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征文
讀書,終歸是有所求,不在于專注與否,關鍵是理解了什么沒有?小編收集了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的讀書生活
曾經(jīng)有人說:讀書可以明智。不讀書不知道寫出“揮戈大啟漢山河,武帝雄才世詎多。輕騎今朝絕大漠,樓川明日下洋河”的人竟然是到了十九世紀20年代還依然以滿清子民自居的浙江漢族人——王國維。更不會知道他竟然是一名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方面均有卓著的國學大師。所以說,飯、不可以不吃,而書、也不可以不讀。
當然,在我看來,讀書代表一種生活——一種享受的生活。試想下,于微風細雨的春日,獨處一閑亭靜角,置一靠椅,椅旁煮一壺清茶,耳聽蟲鳴鳥叫,眼看手上書籍。既沒有圖書館的厚重、也沒有書店的勢利、只有那恍若脫離塵世的悠然與舒適。人生,不過如此罷了。
然而,隨著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讀書”變了!變成了安坐桌前,目視前方那或長或方的顯示屏。雖然,人——還是同樣人,書——還是同樣內(nèi)容的書,但是,讀起來的味道已然完全不同,少了的是清雅,多了的是市儈。誠然,社會在變化,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紙質(zhì)書是永遠也不可或缺的。因為那是一種生活的調(diào)節(jié)劑。又有什么比得上三兩好友齊坐桌前,同品一壺茶,各看一本書來得舒服呢,在這個節(jié)奏緊湊的社會,這樣偶爾的清雅與閑適不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嗎?
讀書,終歸是有所求,不在于專注與否,關鍵是理解了什么沒有?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的收獲。若有,則讀書有用,若無,則是白讀書了,當然,讀書也要看是為什么而讀,如學生,學習之余,去讀一讀書,也還是為了汲取知識而讀書(這讀書是看書的意思,而非方言所表示的學習),那么,其讀書不可避免會有些許的苦累。而學者讀書一則為了考證,二則為了搜尋,三是為了印證,這類人讀書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至于一般人,讀書則是一種消遣了。為了這或那的原因,俗者為顯擺、賣弄、夸耀等等,雅人則是情趣、雅樂為主了。借用培根說的':“讀書不外乎三個目的,消遣、炫耀和充實自己”。不過,現(xiàn)在又有為另一種目的而讀書的,那就是:為時尚而讀書!——如果你不讀這種書就沒有品味。這樣的讀書就得另當別論了。為了裝飾自己而讀書,讀了又如何,讀來讀去什么收獲都沒有,就像現(xiàn)今的文憑一樣,有,就真的能代表什么嗎?不一定吧。
如同現(xiàn)在讀書的群體,已經(jīng)是越來越小了,還在保持著讀書的主要也就學生,但這一群體也同樣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這么認為,讀書枯燥無味,特別是課內(nèi)書,相當?shù)臒o味、膚淺。其實,這想法錯了,課內(nèi)的書也是可以讀的很有意思的。關鍵就在于——心態(tài),別總認為讀書是一種責任,那樣子太重了。那么怎么讀書呢?拋開“為成績而讀書”這功利的目的、丟掉“為某某某而讀書”那類口號。然后隨心的去讀課內(nèi)書,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課內(nèi)書也有極其可愛的一面、也同樣會讓人沉迷其中的。畢竟,對于學習者來說,看課外的書而自己摸索個中內(nèi)涵實在過于艱辛了些,而課內(nèi)書在較為明了的同時也有標準式的結(jié)論供學習者參詳。很多內(nèi)容在有了指引后去讀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無味的。對于學生來說,只要心態(tài)調(diào)整好,看課內(nèi)書的收獲絕對不是看課外書所能比擬的。所以,學生要做的并不是讀多少課外書,而是怎么把課內(nèi)書讀精、讀透。作為老師,所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生轉(zhuǎn)換心態(tài),讓學生能快樂的讀書(單純的讀書、學習知識的讀書都是如此)、讓學生在這快樂的讀書過程中學到有益身心的知識。當然,讀精、讀透課內(nèi)書之余適當?shù)膹恼n外書中尋找與課內(nèi)書不同的東西加于印證及參考也是極為不錯的。
第二篇:我的讀書生活
大概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出現(xiàn)一本書,它恰到好處,或是安慰,或是證明,或是希望!督處熑宋那閼选肥且槐緟R集錢理群、余秋雨、吳非等教育大家的散文集,是一本平實的充滿禪意的教育小品,語言溫和柔美,浸潤著真情實感,每次捧起它時,眼中都有持久的溫潤。
