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歷史典故

        時間:2023-06-23 18:45:21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集合14篇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

          中華上下五千年,產(chǎn)生了無數(shù)歷史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酒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集合14篇

          1、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guān)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在家宴后,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說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fā)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升平公主應(yīng)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jié)果被升平公主嚴詞拒絕并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藥,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臥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diào)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nèi)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jié)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飛。這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jié)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lǐng)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因為是戲說,大路談及的上述酒局,未必都在歷史上真實發(fā)生過。其實歷史上的著名酒局還有很多,如秦趙澠池之會、東晉蘭亭會、韓熙載夜宴、關(guān)云長的單刀會、初唐騰王閣壽筵、明朝五女拜壽家宴、座山雕的百雞宴等等等等,這篇文字尚不及萬一。酒后涂鴉,各位原不必當真。自古以來,不可因酒廢事,才是正途。

          2、九匠起源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禹奉舜之命率領(lǐng)民眾,利用聰明才智,耗盡心血與體力,完成治水大業(yè),隨后舜禪位于禹,大禹將全國分為九州,并選用能工巧匠鑄造九鼎,問鼎中原,隨有了大禹治水分九州,九州定天下的美談。

          大禹重新將天下規(guī)劃為九個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用于祭祀盛典,期間,儀狄奉大禹之命,在九州遍尋天下最美之酒,而終不可得,于是儀狄在九個州各選擇一位最優(yōu)秀的釀酒匠師,九位匠師獨具匠心,九匠之心于一心,終釀造出一款絕世美酒,進獻給禹品嘗,禹飲用之后,備感味道甚是甘甜醇美,大悅,隨賜封這款酒為“九匠酒”。

          啟建立夏朝后,九匠酒獨特而復(fù)雜的釀造工藝開始流傳于民間,在歷史的長河中九匠酒獨特的釀造工藝逐漸失傳。

          1996年,金醬酒業(yè)傳承中國匠人精神,探訪華夏各處釀酒圣地,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追尋九匠酒獨特的釀造工藝與方法,運用傳統(tǒng)釀酒工藝,結(jié)合現(xiàn)代技術(shù),古法今用,匠法傳承,經(jīng)過多位釀酒師的匠心釀造和調(diào)酒師的反復(fù)勾調(diào),最終追本溯源地恢復(fù)了歷史上失傳已久的“九匠醬酒”。

          3、長安酒會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么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當年讀杜甫的詩,最喜歡的一首就是《飲中八仙歌》。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詩里獨獨最喜歡這一首?原因只有兩個字:熱鬧。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tài)各異,活靈活現(xiàn)。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堅信他們必聚在一起飲過酒,而且還不只一次,當然參與者可能還有些其他人。這種聚會,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也可能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傊,如果你不能證明他們沒在一起過,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說法,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次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詩把這種場面記錄下來并傳于后世。

          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wù),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圣,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jié)束,再來十壇……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況描述)

          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會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四仙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張旭: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4、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nèi)容之一,曹操劉備二人此次雙龍會,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劉備歸附曹操后,每日在許昌的府邸里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劉備乃當時豪杰,雖手下將不過關(guān)張,兵不過三千(當時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義著于四!!度龂尽防镎f劉備“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lǐng)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而是領(lǐng)袖群倫的將將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識天下英雄,當然對劉備有很透徹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和政治表態(tài)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問劉備:“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jīng)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后院,說:“玄德學圃不易!眲洳欧畔滦膩。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么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里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jiān)視對方行蹤,都是權(quán)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云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xiàn)。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辈懿賹嵞瞬皇莱龅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薄o@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里,什么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shù)、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yīng)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準,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眲淅^續(xù)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后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辈懿傩χf:“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nèi)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yīng)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tài),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yīng)變,進退自如,也表現(xiàn)出了一世豪杰所應(yīng)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5、鴻門宴

          話說項羽不喜劉邦先占關(guān)中,又聽說劉邦欲在關(guān)中稱王后,更是大怒。謀士范增識見不凡,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年在山東一帶時,“貪于財貨,好美姬”,活脫脫一暴發(fā)戶的形象,不足為慮。而目前在關(guān)中,劉邦“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認為劉邦已有“天子氣”,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則后患無窮。

