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牡丹亭觀后感 推薦度:
- 牡丹亭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牡丹亭》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qū)懸黄^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牡丹亭》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牡丹亭》觀后感1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欣賞昆曲表演。沒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鴻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參與演出的昆曲經(jīng)典劇目――《牡丹亭》。走進劇院,親身觀感后我為《牡丹亭》的美而震驚。無論從音樂的節(jié)奏,樂曲的基調(diào),還是曲詞的整飭,人物的舉止,程式化的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優(yōu)雅平緩、溫文爾雅的氣息,好似一個大家閨秀在娓娓道來一段欲說還羞的往事。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士為何獨獨對昆曲情有獨鐘的原因了,昆曲實在是一個從外到內(nèi)都極其唯美的藝術。湯顯祖曾說: “一生四夢, 得意處惟在牡丹。”毫無疑問,《牡丹亭》代表了湯顯祖戲劇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講述了一個在明媚的春天里開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后花園是一片姹紫嫣紅,但是他的獨生女兒杜麗娘被牢牢地關在閨房里。姹紫嫣紅的后花園作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麗娘在百花爭艷、春心蕩漾的季節(jié)里接受一個六十多歲、咳嗽多病的老學究陳最良關于《詩經(jīng)》的講議, 灌注賢達、風化的教義。
不妨說,在《牡丹亭》的開頭作者扳開了封建禮教的重閘, 放進一絲新鮮的氣流, 然而讓我們可憐的女主角傾刻間迷醉和眩暈了。哪個少女不善懷春? 她竟然吃驚地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還有坦率表達男女戀情的詩句, 她竟然在每日囚禁著自己的.閨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飾的春光!因此,麗娘雖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教倫理道德的熏陶,卻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后因情而死,死后與柳夢梅結婚,并最終還魂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我國明代就有如此浪漫愛情故事,可見當時的文明程度。漢民族的含蓄和年輕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放到現(xiàn)在都堪稱典范!當我們現(xiàn)代人還在討論清朝留下的封建禮教的時候,從元代的年輕人張生和鶯鶯到明代青年柳夢梅和杜麗娘已經(jīng)實踐著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活了!
唱詞、唱腔、臺詞美――曲詞,與昆曲唱腔的婉轉、柔美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現(xiàn)代感臺詞仿佛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癡情的柳夢梅對麗娘的呼喚,好像喊出的是我們曾經(jīng)的呼喚!“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滿園春色,麗娘作為一個大家閨秀所具有的內(nèi)斂、含蓄、靦腆的特性沒有遺漏的展示在了我們眼前,而她作為一名養(yǎng)在深閨的少女所擁有的傷春的神態(tài)更是迷亂了我們的雙眼!八七@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比绱似嗝赖某~道出了柳夢梅與杜麗娘之間的苦戀。陰陽相隔,柳、杜二人無可奈何,麗娘便許下了“梅根相見”的諾言。配上婉轉、柔美的唱腔,二人凄美卻又神圣的愛情被展示的淋漓盡致。
舞臺、服裝美――整個舞臺布景、燈光非常簡潔,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寫意傳情、含蓄悠遠。服裝設計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風格,服裝隨著劇情時而靚麗奪目,時而淡雅飄逸,還是一個字“美”!
主題美――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zhàn)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主人公杜麗娘不同于比她早幾百年的劉蘭芝和崔鶯鶯,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鶯鶯那樣,不滿包辦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結合;不像林黛玉那樣,要求男女雙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劉蘭芝那樣以死而殉情。她對愛
情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要求女人應當?shù)玫阶约旱臋嗔,即對男性的需要,換言之,就是認為女人天生要有愛的權力。杜麗娘告訴我們,情愛決不僅僅是要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愛柳夢梅,是因為兩個人對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赌档ねぁ匪鶎懙膼矍椋h遠超出了愛情的范圍,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
《牡丹亭》中瑰麗的愛情傳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來演繹,真是相得益彰,劇情曲折,架構恢宏。
《牡丹亭》觀后感2
《牡丹亭》中瑰麗的愛情傳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來演繹,真是相得益彰,劇情曲折,架構恢宏。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chuàng)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jié)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xiàn)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掘人物內(nèi)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全劇采用抒情詩,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牡丹亭》的主題在于一個“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來發(fā)展:第一本啟蒙于“夢中情”,第二本轉折為“人鬼情”,第三本歸結到“人間情”!赌档ねぁ房梢哉f是一部有史詩格局的“尋情記”,上承《西廂》,下啟《紅樓》,是中國浪漫文學傳統(tǒng)中一座巍巍高峰。
從內(nèi)容來說,《牡丹亭》表現(xiàn)的還是古老的“愛欲與文明的沖突”這一主題,不過,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內(nèi)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極力宣揚的理學、禮教。杜麗娘對愛情的`向往是天生的,盡管她被長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強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終獲得了愛情。
