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甕間畢卓的歷史典故
甕間畢卓:用來形容嗜酒成癖、醉酒如泥的人及其醉態(tài),或借指嗜酒。今天就給大家具體分享一下甕間畢卓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甕間畢卓
典出《世說新語·任誕》。
畢卓是西晉末年時人,他從少年時起就性格豁達(dá),曠達(dá)不羈,為人豪放。
太興年間,畢卓被晉元帝司馬睿任命為吏部侍郎。他生性愛好喝灑,常常因酒醉而耽誤公事,受到上司的批評。但他依然故我,不改舊習(xí)。
有一次,他的鄰居釀了一批好酒,酒熟之時,陣陣香味逸出,使畢卓垂涎不止,一心想去嘗嘗這新酒的好味道。但隔壁主人沒有請他去飲酒,他也無可奈何。
一天晚上,陣陣酒香隨風(fēng)飄至畢卓的房中,他再也熬不住了,便趁著夜色,來到鄰居盛放新酒甕的屋中,掰開酒甕,大口大口地飲起來。不多一會,就把一甕酒吃得精光,醉醺醺地躺在地上。
鄰居聽到盛放酒甕的屋中有異常的響聲,估計有人前來偷酒,立即帶人前往捉賊,他們看到一個偷酒賊醉臥在地上,便把他抓住,并用繩索捆綁起來。
第二天天亮后,鄰居準(zhǔn)備把偷酒賊送往官府究辦。詢問之后,才知是住在隔壁的吏部侍郎畢卓,馬上下令將畢卓松了綁。畢卓這時酒已醒了,滿臉歉然地說:
“貴鄰所釀新酒,味道實在太香。敝人實在忍不住,才夜入甕間盜飲,致歉,致歉!”
鄰居也是個好酒之人,且也久聞畢卓之名,便把畢卓引為酒中知己,說:
“鄙人也酷愛杯中之物。畢吏部如此好酒,真我輩中人。如蒙不棄,我倆設(shè)宴共飲如何?”
畢卓哪有不應(yīng)之理,當(dāng)即同意。于是鄰居在甕間之側(cè)設(shè)下酒席,和畢卓你一杯、我一杯地大飲起來。畢卓一直喝到酩酊大醉,才告辭離去。
畢卓到鄰居家偷酒喝的事傳開后,當(dāng)時人們便把畢卓謔稱為“甕間吏部”。
后來,“甕間畢卓”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嗜酒成癖、醉酒如泥的人及其醉態(tài),或借指嗜酒。
【甕間畢卓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抱甕老人09-18
抱甕老人的歷史典故06-13
畢歆與王朗的歷史典故01-27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8-11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9-23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