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精選10篇)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nèi)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tài)。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cè)面,來展現(xiàn)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下文是小編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1
很欣喜,能在新年到來之際看到一部原汁原味兒的中國風記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原汁原味的“舌尖體”,以美食為承載,以新年作為一個符號,去講述中國人年節(jié)時下的美食、文化、風土人情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影片用溫暖的鏡頭記錄著繁復(fù)的制作流程和漂流各地的游子們漫漫回鄉(xiāng)路,那些美味的食物、菜品都代表著美好的象征,那些對團圓的期盼、對家人的思念、對新年的希望和愿景……都在這部娓娓道來的《舌尖上的新年》里。
以前的“舌尖”講美食,通過鏡頭的記錄,帶著你去體味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八大菜系、民間小吃、街頭蜜餞,美食中又蘊含著華夏兒女為人處世的事故哲學。而這一部《舌尖上的新年》,則是用美食品嘗日日沖淡的年味兒。許多兒時對于新年的美好向往都隨著鏡頭的遠近搖移慢慢浮現(xiàn)出來。當大都市里日漸被洋節(jié)日侵占的時候,鄉(xiāng)野民間卻還保存著年節(jié)時祭天祭地送灶王爺?shù)牧曀住?/p>
你是否還記得,那首小時候一直傳唱的年俗兒歌,“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泵慨敿毤氉x起來這首有趣的民謠,心里都是對過年的懷念和回憶。小時候的我們,過年就是最大的歡樂?梢再I到過年的新衣,走親訪友,吃不完的瓜子、糖果,還有很多長輩們給的“嘎嘣響”的嶄新的壓歲錢。那時候的年味兒之于我們,就是過年整的棗花糕、大花卷、餃子就著臘八蒜,還有一根根的吊在屋檐子前的風干臘腸。或許,那些90年代的記憶已經(jīng)永遠的成為了過去,可是《舌尖上的新年》還是那么恰巧的戳中了淚點。那些父輩的人們,就仿佛被時光停駐了一般,他們依然堅守著流傳幾千年的年俗,心中便充滿了無限的感慨~
或許,有這樣感慨的人不在少數(shù)。生活在都市的我們被一個個精心包裝的洋節(jié)日迷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原本屬于我們自己的春節(jié),卻在年年的“越來越?jīng)]年味兒”中漸漸失去了歡樂。以前,老輩兒的人講,過完了大正月,這個年才算完?扇缃,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就連個正月十五都過不到就要緊鑼密鼓的回來上班,如何還有“鬧花燈”的閑暇和心境呢?有時候想,對于春節(jié)最大的保護,應(yīng)該是以政府為主導(dǎo)的尊重,讓我們有閑暇也有心情去扮靚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
當然,感慨是個人的。影片本身還是很歡樂的?赐觌娪昂,很多人聚在一起討論《舌尖上的新年》是適合吃飽了看,還是餓著肚子去看?有人說,得吃飽了看,不然看半路就餓不行,怕根本堅持不住;也有人說,還是餓著看吧,不然吃飽了看完還得吃,太長肉了。反正我是餓肚子去看的,一個字,饞啊~人還在電影院,心早已飛在了春節(jié)奔馳的火車上,期盼著一年一次的大團圓和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2
幾千年來,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域的遼闊造就了各地飲食的差異。但即便差異再大,飲食中也有一種味道是相似的,那就是家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我想,很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它激起的口水使我們興奮,也因為從各地的飲食中我們“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離開家久了,就經(jīng)常會想起家里的一碗飯一桌菜。也許我們并不懷念故鄉(xiāng),也許只是故鄉(xiāng)對我們魂牽夢縈。
養(yǎng)蜂的女人說,結(jié)果我跟她結(jié)了婚,風餐露宿的,辛苦得很。出海的女人說,這海洋的鈔票難掙,沒有牛勁馬力難吃海洋衣食。這些都是生活給人的最樸素最直接的感受與經(jīng)驗。這些感受與經(jīng)驗,在作家那里寫成了文字,在詩人那里吟成了詩,在母親那里變成了嘮叨,煮成了飯,炒成了菜。我想,對很多人來說,生活都是不容易的,甚至是艱辛的。朝五晚九,餐風飲露,為的不過是一家人能吃飽穿暖,不過是回到家里能好吃好喝一頓,能安逸巴適睡上一覺。
