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歷史上四大妖姬的歷史典故
四大妖姬,是指中國古代四位著名的寵妃——妺喜、妲己、褒姒、驪姬。她們美若天仙,國色天香,妖媚動人,傾國傾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可謂是一代紅顏禍水,深得君王的寵愛。就連那一國之君為了她們無心朝政,甚至為她們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中國歷史上四大妖姬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中國歷史上四大妖姬的歷史典故
妺喜
妺喜,“妺”讀作“mò”,又名妺喜、妺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施部落酋長的妹妹,有施國公主,舉國最美的女子,姿色美艷動人。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姒履癸的寵妃。生卒暫不詳。據(jù)說,妺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后陸續(xù)出現(xiàn)商朝妲己,周代褒姒,春秋驪姬。
夏桀代有施氏(今山東省滕州市),有施氏是東方小國,國弱力薄,不敢與夏朝為敵,表示愿意稱臣納貢。夏桀乘勢凌人,不準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選了美女妺喜進獻請降。
夏桀見妺喜貌美,十分高興,遂罷兵帶妺喜回到王都斟鄩(今河南省偃師二里頭),妺喜見王都宮殿陳舊,很不高興,桀王為了討好妺喜,造傾宮,筑瑤臺,用玉石建造華貴的瓊室外瑤臺,以此作為離宮,終日飲宴淫樂,不理政事。據(jù)《列女傳·夏桀妺喜傳》載,桀“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妺喜于膝上,聽用其言”。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guī)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里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女子行丈夫心,佩戴官帽。史籍記載夏桀在建造其規(guī)模大到可以劃船的劃船時,首先下令處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諫臣子關隆逢,然后“邀請”三千名飲酒高手在擊鼓聲中下池暢飲,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因妺喜聽到撕扯絹帛的聲音就笑,而夏桀喜歡看見妺喜笑,于是為此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yè)時代初期,絲綢織造業(yè)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于暴殄天物。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獻了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漸漸冷落了妺喜。妺喜生恨,還暗地里為商湯送夏軍情。 夏滅,商湯并沒有感謝妺喜,而將妺喜和桀流于東海斃。
又一說,有施國國主為報仇,獻妺喜,做間諜。妺喜后與伊尹密謀將夏朝滅掉。所以,她也稱得上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間諜了!秶Z·晉語一》說:“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所以,古往今來,世人對妺喜之評不一而足。但,妺喜是一位傾國美人,并名列四大妖姬之一,卻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湯乘機起兵討夏,桀王于鳴條(今河南省封丘東)戰(zhàn)敗,挾妺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東南)之山一道死去。
妲己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斗馍癜瘛飞险f她艷如桃李,妖媚動人,是千年狐貍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荒淫誤國。周人滅商后,欲殺此妖姬,因妲己使媚術,兩個士兵砍不下手,姜子牙使用陸壓道君的斬仙飛刀才將其斬首
。此外根據(jù)正史的記載,是紂王征伐有蘇部落(今河南溫縣),俘獲到美艷的妲己為妾,紂王非常寵愛她,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與她酣飲作樂,更設炮烙之刑,使人裸體相逐,妲己于是大樂。到武王伐紂,斬妲己頭,懸在小白旗上示眾。
以上的種種記載及傳說,久已家喻戶曉,深植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挖掘出土許多殷商時期的遺物,其中的玉器,銅器,尤其是龜甲與獸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與“卜辭”,使得我們對周代以前歷史狀況的認識,遠較孔子、司馬遷當時所能接觸的資料為多時,才對妲己和紂王的真實面貌,有了接近事實的評估。
首先,“紂王”并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后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意思是“殘又損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會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臉上抹灰吧!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國王子辛,也叫“帝辛”。其次,帝辛暮年熱衷于聲色之娛與酒食之樂是事實,虐殺比干也有確切的記載,然而砍掉赤腳在冰上行走的人的腳,以及剖開孕婦的肚皮就有些難以令人置信了,特別是“唯婦人之言是聽“這一條罪狀,根本不切實際,因為商人頗重迷信,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來決定吉兇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確切記載的,妲己能夠影響的力量,實在微乎其微。
