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合集]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
黃海之濱,蘇北平原,有一座鹽城。那里歷史悠久,盛產(chǎn)海鹽,因此得名鹽城,我的老家就在那里。要說鹽城過年的風(fēng)俗真是不少,除了貼對聯(lián)、貼福字、放煙花,還有那年夜飯上的一道食品,就與眾不同。
記得那年,回老家過春節(jié),我剛記事。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邀請很多親戚朋友到家,一起吃團圓飯。上菜了!紅燒肉、燉魚、烤蝦、炒青菜……嗬!不一會兒就擺滿了一大桌。還有一道菜!我靜靜地等著,只見奶奶端上來一大盤熱氣騰騰的大饅頭。我奇怪地問奶奶:“為什么上饅頭呀?”奶奶笑著說:“咱們蘇北有個傳統(tǒng),過年蒸饅頭,象征新的一年蒸蒸日上,飛黃騰達!”。≡瓉砣绱。我看見在座的賓客都在吃饅頭,我也趕緊拿了一個吃起來。大饅頭又白又軟,真香啊!這是我第一次聽說蘇北年夜飯要吃大饅頭!
在印象中,我和奶奶做過一次大饅頭。那年,回老家過春節(jié),我已上小學(xué)了。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的早晨,奶奶帶著我來到石磨邊,一起來磨麥子。只見奶奶把半袋小麥,一股腦兒倒進石磨頂上的小孔里面,然后開始推石磨。不一會兒,我就看見從石磨的出口,涌出了白花花的面粉。奶奶看了我一眼,說道:“大品啊,快來幫奶奶磨麥子!”我趕緊小跑過去,與奶奶一起推起小磨來。很快,我就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小麥還沒磨完。奶奶看見我的樣子,笑了:“大品啊,你累了就休息會兒吧!碑(dāng)時,我很想休息一會兒,可是看到奶奶累得滿頭大汗,實在不好意思停下,于是回答:“奶奶,不用,我還好,我們繼續(xù)吧!”奶奶夸獎我:“好孩子,真能干!”
大約一小時后,我們終于把小麥磨完了。奶奶將磨好的面粉裝進袋子里,捆緊袋口,準備離開。我趕緊接過面粉袋,扛在身上,跟在奶奶后面;氐郊,奶奶將面粉倒在盆里,用涼水和成面糊,然后倒在面板上,使勁地將面糊揉成面團,再放進一個大盆里。我見奶奶沒有做饅頭,好奇地問;“奶奶,為什么不做饅頭?”奶奶回答:“現(xiàn)在需要醒面,否則蒸出來的就是面坨,不是饅頭了!”我恍然大悟:“哦,就是讓面團發(fā)酵呀!那我有一個法寶——發(fā)酵粉。”說著,我找出媽媽帶來的'一袋發(fā)酵粉,遞給奶奶。奶奶看了一下說明,拿出一些發(fā)酵粉撒到面團上,重新揉了一遍面團,在盆口鋪了一層薄薄的布,對我說:“好了,晚上,我們就可以做饅頭吃了!”
傍晚,奶奶掀開盆上的布:“乖乖,發(fā)酵粉的效果真的厲害啊!這面團發(fā)得足足比原來大了一倍!現(xiàn)在可以開始做饅頭了。”奶奶先把面團分成小份,然后再把每一小份揉成球,放在面板上。我也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一起揉饅頭。最后,將饅頭裝在籠屜放進鍋里,點火蒸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學(xué)習(xí)磨面、蒸饅頭。
每次年夜飯,奶奶都把白饅頭擺在桌子中心,其他菜品圍繞著饅頭,形成“一朵花”。可見,傳統(tǒng)的白饅頭,是永遠的C位擺臺。大饅頭平淡無奇,且又樸實無華,但是人人都愛吃,人人爭著吃。過年蒸饅頭,日子蒸蒸日上有奔頭!原來,蒸饅頭有如此美好的寓意!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2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有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xiāng)——太和縣的春節(jié)習(xí)俗吧。
從臘月初旬開始,家鄉(xiāng)的人們就開始為過春節(jié)忙碌起來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不僅要熬臘八粥,還會興致勃勃地去買牛肉,買回牛肉后切成小塊撒鹽腌制,每天還要翻一翻。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梢哉f,家制牛肉這道菜是我們春節(jié)桌上的一道必備菜,色鮮味美,老少皆宜。誰家要是少了這家制牛肉,就會覺得少了很多年味。
臘八粥沒喝幾天,轉(zhuǎn)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在這一天,人們從天一亮就開始對家里進行大掃除。他們不僅要把房間打掃干凈,更重要的是把廚房里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清洗干凈,然后把廚房里的東西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許有物品損壞的現(xiàn)象發(fā)生,因為這里面包含著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靶∧辍边@天,家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重視過“小年”,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節(jié)就真的快到了。