也許我爸媽的飯菜做得并不那么好吃,但是我總是會想吃它,也許我想吃的只是那種味道,別人無法做出來。
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秉承千年的信仰,樸素而有力量。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會不會有那樣一種味道,我后來再也沒嘗到過?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3
先前,《舌尖上中國2》在央視熱播。其中美味佳肴和濃濃的中國情、中國味道聯(lián)系起來。有時聽著解說員磁性的聲音并欣賞著樸實又絢麗的紀錄片畫面,我被它感動的幾近落淚。
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中國文化及中國民風民俗的一種體現(xiàn)!渡嗉狻芬l(fā)了人們對于中國味道的熱情。我也禁不住想寫點什么,但是本人也不是什么大家,故而寫這么廣大的中國味道,未免力不從心。但是說談?wù)勗诔苑矫嫔衔业奈兜,還是可以的。
我愿意體會山珍海味的滋味,雖然在高速發(fā)展的今日,這并非是什么奢求,但是對于我這樣的平凡百姓來說還不是什么家常便飯。
小的時候偶爾便會同家里人參加農(nóng)家的喜宴。那時的喜宴遠不是現(xiàn)在一樣,如今親戚朋友都被拉到了飯店里。無論是誰家娶親,安排的菜色始終是那一套,雖然比原來是豐富了,而久久品嘗一套菜,未免格式化大家的味蕾了。再早些時候,僅僅我生活的村子里來說,但逢婚嫁,主人便會請來十里八鄉(xiāng)的名廚共同來完成喜宴。雖然那時候的菜沒有現(xiàn)在如此多的花樣,但是同一食材卻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味。
我非;匚缎〉臅r候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情菜的味道。大家都坐在在院子里,熱鬧非常。期間,菜一道接著一道,且不知道下一道是什么神秘,滿懷期待,滿懷盼望。到如今,已很長時間我再沒有品嘗過那種味道了?墒,畢竟赴宴吃席的機會是少的,多數(shù)還是在家里的。
我看到電視里的家常便飯是四菜一湯,我羨慕之余還是覺得如此多也是吃不了的,若是只做出來也費工夫。平常日子里,我家里每頓飯單炒一個菜。父母都外出工作后,家里便是奶奶主廚,可她是一個最不會做飯的。
但是我還是愿意吃奶奶燒的菜。她的爆炒土豆絲,絲條發(fā)軟,估計是用火太過;菜色很深,估計是醬油過多;品嘗之下,又有略過的酸味,當然醋是放多了。這一盤酸辣土豆絲,我一口氣利用它消滅了三個饅頭。我的味道大概是與眾不同的。
有時奶奶對燒菜很是厭煩。此時她會以兩種方法來對付。
她會將油、鹽、蔥花、辣椒、花椒等放入碗中,有時也加一些水。將這些放入鍋中,然后將豇豆、土豆或者青椒切好洗凈,也放入鍋中。待到燒火鍋開后,再將她的調(diào)料倒入蒸好的'菜里攪拌,這就“燒”成了一道菜。
而第二種方法是異曲同工的。她也是將那些菜弄好放入鍋中,只是這次是伴著一些白面和水一起入鍋蒸的。她不要她的那種調(diào)料了,轉(zhuǎn)而搗蒜,然后在蒜泥中加入醬油或者醋,再加些水,少許的鹽,于是又成就了一種調(diào)料。待到菜蒸好以后,再拌之,于是又一種風味出現(xiàn)了。
這兩種方法在我家使用極廣,其中后者可以蒸較老的豇豆,鮮嫩的榆錢和槐花,出芽展葉不久的紅薯葉子,等等。我對于這些花樣,欣然歡喜,狼吞虎咽。
如果幾天內(nèi)吃慣了這些時令下的花樣,我的味道也會不滿。此時奶奶便會棄燒菜去炒饅頭和烙餅。這兩樣可是奶奶比較擅長的。
這炒饅頭極其簡單,蔥花饅頭入鍋,武火快炒,文火收工。奶奶炒的時候會家一些蔬菜,有時直接在饅頭里打上一個雞蛋。奶奶此時用火用鹽恰到好處,出鍋后,噴香無比。
談到烙餅,這是奶奶最拿手的。加水和面,蔥花入面,連續(xù)摔打,慢搟成餅,層油貼鍋,餅張入鍋,先文后武,適時翻面灑油。待到餅呈現(xiàn)金黃時,馬上出鍋。奶奶如此烙的餅說起來簡單,可是唯有她親手烙的餅才有那種面香有嚼勁的味道。此地沒有出煎餅的風俗,而在餅上抹上風味醬,再卷進普通的大蔥,我感覺,較之于煎餅卷大蔥不在話下。
我將這兩樣面食奉若珍寶,每次回家這是必點的兩樣。
奶奶做的食物已經(jīng)伴隨我十幾年了,就如《舌尖2》中所說,每個人的味道就如同一個定位器,無論身處何方,它總在指引著你家的方向。
所以,我的味道其實就是家的味道,其實就是家對我濃濃的愛。再如《舌尖2》中所說,“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家里的味道是屬于我自己的口味,我愛家里一日三餐的人情味,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奶奶。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4
《舌尖上的中國》有一段時間很火,當時我也從別人那里或者網(wǎng)上知道了這個名字,但我并沒有去看,因為我想,不就是一部美食片嗎?還不如電視劇好看呢!