          在張良和項莊的暗地斡旋下,項羽沒有立即攻打劉邦,而是擺下了一桌酒席宴請劉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fā)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云際會,楚漢群雄龍驤虎步,聚于新豐鴻門。

          這鴻門宴簡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現(xiàn)代電影。太史公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史記》在細節(jié)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從項羽和劉邦的出場、退場,到席間各種人物的.對話、神情、動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huán)生,劉邦屢屢處于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歷史上對鴻門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說。

          第一起,是“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連暗示項羽下令殺劉邦,氣氛極為緊張。結(jié)果“項王默然不應(yīng)”。二起是范增見原定計劃無法執(zhí)行,于是叫項莊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三起是樊噲撞倒守門衛(wèi)士而入帳,“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這樊噲簡直就是一巨靈神模樣,樊噲闖帳要比戲里的春草闖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噲后來說了番慷慨激昂的話,對項羽予以斥責,說的項羽“未有以應(yīng)”。這時情節(jié)發(fā)展到高潮,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有三起,必有三落。劉邦的絕處逢生,全在這三落之中。一落是項莊舞劍,本來意在沛公,不想項伯出面與之對舞,救了劉邦。二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這個時候項羽還“英雄識英雄,猛將愛猛將”呢。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后心里慚愧,還給樊噲賜了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而逃席而遠遁。

          如果歷史真是一場戲,如果大路是這場戲的導(dǎo)演,大路寧愿在這場酒局的結(jié)尾處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雙姝對舞,必然美不勝收。然而,成王敗寇這種政治博弈向來兇險無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

          6、群英會

          朋友們還記得中學課本里學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吧?

          卻說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干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干打扮得象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干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干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周瑜直接了當:“子翼辛苦,難道是為曹操做說客嗎?”蔣干立刻裝作很“愕然”的樣子,說:“你我分別那么久,我特來和你來敘舊,怎么能說是當說客呢?”周瑜笑著說:“雖然比不上師曠那么聰慧,但聞弦歌而知雅意啊!笔Y干裝作很惱怒的樣子,說:“閣下待故人若此,我當告退!”蔣干心說,老同學了你還跟我來這一套,于是他裝作很有性格的樣子,轉(zhuǎn)身就要走,被周瑜攔住。

          之后周瑜大擺筵席,并禁止在席間談?wù)摬懿倥c東吳軍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領(lǐng)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說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接著周瑜領(lǐng)蔣干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周瑜裝醉大笑道:“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yè)時,不曾望有今日!笔Y干說:“以老兄高才,實不為過!辫だY干的手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fù)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干面如土色。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蔣干被老同學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游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這時他忽然擔心起來,責備自己當時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話說的那么滿,現(xiàn)在回去怎么也得有個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總得有點收獲回去。于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后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lǐng)蔡瑁、張允。

          說到底蔣干原本想拉老同學下水,想踩著老同學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沒想到反過來讓老同學周瑜給自己放了把鴿子。商場里還有個說法就是“殺熟”,你總是老同學長老同學短的掛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滅你一道也說不過去。于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shù)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這赤壁之戰(zhàn),蔣干也算為東吳立了件大功。

          本來長相有點仙風道骨的蔣干,后來在戲里成了鼻梁上貼了塊白膏藥的角色,人也變得鼠里鼠氣的。這一切,都是讓他那個老同學害的。反過來,他的老同學周瑜,在酒局中表現(xiàn)出非凡的氣魄、風度和智謀,這次群英會酒局,也就成為千古佳話。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2

          典出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蘇軾·題蕭子云書》:“唐太宗評蕭子云書曰:‘行行如紆春蚓,字字若綰秋蛇。’今觀其遺跡,信虛得名耳!

          《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絕五首之四》:“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清吳曼云·江鄉(xiāng)節(jié)物詞·小序》:詩云:“研將朱墨任鴉涂,‘春蚓秋蛇’認得無?”

