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7新電影記憶大師觀后感
陳導的《記憶大師》,精美細致的場景,扣人心弦的故事,豐滿立體的人物,看得出導演在努力追求和探索一種屬于自己的類型美學和風格。
2017新電影記憶大師觀后感【篇一】
●主線劇情不錯。畫面精致,打光和配樂有恐怖氛圍,要去看的朋友務(wù)必結(jié)伴。段奕宏和黃渤演技為全片增色不少。尤其是黃渤,演出了雙重人格的感覺。
●本片有一點出彩,反映了家暴對孩子和女性的影響,加上恐怖的氣氛,是極好的反婚教材——我真的是在夸這部電影,沒說反話。
●細節(jié)和臺詞實在是對不起主線,懸疑推理最需要的是細節(jié)鋪墊,觀眾看的也就是細節(jié)手法,本片的重要細節(jié)卻生硬得排隊撲街。配角扁平化,導致關(guān)鍵劇情轉(zhuǎn)折不合邏輯。
●這么好的主線配上爛到可以拿去沖馬桶的表達水平,結(jié)論是有好的想法固然是進步,問題是能不能執(zhí)行得漂亮。
注:抖S和抖M都是日源詞,抖S指有虐待傾向(的人),抖M指有受虐傾向(的人)。“抖”是日語“ど(ド)”的音譯,有“非常、超級”的意思,S是英文Sadism(虐待癖)的首字母,M是英文Masochism(受虐癖)的首字母。
在電影院里覺得這部電影還挺恐怖的?赐旰团笥讶コ粤诵↓埼r,然后做了半夜噩夢。
對劇情和敘述的感想是:水平不過硬的時候,寫作文絕對不能先寫正文再起題目。按主線的水準來說,《記憶大師》確實可算是優(yōu)秀的國產(chǎn)推理電影,然而表達的水準大大拉低了觀影體驗,我在推理過程中的一點點搖擺,全是因為演員的演技說服了我。很多橋段的銜接明顯是因為劇情需要這樣一個結(jié)果,于是草草安排了一個銜接過程,生硬突兀,單薄又可笑,以至于電影后半我和朋友的觀影重心變成了找bug。和主線深厚豐富的安排比起來,我懷疑這部電影是不是由兩個編劇分開創(chuàng)作的劇本。
另外,電影里警察系統(tǒng)的運作方式明顯違和,感覺更像是港片。我看的時候拼命和朋友吐槽,哪國的'警察工作起來是這樣松散的。并不是說不可以——電影背景是架空的都市——然而漏洞過多,警察力量弱得不像話。結(jié)果就是全片只有主線劇情一馬當先閃閃發(fā)光,其他鋪墊、設(shè)定、表達都蒼白灰暗難以說服觀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當推理過程和線索出現(xiàn)的時候,仿佛滿屏幕都寫著“看我看我看我~我在告訴你誰是兇手~”
有反轉(zhuǎn),然而也不能說服觀眾。假兇手按真兇手的吩咐一步一步推動劇情的時候,說了不該由TA說出的臺詞。因為這句臺詞,我認為假兇手是知情的幫兇。真相大白時,兇手的敘述卻說假兇手真的是無辜的路人甲。
你都聊爆了好嗎~既然你不知情,那是因為什么說出了聊爆的臺詞啊~
哎真是浪費了一個好素材。
這部電影倒是有一個亮點,主線劇情說的是家庭暴力給女性和孩子造成的傷害。配合電影恐怖的氣氛,我們生活在陽光下的大多數(shù)的確會對家暴的危害有一點點感同身受的體驗(我的直接體驗是愈發(fā)不想結(jié)婚了……)。看電影時,我和朋友說被家暴了不但抖M還秀恩愛,這不科學,走出電影院后卻想,事實難道不是如此嗎?近幾年家庭暴力問題在國內(nèi)不可謂不重視,然而在救援處置方面,受害方的弱勢地位幾乎和以往一樣沒有改善。當我們以為離自己很遠的社會黑暗面被這樣藝術(shù)化地呈現(xiàn)在面前的時候,除了無力,更會對視若無睹的大環(huán)境感到恐懼吧。
2017新電影記憶大師觀后感【篇二】
感謝記憶大師,在反家庭暴力法出臺很長時間后,能夠有一部電影正視 家庭暴力、性別特權(quán)、控制欲 等等比較尖銳的問題。而主角黃渤和段奕宏,因粉絲群年齡范圍比較廣,這個確實可以覆蓋到大眾觀影群,個人覺得對成人本身以及下一代的教育還是會有警醒作用,能夠引發(fā)大家對這塊問題的思考,所以坐等各大v發(fā)聲。
然后,我不對電影做技術(shù)分析,只說說我的觀后感。
我看完電影后,第一個反應(yīng)是慶幸和感激,慶幸我沒有經(jīng)歷過對心理創(chuàng)傷影響最惡劣的肢體暴力和控制欲問題,成功得躲過去了。所以雖然我也會有某些心理障礙,但是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它們,不對周圍造成負面影響,能夠回歸正常生態(tài),感謝。