再說帝辛性情剛猛,好自用,不喜聽人擺布,妲己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侶,談不上言聽計從,干涉到商朝的政治策略;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寵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權力,何以有蘇氏的一族人,始終就沒有能夠得勢呢?妲己的惡名是周人宣傳的結果。
帝辛三十余歲嗣位,當時商朝開國已經(jīng)六百年了,國力雄厚。物阜民豐,帝辛血氣方剛,孔武有力,能手格猛獸,神勇冠絕一時,又能言善辯,還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剛愎自用,于是憑豐沛的國力與自己過剩的精力,大舉向東南方發(fā)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從而拓地無算,國威遠播。
他在位的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他又對有蘇部落發(fā)動進攻。這時他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征伐有蘇部落,載回的戰(zhàn)利品之一就是妲己,當時帝辛已經(jīng)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艾,骨肉婷勻,眉宇清秀,混身充滿了幾近爆炸性的火熱氣韻,迅速地在帝辛的內心深處,重新點燃起他生命的火焰。
當時的商朝,已經(jīng)從游牧社會進入農牧社會,十分迷信鬼神巫卜。為了酬神祭祀,時常載戰(zhàn)載舞,飲酒歡唱,甚至作長夜之飲,幾至醉死,宮廷如此,民間也是這樣。
妲己進入帝辛的生活領域時,正是商朝國力如月中天的時候,那時新的都城正在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淇縣)建造起來,四方的才智之士與工匠,也紛紛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熱鬧與繁榮。離宮別館,次第興筑;狗馬奇物,充盈宮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絲竹管弦漫天樂音,奇獸俊鳥遍植園中,從此戎馬一生的商紂王帝辛,終于在妲己這個小女人的導引下,寄情于聲色之中。
就在帝辛寵愛妲己時,在陜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漸發(fā)展壯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在古公時代,便有了東下圖商的企圖,《詩經(jīng)》中的《魯頌》中有這么一段;“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歧之陽,實始鎮(zhèn)商。”
再說帝辛性情剛猛,好自用,不喜聽人擺布,妲己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侶,談不上言聽計從,干涉到商朝的政治策略;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寵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權力,何以有蘇氏的一族人,始終就沒有能夠得勢呢?妲己的惡名是周人宣傳的結果。
帝辛三十余歲嗣位,當時商朝開國已經(jīng)六百年了,國力雄厚。物阜民豐,帝辛血氣方剛,孔武有力,能手格猛獸,神勇冠絕一時,又能言善辯,還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剛愎自用,于是憑豐沛的國力與自己過剩的精力,大舉向東南方發(fā)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從而拓地無算,國威遠播。
他在位的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他又對有蘇部落發(fā)動進攻。這時他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征伐有蘇部落,載回的戰(zhàn)利品之一就是妲己,當時帝辛已經(jīng)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艾,骨肉婷勻,眉宇清秀,混身充滿了幾近爆炸性的火熱氣韻,迅速地在帝辛的內心深處,重新點燃起他生命的火焰。
當時的商朝,已經(jīng)從游牧社會進入農牧社會,十分迷信鬼神巫卜。為了酬神祭祀,時常載戰(zhàn)載舞,飲酒歡唱,甚至作長夜之飲,幾至醉死,宮廷如此,民間也是這樣。
妲己進入帝辛的生活領域時,正是商朝國力如月中天的時候,那時新的都城正在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淇縣)建造起來,四方的才智之士與工匠,也紛紛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熱鬧與繁榮。離宮別館,次第興筑;狗馬奇物,充盈宮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絲竹管弦漫天樂音,奇獸俊鳥遍植園中,從此戎馬一生的商紂王帝辛,終于在妲己這個小女人的導引下,寄情于聲色之中。
就在帝辛寵愛妲己時,在陜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漸發(fā)展壯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在古公時代,便有了東下圖商的企圖,《詩經(jīng)》中的《魯頌》中有這么一段;“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歧之陽,實始鎮(zhèn)商。”
事實上對付強大的商朝,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一直傳到姬昌,力行仁政,國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才開始沿黃河東下,把觸角伸向商都朝歌。
姬昌也就是后世所稱的周文王,他的長子伯邑考曾因前往朝歌朝覲時,竟然感于妲己的美色,展開熱烈的追求行動,因而觸怒帝辛,把他剁成肉醬,做成肉餅,賜食姬昌,并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兩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們多方營救,并向帝辛納賄,才獲得釋放,種下了深仇大恨。
