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課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課
1、作文起步最重要
、、在作文起步時教師宜多鼓勵,少命題。讓學生大膽寫作,教師當慎重評點。這主要是做到讓學生“倘見為文之易,不見為文之難”,
②、在課外閱讀上不鼓勵看“作文馴,要看經典,看名著,看大作,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大作文觀,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為作文而作文”。有文獻表明,作文選在市場上暢銷,在學生“盛行”,這也正揭了語文教師不善教作文的短。在哈爾濱市第136中學,學生們紛紛反映老師的作文課講得“沒勁”,大家都不愛聽。還不如回家看“作文工具書”呢!
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不鼓勵模仿。劉錫慶指出:崇個性、重創(chuàng)新,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白魑摹迸c“創(chuàng)作”也有不同,但只是學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習作和發(fā)表的不同等,它們共同的都是寫作主體一種“物——意——文”的綜合、轉換:只不過小學生有小學生的綜合、轉換,中學生有中學生的綜合、轉換,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綜合、轉換而已。
因此,我們的作文起步教學,一方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起步時雖然要求低、慢,但引導學生走上“正道”之后,作文教學的步伐就會加快,會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不鼓勵學生模仿,尤其是教師明言指出學生可以模仿,劉錫慶教授已經把理由說得很充分了。
2、找準切入點,選一條好路,一條教師熟悉的路,“放手”讓學生自己走。
國內有許多這樣的做法。傳統(tǒng)的做法是強調學生寫日記,但日記的練習與學生學習作文同步的,還談不上有“引路”的問題。用看圖作文的形式來訓練學生寫話、寫段、寫文,再命題作文是以前語文教材作文教學內容的大致編排體系,可以說是將圖畫引入到作文中,以圖畫為學生作文引路。近年來,浙江鄭宏尖開展了“音響作文”,將聲音引入到作文中來;湘西民師附小(現(xiàn)海南)教師騰昭蓉更是開展了“童話引路”教改實驗并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明顯用童話來為學生作文引路。從看圖作文到童話引路的一次飛躍是,引導學生“上路”的由作文以外的角色(圖畫)變成了作文門內的角色(童話);此外,全國各地“故事引路”“科普引路”等實驗愈來愈多。筆者提倡以書信、新聞、剪報、兒童詩、古詩等來為學生引路。其實這種引路均是為了解放學生畏難情緒,讓學生學習作文的第一步走好!只有學生對學好作文有信心,才能積極地去學,才能學好。因此,每接收一個新班的第一堂作文課時,首先是要告訴學生作文并不難。“我手寫我口”,作文就是用筆說話嘛。你怎么說就怎么寫,怎么寫就怎么說。誰不會說話呀,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會寫文章,從而清除學生對作文高不可攀的恐懼感。
“引路”的實質是運用“先放后收”理論。北京師大中文系劉錫慶教授指出我們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放”得很不夠,而“收”得又過早、過苛!懊}”過多,“限制”過多;在“怎么寫”的問題上“框框”也不少;“批改”上改得過多、過死,不僅是做無用功,且極大地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始終未“放”,始終在“收”,收得過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思想、心靈都飛騰不起來。劉教授所說的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嚴重表現(xiàn)就是帶來心理障礙。因此,劉錫慶教授認為開始時要讓學生寫放膽文。寫放膽文的一種新嘗試就是“引路”,至于用什么來引,我想教師應當各有其法。機械地學習別人的方法不僅不一定切合現(xiàn)實情況,還會在整個作文教學圈子里形成“教有定法”的怪現(xiàn)象,是違背科學
拓展:老師的作文教學方法
1、“私藏”還是“發(fā)表”
《虎媽貓爸》里,茜茜有兩個作文本,給老師看的叫“作業(yè)”;給自己看的叫“心里話”。作文要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但心里話有隱私,不能給人看。悖論產生了:不寫心里話,不叫作文;寫了心里話,又要藏起來。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說話的根本目的是與人交流。作文的根本目的,是擁有另一個“與人交流”的方式。
很多學生,多年來只寫過一個叫“作業(yè)”的作文。沒有人告訴他們這個常識:作文在本質上是寫給別人看的,是要“與人交流”的。