然而,當老師放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美食片。《舌尖上的中國》與其他美食片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僅是介紹了美食,還講了人與人、人與美食之間的故事。
老師先給我們放的是第一季中的一集,這里著重講述了美食的制作過程還有當?shù)氐娘L俗習慣以及人們坐在一起笑意濃濃的吃飯。讓人在大咽口水的同時,也不禁感到溫馨。想必在外的中國人看到這部片子也會懷念起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美食吧!
看完那一集,我就覺得這部紀錄片拍的真美。畫面的構(gòu)圖,動作的細節(jié),都將導(dǎo)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勾勒了出來。老師說,那一幀幀畫面、一個個鏡頭都是從千挑萬選出來的,很多場景拍了上百個鏡頭,導(dǎo)演還有攝影者將最棒的鏡頭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我聽到這兒是十分震驚的,先不說時間問題,關(guān)鍵是勞心勞力,消耗的精力不是能一筆帶過的。
老師第二次是讓我們看了一點第二季的第一集,之后又放了關(guān)于陳曉卿導(dǎo)演的采訪。個人覺得陳曉卿導(dǎo)演十分隨和,可能工作上稍微有些追求完美,但是他做人還是十分好的。在采訪過程中,陳曉卿導(dǎo)演講了他對外界的評論與質(zhì)疑并不是很關(guān)注,豁達的心態(tài)讓我深受震撼。也許是人生閱歷,讓陳曉卿導(dǎo)演看上去充滿了大智慧,雖然他自己說自己嘴挺笨的,不怎么會說話,但是我覺得他說的都是充滿智慧的、正確的話。
第二季是人們采集食材的故事,對于美食的制作過程有所忽略,但是這也是美食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呈現(xiàn)了中國某些地方的風俗習慣、扭曲的觀點、社會矛盾,雖然陳曉卿導(dǎo)演認為他只是在講故事,并沒有刻意的去暗示什么、去表現(xiàn)什么,但是在這個紀錄片形成以后,社會上對它的評價、對它的深思、對它附加上去的價值觀念會讓它提升自己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中的地位。
有人認為,從某種意義上看,《舌尖上的中國》猶如一場文化儀式,讓我們經(jīng)歷了一次難忘的儀式洗禮。透過日常美食的儀式鏡像,我們看到的是蘊藏在中國文化深處的遺傳密碼和文化圖景,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倫理道德、價值信仰、審美情趣最生動的展現(xiàn)。片中凸顯的對普通人的人生價值和生活信仰的禮贊,既是對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氣質(zhì)及生存智慧的謳歌,也讓人體認到美食背后強大的人文力量和對共同體價值的一種深深認同。
也有人認為這部片子讓人看了氣憤,從一對江南母女走兩百多公里的山路只為了采集松茸,然而只賣了5000多元。然而大城市里,飯店中的一盤松茸就要很多錢,社會的貧富差距讓人感到十分難過。
我想起以往的很多看過的作品,有很多作品,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并沒有那么多的含義,那么多的深思熟慮,然而當他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世人總會將它深入挖掘,咬文嚼字,又那么點意思就要往上套,來顯示出這個作品有多好,好在哪里,賦予它更高的地位。也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個人情況的影響,也會給創(chuàng)作的人帶來一定的影響。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5
我喜歡看紀錄片,看過不少國內(nèi)外優(yōu)秀的紀錄片。我認為《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美食類紀錄片,是我看過的最出色的美食紀錄片。
看完兩集的《舌尖上的中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獨一無二的優(yōu)點,《舌尖上的中國》代表著一種文化的符號、國人特有的家的溫暖。
《舌尖上的中國》一種文化的符號,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著書籍、語言、服裝等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在《舌尖上的中國》我們看到不少我國八大菜系中的好菜,也看到每種材料、每種食物中各不相同的傳奇歷史。民以食為天,食物和我們老百姓走的最近,人們可以很自然地把文化傳到食物里面。如果有誰能夠把所有的特色美食背后的歷史、傳奇都寫出來,我們必當看到和史記一樣偉大的書籍。國人追求“色香味形俱全”是在用舌頭吃飯同時追求更好的體驗,這是吃飯的最高境界,不僅追求美味還要追求良好的審美享受。