在往后的日子里,帝辛的臣子們似乎都刻意地在經(jīng)營東南一帶的廣大地區(qū),而忽略了雄踞兩北的周氏族,姬昌首先并吞了涇、渭平原上的密須、阮等部落;更越過黃河,征服了黎、刊等部落,黃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已望風歸附,周人的勢力漸漸威脅到商的中心地區(qū)。
周人的首都由歧地遷到渭南的豐邑(今陜西戶縣),一面整軍經(jīng)武,一面展開對帝辛的宣傳攻勢,重點放在污蔑妲己與丑化帝辛上。說妲己是一個驕奢淫逸的妖孽、心腸毒辣的蛇蝎美人;說帝辛好大喜功,不恤民命、殘酷昏淫的暴君,歸結到“唯婦言是用”的傀儡。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駕崩,由他的次子姬發(fā)繼位,他的第四個兒子姬旦(周公)有賢德,多才藝,對于政略的掌握和戰(zhàn)略的運用都十分嫻熟,爭取馬國、離間商朝君臣、爭取民心與鼓舞士氣,自封其二哥姬發(fā)為周武王,貶抑帝辛為商紂王,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狀,于是聯(lián)合天下諸侯,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進軍商朝的新都朝歌。
帝辛的哥哥微子衍率領一批東南靈人組成的軍隊,把周武王的聯(lián)軍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縣),周人望見商軍整齊的陣容和精良的裝備,先是為之膽怯不已,想不到這些夷人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嘩變,周人居然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帝辛眼看大勢已去,舉火自焚而死。
據(jù)司馬遷的說法是:紂王自焚而死,妲己為周武王所殺。另外《世說新語》中引孔融的話說,周師進入朝歌以后,妲己為周公所得,后來成為周公的侍姬,這可以從周師進入朝歌以后,再也沒有貶抑妲己的話語,得到一些側面的證實。
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滅掉商朝,是基于政治發(fā)展與私人仇恨所產生的態(tài)度,丑化妲己只是一種政治手段。商朝的滅亡是因為大力經(jīng)營東南,重心已經(jīng)轉往長江下游地區(qū),使得中原一帶空虛,周人才得以乘機蹈隙,硬是把商朝的亡國,推到一個女人身上,就常識的觀點看,也是很難使人茍同的。頂多只是蘇妲己入宮以后,由于爭寵而與其他的妃嬪引起紛爭,那些失寵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紂王與諸侯小國之間的沖突而已;如果硬要說蘇妲己是亡國的禍水,未免太高估了她啊!妲己之所以留下如此惡名,是因為周人懷恨紂王而宣傳的。理由是:據(jù)現(xiàn)有的甲骨文獻中,未有記載妲己惡行的篇章,只有紂王惡行的記錄。所以妲己只是紂王晚年的伴侶,并無任何惡行。
褒姒
褒姒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yǎng),在褒國(今陜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亦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yǎng)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而且更加艷麗迷人,傾國傾城.周幽王發(fā)出重賞,誰能誘發(fā)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后并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fā)現(xiàn)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于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亦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驪姬
驪姬(春秋),生不詳,死于前650年,山西人,春秋時代驪戎(今陜西省臨潼縣)國君的女兒,有姿色,攻心計。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晉獻公姬詭諸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并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驪姬傾晉"。
《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論俠》:“ 晉獻公有子三人,長曰申生,次曰重耳 ,次曰夷吾。獻公聽驪姬之譖,申生自殺,重耳奔翟國, 夷吾守屈城 。”
公元前663年(晉獻公十五年),晉國打敗驪戎,驪戎求和,以國君的兩個女兒各親,長女驪姬,生了個兒子,名叫奚齊,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以美色取得了晉獻公的專寵,奸狡詭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的信任,參與朝政,晉獻公立驪姬為夫人,封少姬為次妃,驪姬還想進一步廢去太子申生,立奚齊為太子,
晉獻公有個寵愛的戲子叫小施,和驪姬有私情,驪姬問小施說:“我要立奚齊為太子,就是擔心申生、重耳、夷吾諸公子反對
怎么辦呢?”小施說:“把他們早點安排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jīng)到頂點了,這樣就會輕慢國君的心;如此,則不難對付,”并建議先從太子申生下手,