懷著這份感激,我梳理了下我是怎么躲過去的:
(1)我沒有遺傳暴力基因,且幼年期沒有長期生活在一個肢體暴力環(huán)境中,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并沒有暴力傾向,而且堅信以后也不會有;
(2)我的父母在彼此出現(xiàn)婚姻矛盾,無法調(diào)解時,選擇在我剛出生沒多久就理智分開,而不是爭吵打架到不死不休,所以我也沒有關(guān)于家庭暴力的記憶;
(3)外婆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她就像父母那樣很愛我,這份愛沒有雜質(zhì),有缺失但已足夠護全我,我就是借由這份安全感,能夠不在乎周遭人異樣的待遇,以及來自語言或者肢體的傷害,也對父母的拋棄沒有產(chǎn)生很難消解的壞情緒;
(4)外婆去世后,我有四年的時間需要尋找收留地,其中兩年很不幸地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環(huán)境里,但那個時候我已在讀高中,心理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影響。
我其實還挺害怕面對暴力的,所以我現(xiàn)在也在通過很多方法,去強化我自己:
一是暴力其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敏感的識別出那些暴力誘餌,在暴力發(fā)生前采取科學的措施;
二是讓自己心理世界更完整更堅強,在對暴力say no時,可以更有底氣和勇氣;
三是不管面對什么樣的人或狀況,都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那個施暴者。
影片里面最讓我值得學習的,是江豐在交換了沈警官記憶后,能夠戰(zhàn)勝怪物記憶,不通過那一段記憶定義“我是誰”,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才能分析出真相,如果不是對自己有很清晰的認知,內(nèi)心不會這么堅定。
所以對于“我是誰”的回答,到底應(yīng)該用什么去定義,現(xiàn)代心理治療手段,雖然不會像電影一樣可以無損傷的改變記憶,但可以通過被他人深度催眠、長期的心理暗示,或者大腦出于自我保護機制,欺騙我們,自動選擇遺忘或改變那些令人崩潰的痛苦場景,這些都能夠或多或少地改變記憶中的某些場景或片段,所以當記憶偶爾不在線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應(yīng)該怎么選擇。
除了記憶與“我是誰”之間的哲學關(guān)系,還有個地方可以研究下,就是在江太太看完音樂會,和江豐見面的那一段,江太太雖然知道江豐是好人,很溫和,但面對江豐的改變時,江太太選擇了不信任,最后卻被拖入更危險的狀況。
這牽扯出一個問題,當一個自認為很了解的'朋友或者伴侶,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xiàn)性格大變,且我們沒有時間去考察真相或沒有第一時間察覺異常時,我們應(yīng)該怎么對待Ta,是不是要繼續(xù)保持信任,這里面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不相信Ta,自己會失去一個可以幫助Ta的機會,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誘導陷入危險;如果相信Ta,也可能會被Ta帶入困境,受到傷害。
電影故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個小概率事件,但不能否認周邊也會有危險人物的存在,多多觀察,修煉自我。
最后,我對黃渤的崇拜更上一層樓啦,他已是我心中最優(yōu)秀的演員,沒有之一,而且是永久的。特別是黃渤與另一個犯人對視的那一眼,我真的立馬炸裂,太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