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洋天堂》有感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百合影城看了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影片“海洋天堂”。故事的內(nèi)容雖簡單但感人至深,講了因身患絕癥而只能活三四個月的爸爸王心誠如何在剩下的日子里教給患有孤獨癥的兒子王大福基本生活能力的事情。
影片開場的畫面是這樣的,蔚藍(lán)色的大海上,爸爸和兒子坐在船舷邊,爸爸用繩子把自己和兒子的雙腳捆在一起,然后拉著兒子的手一起沉向海洋的最深處——那里也許是他們父子的天堂。為什么狠心的父親要用這種方式來結(jié)束自己和兒子的生命呢?
王大福兩歲的時候被查出來是個智障兒,他的媽媽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便離開了這父子倆,從此爸爸一個人含辛茹苦地?fù)狃B(yǎng)兒子成長。爸爸是海洋館的水電工,由于兒子沒有任何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脫衣服、過馬路、開門這樣在我們常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兒子也沒法搞定。爸爸只好每日上班的時候帶著他在自己身邊,也許是上天的眷顧,王大福就像海里的一條魚一樣擅長游泳。本來生活的磨難對這對父子已經(jīng)很不公了,可屋漏又逢連陰雨,在兒子21歲的時候爸爸被查出已到了肝癌晚期,想想此時的王心誠會是多么的痛心疾首,他自己走了不要緊,可留下可憐的孤獨癥兒子該怎么辦呢?只有他是兒子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退一萬步說即使有好心的柴姨愿意收留照顧大福,并對大福好,可王心誠又怎么忍心讓大福成為她的負(fù)擔(dān)呢?所以便出現(xiàn)了影片開場父子倆跳海的那一幕。或許就如王心誠所說大福是個好孩子,連閻王爺都不忍心收留他,無助的王心誠只有痛下決心教兒子一些最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此來為兒子以后的人生路開辟一條通道、也為給兒子尋找一個比較兩全的歸宿,那樣他就是走了也會瞑目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何況要教的這個人是自己智障的兒子,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呀。王心誠從最簡單的燒開水、打雞蛋、過馬路、上下公交車、拿鑰匙開門、脫衣服教起,傾注了自己對兒子的拳拳愛心和百倍的耐心,教給21歲的兒子將來能獨自生存的能力,這其中的艱辛讓人感動、讓人汗顏。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爸爸教兒子如何在公交車到站時對乘務(wù)員說“我下”兩個字,爸爸戴上帽子扮成乘務(wù)員,一遍遍耐心的給兒子重復(fù)著下車的站臺名,可兒子卻怎么也學(xué)不會,一遍一遍又一遍、簡單的兩個字在爸爸不厭其煩的教導(dǎo)下兒子終于會說“我下”兩個字了。
整部影片沒有一句華麗的語言對白,沒有一句表達(dá)父愛子的臺詞說出來,可我們卻能感受到爸爸對兒子的愛之深、之切。爸爸為了在自己去世之后使兒子不那么孤單,雖然他也知道兒子是沒有正常人的感情感覺的,但他還是忍著病痛的折磨給自己做了一個大大的海龜殼綁在背上陪兒子在海里游來游去,他要讓只會游泳的天才兒子知道自己就是那個永遠(yuǎn)陪在他身邊游來游去的大海龜,兒子是永遠(yuǎn)不會孤孤單單一個人的。這就是父愛,深沉的父愛、含蓄的父愛、樸實的父愛,無私的父愛,父愛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