《牡丹亭》的意義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愛欲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并對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強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后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fā)展,更多的是表達“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diào)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
《牡丹亭》的愛情描述,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xiàn),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nèi)。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zhàn)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朧愿望。
主人公杜麗娘不同于比她早幾百年的劉蘭芝和崔鶯鶯,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鶯鶯那樣,不滿包辦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結合;不
像林黛玉那樣,要求男女雙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劉蘭芝那樣以死而殉情。她對愛情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要求女人應當?shù)玫阶约旱臋嗔Γ磳δ行缘男枰,質(zhì)言之,就是認為女人天生要有愛的權力。
杜麗娘告訴我們,情愛決不僅僅是要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愛柳夢梅,并不像崔鶯鶯愛張君瑞那樣,僅僅因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為兩個人對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麗娘的父母反對他們相愛,也恰恰因為他們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發(fā)展。也就是說,在她父母看來,作為一個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愛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條。鶯鶯的母親并沒有這種思想,只認為她找的女婿應門當戶對。所以,杜麗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情欲,而不僅僅是男歡女愛的美滿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許她有這種“欲”,不準她有人性、人的權利。雙方發(fā)生沖突,杜麗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來抗爭。這一沖突,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直指壓制人性的封建意識,所以,《牡丹亭》所寫的愛情,遠遠超出了愛情的范圍,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
《牡丹亭》觀后感3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是晚明戲曲家湯顯祖的四大劇作之一,也是他最膾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寫的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沖破約束,私出游園,觸景生情,困乏后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杜寶升官離任,在女兒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觀。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他在園內(nèi)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認出是此女子便是那個曾在夢境中與他在牡丹亭畔幽會的女子。夜里杜麗娘向柳生說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依暗示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成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看到墓地情況,柳生又不辭而別,就往臨安向杜寶告發(fā)柳生盜墓之罪。柳生在臨安應試后,恰逢金兵南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生受杜麗娘囑
托,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反被囚禁。金兵退卻后,柳生高中狀元。杜寶升任同平章軍國大事,拒不承認婚事,強迫女兒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從小就被灌輸封建禮教知書達理的思想。但殘酷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詩經(jīng)?關雎》便惹動了麗娘的情思,她并不認為這是宣傳什么儒家禮教的作品。而認為這就是一首戀愛詩,是一首撩動了無數(shù)少女春心的詩歌。而久困閨房的麗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園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這說明了呆板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住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欲,從而更加揭露了當時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偽和殘酷。
雖然杜麗娘的行為與當時社會有許多不符,但這并不影響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作者也便是通過“大家閨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閨秀的行為而來闡述作品的主題思想。青春版《牡丹亭》在色彩運用上,是非常有特點的。大花神曾經(jīng)在《驚夢》《離魂》《回生》三個廠景中出現(xiàn)過。在這3出戲中,大花神都是執(zhí)幡出場,這里運用柳枝的綠色象征著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情。在《離魂》一出中,用大紅色表現(xiàn)杜麗娘重生后的喜悅。青春版《牡丹亭》巧妙的運用色彩變化來表現(xiàn)劇情和氣憤的變換。
讀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麗娘的勇敢,堅持與真情所感動。一首“墻內(nèi)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nèi)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笔撬麄冏畛醯腻忮恕6蠡▓@一夢之后,麗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現(xiàn)實中,杜麗娘與柳夢梅至始至終壓根就沒見過面,更別談什么真愛了。那又是什么導致了麗娘傷春而逝呢,難道就真的是那一個夢嗎?不,不是的。夢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劇的產(chǎn)生,但夢境緊緊是促成悲劇的`一個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試想在如今21世紀的我們有誰會因一個虛幻的春夢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見鐘情的幾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別談什么為夢懷春而死了。而在杜麗娘那個年代,在那個真情被壓制,人性被束縛的年代,這或許不過就是一個再也尋常不過的事情罷了。