          《晉書王羲之傳》評江南梁蕭子云之書法,雖名揚江南,但其書法柔弱無力,缺豪邁之氣。字體猶如春天之蚯蚓,秋天之蛇無異!短K軾題蕭子云書》中有錄唐太宗觀子云遺跡之語,與《晉書》所言,大致相同。

          亦作“秋蛇春蚓”!端巍ぬK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秋蛇春蚓’久相雜,野騖家雞定誰美!

          亦作“春蛇秋蚓”。《明宋濂史書會要序》:“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

          “春蚓秋蛇”。原指彎彎曲曲,似蚯蚓與蛇爬行之遺跡。后喻書法柔弱,缺乏骨力,字體拙劣,婉曲無狀,常用此語。

          誤會

          “春蚓秋蛇”典出李世民《晉書·王羲之傳論》,文曰:“(蕭)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臥王蒙于紙中,坐徐偃于筆下。雖禿千兔之翰,聚無一毫之筋;窮萬谷之皮,斂無半分之骨。以茲播美,非其濫名邪?”蕭子云是蕭梁時代著名的書法家(按:其草書等今已不得見,惟小楷賴《閣帖》以傳,見附圖),李世民認為他的字縈綰無狀,缺筋少骨,如同“春蚓秋蛇”。

          李世民論書以骨力為尚,嘗云:“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保ā稓v代書法論文選》輯,120頁)而蕭梁書家多以王獻之的流美書風為楷模,“字書工者率以纖勁清媚者為佳”(馬宗霍《書林藻鑒》卷七引歐陽修語)。蕭子云亦不例外,他在上梁武帝《論書啟》中說:“臣昔不能拔賞,隨世所貴,規(guī)模子敬(王獻之),多所歷年!彪m然他也說到自己“始變子敬,專法元常(鐘繇)”,但事實上“晚節(jié)所變,乃右軍(王羲之)年少時法也”(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第十九》“梁氏秘閣”條),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審美趣味。蕭氏以柔美為主要特征的書法風格與李世民以骨力為主的書學祈尚相去甚遠,遂招致李氏惡評。

          由于李世民的這段話中已經(jīng)包含了對“春蚓秋蛇”的解釋,所以,并沒有給后人的理解和運用帶來困難。宋·姜夔《續(xù)書譜·草書》:“唐太宗云:‘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瘣簾o骨也!庇痔K軾《東坡題跋》卷四《題蕭子云書》:“唐太宗評蕭子云書云:‘行行如紆春蚓,字字若綰秋蛇!裼^其遺跡,信虛得名耳。”又《蘇軾詩集》卷十五《和孔密州五絕·和流杯石上草書小詩》:“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庇帧短K軾詩集》卷二十九《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其一》:“秋蛇春蚓久相雜,野鶩家雞定誰美!庇置鳌ぺw宧光《寒山帚談·學力三》:“字法惡無骨!稌鵂睢吩疲骸行腥艨M春蚓,字字若綰秋蛇!酥骺筒环侄!庇智濉に尾堋稌s言·論草書》:“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屬十數(shù)字而不斷,縈結(jié)如游絲一片,乃不善學者之大弊也!庇智濉ひε渲小稌鴮W拾遺》:“凡作草,不得一概盤紆……不然則春蚓秋蛇而已!彼月式韵薅ㄔ凇翱M繞”和(或)“無骨”的含義上。

          此外,有論者對“春蚓秋蛇”作了字面上的改動,本義不失。明·范欽《天一閣集》:“邇年陳、方、楊、馬草書視解大紳、沈文明、張汝弼尤怪誕,乃攘臂馳騖,說者以病丐偷兒、僵蛇曲蚓目之,然乎!”(《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419頁)又明·豐坊《童子學程·草書》:“近時張東海之學,纏繞無骨,備死蛇結(jié)蚓之態(tài)!庇智濉ね蹁墩摃UZ·運筆》:“解得頓挫,斯能跌蕩。指如懸槌,筆如死蚓,豈有是處?”

