礱的記憶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礱的記憶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日前到茶陵高隴的白龍村下鄉(xiāng),在一羅姓人家的墻角落看到一個物件,有兩個年輕人甚是奇怪,問是何物,我說:“別急,先讓大家猜個謎語玩玩!蔽衣龡l斯理地說了:“木匠篾匠合力打造,一推一拉搖頭晃腦,邊吃邊屙總是不飽,一日三餐功勞不小。”大家笑了,不用猜,答案肯定就是這東西。主人也笑了,的確,答案就是這東西,叫礱。
湘東茶鄉(xiāng)的糯米酒是比較有名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釀酒的習慣,釀酒先要把糯谷谷殼去掉變成糯米,這道程序就要靠礱來完成,俗稱“推米”,也叫“礱谷”。在礱之前,人們靠石臼,石臼就是用大石頭鑿成的園形坑洞,將糯谷適量倒入坑內,用木杵反復鼓搗,稻殼便與米粒剝離,這個過程叫“舂米”。相對于石臼,礱的效果與效率好多了,勞動強度大為減輕。當然,礱并不是為釀酒而制造的,它其實就是最原始的碾米機。
現(xiàn)在50歲上下的人對礱還是有記憶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礱還是最普遍的碾米工具,一般一個家族內或是幾個鄰里間都會共有一個礱。因為礱的作用十分重要,礱的制作也便顯得鄭重其事了,往往要選擇黃道吉日,放鞭炮接送師傅。
礱的結構,看上去并不復雜,但是,制作的程序和要求還是相當高的。整個過程大致分七個步驟:即備土、打礱盤、編礱圈、夯土、炒礱釘、釘八卦、加工造型等。
備土是很有講究的,要取山垅中特定部位呈金黃色的,無沙石粒,無腐殖質黏性好的純泥。挖取二三籮筐,晴天時攤開于干凈的曬谷坪上,曬干、搗碎、過篩備用。
備好了土再請木匠制作一個礱盤。礱盤并不復雜,就像在比較粗大的十字形座子上安放一個大木盆,只要大小適中并且結實牢靠就行,當然,為求美觀也得打磨拋光才好。
礱盤打好后就在礱盤中心編織礱圈,礱圈的經(jīng)蔑要嵌入礱盤底板以求穩(wěn)固。一般要選擇三年以上生的楠竹,織成約高七十公分、直徑六十公分的圓圈。
接著是夯土。師傅將備好的泥粉倒在干凈的地板上,參合適量石灰粉,用口噴清水濕潤,攪拌均勻。當達到一捏成團,一搓變粉時,便成了。再用木杵先夯下座的礱泥,添一層,夯一層,直到超過礱圈三公分左右為止。接著,將上座礱圈反扣在平整的地板上,在礱手的兩端下面墊上磚,礱圈的下方放置搗碎的圓錐形磚土,再將杉木板制作的約二十公分見方,十五公分高的方框連接在礱手的正中部位,這時便可以倒入礱泥,直到夯結實為止。
夯完土就是炒礱釘了。礱釘一般是以鑿樹或檀樹等細葉木質緊致的木料,約長七公分,寬二至五公分,厚半公分。在大鐵鍋中倒入適量細沙粒,用文火燒炒,待沙粒發(fā)燙時,將削制好的礱釘片放進鍋中一起連續(xù)翻炒,炒到礱釘片呈赤褐色且冒出香氣時起鍋,篩去沙粒,礱釘片則放置大盆籃中攤涼。炒過的礱釘可增加硬度和韌性,礱谷時更耐磨。
釘?shù)a釘?shù)臅r候到了。師傅在打磨平滑的兩座礱的正面,用鉛筆畫好八卦線條,由內圓向外圓成直線輻射,就像一把把扇子擺在圓心的周圍。按線位釘木片,其木片不可全釘入礱泥中,應留出泥面近三公分,然后撒上礱泥粉,撒一層用工具在礱釘?shù)拈g隙錘打結實,直到嵌入的礱泥與礱釘基本持平。這礱釘距礱心約十公分,離礱圈邊約三公分,靠里行路少,靠外行路多,圖似八卦,也算是暗藏玄機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加工造型。上座礱,要將有礱釘?shù)囊幻娓某路牌剑训a手上面的`礱泥用鏟子鏟成一個光滑的鍋底形,便于放置稻谷。礱手下面方框內的礱泥則用鑿子清除,便于讓稻谷隨著上座礱按順時針旋轉時,有規(guī)律地流入八卦槽中碾壓脫殼。此外,兩座礱的八卦邊緣,要將礱泥削壓成光滑的圓斜狀,既美觀,又便于流出米粒與谷殼。
最后,將上座礱抬上去,讓礱手中央的圓孔穿入下座的礱心棍,便合成整座新礱了。礱做成了還須做一個礱鼻鉤,礱鼻鉤的前端為七字形,下面裝一個鐵條,后端為丁字形,使用時,可將稻谷適量倒入上座礱的凹形中,并在樓板適當位置吊兩根等長的繩子拴住礱鼻鉤的后端以求省力,用礱鼻鉤前端的鐵條勾住礱手一端的圓孔中,按順時針方向用力推拉,那稻谷便會徐徐脫殼,連米帶糠流到下方的礱盤中。
俗話說:“世上三般苦,礱谷踏碓挖荒古;世上三般松,吃煙屙屎摳鼻公”可見礱谷不是一件輕易事。如今礱早已被現(xiàn)代化的機械取而代之,就像白龍這樣的山區(qū)村也只偶爾礱礱糯米以釀酒,打礱這項原本也很普遍的手工藝自然只是記憶中的風景了。
【礱的記憶作文】相關文章:
礱的記憶高中議論文05-29
記憶的記憶作文06-07
記憶中的記憶作文06-02
碎片記憶記憶作文01-06
心酸的記憶珍藏的記憶作文01-03
記憶 記憶作文300字04-06
描寫記憶的作文:軌道,記憶10-04
愛記憶作文:愛的記憶05-27
封存的記憶高中記憶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