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1
從看預告片開始,《月光男孩》就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作品。今天在微博搜索這部影片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不少評論表示影片低過預期,節(jié)奏緩慢,不過是應了美國的“政治正確”,否則不可能有這么高的評價。對此,我深深地不能認同。當影片結束的一刻,它已經(jīng)和《斷背山》《春光乍泄》排在了一起,成為那些給我深深靈魂慰藉的電影之一。
首先說“節(jié)奏緩慢”。并不是一個片子因為走文藝路線,才會故意弄得人昏昏欲睡。“慢”是對抗那些現(xiàn)代電影中的感官刺激,讓觀眾靜下心來去感受一個畫面、一句臺詞背后的意味。這部片子的節(jié)奏確實“慢”,這完全源于主人公卡戎的內心世界。我們知道,卡戎是個單親孩子,電影開場小男孩半天不說話甚至讓人有點著急。但這就是這個小男孩,他的沉默寡言來自于,他不知道要如何與這個世界對話。他看到的世界充滿了暴力、毒品和偏見,他感到害怕。其實電影最長的線索就是卡戎對自己同性戀身份的認同過程。當他與昔日的好友再次見面時,鏡頭的節(jié)奏再次慢下來,這是因為他們在回憶里試探,在彼此的目光間尋找認同,每一句看似無關緊要、小心翼翼的對白,都表示著我心中還有你,只是我怕失去你而不敢說出來。節(jié)奏的緩慢卻最真實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讓人心生感動。
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人認為電影的美譽來自于“政治正確”。試想,如果電影換成白人,換成異性戀,片子還會這么動人嗎?也許不會。因為在美國或者說在全球范圍內,異性戀的愛情常常表現(xiàn)為是向外擴張的,被人稱頌的。這種電影也許不會缺少對抗愛情的外部力量,比如第三者、父母等,但通常不會有主人公本身內部力量的沖突。表現(xiàn)異性戀的電影通常的命題是:我如何更愛你;而表現(xiàn)同性戀的電影除此之外,還要完成一個命題:我應不應該愛你。所以導演選擇這樣一個故事設定來拍,就是為了展現(xiàn)在外部、內部多重沖突之下,一個人如何長大,如何學會去愛。只是說黑人同性戀的設定能使這種沖突最大化。如果單從政治正確方面來批評這部電影,我想只能說這些人心中還會為一段愛情去判斷“正確”或“錯誤”,他根本沒有去掉這些標簽,去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這部影片。這個片子的故事內核完全也可以放在亞洲背景下拍,我想也足以拍出打動人的力量。
這部電影的海報必定成為經(jīng)典,因為他用一張圖最好地詮釋了小說的內核。三張面龐初看上去好像很相似,但細看卻又發(fā)現(xiàn)了年齡的差異。雖說電影的主題是成長,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某些部分是永遠長不大的。第三段卡戎雖然已經(jīng)開豪車、戴金鏈,儼然第一段中那個教他游泳、告訴他“要做自己”的'男人形象。但我們從演員的表演中感受到,在他強壯身軀的深處,依然是那個在月光下的孤獨男孩。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為自己柔軟的內心建筑厚厚的堡壘,學會獨立,學會與這個世界對話;然后在自己深愛的人面前拆掉堡壘,輕輕靠在愛人的肩頭,學會用愛來慰藉孤獨的靈魂。電影的最后一個畫面,又切回到那個月光下面朝大海的男孩的身影,那一刻我眼眶濕潤。主人公后來生命中的種種,也許就是為了給曾經(jīng)的那個小男孩一個溫暖擁抱。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2