          如此明晰之義,竟有誤會者?计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春蚓秋蛇為遒勁,例如,明·解縉《文毅集》卷四《草書歌》:“動如彩鸞紫鳳爭翱翔,勁如秋蛇春蚓各奔忙!倍且詾橥褶D(zhuǎn)流動,例如,今人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shù)論十講》:“筆斷意聯(lián),線斷脈運,可以成一靈妙的空間,可盡春蚓秋蛇之意!保51頁)纏繞無骨的春蚓秋蛇在這里被用作藝術(shù)美的象征,實在令人意外。

          誤會考

          首先,李世民文中“行行若縈春蚓”一語已經(jīng)把意思表達清楚了,接下來的“字字如綰秋蛇”是出于句法駢麗考慮而加上的,不過重復(fù)而已。或許正是這附麗的一句中的“蛇”引起了后人的誤會。從書法意象角度看,蚯蚓總是一無是處,所以古人有“蚯蚓筆法”之誚(宋·陳槱《負暄野錄·篆法總論》),而不必說明蚯蚓所處季節(jié)或狀態(tài)。蛇卻大不一樣,固然它在秋冬之際會漸趨僵硬、休眠,但在活動期的表現(xiàn)卻是敏捷而生動的,而且具有某種份量的龍的特征,在這一點上,蛇與書法(特別是草書)的美是相通的。因此,如果用到貶義,則必在“蛇”前加上“秋”、“僵”、“死”一類定語,否則即涉褒義。漢·崔瑗《草勢》:“畜怒怫郁……騰蛇赴穴,頭沒尾垂!庇謺x·索靖《草書勢》:“蓋草書之為狀也……蟲蛇糾繆,或往或還。”又梁武帝蕭衍《草書狀》:“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庇痔啤じ]蒙《〈述書賦〉語例字格》:“草:電掣雷奔,龍蛇出沒。”又唐·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庇炙巍げ滔濉蹲哉摬輹罚骸懊柯涔P為飛草書,但覺煙云龍蛇,隨手運轉(zhuǎn),奔騰上下,殊可駭也!彼裕械难芯空哒J為“以蛇來比喻草書,是最能協(xié)助觀者欣賞草書書法的簡便有力的概念和形容用詞”(高尚仁《書法藝術(shù)心理學》,200~201頁)。此外,還有書法家通過觀察蛇而領(lǐng)悟草書法門。宋·文同《論草書》:“余學草書幾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后因見道上斗蛇,遂得其妙!狈泊朔N種,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干擾層,使得人們出于對蛇的“認可”而誤解了“春蚓秋蛇”的貶損含義。

          其次,中國古代書法有“意象式”品評的傳統(tǒng),這種品評方式有時給人以云山霧罩、模棱兩可之感。前人已經(jīng)察覺其中的弊端,如唐·孫過庭《書譜》:“至于諸家《勢》、《評》,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nèi)迷其理!庇炙巍っ总馈逗T烂浴罚骸皻v觀前賢論書,征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是何等語?或遣詞求工,去法逾遠,無益學者。”這是我們在對待誤解春蚓秋蛇問題時所不應(yīng)忽視的`因素,因為春蚓秋蛇正是意象式品評的例子。如果只注意到所謂春蚓秋蛇,而沒有顧及上下文的申說,或者只是耳聞此語,卻沒有獲悉相關(guān)背景,那么僅憑春蚓秋蛇之意象,就未必能確知其所指之褒貶。

          再次,蕭子云的書法水平究竟如何呢?是不是如李世民所論之不堪呢?《梁書》卷三十五《蕭子恪傳附蕭子云》:“子云善草隸書,為世楷法……其書跡雅為高祖所重,嘗論子云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yīng),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元常并驅(qū)爭先!湟娰p如此!辈粌H享譽于當時,后人對蕭氏的評價也不低,李世民 “子云近世擅名江表”一語就說明了這一點。又唐·張懷瓘《書斷》將蕭氏各體書分列為妙品或能品。又明·王世貞《書畫跋·宋克〈急就章〉》:“嘆章草自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后僅得一蕭子云耳!毕啾戎,負面的看法是很少見的。在褒揚聲中,李世民“春蚓秋蛇”的說法就可能產(chǎn)生“錯植”并導(dǎo)致誤解,換言之,既然蕭氏書法是好的,而春蚓秋蛇是描述蕭氏書法的,所以春蚓秋蛇就是好字眼。