剛過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頭,出入超市,為過大年做準備了。大人們會買很多雞鴨魚肉,買充滿喜慶氣氛的必備品:春聯(lián)、紅燈籠、窗花、花草等。小孩子會買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種玩意兒——風(fēng)箏、電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著,盼望著,熱鬧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紅紅的春聯(lián),窗上貼著喜慶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顏開。晚上,每戶人家都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最有趣的要屬吃餃子了。大人們會把一枚硬幣提前包在餃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個包有硬幣的餃子。小孩兒吃到了,預(yù)示著學(xué)習(xí)進步、茁壯成長;大人們吃到了,預(yù)示著工作順利,事業(yè)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預(yù)示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以每個人都帶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去吃餃子,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晚飯后,一家人會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享受著精彩的節(jié)目帶給大家的.熱鬧與歡樂。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會拜年,人人相互祝福。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因為他們會收到很多大大的紅包。
太和的春節(jié)在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中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家家都會吃湯圓,觀花燈。濕地公園的花燈花樣繁多,樣式新穎,惹得游人徹夜觀望。
太和的春節(jié)在正月十六這天結(jié)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進學(xué)校,大家都在快樂與祥和中向前奔跑著,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與拼搏中創(chuàng)造著。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3
在我的家鄉(xiāng)石塘,每到元宵節(jié),都會辦一次盛大的扛臺閣活動。那個晚上,這個平時幽靜的面朝大海的小漁村,變得極為熱鬧,熱烈的鼓聲鑼鳴,人們的笑聲,融在那陣陣的濤聲里;閃爍的燈火灑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與屋里的溫暖相互映襯,也映照得人們臉上一片燦爛。
扛臺閣,以前均是將八仙桌翻過來,四腳扎個頂篷,由青壯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漁村的藝人用彩燈、彩帶,鮮花等把臺閣扮得花轎似的,十分艷麗。如今的.臺閣用上了發(fā)電機、節(jié)日燈,其形態(tài)、色彩更勝往昔。每一扛臺閣均是一臺戲,由標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戲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動?概_閣時,火鑊開道(火鑊是把木柴放在鐵鍋里燒起來。),漁燈、臺閣在后,悠揚樂曲相伴,喜慶羅鼓壓陣。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們很早叫醒小孩子來化妝。若她扮的是嫦娥,則兩條柳眉舒展開來,臉頰濃粉上裝還要抹上一絲金粉,額頭一點朱紅;身著一條粉白色絲帶裙,腳上一雙繡花棉布鞋。若他扮的是關(guān)公,則兩道粗眉在上方橫著,臉上涂了紅彤彤的腮紅,嘴邊掛個大胡須,長長的幾乎到了腳邊。這妝化得極艷,所以,不認真看,還真認不出是誰!有好幾次,側(cè)目瞥了一眼靠近我臺閣上的人,我愣是沒有看出來是老同學(xué),后來下了臺閣被她認出后,她一路佯裝生氣唱著戲詞追著我回家。
晚上七點,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熱鬧起來,人們早就搶占好觀看的好位子,端著自家做的花生糖、棗糕、芝麻糖翹首企盼著。隨著鑼鼓忽地一聲響,禮炮“啪”的一聲在天空中綻放花朵。孩子們坐在家長為他們扛的臺閣里,一臉神氣。一旁的眾人趕忙把那些散著香氣的甜食扔上轎子,說著甜甜的祝福,“來年甜甜蜜蜜”、“長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過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饞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剛剛還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彎了下來,一撕、一塞,便開始大快朵頤了。一時間,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漢”都成了“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臺閣旁的奶奶,笑著看著我吃,她說:“吃一點沒事,吃了這些好‘!蜁袀好前程!”
