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觀察的作文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的作文 篇1
大家清楚:作文要過五關,斬六將,難以上青天。失敗是成功之母,今昔之別,今年我縣小學畢業(yè)生水平測試作文,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以及水平上都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筆者從監(jiān)考到對卷面的仔細推敲得出,師生們之所以笑逐顏開的原因是: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解決了作文難的問題,是教得有方,學得有法的結果。全縣4300份作文的水平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真的讓人興奮。筆者認為成功的原因是教師巧攻觀察作文教學的五關。
一、攻觀察。這是學生習作要過好的第一關,觀察解決材料問題,找米下鍋,作文,是把觀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即把米煮成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雖然生活環(huán)境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觀察能力不同,學生對事物觀察敏捷度也不同,有的觀察后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有的卻恍恍惚惚,印象淡薄。為此,指導學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學好觀察作文的關鍵。導看,主要應抓好兩個環(huán)節(jié),1、是指導學生勤于觀察,學會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對家里的事。學校的事、乃至社會發(fā)生的事都做到心中有數。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我經常布置學生觀察家里人各自的性格特點,同學的外貌與習慣,市場街道的變化,自然景象的特征,節(jié)日活動的狀況... ...學生經常帶著任務觀察,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觀察的習慣; 2、是指導學生善于觀察。就是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做到觀察有序,觀察有重點。如指導觀察節(jié)日活動,我要求學生按活動順序觀察,并著重觀察自己感到最精彩的部分,觀察人物活動,我要求學生先觀察其外貌,再觀察其行動表現;觀察動物,我要求學生先觀察靜態(tài)狀況,再觀察動態(tài)情況;觀察景物時,我要求學生按方位順序觀察。學生在完成觀察任務的過程中葉掌握了觀察方法。這樣,學生懂得了看什么和怎么看,也就為寫好觀察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攻聽話。為了了解某一事物的全貌,憑看是遠遠不夠的,如到一個風景區(qū),憑看只能看到其壯觀景物,而許多典故,歷史就難以明白了,【如南靖-土樓】若再聽聽導游的解說,了解的也就更全面了。為此,在指導學生觀察后,也應充分調動耳朵的功能,讓學生多聽。觀察自然景物時聽鳥語,聽自然界的`多種聲音;看演出時聽音樂、聽臺詞;參觀訪問時聽解說;看^電.影、電視時聽新聞、聽對話......讓學生把看和聽緊密地結合起來,既看又聽。為了對事物的全面了解,還應當多問,聽聽別人的見解,這樣就能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例如:一次我指導寫《偷聽來的家事》作文時,學生寫了父母親對“當老師有啥不好?”的爭論,以小見大,反映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見解,很有意義。
三、攻思索。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是觀察的繼續(xù),是觀察的深化。只有通過思才能去粗取精,才能變周圍事物為自己寫作素材,所以應指導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為了指導學生多做思的習慣,我每次布置觀察時都要求學生要邊看邊想。如看節(jié)目活動要想什么活動最精彩,看自然景象時要想想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看人物表現時思考他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說明了什么... ...總之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所見聞,還應當有所思有所感,每觀察一個事物時要考慮好什么是可寫的,什么應略寫,想想自己的看法或態(tài)度。有了思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也就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四、攻說話。從說到寫是作文教學的一大原則!秲和睦韺W》指出:小學階段的兒童表達能力是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階段。從說到寫,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易為兒童所接受。所以在寫之前,先安排了說的環(huán)節(jié)很有必要。每次寫觀察作文時,我總是要求學生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先說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聽后提出自己的意見。例如:寫《我喜愛的一種玩具》,我要求學生帶著三個問題觀察:玩具是什么樣的?玩具是怎么玩的?你為什么喜愛或怎樣喜愛它。寫作時,我就要求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進行說的訓練,學生說后互相補充,到寫時學生便不感到難了。