《舌尖上的中國》代表國人特有的家的溫暖,它是一部有溫度有血有肉的紀錄片。養(yǎng)蜂夫婦雖然常年在在外漂泊,但有一頓頓有著家鄉(xiāng)味道的熱飯,生活雖苦但也樂在其中。海上的夫婦貪早抹黑在捕魚,為了微薄的收入、為了營造一個美好的家,丈夫煮的那碗簡簡單單的飯那刻卻是世間最好的美味。哥哥為了弟弟用著簡陋的藤條冒險爬到10多米的樹上采集蜂蜜,那時間分分秒秒觸動人心,蜂蜜雖甜也不及兄弟情深的萬分之一……太多的故事來不及一件件來講,即使講完了那鏡頭外時時刻刻發(fā)生的故事呢。在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濃濃家的溫暖,這愛觸動著每顆敏感的心……
有中國人聚集吃飯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延續(xù),就有家的溫暖。這是我看《舌尖上的中國》后最大的感觸……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6
今天,《舌尖上的中國》創(chuàng)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這是一次規(guī)格很高的研討會。
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親自到場并致辭。參加研討會的還有央視總編兼副臺長羅明、光明日報副總編何東平、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烹飪協(xié)會的領(lǐng)導(dǎo),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大媒體的記者和嘉賓。
《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拍攝的七集美食專題紀錄片。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就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引起巨大的反響。
深夜,久違的守候。
靈動而跳躍的背景音樂,香格里拉山坡上滴著露珠的松茸,黃土高原上大聲吆喝叫賣黃饃饃的大爺,南海邊上對著已故故丈夫照片沉思的蝦醬奶奶,土鍋中冒著香氣汩汩作響的香辣魚,解說員天籟般的畫外音……對著這部片子,眼淚和口水并流,成為了一場中國人深夜的自虐和集體狂歡。
《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在央視,走紅在網(wǎng)絡(luò)。看了這部片,年輕人覺得電視不再是可有可無,家庭主婦覺得美食不再是遙不可及,小朋友覺得,看了《舌尖上的中國》,我要更加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愛這個家!網(wǎng)絡(luò)上,美食引發(fā)的各種討論,鋪天蓋地。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成功,對于道德的回歸,甚至是對于人生,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浩若星空的歷史長河中,美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對于美食的內(nèi)涵,美食與人生的辯證關(guān)系,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關(guān)注。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是有文字記錄中,對美食文化的最深刻理解和最高境界。
客觀地說,如果《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片還是按照央視一貫的拍攝方式,由一個年輕的外景主持人,對著鏡頭,以極其煽情的語言和喧鬧夸張的表情,帶領(lǐng)大家去認識一些社會名流、專家學者和星級酒樓,很多人會立刻關(guān)了電視機,或者斷線下網(wǎng)。好在,這次的主角完全換了。沒有主持人,沒有所謂的專家學者,更加沒有國際名廚。普普通通的食材,普普通通的人,作出普普通通的菜。中國是一個農(nóng)耕大國。地少人多的現(xiàn)實,造就了中國人特有的人文氣質(zhì)。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著一種精神。那就是,愛家,想家,回家。《舌尖上的中國》,表面上講的是美食,實質(zhì)上,始終貫穿著的卻是中國人這種代代相傳的偉大精神。從我們祖先發(fā)明的豆腐、還有各種各樣的烹飪方式,使我們覺得,中華民族,曾經(jīng)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作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感到無比的自豪。
《舌尖上的中國》也不是沒有遺憾。兩廣人喜歡吃雞。有一句話叫做“無雞不成宴”。小小的一只雞,做法五花八門,活躍了整個餐桌!渡嗉馍系闹袊放牡煤芎茫墒,拍了七集就完了。如果有可能繼續(xù)拍的話,第八集,名字就叫做《無雞不成宴》吧!