怎么說呢,今年的奧斯卡入圍電影,在三三心里并沒有完美“人選”。比如我承認,《愛樂之城》的確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電影,攝影、音樂、燈光等技術環(huán)節(jié)處理上乘,但故事老套,仿佛像上世紀末的電影,窮男女為愛共造“美國夢”,濃濃雞湯的味道呼之欲出。
《月光男孩》的技術處理也是近年同類型電影的上乘之作,然而敘事結構過于玄妙,有濃濃的王家衛(wèi)和侯孝賢風格(導演本人也承認了這一點),但擱在這部影片里卻總覺得讓人使不上勁來。當然,說主題需要這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無可厚非,只是它更接近導演情緒的表達而非大眾口味。
而說到底這兩部電影的立意都讓三三覺得自己在看童話。相信人性美好可以,但不切實際地幻想?yún)s不可取。這兩部電影活在美國夢里,卻沒能看清社會的真實。也許社會越禮崩樂壞越需要有人來感動自己,今年奧斯卡選這兩部片子入圍,可能是想把奧斯卡辦成《感動美國》。
就拿《月光男孩》來說吧,大概就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男孩“小榮”擺脫社會壓迫,勇敢追求其“性少數(shù)群體權益”的故事。如果讓余秋雨給這部電影寫頒獎詞一定是這樣:
歧視中難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長大已經(jīng)礪就堅韌內心,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一位普通的非洲裔美國人譜寫下追求美國夢的不朽史詩,他,純情一生只為心中所愛不離不棄,告訴我們:人間有真情,世界有大愛。
影片一開始,老戲骨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毒梟胡安和小弟上演一場靈魂對話,為我們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長鏡頭下,黑人握手禮和自帶Rap的對話十分帶感,甚至一度讓我覺得在玩GTA。又因為看紙牌屋看的太多,每次看胡安總覺得看到了那位衣冠禽獸的Remy。
開頭倒是很不沉悶,大概街頭販毒,披金戴銀,滿口金牙的黑人哥們是全世界都很熟悉的符號。當然,白人也有毒販子,如果不加這一句,我可能會被懟。
總之胡安大哥是個毒販子,但畢竟他是黑人,故事一定沒有那么簡單。至于后面,胡安大哥跟小榮承諾,“有事找大哥”,我們就叫他大哥好了。
而主角的出場則是真的被一幫熊孩子懟。熊孩子們追著小榮跑,笑罵他是死基佬。小榮跑進一件廢棄的屋子,反鎖起自己,熊孩子們自覺無趣也做鳥獸散。大哥與小榮在這間屋子里第一次見面。
大哥是黑人,而且還是第一個出現(xiàn)的黑人,所以按照道理他肯定不能是壞人。果不其然,微信的營銷號可以給他寫一個自傳:《我販毒,滿嘴大金牙,但我關愛Gay,我知道我是個好小伙兒》。
毒販子竟然關心小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小榮做心理輔導,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大哥看到小榮的第一眼就決定:這個大哥我當定了。他卸下了小榮的心防,小榮最后告訴大哥,你可以叫我小屁孩(little)。
但事實上,毒品販子最不關心的就是他人的死活,如果他關心,那他為啥販毒?
