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的歷史典故
導語: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音:牙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音:畢案),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赑屃(音:畢戲),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的歷史典故,歡迎查閱與借鑒,謝謝。
“龍生九子”的歷史典故
龍生九子的一個版本
北京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尤其是皇家建筑最集中的地方。這些傳統(tǒng)建筑如:宮廷、廟宇和樓、臺、亭、閣等屋角的飛檐,裝飾非常精美。飛檐上坐立著用琉璃燒制的或黃或綠的一個龍頭和數(shù)目不等的龍子。
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音:牙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音:畢案),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赑屃(音:畢戲),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龍子傳說還得從劉伯溫說起
龍子和龍一樣,也是不斷發(fā)展、沿革逐漸形成的。雖然有關龍子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龍子的昆仲數(shù)目是取得共識的,即龍有九個兒子,龍承九子,子子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但它們怎么會留在人間各司一職,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這還要從劉伯溫說起。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zhàn)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并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zhàn)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fā)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赑屃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圣德碑乃記載“真龍?zhí)熳?rdquo;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zhèn)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fā)誓永不現(xiàn)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后,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龍生九子的又一個版本
老大赑屃,就是我們常說的“王八馱石碑”。
老二鴟吻,能吞萬物,負責看護房屋建筑橫脊,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吞脊獸(屋頂兩邊的大獸)。
老三椒圖,面目猙獰,負責看守門戶,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門上口銜鐵環(huán)的神獸。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被用做避火神獸,放在重要建筑門前。
老五睚眥,能吞兵器,負責看護天下兵器,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刀劍的吞口獸。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排水獸。
老七嘲鳳,飛檐走壁,負責警衛(wèi)工作,就是現(xiàn)在所見到的屋頂翹角上的小獸。
老八蒲牢,聲音洪亮能傳千里,負責報時,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鐘上獸鈕。
老九囚牛,能通萬物之言,辨別聲音,因此被放在了樂器的頭部,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樂器獸頭。
【“龍生九子”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12-11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9-23
「歷史典故」08-11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