作文和發(fā)表,不是婚姻關系,就是血緣關系。創(chuàng)建發(fā)表與交流的平臺,應成為作文教學的要事。
寫給別人看,獲得外在的肯定;寫給自己看,獲得內在的安寧。前者,是過程目標;后者,是終極目標。不必也不能,用終極目標來要求小學生。
發(fā)表,有功利的嫌疑。然而99%的人,一輩子都在功利中。功利不可怕,只要功利的方向正確。一個人只有經歷功利,才能超越功利。
寫了心里話,不給老師看,那是缺少心理安全。改善作文生態(tài),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心里話才會在作文里流淌。
2、“現(xiàn)用”還是“備用”
學生的作文里總缺了點什么,他們第一考慮的不是內心的情感,而是技術的運用。
內心有了不吐不快的沖動,情感的河流推著文字往外涌,那是最好的作文狀態(tài)。兒童期,突出現(xiàn)學現(xiàn)用技術,猶如洛欽斯的首因效應,以后很難丟開,F(xiàn)學現(xiàn)用,理科或行;語文要沉得住氣,學以備用。
可以“先寫后教、以寫定教”。一棵樹,順著生命內在的洪流,長出自己的模樣,園藝師再依據(jù)它的樣子作技術處理。寫后的“教”,不影響作文的情感傾吐。
“訓練”和“表達”可以分開。訓練課就是訓練,學生清楚那是“訓練”。作文課就是作文,不講技術,聽從內心情緒的召喚。當堂習得的技術,用在當下的作文里,我不主張。訓練所得的技術,應用在下次作文的不期然相遇里。
作文,情感第一,動力第二,技術第三!扒楦小背闪恕凹夹g”的奴隸,就像“人”成了“錢”的奴隸!爱斕昧暤谩薄皩W以致用”,助長了作文的“技術至上”。
巴金說,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丟失了情感,也就丟失了作文的魂魄。技術時代,尤要警惕。
3、“真話”還是“好話”
高年級孩子叛逆、懷疑,他們不滿丑陋、骯臟和缺陷,他們義憤填膺,直言不諱,不講分寸。成人普遍喜歡“真話不全說,說的全真話”,那是成人的智慧,也是成人的狡猾。
沒有人一拿起筆就“有選擇、有分寸地說真話”。學生必然會經歷沒有選擇、沒有分寸。然而教育時常剝奪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學生在作文上的表現(xiàn),可分四類:正才、奇才、鬼才、痞才。老師們普遍重視“正才”,斜視“奇才”,睨視“鬼才”,狠狠打擊“痞才”。哪知道今后叫得響的,也許是鬼才、痞才居多。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有一句很沒“分寸”的話:一個人越好,他犯的錯誤越多。說錯話、辦錯事,不只作文。不要對作文里的看法、說法、語調上綱上線,請記住,作者的名字叫“兒童”!
老師要向說真話、丑話的孩子致敬!
4、“多就”還是“多改”
老師們批作文,三圈兩畫,寥寥數(shù)語。當你批他馬虎,他會叫冤:“多就少改”,批作文的一大原則啊。
很懷念陳老師,他批的作文,到處紅線、紅圈、紅字,總批比我們的作文還長。今天,能有幾個學生懷有如此美好的回憶。不能不憂,“多就少改”,成了一些人偷懶的擋箭牌。
“多就少改”,要有個前提,老師愿改、會改,只因對象是兒童,不求完美,有意手下留情。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作文都如此。優(yōu)秀學生可“多改”,得了高分,不易自滿。后進學生,不宜“多改”。中等學生分情況:內斂的,可“少改”;張揚的,可“多改”;高分的,可“多改”;壓分的,可“少改”;送自信的,可“少改”,送本事的,可“多改”。
“多就”還是“多改”?看實效,靈活用。有一點能肯定,寫了作文,學生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那基本白忙活了。
5、“多寫”還是“精寫”
作文要多寫,寫多少算“多寫”?
大作文、小作文,一學期十五六次;單元考試、期中考試、考前作文,也有五六次,平均一周一篇。要求寫周記的,平均一周兩篇。——學生做到了,奇怪,作文卻沒什么變化。
一個月寫好1篇,比粗制濫造4篇要好。道理簡單。運動隊里,懶懶散散、吊兒郎當,一天練8次,不如練1次,練到熱汗直流、腰酸腿疼、咬牙切齒。追求數(shù)量往往犧牲質量。
我的學生,一周寫一篇,一學期下來,自己也看得出進步。奧秘在于,他們想在《班級作文周報》上發(fā)表一篇,須經過6次修改。修改如同和泥,反復揉捏,燒出的瓷器才均勻、光潔。馬馬虎虎寫6篇,不如認認真真寫1篇,竭盡全力改6次。
總在低水平重復,只會做“毛坯”。語文老師要有辦法使得學生想改、愿改、改不出來還想改。
6、“規(guī)范”還是“自由”
“寫話”的“話”與“說話”的“話”。平時說的話,是自己的話,不是老師的話,不是課文的話。平時說的話,東拉西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平時說的話,不一定連貫,會顛倒,會跳躍。
寫話,不求優(yōu)美、不求連貫、不求中心、不求正確,求什么?寫話的熱情。規(guī)范傷了熱情,也傷了自由。低年級老師?嗫谄判,句子要完整,關聯(lián)詞要完整,連詞要完整……到了高年級,“規(guī)范”反倒成了問題。
關聯(lián)詞是語言的“膠水”,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半個就用半個,學生卻非“完整使用”不可。連詞是語言的“拐杖”,幫你理清了順序,拐杖可以扔掉,學生卻扛著拐杖走。復句一般只要一個“我”,“我”的順序不一定在前,學生卻有幾個“我”,且一律在前。