當然了,以上的毒品販子請加上定語限定于:“非非洲裔毒品販子”。
至于喀戎的.媽媽,營銷號的標題也是一樣的:《我賣淫,我吸毒,我還家暴,但我愛自己的同性戀兒子:我知道我是個好姑娘》。沒錯,在某彈幕網(wǎng)站上,一位網(wǎng)友在影片的一開頭就說:這是個好母親。
我真不知道說什么好呀。
命苦不能怨政府,既然選擇了同性戀就要默默走下去,否則就不是好同性戀。
后來,小屁孩長大了,小榮成為了真正的小榮。在遭盡同伴的白眼后,小朋友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凱文。當然了,凱文也是個黑人。整個學校都是黑人,其實,整部電影在警察出來之前,就沒有看到過不是黑人的人。
美國影視圈有一些潛規(guī)則,比如上帝一定是黑人,黑人一定不會第一個死,一開始是好人的黑人一般不會變壞,一開始是壞人的黑人很可能是個臥底。
說回小榮和凱文,他們很快便墜入了愛河,并在海邊發(fā)生了一些美好且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誰知道凱文很快背叛了小榮,在第二幕的結局,凱文聽了劉若英的《后來》,中文又學得不很地道,沒能理解“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只是一句比喻,只因聽了學校混混的話,莫名其妙揍了小榮一頓。
小榮咽不下這口氣,他選擇報復,下了狠手,結果被帶到了少管所,告別了童年時代。
再后來,小榮成年,最終成了現(xiàn)在的小黑(black)。
從少管所出來之后,小黑選擇重新做人:繼承大哥的遺志——開始販毒。
雖然大哥也早在第一幕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但從少管所出來的小榮可能是在里面聽感化音樂聽的比較多,中文也不愛好,不知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是要像正面榜樣學習,出來后就成了毒販子。
當然,對小榮影響比較大的一件事,就是在影片一開始,大哥曾經(jīng)帶他去游泳。不過,大哥教他的不是蛙泳,而是自由泳。在大海中搏擊風浪,卻也在大海中感受到窒息。三三認為在海里學游泳的一段戲,可謂是《月光男孩》的精髓。
就在這一段,導演也點題了什么是月光男孩:黑人在月光下是藍色的。藍色是自由的顏色,是大海的顏色,也是憂郁的同義詞。黑人向往自由,但又十分憂郁,因而也有了Blues音樂。
所以,得先有黑人才有爵士,沒有黑人,愛樂之城的白人可以說是黔驢技窮了。
不過三三覺得月光的隱喻更值得思考。月光是社會背景的隱喻,而最有趣的是:月光是白色的呀。
其實這個電影沒啥好講,故事七零八落,大概就是小榮跟母親吵架,跟同學斗爭,在社會上混出頭,贏得了全世界,卻輸?shù)袅藙P文。
直到有一天,凱文聽到一首歌,就想起來給小榮打個電話:“哥們,想你了,來一發(fā)?”之后就有了結尾的一段戲,小榮跟凱文在小餐廳約會,在一段絮絮叨叨之后,兩人冰釋前嫌,最終依偎在一起哭泣。
《為奴十二年》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從結構上看跟《月光男孩》差不多,但《為奴十二年》并沒有《月光男孩》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至少,在敘事上,《為奴十二年》是連貫的,人物是飽滿的。而《月光男孩》里的人都單薄的像紙片:暖心黑人大哥,無助但愛自己孩子的黑人媽媽,迷茫的黑人青年,勇敢的黑人小榮……
《為奴十二年》讓人覺得窒息,讓人們深思廢除奴隸制的意義。而上一屆奧斯卡得獎的《聚焦》也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故事,它贊賞美國的新聞自由,抨擊建制派對社會資源的壟斷和對社會信任的濫用,但它起碼也講了一個連貫的故事。
那么,《月光男孩》又講了什么故事呢:黑人小榮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救贖。但在這個過程中,三三覺得,刻意強化種族和性別的臺詞和橋段讓人分分鐘出戲,不知情的還以為這部片子要講的是“LGBT被鎮(zhèn)壓,LGBT要覺醒,LGBT的愛真?zhèn)ゴ?”……
(強調種族意識的臺詞在影片中反復出現(xiàn))
追求主流價值觀沒有錯,統(tǒng)一一個對政治正確的理解也沒有錯,但別把政治正確當做作。電影,最基本的要求是講好一個故事,或者塑造某種情感,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探討立意的高下問題。而今年奧斯卡的作品,技術不錯,畫面優(yōu)質,但在敘事層面卻令人有些無奈。