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為書面表達鋪平了道路,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五、攻寫作。觀察是手段,作文才是目的。前面說的四攻都是為了寫作奠定基礎和鋪平道路。如果沒有抓好寫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前面的工作將前功盡棄。所以寫作應抓得扎實有效。幾年來,在這方面我主要抓了以下幾年:1、是抓選材,把看到的和聽到的材料進行篩選,選取有用之材;2、抓安排材料,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做全面布局,精心安排;3、抓試作交流;4抓修改,在學生交流之后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修改補充,使之完善。學生有了觀察的基礎,有了表達的交流,又有修改和補充,寫出的作文也就有了較高的水平。
總之,抓好五攻,是抓好觀察作文的有效方法,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教師導得有法,學生的作文將有一個較大的飛躍,就會如今年畢業(yè)生那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怕作文難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觀察的作文 篇2
這學期,老師讓我們發(fā)豆芽。我想:豆芽什么好觀察的?不就是一直往上長嗎?帶著這個疑問,我把豆子泡進敞口玻璃瓶里,上面蓋了一層濕紙巾。
第一天,綠豆一面是綠的,另一面卻出現一條白色的裂痕,圍著裂痕上有一個棕色的圓環(huán),像一顆小珠子。我想,綠豆芽可能會從這里長出來。而黃豆芽呢?它們的皮居然是皺皺巴巴的,兩片子葉中間有一個鼓包,那是豆類種子的胚根和胚軸,大概黃豆芽會從這里長出來吧。
過了幾天,綠豆?jié)u漸脫掉了它那可愛的、像綠松石的衣服。它們有像剛出殼的小雞一樣,頭上頂著一塊“蛋殼”,有的“渾身裸露”。豆芽十分明顯地從兩片子葉中間長了出來,似乎比原來長高了5毫米。與綠豆相比,黃豆的變化實在微不足道:只是種皮不那么皺了,伸展成一個飽滿的橢圓形,有的黃豆皮漲破了一點點。它們?yōu)槭裁撮L的這么慢呢?我想,種子發(fā)芽需要溫度、空氣和水分,向北的客廳里,估計溫度不是很高。于是,就把它放在了向南的陽臺上。
這天,綠豆脫下的衣服堆成了堆,豆芽也長了二、三厘米,有的甚至超出了瓶沿,長的真快呀!這時,黃豆芽終于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有些黃豆已經脫掉了它透明的外套,有些已經發(fā)芽,幸虧我把盛有豆子的玻璃瓶及時移放到陽臺。
又過三天,綠豆發(fā)生了一些喜憂參半的變化,喜的是,綠豆芽已經長至四、五厘米;憂的是,因為放水太多,種子無法呼吸,綠豆芽變成了難看的紫紅色,像在火上烤過一樣。黃豆芽也長到了二、三厘米。我和同班同學談起這事時,同學告訴我,她發(fā)的豆芽不到三天就長到了八、九厘米,制作豆芽一定要注意避光、保濕、保溫。怪不得我的豆芽長得如此緩慢呢?為了保溫,我將盛有豆子的玻璃瓶移放到陽臺,卻忽略了玻璃瓶的“不避光”性。細細品味她的話,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術業(yè)有專攻,天外還有天。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他具有你不懂的學問和技能,他就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不斷學習,才會有所收獲。
通過這次觀察,不僅對豆類種子生長發(fā)芽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從中體會到了觀察的無窮樂趣,還讓我明白了“術業(yè)有專攻,天外還有天”的人生哲理。
觀察的作文 篇3
今天爸爸從池塘里抓了很多的螺螄。以前我吃著香噴噴的螺螄,卻不曉得螺螄的習性,于是我讓爸爸留了幾只螺螄來察看,這幾只螺螄是螺旋狀的,而且都是右旋的,于是我問爸爸:“螺螄有沒有左旋的?”爸爸說:“嗯,左旋的很少。”這些螺螄的顏色、大小各不相同,一只淡綠的,一只是青色的是最小的,一只是深綠的是最大的,一只是咖啡色的。
螺螄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它靠腹部的腹足來匍匐,和蝸牛一樣。我又用牙簽去碰它的身體,螺螄就緩緩地縮進了殼里。過了良久,它才把柔軟的身體漸漸地伸出來。原來螺螄只需感到有風險,它就會縮進它的殼里來維護本人,但只需感到沒有風險了,它就會把身體伸出來。
螺螄十分喜歡呆在水里,但是只需一到下雨天螺螄就會不謀而合地爬到水面下。原來下雨的時分水中的溶氧量會降低,可是水面下的氧氣要充足,螺螄就不得不爬到水面下呼吸。
螺螄是卵生動物是軟體動物,它喜歡吃一些水中的浮游生物和一些水藻的,假如水太臟,浮游生物和水藻生長得太多,螺螄就會由于缺氧而無法生存。我們就能夠從螺螄的數量幾來判別這里的水臟不臟。
觀察的作文 篇4
星期五下午放學以后,我放了幾粒綠豆泡在水杯里。綠豆剛泡下去什么變化也沒有,杯子里的水很清澈,就像幾顆綠寶石掉在了水中。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去看綠豆有什么變化。呀!綠豆泡漲了,就像喝飽了水的娃娃,杯子里的水有點渾濁,有一小部分綠豆裂開了一條小縫。于是,我又給綠豆換上了清水。
第三天,我發(fā)現所有的綠豆寶寶都張開了大嘴巴,隱約可見里面的胚芽了。
第四天中午放學以后,我又去看我的綠豆了,發(fā)現所有的綠豆差不多都脫去了綠色的外衣,露出了白色的豆瓣,在兩片豆瓣中間,可以清楚地看見胚芽長了一毫米長了,我真盼望它們能快快長大啊!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去看我的綠豆寶寶,發(fā)現綠豆寶寶比昨天泡得更漲了,胚芽又長長了,杯子里的水變得更渾濁了。我真希望能早日吃到美味的豆芽啊!
點評:觀察仔細,描寫細致。但要注意日記的格式喲。(指導教師 姚興橋)
【觀察的作文】相關文章:
觀察作文素材:觀察浮萍10-09
觀察作文:觀察蝸牛貝貝11-02
觀察小倉鼠觀察作文09-20
觀察作文02-05
觀察作文精選02-12
觀察的作文05-30
精選觀察作文02-14
觀察作文:綠豆發(fā)芽觀察日記01-08
小學觀察作文:兔子觀察記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