《舌尖上的中國》4月26日開始首播,晚上十點檔,并非黃金時間,卻屢屢創(chuàng)造收視率的新高。對于央視,這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奇跡。到現(xiàn)在,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央視的其它幾個頻道已經(jīng)考慮進行重播。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首播剛剛結(jié)束,就云集了那么多的領(lǐng)導(dǎo)和專家學者來召開一個規(guī)格如此之高的研討會。
直覺告訴我,在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去看這部片子,如果你不去討論這部片子,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生活中,我認識一對這樣的夫婦,兩夫妻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每天,忙不完的工作,開不完的會議,考不完的晉升。一個聰明而可愛的'兒子,每天傍晚,做完作業(yè),就自己去吃快餐,然后再去參加興趣班。兩夫妻的收入很高,家里裝修得富麗堂皇,包括廚房也是。可是,自從入住以來,這個家,從來沒有人親手弄過一次家庭大餐,更不用說舉行過一次有外人參加的家庭晚宴。丈夫吃在客廳,妻子吃在歌廳,小孩吃在老師的辦公廳。
這就是很多現(xiàn)代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沒有家庭美食,這個家的成員就永遠沒有凝聚力和歸屬感。所謂的家庭美食,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并不一定要求達到酒家飯店的水準。家庭美食,重要的是愛心和用心。只要有人為這個家付出了用心,大家都會感覺到美食帶來的快樂。否則,回到家,廚房黑麻麻,一摸很邋遢。吃的東西,從來都是超市打包回來的熟食,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如果沒有外婆親手腌制的老壇酸菜,如果沒有老媽逢年過節(jié)吃不完還必須打包的拿手好菜,如果沒有未來姐夫親自下廚籠絡(luò)人心的滿漢全席,情何以堪?
《舌尖上的中國》帶給我們溫情脈脈的“中國美”。電視鏡頭里,畫面很唯美,食材很美,做美食的手,更美。
短短的七集紀錄片,一下子就可以看完了。但是,各自的人生還得繼續(xù)。
5月28日,期盼已久的防城港鋼鐵項目正式全面開工了。防城港迎來了發(fā)展的新時代。屆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匯集在一起。有些人擔心,武鋼進來后,食材的質(zhì)量會大大受影響。純天然的東西少了,菜籃子的壓力變大了。其實,鋼鐵之都的建設(shè)大潮,已經(jīng)勢不可擋。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防城港人,必須盡早自覺融入防城港城市化的浪潮之中。除了習以為常的小魚小蝦,今后,必須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豬肉燉粉條、剁椒魚頭和麻婆豆腐。文明征地,和諧搬遷之后,傳統(tǒng)的大家庭正在消散,農(nóng)耕的氣息在逐漸遠去。兒時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依舊。這是我們看了《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片子后,首先必須擁有的覺悟。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7
“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交給別人,誰明白那上頭能長出啥好吃的!
雖然有些玩笑的成分在內(nèi),可是卻直白地體現(xiàn)了中國的飲食文化。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傳統(tǒng)的飲食禮貌與其它禮貌共同在歷史中輪回。在東方一個擁有悠久禮貌歷史的國度,那里有令人垂涎的山珍,那里有令人回腸的美味,無時不刻的觸動著億萬人的神經(jīng)和味蕾。
在觀看《舌尖上的中國》過程中,彈幕時不時飄過遠在大洋彼岸正在留學他國的學生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故鄉(xiāng)的食物最能代表故鄉(xiāng),也最寄托了游子的思念。介紹一些菜系時,也總有“這是我家鄉(xiāng)菜”之類的話,盛滿了對故鄉(xiāng)的驕傲與自豪。幾千年來,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遼闊的地域也帶來了各地飲食的差異。但即使差異再大,飲食中也有家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我想,很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它激起的口水使我們興奮,也因為從各地的飲食中我們“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從來也是如此。極致的美食只留給最勤勞的人們,只要對自然懷著不變的信任和尊重,每一家人,都會獲得甘甜的回報。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中國烹飪,無比神秘,難以復(fù)制,從深山到鬧市。廚房里沒有秘密,注滿了愛的就是珍貴佳肴。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渡嗉馍系闹袊芬膊恢皇且徊筷P(guān)于吃的紀錄片。