當然啦,瑕不掩瑜,三三認為這部《月光男孩》,深刻地解剖了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也很好的表達了導演的情感,揭示出了一定的社會問題,比起大多數(shù)無病呻吟的電影來說,絕對夠得上是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
最后,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月光男孩》故事講得這么單薄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月光男孩》過于想表達黑人權利和LGBT權利而忘卻了基本的人性本就是復雜的。
胡安本應該有血有肉,他應該是個惡人,他也許有所反思,但導演不愿意直面黑人和LGBT復雜的人性。我們是要保障少數(shù)群體的權利,但絕不意味著少數(shù)群體就沒有問題。如果說我們一葉障目,講出來的故事可能并不那么讓人信服,只適合在《感動美國》的舞臺上播出。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3
這是最簡單的故事,卻又是最深邃的故事;這是由最私人的經(jīng)歷所編寫出來的生活,卻又訴說著人類最普遍的生活;這是最特立獨行的電影,卻又是本年度最依靠光與影打動著觀眾的電影。
這是電影《月光男孩》,很可能是2016年最好的電影,甚至很可能沒有之一。
《月光少年》是黑人編劇型導演巴里詹金斯時隔八年為大家?guī)淼牡诙块L篇電影作品。跟他上一部作品《憂郁的解藥》跟蹤一對突然互有感覺的陌生人僅僅一天不一樣,《月光少年》跟蹤的是主角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而這部電影細膩的劇本,則改編自黑人劇作家,同時是麥卡錫天才獎得主的泰雷爾麥卡雷尼的舞臺劇作品。
我試圖尋找與這部電影一樣華美的語句去總結它的劇情,但卻無功而返。電影《月光男孩》講述的可以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而它訴說這個故事的方法則是那么的工整。我們分別跟蹤主角塞隆在小孩,青年,男人階段的三段經(jīng)歷,籍此試圖去了解他的一生。雖然打著“這是一生的故事”這個旗號,電影卻在三個階段之間有著大量的留白。我們甚至只能看到塞隆生命中簡短的幾天,以及那些為數(shù)不多影響著他生命的人。而電影中他的三個生命階段,則由黑幕硬生生地隔開。每當我們沉浸在故事中為他的生命而感到苦楚時,黑幕總是伴著玄妙的藍點或者紅點到來。仿佛在預告將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同時,不斷提醒著我們眼前的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無論它是多么的真實。
出生在貧困單親家庭的塞隆從小被稱為“小不點”,從小憎恨著依賴毒品的母親,從小被周圍的同學欺凌著叫他“基佬”(faggot,實在不知道要如何翻譯才能達到這個詞對同性戀者的極度侮辱)。沉默寡言的他遇到了有著與毒梟身份不相符充滿著憐憫之心的胡安,給予他缺乏的父愛。胡安讓“小不點”借住在他家,教“小不點”游泳。他還跟“小不點”講述他自己往昔的故事——那個來自古巴,因為在月光的照耀之下膚色變成藍色而被稱為“布魯”的男孩,成為了今天這個剛硬的男人!翱傆幸惶炷阋獩Q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胡安這樣跟“小不點”說道,“別讓其他人給你做這個決定了!蔽覀兒髞戆l(fā)現(xiàn)這句話或許給了“小不點”一生最為重要的啟發(fā)。
轉眼間“小不點”已經(jīng)拔高成為了瘦骨嶙峋的高中生塞隆,而小時候保護著他的胡安也在觀眾毫無準備之下在屏幕以外離開了人世。本已舉步維艱的塞隆,更需要面對毒癮日漸增長的母親,甚至要為她付錢買單。同時,漸漸懂事的他似乎已經(jīng)慢慢明白接受了自己同性戀的傾向,更是與戲稱他為“布萊克”的朋友凱文有著那稍瞬即逝的美麗火花。但他依然是同學們的欺凌的對象,讓人更為痛心的則是凱文被迫成為傷害他的一員。憤怒不已的他終于忍不住以暴力反抗,可惜以暴制暴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十幾年后,當長大的塞隆變?yōu)椤安既R克”進入我們的視線時,他身體上的改變大概是我們最為震驚的地方吧。披上了滿身肌肉作為盔甲的他,如今似乎踏著胡安的舊路,成為了亞特蘭大街頭的毒梟。然而這個看似強硬無比的男人,在與母親冰釋前嫌的時候依然留下了溫柔的眼淚;然而這個看似日常言語中充滿著威勢的男人,在見到“舊愛”凱文的時候依然無法組織自己的語言。故事的結尾,“布萊克”終于敢于面對自己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不再嗔怒于別人的眼光,只想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馬赫莎拉哈什巴茲阿里給出了電影中其中一段精彩的演出