母語的規(guī)范,每個人心里都有,這個“有”,是模糊的“有”。起步作文,要的正是它。一清晰、強化,反而會僵化。
做人而言,過度自由比過度規(guī)范可怕;作文而言,過度規(guī)范比過度自由可怕。
規(guī)范和自由的中間地帶叫語感。它無法教。承認教育達不到的地方,恰是教育的智慧。說到底,規(guī)范不難,難的是自由的靈動。
7、“虛構”還是“真實”
“虛構”和“虛假”,一張紙的兩面,間隔0.1毫米,造成兩個作文走向:一個朝向生命的光明,一個朝向無望的病態(tài)。
虛構,一種更高級、藝術的真實!袄蠋煟懿荒芫幰稽c啊?”那不是學生要用“虛構”表達“真實”,而是沒話了。
有人說,編故事,能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一虛構,想象力就開發(fā)了,那么想象力也太小兒科了。只有深度的寫作,才能開發(fā)想象力。虛構的真實,也不是簡單地看有沒有漏洞。如此虛構,只會制造出假話說得滴水不漏的高級說謊分子。
個別先“富”起來的學生,可以“虛構”。怎樣算先“富”了?已打好“真實”的底,明白用虛構寫出心中的真實。
默許或鼓勵學生編造內容,可能會害了學生。
8、“模仿”還是“創(chuàng)造”
“一興奮”就“一蹦三尺高”,“一皺眉”就“擰成個川字”,“一有汗”就“豆大”;“紅撲撲的臉蛋”就“像一個紅蘋果”,“開心”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介紹多個”就“有的、有的,還有的”……模仿過頭,那叫“災難”。
重復他人比重復自己更可惡。創(chuàng)造,保持永久熱情的好方法。千萬別說“小學生有什么創(chuàng)造力?”兒童是天生的詩人。沒有束縛,心理安全,作文情緒豐沛,兒童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就會汩汩地冒出來:
“他的眼睛特別小,睜著和閉著,沒有多大的區(qū)別!薄笆澜缟献钸b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俊凱就在我身旁,他卻不姓王”!爸宦牽┑囊宦暎覊合氯チ,關節(jié)處很疼很疼,啊,我終于體會到了難產的滋味”……
“天生的詩人”,上了三年學,卻成了“屎人”。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何況,作文的情感無法模仿,作文的看法無法模仿,心里長出來的,無法模仿。作文的模仿,要有兩個必要的前提:表達的情緒和作文的沖動。失去這兩點,就是冷漠的機器人。
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有三種關系:正相關、負相關、不相關。不識字的老爺爺,也時有驚人之語。作文,可以有“別人的影子”,而不是拿起筆“成了別人”。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丟失自己。
9、“先教”還是“后教”
作前指導,“先教”的代表;作后講評,“后教”的典型。
先教后寫,側重教材;先寫后教,側重學生作文。前者以本為本,后者以生為本。兩者選其一,后者為重。
“先教”,學生成了“指導”的奴隸,沒人“指導”便站不起來;“先教”,學生依葫蘆畫瓢,離了“葫蘆”,“瓢”也沒了。那是虛假繁榮。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真實。
教師不知作文教什么。我答,學生先寫,你仔細看作文,就知道教什么了。教師至少要用三年時間,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研讀學生的作文,作文的脈號清了、號準了,有行醫(yī)經驗了,才取得教的資格。
“后教”,則是檢測基本功練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方式。
10、“有技巧”還是“無技巧”
作文有沒有技巧?很多老師答有,很多作家答無。有“技巧”,屬“文字技巧”;無“技巧”,指的是“文心技巧”。
“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哪個更貼近作文本質?前者。作文教學老抱著“文字技巧”不放,因為文字技巧擺在紙上,文心技巧,則看不見、摸不著。
“文心技巧”怎么練?“發(fā)表意識”是核心。作文發(fā)表出來,催生發(fā)表意識;作文有人讀了,萌生讀者意識;讀者眼睛雪亮,作者不敢說假話;發(fā)表成就作文,“作文”成為“作品”。
心靈敏感力需要不斷開掘。引導學生不斷地“看”內心;經常面對自己內心的人,心靈會走出粗糙,走向輕盈、敏感。
現(xiàn)象思辨力需要小心栽培。思考的深度與獨特,決定了文字的深度與獨特。洪水可以淹沒村莊,也可以用來發(fā)電。與眾不同的思考力,有待開發(fā)。
丟掉“文心”,急迫地播種技巧,會擠掉孩子的激情和夢想。
【教師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課】相關文章:
如何上好小學生第一堂作文課10-10
如何上好高三英語作文課01-28
上好小學生第一堂作文課有哪些方法10-10
一堂作文課作文01-31
一堂作文課的教學反思12-01
一堂西瓜作文課作文01-07
一堂難忘的作文課小學作文12-01
一堂有趣的作文課小學作文01-12
一堂生動的作文課作文400字09-26
一堂西瓜作文課作文900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