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誰做主》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青春誰做主》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朋友的孩子離家出走了,理由是父母多管了他的閑事。朋友每天都神色黯然,紅腫的眼角定是悄然憂傷的結(jié)果。天天記掛著孩子在外面吃不好,衣服沒人洗,想去把孩子找回來,又怕讓孩子周圍的人知道,會改變別人對孩子的看法,對孩子影響不好?磁笥呀箲]的神情,我想去找那孩子談?wù),朋友不讓,說是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只好勸朋友不要管他,朋友說:“現(xiàn)在明知道他在犯錯誤,如果不管他,怕他將來吃了虧,補不回來!爆F(xiàn)在有一句很流行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只想問一句,誰會為我們青春的錯誤埋單?只有父母!
前一段時間中央臺推出了又一部青春偶像劇《我的青春誰做主》,獲得了一名贊譽聲,許多人都評論說劇中的臺詞很有特色。經(jīng)不住蠱惑,利用假期有限的幾天,幾十個臺輪番調(diào)著看,終于顛三倒四地看了個大概。整體感覺,臺詞很個性、人物很個性,整個電視劇就是一部青年人向父母發(fā)出的戰(zhàn)帖,除了教會青年人叛逆之外,并沒覺得對青年人有多少現(xiàn)實的指導(dǎo)意義。在現(xiàn)實中,如果父母不是高官厚爵,絕沒有人像劇中的人物那樣,能夠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喊幾句自信的青春誓言,就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因此,這部戲貼近的是優(yōu)裕生活的.現(xiàn)實,只適合那些自小生活在城市里、衣食無憂有閑階級的公子小姐們。小戶人家的孩子,請慎勿模仿,否則便會淪落為《包氏父子》里那個貪圖上層社會的“小包”,做著不切實際的虛榮夢想,貽笑世人。
盤踞在父母的頭頂作巢,以父母的犧牲為代價,來張揚自己的青春,應(yīng)該算不得英雄好漢。住在老人家里,食宿全部免費,悠然地做著啃老族,不作任何努力,只要顯示自信的個性,成功便唾手可得,在商界、律界、醫(yī)學(xué)界都能嶄露頭角;自己的莽撞給父母帶來災(zāi)難,輕輕松松就能抗過去,最終再安排奶奶去世,以便賣掉老人的房子來還賬;用父母掙的血汗錢,隨隨便便地拿上百萬,就去創(chuàng)業(yè)……真是人生如兒戲。
在劇中,塑造了幾個自怨自艾、迂腐至極的中年父母形象,構(gòu)成矛盾的張力,以便突出誰做主的主題。青春誰做主?這是一個很好的命題,回答這個問題,就先要考慮花的誰的錢、吃的誰的飯、住的誰的房?年青人理直氣壯地大吼一聲“我做主”,贏得了一片喝彩,用長輩的血汗錢作起點,用長輩受傷害作代價是過程,最終再由長輩來為一切后果埋單。如此看來,那些被夸張了的“頑固”父母,才最偉大,如果沒有他們最終的寬容與妥協(xié),理解與幫助,又何談那些青年人的成功。而如果沒有長輩的提醒與所提供的條件,青年人一無是處,所擁有的僅僅是莽撞和幼稚,卻又自以為是,劇中歌頌的那份青年人的豪邁,只顯得可笑。青春如同革命,一旦盲目,就必然墮落為可悲和可笑。
我不想說編劇幼稚之類的話,只是覺得編劇太聰明,太會討巧。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風(fēng)雨的年輕人,都向往著外面藍天的高遠,只把父母的諄諄教導(dǎo)當作羈絆,這部戲幫他們作了一聲有力的吶喊,“我的青春我做主”,便贏得了他們的一片芳心。而被丑化了的父母,不會覺得委屈,他們只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對著劇情,檢討著自己是否已經(jīng)做錯。全心全意地付出又不斷地低頭認錯,是天下父母的常態(tài),為了孩子,心甘情愿。編劇或許是在為虎作倀。
父母關(guān)愛的啰唆,不是阻礙子女翱翔的網(wǎng),而是托在子女翅膀下的風(fēng)。青春無論是由誰來做主,背后都會有父母在默默地付出,精神的或物質(zhì)的,關(guān)愛與支持。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父母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