“看著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wǎng)里閃閃發(fā)亮,揭開蒸籠白花花、冒著蒸汽的饅頭,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味蕾中的故鄉(xiāng),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體現(xiàn)了該片的獨特性——“經(jīng)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guān)系、人和社會的關(guān)系”。
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饑,它往往蘊含著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吃的文化早已經(jīng)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正因為此,中國的飲食文化也代表了一部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創(chuàng)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祖先的智慧,心覺和領(lǐng)悟,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chuàng)造,代代傳承。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xù)著對人生特有的感知。
看著每一集結(jié)束時那些可愛的人自然而又真切的笑容時,才真正感受到中國人的偉大和智慧,融入了飲食,融入了心。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8
央視推出的這一個系列的關(guān)于中華民族美食介紹的紀錄片,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引起了了社會上及其強烈的反響。
之于這個紀錄片,我們都知道它并不是在最黃金的時間最大的平臺播出的,然而引起的反響卻是其他的紀錄片不可比的,很明顯真正的藝術(shù)首先是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紀錄片以吃為主,卻給我們另外不同的體會。
首先關(guān)于吃的歷史,片中不但介紹了美食的制作過程更是介紹了它的由來,不夸張的講及其的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一個民族的歷史不單單是指她的歷史事件,更多的是文化,而我們不能否定的是美食一樣是一種文化,它有力的彰顯了一個民族的悠久的文明。也不單單是給予我們一個關(guān)于吃的方法和認識,更是在現(xiàn)今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下的快餐文化以及有毒食物的現(xiàn)狀下,給了現(xiàn)代人響亮的一記耳光,不少人在欣賞美食的同時會反省到自己,一部紀錄片的升華點能做到如此,不怪他有如此的受眾。
其次,紀錄片沒有高投入,沒有高科技,沒有大場面,有的只是最樸素的場景,最真實的現(xiàn)場,拋去奢華,一份真實的畫面,猶如把我們送到那個曾今都是美好的年代。無疑在這樣一個快速的時代,給予人安靜平和的東西,往往會讓人們樂于接受和喜歡。我想這也是人們必要反思的一點吧。
最后,一個好的紀錄片一定的離不開一個好的導(dǎo)演組。導(dǎo)演陳曉卿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真誠是藝術(shù)的第一要義,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這是該片走紅的“秘訣”,也是每個文化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深思的問題。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剛開始播出的時候我是一點沒看的,直到聽說了這個紀錄片,看了第一集就忍不住把他看完了。我個人是不怎么喜歡美食的,然而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紀錄片,往往能抓住你心中所期待的東西。當然這也和自己本身的想法和如今爛片泛濫不無關(guān)系。可是舌尖上的中國所給人帶來的震撼是不可忽略的,即使在所有我認為的有意義的紀錄片中,它也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不怪我對它的評價如此之高,能把一個人們不騙不太感興趣的話題,拍出不一樣的內(nèi)容,不但需要機遇,技巧,感情,更需要的是勇氣。而紀錄片的導(dǎo)演組,顯然具有這些能力和足夠的感情以及勇氣。作為觀眾我是幸福的,我相信他們也會因為這個紀錄片的受眾之多,評價之高而感到激動和欣慰。
我想當觀眾看到片中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菜的時候,那一份自豪還有另一份的鄉(xiāng)愁恐怕才是更能抓住的情感,用一道菜承載著每個人的情感,是一件多么難做到的事情啊。鄉(xiāng)愁自古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種族情緒,所謂重土難離,多少文學作品傳達的那種情緒,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別是在這個高速的大背景下,多少人背井離鄉(xiāng),而此時有那么一檔紀錄片播放著故鄉(xiāng)熟悉的氣息,是多么令人想念啊,看著圖片,我們就可以體會到曾經(jīng)的味道,種種的感情夾雜在一起,感動難免,而其他的呢?