長長的隊伍嬉笑到夜深還不肯歇息。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動著熱烈溫暖的火焰。這火把、這笑聲、這圖景,無不向人們展示了石塘漁民祈望豐收、過上安樂生活的美好愿望。
說起這個習(xí)俗,就不得不提一提家鄉(xiāng)一直流傳的傳說。在石塘有座麒麟山,相傳當(dāng)年有會噴火的麒麟居住在山里,因為它的火噴到的地方就有財富,可惜這對麒麟并不時常噴火,于是聰明的漁人便在正月十五這天,以鼓聲為號,拿起火把,扛起臺閣,在山前熱鬧地活動,引得麒麟也跟著興奮吐出火來,沒有想到,剛吐完火,它們便化身為了這座麒麟山。人們?yōu)榱思o念這對麒麟,也為了讓村子世世代代日子越來越好,便漸漸形成了習(xí)慣,演化成了這種慶祝的習(xí)俗。在這一天,燦燦的火把、笑聲、樂曲,成了最美的風(fēng)景,讓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漾起濃濃的幸福,這幸福感,浸潤在每一個在外的游子心里……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4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有傳統(tǒng)的風(fēng)俗習(xí)慣。
春節(jié)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jié)里,我們的習(xí)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玩手機。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jié)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huán)節(jié)開始了,我和爸媽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每當(dāng)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春笳孀屓擞X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的家鄉(xiāng)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
接著就要將家里的被褥床單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凈,將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當(dāng),做到窗明幾凈,干干凈凈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fā)酵,發(fā)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F(xiàn)在想來家里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lián)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著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著帖,就是福到了。現(xiàn)在的對聯(lián)一般是買現(xiàn)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lián)都是自己寫的,因此小時候是特盼著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著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著放煙花,點著了放孩子手里,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后爸媽打牌,爺爺奶奶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有些比我們大的孩子,就斗地主,把瓜子當(dāng)錢,可有趣了。到了十二點的時候,奶奶就會開始準備湯圓了!
然后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里給長輩拜年。
從初幾就開始拎著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jié)才能算結(jié)束。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xí)俗!我是四川人!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5
母親的家鄉(xiāng)在鐘祥,那么鐘祥也算是我的另一個家鄉(xiāng)了。
按照鐘祥的叫法,春節(jié),叫過大年,而元宵,則叫做過小年。
要說過年的氛圍,城區(qū)也許感覺不到什么,要想真正體驗,還得去鄉(xiāng)村田野間看看,領(lǐng)略保存下來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對于城里,這兒過年似乎著急一些:剛進入臘月,便能隔三差五地聽見殺豬聲。殺豬的是鄉(xiāng)親們用少許的煙和錢請來的,他們通常以此為生,鄉(xiāng)親們叫他們“殺豬佬”。“殺豬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組成,自帶工具和一個大桶。一到臘月,便挨家挨戶地幫人殺豬。
到了臘月二十,要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雖然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進入臘月二十以后,人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年貨。吃的方面當(dāng)然是最重要的。春節(jié)必備菜,如蟠龍菜、魚、蒸肉、香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當(dāng)然還有瓜果:臍橙、蘋果、蘆柑……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值得一提的,是鐘祥的傳統(tǒng)點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兒,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從臘月二十起,街上的貨攤子就多了——賣春聯(lián)的'、賣年畫的、賣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會在這時出來。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蠶豆的時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這些的,民間有“七不炒,八不鬧,九號炒了惹強盜”的說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龍菜的時候。所謂包子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包子,是沒有餡兒的,說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饅頭的內(nèi)心”。而蟠龍菜的工藝太過復(fù)雜,現(xiàn)在人們基本買現(xiàn)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長輩便不再準備,等著在外拼搏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港灣。
年三十兒,大人們會去先輩的墳上燒幾柱香,放幾掛鞭,稱上墳,以表達對先輩的懷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說,這是在請祖宗們過年。但現(xiàn)在為了低碳環(huán)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準備年夜飯時,是一片溫馨祥和。婦女們在廚房準備饕餮盛宴,而男人們則張羅著貼春聯(lián),小孩們則坐在沙發(fā)上,對著取暖器,吃著、喝著、笑著、鬧著。好一片其樂融融!
紅燭和香點燃了!當(dāng)家的燒著紙錢,口中念念有詞。等放了鞭炮,便可開始大飽口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開始拜年。鐘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說。初三之后,則根據(jù)親戚的遠近,依次拜年。當(dāng)然,這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的紅包是大人們免不了的。
