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時(shí)間:2023-06-29 13:35:54 澤濱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典故吧,要準(zhǔn)確理解有關(guān)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cuò),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dá),你知道都有哪些經(jīng)典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1

          1.成仁之美《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不發(fā)掘別人的缺陷,反會(huì)表揚(yáng)別人的優(yōu)點(diǎn)和善行,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成全別人的壞事。)

          2.風(fēng)行草偃《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風(fēng),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風(fēng)加諸于草上,草必定會(huì)隨風(fēng)仆倒。)

          3.怨天尤人《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對(duì)我苛薄,也不責(zé)怪別人不能體諒我。)

          4.以友輔仁《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君子交友以詩書、禮樂的修養(yǎng)做為朋友情誼的基礎(chǔ)。以朋友的學(xué)問道德作為自己的榜樣。)

          5. 六尺之孤 《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應(yīng)該達(dá)到這種地步,把年幼的孤兒托附給你,而你能使對(duì)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6.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追溯過去并研討當(dāng)時(shí)的情狀,作為發(fā)掘?qū)硇滤枷、新方式的基石?/p>

          7.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立志成為偉大人物,應(yīng)避免自己變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單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 《論語.為政》與人交際應(yīng)酬,應(yīng)該一視同仁公正無私,不偏袒一方或結(jié)成黨派樹立敵人。

          9.見義勇為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被利益所誘感或?yàn)楸Wo(hù)自己而畏縮不前是沒有勇氣的人。)

          10.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對(duì)于己經(jīng)成為過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說些悔不當(dāng)初的話。

          11.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遇到困惑難解的事情,恭敬地請(qǐng)教比自己年輕或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并不是不件可恥的事。

          12.聞一知十 《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形容顏回十分地聰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質(zhì)彬彬 《論語.雍也》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養(yǎng)的文彩與天生樸 素的本質(zhì),兩相調(diào)和適當(dāng)?shù)娜,才是名符其?shí)的君子。)

          14.先難后獲《論語.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總比別人先嘗苦頭,而對(duì)于應(yīng)得的利益從不斤斤計(jì)較,這便是仁者的風(fēng)度。

          15.知者樂水《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tài),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16.仁者樂山《論語.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萬古堅(jiān)貞,絕不因一時(shí)的利害和榮辱,而動(dòng)搖自己的意志。

          17.行不由徑《論語.雍也》選擇快捷方式的人,往往因操之過急而走頭無路。

          18.簞食瓢飲《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形容顏回飲食簡單安貧樂道。)

          19.任重道遠(yuǎn)《論語.泰伯》背負(fù)沉重使命,邁向遙不可及的旅程,以貫徹仁道作為自己終身的任務(wù)。

          20.后生可畏《論語.子罕》年輕人只要肯發(fā)憤苦讀努力工作,將來的前途無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21.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shí)者,有矣夫!(幼苗雖然發(fā)芽,不抽穗不開花,有的雖已抽穗但卻不結(jié)果實(shí)。喻人人稱其神童的人,長大成人后,可能變得平庸無能)

          22.功虧一簣《論語.子罕》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籠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23.過猶不及《論語.先進(jìn)》道理應(yīng)該力求中庸,不偏不倚,過與不及,同樣不合理。

          24.非禮勿視《論語.顏淵》對(duì)待沒有禮貌的人,應(yīng)當(dāng)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適應(yīng)了非禮的事,便會(huì)漸漸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25.克己復(fù)禮《論語.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盡力克服私欲的誘惑,放棄以自己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適度與社會(huì)民眾的精神合一,這就是實(shí)踐仁道的善政

          26.暴虎憑河 《論語.述而》暴虎憑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赤手空拳與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這種胡作非為有勇無謀的人同進(jìn)同出。

          27.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用一個(gè)四角形作譬喻,列舉一個(gè)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個(gè)角的人,我是沒有興趣再教導(dǎo)他了。)

          28.巧言令色 《論語.學(xué)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口頭上說些甜言蜜語奉承諂媚的話,是缺乏德性修養(yǎng)的人。

          29.過勿憚改 《論語.學(xué)而》賢者勇于認(rèn)錯(cuò)勇于改進(jìn),并時(shí)時(shí)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過錯(cuò)。

          30.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十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孔子言他三十歲的時(shí)候,不論在精神或物質(zhì)上都能獨(dú)立自主,且合乎禮節(jié)的要求。)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2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jié)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常用來比喻做事情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么事也不關(guān)心。

          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釋:北辰:北極星;共:音拱,環(huán)繞。北極星高懸不動(dòng),群星四面環(huán)繞。舊時(shí)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huì)歸附。后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出處:《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釋:搞幫派,但是不團(tuán)結(jié)。結(jié)黨營私。

          出處:《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屏氣凝神

          解釋: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huì)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出處:《論語·鄉(xiāng)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6.博施濟(jì)眾

          解釋: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jì)。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可謂仁乎?”