然而不會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也看到很多美食的制作過程是有著很多辛苦的人們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他們或許都吃不到出自自己手中的菜肴,他們也在為生活掙扎著。也有些被禁了的美食,是建立在肆虐自然和殺掠動物之上的,當然影片中并沒有拍出這些食物,但是我想每個人應(yīng)該都能感覺到。因此我們在享受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豐富情緒之外,也應(yīng)該考慮到不一樣的東西。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聽說舌尖上的中國,應(yīng)經(jīng)有了第二季,實在說我是不愿意看的,怕第二季會使第一季的成就變低,對于我來說,舌尖上的中國只有一季。同樣的東西,并不是能有同樣的收獲,即使是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導(dǎo)演組,同樣的觀眾。
無論如何,這樣的一個紀錄片在突出主題的同時,帶給人思念,給予人一種自豪,傳承一種文化,使人反思。像一首詩,像一首歌。我們不難從中感受到它傳遞的東西。
其實,《舌尖上的中國》挑動的何止是舌尖,更是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那一根心弦。在快節(jié)奏、高速度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這根充滿著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滿灰塵,而社會和心理也被外來的壓力不斷地擠壓變形。但是,《舌尖上的中國》所傳遞的溫情、平和、從容,悄然撥動了這根幾乎被遺忘的心弦,那從心底涌起的,洶涌澎湃的感情,將美好于記憶和夢想中迸發(fā)出來。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9
中國的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南北方美食數(shù)不勝數(shù)。中國的飲食文化與烹調(diào)技藝是它的禮貌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jié)晶。中餐的菜肴名稱也別具特色,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給人以完美的回味。讀了《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后,讓我對中國的美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時讓我產(chǎn)生了想去旅行想去品嘗全國美食的愿望。
回想我也以往也去旅行過,比如北京、青島、南京、揚州、無錫等?墒俏抑皇浅赃^肥而不膩的北京烤鴨,品種齊全的青島海鮮,香鮮味美的南京鹽水鴨,原汁原味的揚州炒飯。有好多旅游地點的美食我還沒有品嘗到,比如說《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的揚州的鑒真素鴨、文思豆腐、清燉獅子頭、揚州大包子。我還都沒一一品嘗過。忽然覺得有點遺憾,覺得應(yīng)當去嘗嘗那的美食才不枉旅行一次。
喜歡吃美食,也喜歡旅行,因為我喜歡那種氛圍,喜歡新的環(huán)境,喜歡歷史的痕跡,喜歡品嘗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果在煙雨的江南,撐著一只油紙傘,走在那雨巷,走在那白墻黛瓦的古典房屋之間,那定是另一種心境。或許還會坐上一葉小舟,走水路欣賞那江南的朦朧之美;蛟S還能坐在小樓上一邊欣賞著朦朧的江南煙雨一邊品嘗著江南的特色小吃,例如翡翠燒賣、鮮肉湯包等。那該是多么的愜意呢!
中國由于歷史悠久,不僅僅擁有煙雨的江南風景,還擁有獨特的美食,我記得《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中提到了重慶的麻辣火鍋,我也是個愛吃火鍋的人,我喜歡火鍋的味道,也喜歡吃起來酣暢淋漓的感覺。書中提到在重慶每家火鍋店都有自我炒制底料的秘方,可見重慶的火鍋味道多種多樣。重慶的火鍋不僅僅味道多種多樣,并且菜品也是多種多樣,傳統(tǒng)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jié)、豌豆尖等素菜。真想有機會去重慶品嘗這等美食,會不會讓人流連忘返呢
從美味的火鍋之都出來,是不是想來點清淡的食物呢!我想要是我還真想來點清淡的,例如美味的鮮筍。我去過黃山,那里有賣一種筍干的,食用前要在清水中泡上兩三天,再用高壓鍋蒸。蒸好后即可用來食用,比如做成筍干紅燒肉、老鴨筍干湯之類的。這種筍干的味道雖不如剛挖的鮮嫩,但口感也是極佳的。如果有幸去黃山旅行必須要帶回來幾包才好。
吃過了南方的火鍋、筍干后是不是應(yīng)當來點南方的主食呢!南方的燒麥口味不錯,是大眾喜愛的食品之一。燒賣包皮透亮,味咸椒香。糯米陷松軟而不熟爛,粒?蓴(shù)。吃了南方的燒麥我才體會到,我在北方吃到的有多么不正宗,北方的燒麥餡是像小籠包餡一樣,不似真正的燒麥里面是糯米。此刻真想再品嘗一次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燒麥。
南方的美食數(shù)不勝數(shù),北方的美食也不少啊!北方雖沒有煙雨朦朧之感,可是有粗獷豪放之氣。給我另一種感覺,如果在白雪皚皚的冬天,屋外寒風刺骨,在屋內(nèi)暖洋洋的吃著東北的酸菜燉白肉,那真是爽啊!酸菜燉白肉是以酸菜和豬五花肉為主要食材的東北菜,口味酸辣,營養(yǎng)價值豐富,具有補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之效。我家冬天也會做酸菜白肉吃,我家雖不是在東北,可是我感覺酸菜的腌制方法與東北人家的差不多,《舌尖上的中國》也說了這個酸菜的做法,讓我更加堅信了這點。我家在做酸菜燉白肉時還會放入血腸,血腸是現(xiàn)殺豬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后在開水鍋內(nèi)稍煮凝結(jié)成血塊,再將血塊搗碎后灌腸,扎緊捆實即成。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血腸與酸菜和白肉放一起那味道別提多棒了,每次吃的時候都比較喜歡吃血腸,味道很是不錯,這菜也是很下飯。
說了這么多的美食,我還沒介紹我家鄉(xiāng)的美食呢!我的家鄉(xiāng)美食是驢肉火燒。驢肉火燒就是把熟驢肉夾到火燒里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驢肉火燒加羊雜湯一起食用味道再好可是,羊雜湯雖然不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可是我認為做得也是極好的。真期望我家鄉(xiāng)的美食也能上《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古時不是有句話叫“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嘛!可想而知驢肉的美味,再配上我們那酥脆的火燒真是讓人吃不夠啊!