驪姬又買通晉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們對晉獻公說:“曲沃(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北)這個地方,是晉國祖廟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鎮(zhèn)守,蒲城(今山西省呂梁縣)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樓縣東南),是邊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別防守。”獻公中計,只留下奚齊與卓子二人在身邊,以伺機廢立,史稱“二五害晉”,小施教驪姬半夜三更在獻公面前哭訴說:“我聽說,申生很會收買人心,恐怕要對您行兇,奪取王位,”獻公說:“哪會愛他的百姓,卻不愛他自己的父親呢?”驪姬知道獻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謀,有一天太子申生從曲沃送來一塊祭肉給晉獻公,驪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鴆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誣重耳、夷吾也參加申生的陰謀,把兩位公子也逼到狄國和梁國去了,驪姬見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逼獻公立奚齊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晉獻公二十六年),獻公死,奚齊繼立,被晉大夫里克等殺死,立公子夷吾為晉惠公,公元前650年,驪姬誣害太子罪跡暴露,被殺死。
另有“驪姬夜哭”的典故,指無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驪姬勸晉獻公召回太子。太子見過晉獻公后去拜見驪姬。驪姬請?zhí)映燥,言談甚歡。第二天,太子入宮謝恩,驪姬又請他吃飯。當晚驪姬向晉獻公哭訴,說太子調戲她,還說了"我父親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了"這樣的話。又說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動物園交游,讓獻公在臺上觀察。
第二天,驪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驪姬先在頭發(fā)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頭發(fā)旁邊。驪姬說:“太子您可不可以幫我趕走它們呢?”太子從她的身后用袖子趕走蜜蜂蝴蝶。晉獻公看見了,以為調戲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氣,馬上就想把太子給殺了。驪姬跪下來懇求說:“我叫太子回來,他卻被殺,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宮里的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晉獻公就把太子趕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機廢掉他。到最后,申生身背惡名,無法洗雪,自縊而死。
晉國驪姬之亂
太子申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是驪姬陰謀詭計的犧牲品,同時也是他所信奉的觀念的犧牲品:既已知道罪魁禍手是誰,卻為父親的“幸福”而不愿揭露;出逃本可以成為一條出路,卻以自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這種悲劇性的人物多半只能在古代注重孝慈、仁義的氛圍中才能找到,他們把自己所信奉的道德準則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寧可自己含冤而亡,也不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損于應當忠孝的對象。站在他們的立場之上,絕對不可能想到以牙還牙、以惡報惡,剩下的就只有以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
這樣的行為雖然在今日不足以仿效,但其精神恐怕不應當過時;危難時刻想著他人,甘愿為他人作出犧牲。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所付出的犧牲,應當是有價值的,像申生為之犧牲的對象,在我們看來肯定是不值得的。實際上,他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完全可以既避過陷害,使搞陰謀者得到應有的 懲罰,又以此來表明對父王的忠誠。
申生的悲劇使我們再次領悟到,心地過分善良純潔,在一個充滿邪惡的世界之中,往往會成為邪惡的祭品。惡的力量無害,這 尚可以理解;而當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了惡在向我們進攻時,是不應當向它讓步和妥協(xié)的。有時候,可以正面地、理直氣壯地、大膽地反抗惡,有時候則可以憑智慧設法躲開惡,申生的兩個兄弟 ——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正是這樣做的。
他們兩人比申生聰明的地方,在于明知自己沒有過錯,就完全沒有必要代人受過,沒有必要去做替罪羊,更沒有必要自動成為陰謀詭計的犧牲品。既然父王的命令不能違抗,逃跑總是可以的。再說,他們倆固執(zhí)己見,也未執(zhí)迷不悟,聽從了別人善意的勸告,在災禍臨頭時注意保護自己。
公子重耳日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自然同他善 于隨機應變,不固守陳腐之見有很大關系。這使我們想到一條最 實際的生存法則:適者生存。
為理想、真理、道義獻身,固然可敬、高尚,值得贊頌。在沒有理想、真理、道義可以獻身之時,保存自己,認清身處的環(huán)境,從中得到自己應當?shù)玫降臇|西,的確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在人們?yōu)榱爽F(xiàn)實利益而互相傾軋、勾心斗角的春秋時代,很難說有什么值得為之奮斗的崇高目標,在混亂紛爭之中如何保護自己, 是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霸王”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大概正是認清了時勢,并能積極主動地適應時勢,從而成為強者。
強者不僅僅是善于適應環(huán)境,善于保存自己,同時也善于競爭,善于把握進取和退守的時機,該進則進,該退則退,不放過 任何一次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這個法則,不僅在春秋諸霸的紛 爭中得到了證明,恐怕也應當說是由社會本身的發(fā)展所決定了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社會中的人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