上面的只言片語,或許概括了電影《月光男孩》的劇情,卻完全無法表達出它深沉的含義以及對觀眾們內心的沖擊。當結尾的題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時候,還未回過神來的我們感受到的只能是那道不明的沉重與痛苦而已。
這一方面得益于配角們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飾演胡安的馬赫莎拉哈什巴茲阿里精彩細致的表演。這位從《紙牌屋》走入大眾視線的實力派黑人演員是那么的讓人有著安心的感覺,以至于即便他有著毒梟的身份,觀眾們卻依然能接受到他對“小不點”細膩的愛。尤其是教“小不點”游泳那短暫的一幕,配合著異乎尋常地神圣的弦樂,仿佛是他給“小不點”的洗禮一般,真摯而讓人感到充滿父愛。
而僅在劇組三天的娜奧米哈里斯則為嗜毒母親寶拉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深度。雖然是一個容易讓人生恨的角色,哈里斯對寶拉為數(shù)不多的對白和動作的拿捏卻能傳達出她生活中的艱難。實際上,劇本給予寶拉這個角色的戲份實在是少之又少,但我們似乎卻能想象出電影篇幅外她的掙扎。而當最后她試圖向兒子道歉悔過時,我們似乎終于能夠相信,無論她的行為是多么的惡劣,她從來都是深愛著兒子的。
反過來說,類似給予寶拉這個角色這樣大量的留白,大概是電影《月光男孩》最為迷人的地方吧。我們只能去幻想每一幕之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去感受每位角色所經(jīng)歷的痛苦。例如安德烈霍蘭所飾演的年長版凱文,雖然精彩的演出給角色增添上了生活現(xiàn)實,我們卻還是不禁猜測著此前的十年他到底都經(jīng)歷了什么才從一個話癆少年變?yōu)橐粋那么沉默的`男人。又或許我們并沒有猜測,但卻依然能感到他的痛苦。
但無論這兩位配角做得有多么的出色,都不可能掩蓋飾演塞隆三個不同階段的三位演員對這個角色那讓人難以置信的演出。堅忍而寡言,或許是演技中最簡單而又最難表達的東西了吧。它是那么的簡單,因為劇本上寫著演員要做的似乎只是如木訥一般地出現(xiàn)在鏡頭前罷了。但它又是那么的困難,因為演員需要用最細微的表情動作和瞬間表達出角色內心的掙扎,同時傳遞給觀眾深沉的情感。而這三位演員做到了,尤其是飾演“小不點”的非專業(yè)演員阿萊克斯希伯特和飾演“布萊克”的特雷溫特羅德斯,我們似乎都能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們想對其他角色說的話,以及想對觀眾說的話。他們的表演是那么的完美,以至于幾乎沒有對白的塞隆,在劇終時依然能打動著我們,讓我們感到他所感到的痛。
即使因為電影《月光男孩》是劇作家麥卡雷尼的半自傳而使得它的故事有點過分的私人化,我們卻能感受到電影故事以外超越種族與身份的人性主題。這也是我認為它凌駕于今年其他電影之上的真正原因。你可以把它概括為一個同性戀黑人男孩的成長故事,你也可以把它概括為一個關于毒品和欺凌對人影響的寓言。但這些都不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描述,甚至對沒看過的觀眾來說是那么的具有誤導性。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相關文章: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08-10
尋找自己的詩意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08-10
《月光男孩》觀后感01-31
《月光男孩》觀后感08-16
《月光男孩》觀后感01-31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觀后感08-10
《黑鏡子》 英語電影觀后感09-19
電影老男孩觀后感01-30
電影奇跡男孩觀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