我想,正在這個時候,浮躁的明朗夏日里,讓我足夠平靜的,已經(jīng)不是一杯茶,不是所希冀的目標達成,不是固執(zhí)的自我堅守,而是一種參透,一種貼合之后將心靈帶到更遠處的沉默指引;蛟S是吧?僅僅是些微細碎機緣的不斷到來。
昨晚睡前小讀,淚水滑落,靜默,心中升起體會,便用本子記下。這是我第三次捧起這本書,前兩次是大致瀏覽,心中未起太大漣漪,溫溫疲倦至極的心,讀著讀著,所有情緒如游魚一般沉下……
讀此書的過程,如同與大師對話的過程、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的過程,更是追尋教育本質(zhì)的過程。在這本書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字就是“愛”字。圍繞著愛談了很多理論和經(jīng)驗,歸結(jié)一點,師道即是人道。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仔細想來,放在教育中,何嘗不適用?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境界,謂之立志。作為教師,當愛教師職業(yè),而且,三百六十行,獨愛教師這一行。春去暑來,心無旁騖,披星戴月,一心奉獻。勤勤懇懇傳道,一絲不茍解惑,冰清玉潔育人,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教書育人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在書中我讀到了張海宏老師對教育的執(zhí)著,他寫道,“我總覺得自己的生命與學校緊緊相連,樂也罷,苦也罷,總是難以割舍。”我讀到了熊瑞霞老師在《奉獻并快樂著》一文中寫道,“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樂的!在此情此景中所有的辛勞都可以忽略不計!”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各自有各自的理想。如果有人問你最初的選擇,你還愿意當老師嗎?因為在我們的人群中,“沒有達官顯貴的子女,沒有高層知識分子的伴侶。”選擇了教師,即是選擇了責任。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
“為伊消得人憔悴”----追尋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對事業(yè)有一股癡迷勁、有一顆赤子心。錢理群老師在《我的教師夢》中有一段話“不管怎樣,反正我要當老師,我要教書。明知道這是一個夢,還要做。因為這是美麗的夢,沒有夢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有人說這是癡夢,癡迷于此,癡心不變,及無可奈何,又十分美好。教師就該是‘只管耕耘,不顧收獲’。”讀到此, 我看到了一顆赤子之心,雖然他的外貌變老了,頭發(fā)白了,但還是當年那股精神頭兒,“永遠年輕的”感覺。
讀到張玉蓉老師寫的“‘嘰嘰喳喳’,那是孩子們歡樂的聲音,那是孩子們生活的語言。我的孩子們也喜歡圍著我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而我也愿意聽,用我敏感又激動的心靜聽心靈深處的聲音,孩子的世界是空靈、純凈的.,聽孩子們心底流淌出來的聲音,那是賜予我們教師的福分。”讀到此,我看到一顆赤子之心,盡管她年紀漸長,卻愿意走進孩子的心,與之共振、共鳴。在我們身邊,又有多少張老師、錢老師深愛著教育工作,為之探索、為之傾情?
“眾里尋他千百度”----頓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界,謂之頓悟。我們?yōu)樽鲆幻媒處熛潞艽蟮墓Ψ,為教材所左右,為現(xiàn)實情況所左右,經(jīng)常被弄得搖擺不定,當我們驀然回首中,或許會豁然開朗。
怎么樣的教育美麗?簡單就是美!回到教育的原點,即是成就“人”。原來“沒有神,也沒有獸。那么,讓我們大家在這個世界中,好好地做‘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時刻有‘人’。”正如曹子方老師所說,“每一位教師要把孩子當做活生生的人,而非當做學習機器。”正如李輝明老師書中所說,“教育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照。”
當你還在為白天課堂上孩子的調(diào)皮而生氣時、為班級的評分排名煩惱時,或許這些話會讓你變得如清泉般透徹、大海般包容。接下來的事情迎刃而解、得心應手。這“驀然回首”是“獨上高樓”的積累,是“衣帶漸寬”的碩果。若能在“獨上高樓”中矢志不渝,在“衣帶漸寬”中孜孜以求,自然能在“驀然回首”中品味喜悅。想至此,欣然入睡。
第二天清晨,悻悻然醒來,心里突然冒出一句——遲來的幸福似海深。我的心在剎那,如蓮花次第綻放,富足而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