元宵,是鐘祥人民的小年,這是新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會有許多煙花盛宴,并有觀花燈、猜燈謎、舞龍等節(jié)目。街上人們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車水馬龍。人們無不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悅之中。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xué)生陸陸續(xù)續(xù)地返校,大人們又照常做事!耙荒曛嬙谟诖骸保矐c的新年和春姑娘攜手。新的一年,在火紅的“!敝,在碧根的嫩芽里,美麗地綻放……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6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樂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餃子的飄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間煙火中……家鄉(xiāng)的除夕,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卻處處飽含著樸素的靜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謂是這個洛陽小縣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街巷上,老舊得有些落魄的白墻黑瓦被紅紅的對聯(lián)所裝飾;超市里、肉鋪那兒,總是排著長隊;細細一聽每家院子里,總是傳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幾斤重的餃子肉餡放進鐵缸子里,一股腦兒放上許多豆瓣醬,撒上幾把佐料,不僅要放蔥,還要放蒜,嫌味兒還不夠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進去。這可不只是洛陽人的口味重,其實也是他們與眾不同的豪邁,就和流經(jīng)洛陽的黃河一樣,他們并不清澈見底,混雜著泥土黃沙,但也是這紅塵中的煙火紛亂、魚龍混雜讓他們有了獨一無二的豪爽、包容與開放。
餡料已做好,廚房里的濃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個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進另一個大鐵缸,放入適量溫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軟軟的.、糯糯的面就展現(xiàn)在眼前,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團白得像瓷,兩種香味在空氣中相擁相撞,最樸素的食材,在鄉(xiāng)里人手中跟變戲法一樣,用手一揉,就成功詮釋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說什么最有技術(shù)含量,那就是包餃子了。因為要做夠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幾個幫手哩!一個小廚房,黑壓壓的擠了五六個人,跟上街趕集似的,每個人邊包餃子,邊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餡料分了家,放到三個大碗里,做成了蘿卜餡的、韭菜餡的、蝦仁餡的;外公在用搟面杖搟餃子皮,每一塊面皮都是又大又。粙寢、大姨二姨都在包餃子,挑起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還不忘撈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動,餡與餃子皮相融合,面皮變得有了顏色,就像一位隱士,落入凡塵,就體會到了人間疾苦,也嘗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異鄉(xiāng)客,來到這個小城鎮(zhèn),也會沉浸在那紅紅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熱情俘虜了真心,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煙火人間。經(jīng)歷了寒風(fēng)的人,總喜歡這樣的光明熾熱。
冒著白煙的一盤盤餃子端上了桌,輕輕一吹,一咬,一咽,那種美味,迎合著白煙裊裊,恐怕是分不清夢境與現(xiàn)實,但味蕾感受到的滿足卻是肯定的答案——這是真實,要相信餃子的美味,人間的美好。
除夕的最后一刻,也是壓軸之時。提前來到房頂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萬家燈火為點綴的喧囂人間。最后的一秒,煙花在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五彩斑斕。即使一片漆黑,也仍會有每家的燈火充數(shù),和煙火照亮這個小城鎮(zhèn),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舊如此循環(huán),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舊明亮。月亮與落霞親吻,來到人間漫步,得以見證這個小城鎮(zhèn)豪放、熾熱、溫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淪陷于家鄉(xiāng)的除夕了。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7
每當(dāng)農(nóng)歷五月初五,外婆家門前,原本賣松糕的小攤上就擺滿了粽子,來光顧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別好。那時,外婆家門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爭著搶著買賣粽子和茶葉,孩子們也紛紛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挑選自己喜愛的風(fēng)箏,再約上幾個好伙伴,一邊嬉笑,一邊頭也不回地朝綠草地奔去。孩子們臉上掛著笑,像極了一面面小太陽。
每當(dāng)?shù)搅硕宋绻?jié),從貪玩的孩子,到拄著拐仗的老人,誰不是一想到那軟軟的糯米,香香的餡兒,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粽子,就像是披著綠衣裳的娃娃,腰間還系著“細腰帶”,十分可愛。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還有那個煮熟時散發(fā)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粽子,實在誘人。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我都會像個跟屁蟲那樣跟著外婆,總是喜歡拉著扯著外婆的圍裙,嘟囔著嘴巴跟外婆撒嬌:“外婆,外婆,我想吃粽子了,快要好了嗎?”外婆總是回答:“別急嘛,快了,快了!薄澳俏夷芎湍黄鹱鰡幔苦拧@樣可能會快一些。”我懇求到。外婆笑了,說:“別急呀,你現(xiàn)在還太小啦,等長大以后,外婆一定教你做!蔽衣犃,只好眼巴巴看著外婆包起一個接一個小三角,心中默默記下,盼望快快長大。
感覺白天好漫長。過了好一會兒,中午到了,我們一家子坐在圓桌旁,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總是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邊把腦袋湊在一塊兒講悄悄話。我輕輕剝開粽子外邊的粽葉,大口咬下軟軟的糯米,一瞬間粽子的溫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貪婪地享受著粽子的美味。
現(xiàn)在因為繁忙,在端午節(jié)假期間,我們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過節(jié)了。不過雖然不在家鄉(xiāng),但是端午節(jié)的快樂與溫暖是無處不在的?,外婆的一大箱粽子已經(jīng)“端坐”在客廳里了。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拆開了快遞,取出一串串粽子,急忙遞給媽媽,說:“媽媽,您看外婆的粽子又來了,快點兒,快把它煮了,我們一起吃吧! 媽媽接過粽子,慈愛地說:“好,好,別急,粽子又不會長腳跑了! 過了許久,我和妹妹的肚兒再次不爭氣地叫了,粽子那濃濃的香味便早已透過了廚房的門,混合著板栗的味兒,在客廳亂竄。那可好,讓我的口水不停在嘴里打著轉(zhuǎn)。
“來嘍,來嘍!久等啦!” 媽媽端著一盤又大又香的粽子來到客廳。我見了,急不可耐地說了一聲“謝謝媽媽”,就毫不客氣地抓起一只,剝下綠綠的'粽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來,放在嘴中細細地,慢慢地咀嚼。我望著大個兒大個兒的粽子,突然明白過來,這粽子,不僅因糯米,肉,栗子而飽滿,而且包含了家鄉(xiāng)的親情,外婆的愛。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快樂,這就是端午節(jié)。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粽子,也會想到親情的溫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兒時的回憶,再次浮現(xiàn)在眼前,端午節(jié)的溫暖,也再次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8
春節(jié)在全國人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金都人也不例外,金都又有什么過年的習(xí)俗呢?