在古代,女子必須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經(jīng)常就躲在自己的閨房中繡花練琴作畫。在出嫁之前見到的男人估計也就他父親,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間突然見到一個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而后風度翩翩的男子,有幾個能不一見傾心的。而嚴酷的教條根本不允許這種私訂終身的事情發(fā)生。但往往物極必發(fā),越加以束縛,就越能激發(fā)人性去挑戰(zhàn)。就說今天,男女平等,見到異性的機會多了,社會也開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尋尋覓覓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鞓返纳。又怎會有那么多拋棄家庭而私奔的悲劇呢。
所以說到底,就是封建禮教無情的壓抑了人性,造就了無數(shù)悲劇的產(chǎn)生。
再有的感觸就是杜麗娘的真情了。雖然僅僅是一夢之緣。但也無法澆滅心中那被烈火燃燒的情思。天逝之后,她沖破重重困難,終于見到了柳夢梅。而沖破這些困難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與多么堅定的毅力。都說愛情是有期限的。而麗娘當了三年的鬼魂,卻仍然對夢梅念念不忘,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得以圓夢。而現(xiàn)今又有多少異地情侶因忍受不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而選擇分手,成為陌路人。我想說的是在今天我們勇敢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同時,請不要輕易放手,愛情總是需要一份堅持一份勇敢的。
《牡丹亭》觀后感4
開場時,一曲宛轉悠揚的笛聲仿佛把人立刻帶入了夢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興奮,不僅僅是視覺、聽覺,仿佛心靈也受到藝術美得洗禮。我能在這么特別的文物劇場觀看這么古老的昆曲傳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謝貴公司提供的這次觀演機會。
整場表演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驚異的美,有些場景細節(jié)更是驚艷。比如那些蝴蝶飛向光亮,這一些都好像在夢中,或是在經(jīng)歷詩意的旅行。那活生生的嬌美容顏,清亮亮的婉轉歌喉真的令人迷戀。我一直認為只是年紀老的人愛看戲,年輕人并不愛看戲,但沒想到來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紀差不多的。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電視上看過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這次演的《牡丹亭》是針對時代變化而改變的,和一般人以為沒意思、無聊的、以前舊的《牡丹亭》不一樣,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時尚。這種幽默的部分,驅(qū)趕走了觀眾的煩惱和生活壓力。本來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劇,京劇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準確的區(qū)分他們的不同。簡單的說,我對京劇的感覺是"華麗",對昆曲的感受是"優(yōu)雅".我想昆曲無論從音樂的節(jié)奏,樂曲的基調(diào),還是詞曲的內(nèi)容,人物的舉止都表現(xiàn)出一種優(yōu)雅平緩、溫文爾雅的氣氛。相對比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劇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純真,而且更質(zhì)樸?戳死デ(jīng)典《牡丹亭》后,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士唯獨對昆曲情有獨鐘的原因了,昆曲實在是一個從外到內(nèi)都極盡雅致的藝術。這果然是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國戲劇史上的巔峰之作,最能體現(xiàn)昆曲精致浪漫的經(jīng)典劇目。它的故事美:講述的是 南安富家千金杜麗娘,一日去后花園游玩,春色沉醉,不覺小寐。夢中見一俊朗書生(柳夢梅)持柳枝而來,兩情歡好一晌溫存。夢醒悵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彌留之際囑丫鬟春香將她葬在后花園梅樹下,將其自畫像藏于太湖石下。千里之外的柳夢梅亦夢有所感,因赴考路經(jīng)南安,抱病淹留,機緣巧合拾得麗娘自畫像,一見傾心,日日玩賞聲聲呼喚,叫得杜麗娘魂魄跨越陰陽前來相會,以幽魂之身薦枕于柳夢梅。二人情到深處,杜麗娘托出實情,柳夢梅癡心一往,掘墳救杜麗娘回生,()二人終成眷屬。在現(xiàn)代生活中,已經(jīng)如此開放的社會,像杜麗娘這樣開放的女子也不多見?赡苁乾F(xiàn)代生活的誘惑太多太多了,愛的真正意義理解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人們追求的愛已不再那么的"純潔"和"奔放",我們這種年紀的人可能對愛還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像杜麗娘那樣轟轟烈烈的愛一回!
它的唱詞、唱腔、臺詞美:演員、樂師皆按明代服飾裝扮;舞美設計充分尊重皇家糧倉建筑原貌;現(xiàn)場演劇采用明式家具陳設;角兒完全靠嗓子和身段,樂師完全現(xiàn)場演奏,杜絕麥克風和揚聲器;開放式扮戲房一覽中國戲曲勾臉絕活;曲詞,與昆曲唱腔的婉轉、柔美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現(xiàn)代感臺詞仿佛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癡情的柳夢梅對麗娘的呼喚,好像喊出的是我們曾經(jīng)的呼喚! 滿園春色,麗娘作為一個大家閨秀所具有的內(nèi)斂、含蓄、靦腆的特性沒有遺漏的展示在了我們眼前,而她作為一名養(yǎng)在深閨的少女所擁有的傷春的神態(tài)更是迷亂了我們的'雙眼。
它的舞臺、服裝美:整個舞臺布景、燈光非常簡潔,十分古典。服裝設計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風格,服裝隨著劇情時而靚麗奪目,時而淡雅飄逸,還是一個字"美"!
它的主題美: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zhàn)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所謂理想的愛情必然是兩個人的愛情,所謂愛情的理想,也必然是兩個人共同的理想!赌档ねぁ肪褪窃谘堇[一部可歌可泣、入死出生的曠世之戀。杜麗娘告訴我們,情愛決不僅僅是要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愛柳夢梅,是因為兩個人對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
皇家糧倉有著600年的歷史,昆曲之作也傳誦了600年,我7月20號觀看的是第599場演出,在明晚也將迎出它的第600場演出,這真是別有一番滋味,真心的預祝明晚演出更加美滿!
【《牡丹亭》觀后感】相關文章:
牡丹亭觀后感01-27
楊桃的新牡丹亭歌詞01-28
昆曲牡丹亭觀后感范文11-07
牡丹亭讀書筆記摘抄02-03
湯顯祖《牡丹亭》讀書筆記11-27
關于牡丹亭讀書筆記(精選18篇)11-11
宮崎駿風之谷的觀后感-觀后感10-19
圓明園觀后感模板-觀后感10-19
觀后感重返狼群觀后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