪意的自然
何為禪,何為道,大多數(shù)的人一聽到"談禪說道",總會以為是非常抽象的,其實未必,禪是非常具體的。星云大師說,禪是一枝花,是人生的一朵花;禪如鹽和味素,是人生中的美味;禪是漂亮女人的胭脂花粉,增添了女人的嫵媚;禪是我們的心。有了禪,你的人生會不一樣。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經(jīng)驗,無一不是禪機,因此說禪是不能離開生活的,離開生活的禪只會是一汪死水,禪的起源便是一有力的例證。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說法時,手中拿著一朵蓮花,一語不發(fā)的面對大家。在大家面面相覷時,唯摩訶迦葉會心一笑。于是釋迦牟尼便說∶"吾自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在這拈花一笑之間,禪就誕生了。這段富于浪漫色彩的傳說,也許并不是真的,但是它表現(xiàn)禪的起源方式,卻把握住了禪的精神。
禪使我們啜飲生命的泉源,因而使有限的人類從這個世界中解脫出來,禪的目的就在于突破迷妄,使我們隱藏的活力得以自由的展開,使我們內(nèi)心一切創(chuàng)造的動力得以自由發(fā)揮。迷云消失之后,我們便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性了,也就是看到自己本真的面目了,現(xiàn)在,我們便認識了生命的意義了,便知道生命不是盲目的斗爭,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明確生命的根本所在,然而其中的某些東西卻能使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感到幸福。
然而幸福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相反由于人們在生活中的"過分理智",而致使人們認識事物產(chǎn)生某種隔閡,生出一些虛浮無名的東西,擾亂我們的某些精神層面的本真判斷,禪之某一方面的作用,即使要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本來的自由自在,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所竭心追求的平和,一直都未曾遠離。
蘇軾有詩云: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此詩所表達的,就是這種意思。煙雨就是煙雨,潮水就是潮水。它的本真如此。
一禪師有云: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既參禪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禪悟之后,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了。禪家不訴諸虛浮的名言知識,只是訴諸親自體驗的事實,而我們親身體驗的,就是本真的生活。
人的生活不能離開自然,人的存在根源于自然,人不能活在自然之外。所以對于禪來說,人與自然之間往往有一種彼此之間親切的了解。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禪師所言,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從常識的角度去看山看水,這時的山水是沒有生命的山水;既參禪后,我們不再把山水看作是聳立和流淌在自己面前的自然物,而是把它化為與萬物合一,山便不再是山,水也就不再是水了;可是當我們真正的禪悟之后,便把山水融合在自己的生命里,也把自己融合進了山水之中,這時的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并且是獲得了生命的山水。
所以,一旦我們認識自然為自然,自然便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自然不再是與我們不相關陌生者。我在自然之中,自然也在我之中,我與自然,不分彼此,根本合一,。如果沒有這種合一,就不會有自然,禪之所謂"本來面目",就在這里體現(xiàn)。
只是,看來如此玄妙的禪,真的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與意義呢?
舉一例試闡之:作為西方傳統(tǒng)的兩大來源的希伯來文明與希臘文明,崇尚著知性與理性主義,這當然促進了科學的蓬勃發(fā)展,但同時會走入極端,將人的生活與自然看作是對立的關系,認為人只能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即使是現(xiàn)在的環(huán)保思想,也是從人類更好地利用自然的目的出發(fā)的),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人們情意生活的相對萎縮,人格的完整性受到割裂,甚至導致某種程度的生存危機。
而禪將生活與自然看作是統(tǒng)一的,在自然的、自在的生活中去感悟禪機,達到自己的心靈與精神層面的純凈的境界,達到自己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合一,破除那些阻隔萬物的浮華虛無,認識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關系,再此中認識之下,我們也許是能夠找到一點兒破除現(xiàn)代人的危機的靈感與線索。
當然,要說的是,這是就禪意的自然所做的簡單闡釋而已,只是禪的意義的某一方面而已。
一言以蔽“禪意的自然”,就是追尋內(nèi)心的寧靜,物我的和諧共生之道。
【高三作文-禪意的自然】相關文章:
詩與禪意作文05-02
禪意人生作文09-27
自然的啟迪高三作文10-12
高三作文回到自然11-05
大自然高三作文11-04
自然的語言高三作文03-23
禪意教育作文2000字05-25
雨后的大自然高三作文07-23
追夢自然高三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