臘八,既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雪經(jīng)常來搗蛋,但人們的心是熾熱的總會感覺不到臘八的冷。一年中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也是在這個天寒地凍的臘八里。展覽會上各形各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臘八粥,臘八蒜都是傳統(tǒng)人物了。臘八粥是用八種食材糊糊涂涂煮在鍋中的,臘八這天幾乎沒有一家不喝粥。臘八蒜也是必須要泡的,讓蒜瓣在有糖的醋中遨游幾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冷天,到年底,它們會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中出生。它們不再單薄,脫下白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新襖,并且能讓骨扎更具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就有一筆濃厚的年味了。當(dāng)太陽步入西山下,炮杖早已響的忘情了、沒命了。小孩子的嘴在這一天就會收許許多多的美味的糖果,因為今天的習(xí)俗本來就要吃糖的。年糕也必不可少。那片金黃燦爛,又軟又糯,入口Q彈,香氣撲鼻的年糕,代表著年年升糕。這位傳統(tǒng)人物可以媲美臘八粥和臘八蒜了。
大年三十,街上的車輛少了,但空寂的街道絲毫解讀不出冷清的氣息,大紅燈籠映照得是一片一片的熱鬧,這便是大年三十該有這樣的味兒。晚上就更不必說了,如果你從天上看,你還會看到一片形形色色得紅,好似在寂靜的原野里燃起了點點紅彤彤得篝火,金都就這樣被包裹在一片火紅中,熱烈的火紅。過年的.日子,燈火晝夜不斷,炮杖點燃了了舊日的悲傷,悲傷像煙一樣蒸融了,歡樂在煙中越來越清晰,一點點沉淀下來。
守歲是跨年夜的重要的儀式,在午夜十二點前是不準睡覺的,我很喜歡守歲,因為那時可以吃第二頓飯,而且也可以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好看的節(jié)目,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有一些地方在晚上穿新襖去拜年。
正月十五,春節(jié)的第二個高潮接踵而至,人們的心又歡喜了起來。元宵是一個很好的食物。秧歌也必須要看,偶爾雪也會來湊湊熱鬧,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但大雪早被人們熱切的心融化了,有一些人的手都凍紅了,也不當(dāng)回事,一直在津津有味的看著秧歌?囱砀桕犞械臓敔斈棠虃円慌ぃ徽,一回,一躍,一轉(zhuǎn),古稀老者,須發(fā)皆白,也在這秧歌中煥發(fā)了青春的活力。那一輛輛花車是多么的巨大那隆隆聲時遠時近使人難以分辨出車的遠近。
春節(jié)在大笑中走來,又在大笑中走去。當(dāng)你喜歡上它時,有些人或許正在抓走它讓世人再也見不到它。也許,在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晚上,它陪伴著時光一起悄無聲息的溜走了,溜走的不止時光,還有那份春節(jié)的快樂。月光流,時光流,快樂流,春節(jié)也在流。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9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qū)的周邊農(nóng)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tǒng)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們現(xiàn)在說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著濃厚的節(jié)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tǒng)不如說是傳統(tǒng)的月餅烤爐。就是家里的女人帶著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制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zé)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著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tǒng)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制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著各種果仁的面團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dāng),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里,下面燒著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著像我這樣的一群小孩,一邊好奇的盯著師傅在根據(jù)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著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伙伴們一起嘗嘗,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著火爐里帶著花生油香味的余熱。
中秋節(jié)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著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還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會來。一家人將吃飯的飯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飯的時候,爺爺總是拿出每年都會給分給我們的超大石榴,我們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幾塊月餅,聽爺爺給我們講叔叔爸爸們小時候的事,講小時候爸爸帶著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從樹上摔下來,講叔叔有一天離家出走只是因為看了李連杰的電影想出家當(dāng)和尚,講曾爺爺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還未被找到的幾桿槍,講以前村子里被挖出來的一罐銀元,講爺爺自己年輕的時候用幾把斧頭成功敲擊發(fā)射的一顆子彈。
過去的時間即是傳統(tǒng),這樣傳統(tǒng)的中秋永遠在記憶中鮮活,筆記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F(xiàn)在在學(xué)校,也已是有幾年不曾動口吃一口月餅,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鄉(xiāng)的親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餅吧。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0
你聽說過拗九節(jié)嗎?這可是福州特有的一個節(jié)日哦!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從清代史學(xué)家林祖熹的這句拗九小詩里,你是不是嗅到了這個節(jié)日里的甜粥香呢?跟我一起來看看這粥為什么能讓詩人們難以忘懷吧!