我想有時間不如讓我們抽出時間去旅行一下,去品嘗下天下的美食,或者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做一頓美味的佳肴犒勞自我一下,這樣不是很好么。期望《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能出第二冊,讓我們更加了解天下的美食。我也期望以后再去旅行時能品嘗到《舌尖上的中國》一書中提到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一書感動我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記憶的味道!讓我們一起去旅行,一起去感受舌尖上的美味吧!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篇10
憑著各大網(wǎng)站和網(wǎng)友們的強勢推薦,我也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這部極具美感的紀錄片。伴隨著色澤圓潤的畫面,一段段故事也隨著鏡頭偏轉(zhuǎn)娓娓道來。倘若不看標題,你些許會認為這是一檔旅游節(jié)目,美麗的山川,充滿人文氣息的旁白,無知無覺中便將你引向?qū)拸V中國的某個細微之地,大美山川,一方水土下造就的子民,以他們獨特的方式與自然結(jié)合,為了生存與天相爭,同樣也是為了生存他們竭力保護這片土地、菏澤、山川。
這是一部人文氣息十分濃厚的紀錄片,這也使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飲食節(jié)目快餐文化。影片把觀眾帶入一種經(jīng)驗的體驗,結(jié)合民風俗韻,或是上山采摘、下河捕魚亦或大海遠行。記錄的是一種最純碎的生存狀態(tài),取食材之出處,經(jīng)過經(jīng)驗的加工,讓每道野味見證大自然與人類最親密的接觸。
這同樣也是一部馥郁濃香的自然哲學饕餮,你會體味到在不同環(huán)境中,人們?nèi)绾螌W會適應(yīng)自然,廣闊天地間,工業(yè)文明的轟鳴突然銷聲匿跡,最原始的人力勞作才賦予這些勞作者生的希望。反思現(xiàn)代社會的急功近利、浮躁喧嘩,我們本以為脫離了那看似骯臟的土地,便容易產(chǎn)生一種妄念,正是這種虛幻,才使得我們借助現(xiàn)代工具,無限制的開發(fā)自然,竭澤而漁。終有一日,我們才會幡然醒悟脫離開鋼筋水泥、高樓大廈,什么才是我們真正的根基。從影片可以看出,西方的環(huán)保理念并不比我們早,但真正做起來,我們便相差甚多。舉例來說,你在歐美會看到最純潔、最干凈的自然,在瑞士河流清澈見底,瑞士人為了保護河流,連雨水都要收集起來,經(jīng)過處理再匯入河中。影片透露著天人合一、萬物共生的自然哲學,也希望借助這份對生命感動,喚醒人們自心底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有人說看了此片發(fā)現(xiàn)自己更愛的家鄉(xiāng)了,也有人因為它愛上了別人的家鄉(xiāng),總之,它會通過每個人的味蕾,喚起每個中國人內(nèi)心,濃濃的鄉(xiāng)土情懷。中國很大,但中國的城市往往千城一面,僅存的幾點區(qū)別的就是那巷子里飄散出的、還未泯滅的鄉(xiāng)土氣息。前不久,遇到一個驢友,要游覽我的家鄉(xiāng),當我還在向他解釋這條街道破舊的原因時,他說他所要尋找的就是這樣的街道,最原生態(tài)、最市井的,那樣才能找到這個城市的味道。另外,每個人味蕾中總有種味道一息尚存、揮之不去,可能是母親的味道也可能是愛人的味道。因為,飯,盛滿了愛,那個愛你的人把她的心思也一同融入其中,你出門在外久久未歸,還是那個愛你的人為你留著那口飯。中國人見面打招呼見面常說,吃好了嗎?吃好了,便身強力壯;吃好了,便心寬體胖。
一部紀錄片,記錄著的是悠久回憶,同樣讓我們借古明今。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7-19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3-17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5-17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5-29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8-18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匯總05-28
《舌尖上的中國》節(jié)目觀后感12-19
關(guān)于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05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范文12-15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參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