          7.博文約禮

          解釋:廣求學(xué)問,恪守禮法。

          出處:《論語·雍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恥下問

          解釋:不把向?qū)W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qǐng)教當(dāng)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xué)。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9.不得其死

          解釋: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duì)惡人的詛咒。

          出處:《論語·先進(jìn)》“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不亦樂乎

          解釋:原意是“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xiàn)用來表示程度極深。

          出處:《論語·學(xué)而》“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解釋:不擔(dān)任某職務(wù),就不去過問某職務(wù)范圍內(nèi)的事。

          出處:《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察言觀色

          解釋: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出處:《論語·顏淵》“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志士仁人

          解釋: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15.成人之美

          解釋: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6.從心所欲

          解釋: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處:《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7.大動(dòng)干戈

          解釋: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guī)模地進(jìn)行戰(zhàn)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dòng)干戈于邦內(nèi)!

          18.待價(jià)而沽

          解釋:沽:賣。等有了好價(jià)錢才賣。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機(jī)會(huì)才肯出仕效力。也比喻某些人將自己當(dāng)商品,等待高價(jià)出售(含諷剌義)。

          出處:《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19.簞食瓢飲

          解釋:一簞食,一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0.當(dāng)仁不讓

          解釋: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dòng)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當(dāng)仁,不讓于師。”

          21.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2.道聽途說

          解釋: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3. 惡衣惡食

          解釋: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處:《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shí)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5.發(fā)憤忘食

          解釋:努力學(xué)習(xí)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6.犯上作亂

          解釋:犯:干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出處:《論語·學(xué)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7.肥馬輕裘

          解釋: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28.斐然成章

          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29.分崩離析

          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tuán)分裂瓦解。

          出處:《論語·季氏》“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30.父母之邦

          解釋:指祖國。

          出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 3

          1.剛毅木訥

          解釋:剛:堅(jiān)強(qiáng);毅:果決;木:質(zhì)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jǐn)慎?鬃臃Q頌人的四種品質(zhì)。

          出處:《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

          2.割雞焉用牛刀

          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3.各不相謀

          解釋:謀:商量,計(jì)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4.恭而有禮

          解釋:恭:恭敬;禮:禮節(jié)。恭敬又有禮節(jié)。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異端

          解釋:指鉆研和實(shí)行儒家以外的主張,也指斥責(zé)異端。

          出處:《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7.過猶不及

          解釋:過:過分;猶:象;不及:達(dá)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jìn)》“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8.怪力亂神

          解釋: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出處:《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9.后生可畏

          解釋:后生:年輕人,后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處:《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解釋:患:憂患,擔(dān)心。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duì)個(gè)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11.誨人不倦

          解釋: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不念舊惡

          解釋:念:記在心上。不計(jì)較過去的怨仇。

          出處:《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3.見義勇為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既往不咎

          解釋:咎:責(zé)怪。原指已經(jīng)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zé)怪了。現(xiàn)指對(duì)以往的過錯(cuò)不再責(zé)備。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16.見賢思齊

          解釋:賢:德才兼?zhèn)涞娜;齊:相等。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7.盡善盡美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jīng)]有一點(diǎn)缺點(diǎn)。

          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18.敬而遠(yuǎn)之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shí)際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處:《論語·雍也》“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

          19.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0.侃侃訚訚

          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出處:《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21.空空如也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F(xiàn)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論語·子罕》“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22.巧言令色

          解釋: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出處:《論語·學(xué)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2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處:《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24.樂以忘憂

          解釋: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處:《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25.樂在其中

          解釋: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處:《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6.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7.苗而不秀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zhì),卻沒有成就。

          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shí)者有矣夫!”

          28.敏而好學(xué)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xué)。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

          出處:《論語·學(xué)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0.鳴鼓而攻之

          解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zé)或聲討。

          出處:《論語·先進(jìn)》“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來自《論語》的30個(gè)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9-14

        關(guān)于《論語》的50個(gè)歷史典故08-13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典故」08-11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的典故05-22

        歷史典故05-20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