過年回老家時,正是臨近正月廿九,總聽得家家戶戶都在說要準備拗九粥了。我當(dāng)時很好奇,這拗九粥是什么呢?便去問了爸爸。爸爸說這是福州老家的一種習(xí)俗,到了正月廿九的時候,就要過拗九節(jié)、吃拗九粥啦!相傳農(nóng)歷正月廿九又稱后九節(jié)、孝順節(jié),是福州獨有的地區(qū)節(jié)日,福州方言中后與拗諧音。福州人認為,逢九不順利,因此每年這天,歲數(shù)逢九或九的倍數(shù)的人都要過九。家里要為其煮拗九粥與太平面,祈禱其逢兇化吉,除去晦氣,遇上好運,平安地跨過九的門檻。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聽了這么有情義的傳說,我不禁怦然心動。雖說我是個小姑娘,但是為了表達孝順之情,我好想給爸爸媽媽熬上一碗拗九粥,給他們一個大驚喜!聽姑姑說,煮拗九粥可有講究了,要經(jīng)過四道工序呢!需要備齊糯米、紅棗、葡萄干、桂圓干、蓮子、花生、紅糖等8種材料。桂圓,圓了我的`感恩夢;蓮子,象征母親培養(yǎng)我的鏈子苦心;糯米,表達了母子濃濃親情;紅棗,代表我的一顆紅心;芝麻,蘊含著母親的希望:愿我的成長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紅糖,讓我們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這樣煮出來的粥,才會色、香、味、營養(yǎng)一應(yīng)俱全。
雖然工序有些復(fù)雜,但我還是硬著頭皮開始啦!首先,要將糯米浸泡30分鐘,蓮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時。浸泡過的糯米不僅煮得透也香;而蓮子、花生由于比較硬,必須浸泡1小時后,煮起來才容易爛。蓮子中間要沒心,煮的粥才不會有苦味;花生浸泡后應(yīng)把上層皮脫去,粥吃起來口感才不會澀。這是第一道工序:浸泡。
將浸泡過的糯米用手撈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籠里,用小火蒸10分鐘后起鍋,加上適量的水,并將事先準備好的紅棗、葡萄干、桂圓干、蓮子、花生一起放進去,用飯勺攪拌,再用大火煮五分鐘。這是第二道工序:蒸煮。
等到糯米開始變黏,放入一定數(shù)量的紅糖,此時再用小火煮3分鐘。這是第三道工序:加糖。
紅糖在糯米飯里全部溶解后,用飯勺輕輕攪拌,糯米飯顏色變紅,就成功了!這是第四道工序:攪拌--完成了!
我小心翼翼盛好兩碗粥,端到爸爸媽媽面前,道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他們趕忙接過我手中的拗九粥,會心地笑了。我看到爸爸媽媽的眼角似乎泛出了晶瑩的淚花。
一個小小的節(jié)日,一碗濃濃的甜粥,承載著福州人對親情最深的牽掛。看到爸爸媽媽淚珠的那一刻,我也被家鄉(xiāng)這個風(fēng)俗--拗九粥所承載的孝文化感動到了。我承諾:爸爸媽媽,我今后一定要繼續(xù)孝敬你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1
每次過年時,我都格外快樂。
因為,只要過年,大人們就一定會去買東西,我也就可以順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問了,為什么不在平時買,而非要在過年時買呢?這里頭呀,可大有講究。
平日里,大人們都省吃儉用,雖說還不到一塊一元硬幣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會隨便給我們小孩子買玩的?墒茄剑搅诉^年就不一樣了,大人們出手都特別闊,我們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總之,小件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在超市里買上了年貨,離祭祖也就不遠了。記得上一次燒祭祖菜的時候,足有十幾個盤子,最中間用的碗放了一條紅燒魚。今年,也是這樣。
和日常的吃飯不同,這祭祖的時候,可莊嚴的多。大人們在桌子正對門口的方向上擺了燭臺,和一小杯土用來插香。每個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許幾個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類的,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把用燭火點燃的香插進土里,再等上一會兒,說什么請神呀,先人的靈魂呀吃飯。其實,在這段時間里,桌上的菜不會有任何改變,也不會有筷子自動在虛空中漫步的靈異事件。外婆說,這是因為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里,相當(dāng)于投影出了飯菜,所以對現(xiàn)實不會有任何影響。在這段時間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機、電視,不可隨便講話,不然可是對它們的大不敬。吃完飯,就到了放鞭炮的時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會拿一大包用黃紙做的“錢”,有的畫著鮮紅的蓮花,有的折成元 寶。把他們放進一個紅色的爐子里燒掉,媽媽說這些錢可以讓陰間的人花。先人們的靈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們給他們送錢。邊感嘆著,我去看那烈火,像無底洞一樣蠶食著紙,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過無形的墻,到過陰間?粗墙瘘S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仿佛這世間只有這朵放著金光的花可以讓事物來回穿梭于陰陽兩界,而這花又有一種奇特的包容性,讓人忍不住要撲上去。這恐怕才是飛蛾撲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黃紙錢,我閑來無事,開始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竟想起了一件比看電視還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幾天的時候,爸爸都會去買一千多塊錢的鞭炮。有些時候會少一點,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飯到現(xiàn)在也沒過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黃昏的余輝,那的一抹暗紅在山尖沉寂,形成無盡的暗。隨著第一道光和第一聲炮響,黑夜的.空間開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沖云霄,隨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時還帶點著夜的鮮血。好似炮為刀俎,夜為魚肉。那砧板上的肉,的優(yōu)勢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會很快愈合,好似對著空氣一樣。
十點早過了,放炮的人卻越來越多。漸漸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帶上了新帽子。但是,這些都沒有那用幾村的燈火做成的鞋好看,紅紅的,亮亮的。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真讓人快樂呀。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通俗!贝汗(jié)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地區(qū)的過法也會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xiāng)話把過年叫做“做年”,這個叫法就可以看出過年時人們的忙碌了。大人們忙著“筅堂”,干干凈凈迎新春;忙著采購年貨,高高興興迎新春;忙著貼上春聯(lián),紅紅火火迎新春。除夕一到,就為年夜飯忙碌開了。
除夕夜,在城里的人都會回到老家,家里的長輩則會準備一大桌年夜飯。一家子人圍坐在一起,有時候啊,椅子都不夠坐的,就讓給老人和小孩子,像我這樣比較大的孩子也會跟大人一樣站著吃飯。這頓年夜飯也是有講究的,桌上必有一道菜――魚。一整條大大的魚裝在盤子里,用筷子劃破魚皮,鮮嫩可口的魚肉映入眼簾,夾一塊魚肉蘸上鮮美的魚汁,一并吞進肚子里,這何不是一種享受呢!之所以一定會有魚,是因為魚預(yù)示著“年年有余”。
吃飯時,長輩們的態(tài)度與平時截然不同,這時吃剩下的,家長不但不會用“粒粒皆辛苦”來教育你了,還會特別提醒你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一些,這叫“年年有余!”
吃完飯后就要洗碗了,“當(dāng)――”一聲刺耳的響聲刺進我的耳朵,我往廚房探了探頭,呀!奶奶怎么把盤子打碎了呢?太不小心了吧!我還以為這是小孩才犯的錯。怎么……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指著碎盤子對我說道:“知道嗎,這叫‘碎碎’平安!”我豁然開朗,“碎”同音“歲”,原來打碎盤子還蘊含著好彩頭!
除夕又有守歲的習(xí)俗,這天大人小孩都不睡就在那兒,守到十二點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零點,此時就會“嘭”的一聲,五彩的煙花響徹云霄,鞭炮著就會“噼里啪啦”響成一片,熱鬧極了!
過了除夕,就是令小孩子最為期待的大年初一了。初一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紅包!早上,大人會領(lǐng)著小孩去拜年,人們則會包上紅包送給小孩子。我每次一拜年就會特意起得很早,早早地穿好新衣服,早早地吃完早飯,跟隨爸爸一同拜年,摸著包里鼓鼓囊囊的紅包,心里很滿足。
除了紅包,我最喜歡的活動便是初一晚上放的“起漆花”(一種可以拿在手上燃放的煙花)。大人們放他們的鞭炮,我們放我們的“起漆花”。點燃一支“起漆花”,棒尖上一下子會跳出火花,似一支小型煙花。它好似一支神奇的畫筆,隨手揮舞,半空中便會出現(xiàn)它走過的痕跡,熒光閃閃很是好看。
放完“起漆花”就是欣賞煙花的環(huán)節(jié)了。五彩的煙花射向天空,在空中呈現(xiàn)出五顏六色的圖案,炸出一朵花似的圖案,然后慢慢消失,接著又有另一朵大花,五彩的花在黑夜的幕布上綻放,無數(shù)的人仰望煙花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健康平安。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3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jié)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于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xué)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著雛形一裹,最后用繩子包扎。外婆嫻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著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jīng)又包好兩個了。盡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訴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會散!甭牭酵馄诺闹笇(dǎo),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于如愿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么誕生在我的手里,盡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線的任務(wù)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jīng)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著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里傳來一陣“噗嚕!钡穆曇,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xiàn)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成墨綠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xiàn)在也應(yīng)該變得松散了吧?被粽葉包裹著的糯米,應(yīng)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庇质前职謥砗俺燥埩耍绎w也似地沖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里已經(jīng)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里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jīng)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鉆了出來。廚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huán)繞著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guān)于端午的詩句。端午節(jié)當(dāng)中包粽子這個習(xí)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嗎?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4
新年將至?xí)r,我的家鄉(xiāng)溧陽有這樣一種習(xí)俗——請車神。
在長輩們的眼里,請車神是非常重要的年前活動,人們認為向車神獻上美食美酒,車神便會保佑新的一年里出入平安,雖然聽起來是一種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要說什么時候請車神呢?其實并沒有具體的某一天,我們這差不多是小年前兩三天,其次一定要是黃道吉日。這一天,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最忙碌的,他們要做上一頓豐盛的菜肴,拿出香醇的好酒,為家里的車子貼上紅紙,這天中午不僅車神吃得好,大家也都吃的好。
今年請車神的日子正好是周末,我已經(jīng)放假了,懶洋洋的躺在被窩里不肯起床,只聽“呼”的一聲,媽媽把我的被子掀了開來,我冷的打了個哆嗦!皯邢x,快起來,今天我們要去鄉(xiāng)下請車神,你再慢點我們就不等你了!眿寢尨叽俚。一聽要出門,我來了精神,飛速的收拾好自己,跟著爸爸媽媽下了樓。
全家出動。開著跟我們已經(jīng)有了感情的'小轎車來到了外婆家,天氣格外的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難得的暖和,天上萬里無云,真是個適合請車神的好日子。去外婆家的路上就看見村上的好幾戶人家也在請車神呢。舅舅舅媽已經(jīng)到了,外公的三輪車,我們家和舅舅家的轎車并排停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爸爸和舅舅一起搬出一張桌子,放在三輛車前面,我很清楚這是用來放上食物的。我和妹妹弟弟都挺喜歡請車神,因為在這一天午餐會特別豐盛,而且請車神多出來的糖果可都要進到我們的肚子里。時間慢慢移到中午,儀式也要開始了。我先幫著爸爸媽媽把寫著出入平安的紅紙貼在了車上,緊接著外婆端出了一盤盤好菜,寓意美好的鯉魚,健康的蔬菜,甜甜蜜蜜的糖果,熱氣騰騰的米飯,最吸睛的要數(shù)中間的一盤豬頭肉。三輛車放了三碗飯三杯酒,外公、爸爸、舅舅依次上前,把酒灑在地上,代表車身已經(jīng)喝過酒了,又揀出一些菜和飯灑在地上,也代表著車神已經(jīng)吃飽了。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人人參與,只見外婆嫻熟地將紙錢紙元寶分成三份放在三輛車前,一一點燃,爸爸媽媽上前磕頭,又對我說:“大寶,快來磕頭保佑我們新的一年出入平安!蔽伊⒖躺锨,用頭輕輕地點了三下地,就連弟弟也被叫去磕頭,看他可愛的模樣不禁讓大家都咯咯笑了起來。
隨后,大家圍坐在桌邊吃起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這應(yīng)該是除了大小年夜飯外最重要的一餐了。
世界上可能真的沒有神,但人們依然這么做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們都能出入平安,小心駕駛。這樣的一種習(xí)俗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5
春節(jié)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后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年”叫作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一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稱其為春節(jié)。
家鄉(xiāng)人如今仍把春節(jié)叫作“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guān)于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dāng)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fā)現(xiàn)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xiàn)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jié),“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lián)、放爆竹、吃年飯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家鄉(xiāng)農(nóng)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guān),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也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jié)做準備了。一般農(nóng)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蒸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xí)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黃紙等大年禮儀用品。年三十下午都要包餃子、洗菜、煮肉,以備正月待客之用。大年前兩天,家鄉(xiāng)不管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要“掃舍”,城里人叫打掃衛(wèi)生。家家房前屋后,屋里房頂,地面,墻壁,家具都要打掃,擦抹得干干凈凈。年三十早,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lián)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吃團年飯,團年飯根據(jù)不同的姓氏(據(jù)說遠古時候家鄉(xiāng)人煙稀少,周天子下令從異地遷居一部分人到此安居),有的是早晨吃,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晚上吃,那真叫一個“豐盛”。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到祖先墳前放鞭炮,燒紙錢,點油燈以祭祀先祖。之后,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以求來年平安順利。待到子時(相當(dāng)于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jù)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后,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風(fēng)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5-08
(經(jīng)典)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7-24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6-12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02-01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