          我們分析了導(dǎo)致誤解的可能原因,但這并不意味著誤解的合理,因為在作為原始出處的李世民的那段話中,春蚓秋蛇的含義實在是沒法再明白了。

          補充說明的是,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是僵硬遲緩的,而秋天的蚯蚓和春天的蛇卻未必如是。秋天的蚯蚓姑且不論,春天的蛇至少處在復(fù)蘇的、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甚至已經(jīng)警覺而騰赴了,所以“春蚓秋蛇”并不能當然地轉(zhuǎn)換為“春蛇秋蚓”。明·宋濂《〈書史會要〉敘》:“余又獨慨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輒揚眉以驕人曰:‘此斯(李斯)、冰(李陽冰)也,此右軍、大令(王獻之)也!佑^之,曾不滿夫一哂!边@樣的用法大概可以算作另一種誤會吧。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3

          南柯一夢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zhì)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戳硕鄷r,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zhì)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jīng)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zhì)非常奇怪;氐郊依锖螅l(fā)現(xiàn)家鄉(xiāng)已經(jīng)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zhì)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4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是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然而知詩者并非盡知這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飽含著才子佳人的純真之情,情節(jié)曲折神奇,人們稱之為“桃花緣”,也稱桃花運。

          崔護是唐德宗貞年間博陵縣的一位書生,出身于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既使偶而偷閑出游,也喜歡獨來獨往。這一年的清明時節(jié),正逢一個難得的晴朗天氣,屋外桃紅柳綠、蝶舞蜂飛、清風微拂、春意襲人。午后春日暖照,苦讀了一上午的崔護深為春的氣息所感染,決心去郊外好好體味一下春的盛情。于是放下書本,興致勃勃地獨自步行出城。一路上楊柳花飛、鶯燕啁鳴、暖陽和風、瑞氣宜人?嘧x不知春已濃的他頓覺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盡的紅花綠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渾然不知道路的遠近。不知不覺離城已遠,他忽然覺得有些腿酸口渴,尋思著找一處鄉(xiāng)野農(nóng)家歇歇腳、討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趕回城去。這里已是僻野,農(nóng)家住得極為零落,他舉目四眺,望見不遠山坳處,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腳步朝山坳走去。臨近山腳,在遠處能望見的茅屋這時反而全部被桃樹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讓人疑是誤入了桃花源中。沿著桃林間的曲徑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籬圍成的小院,院落簡樸雅潔。院中住著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簡陋卻整齊異常。崔護心想:“何方高人,隱居在如此別致的地方!

          走近柴門,他叩門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一邊叫門,他一邊猜想,出來開門的必然是一位白發(fā)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談吐風雅的老翁。吱呀一聲,房門敞開,不料走出的卻是一位妙齡少女。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卻透出一股清雅脫俗的氣韻,使崔護甚感驚訝。他再次說明來意,少女明眸凝視,覺得來者并無惡意,就殷勤地將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廚下張羅茶水。崔護打量著四周,只見室內(nèi)窗明幾凈,一塵不染,靠墻放著一排書架,架上置滿詩書,桌上筆硯羅列,墻壁正中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聯(lián)文是:“幾多柳絮風翻雪,無數(shù)桃花水浸霞。”語句雅致,情趣不俗,絕不同于一般鄉(xiāng)野農(nóng)家的風格。臨窗的書桌上正擱著一幀墨漬未干的詩箋,上面寫著一首“詠梅”五言絕句:

          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曉風;

          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

          詩句一定是這里的主人所書,似乎是在借梅花來感嘆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這樣充滿著蕭索與無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隱居在這里?又是何等心情與遭際而衍出如此無奈的文字呢?一連串的問號浮起在崔護腦際,使得他對這桃花環(huán)繞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興趣,一心想要探個究竟。

          這時,少女托著茶盤從廚房中出來,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護,見對方正凝視著墻上的對聯(lián)似乎在品味,她會心地嫣然一笑,輕輕地喚一聲:“相公,請用茶!贝拮o從思索中轉(zhuǎn)過神來,見少女正向自己走來,粉白透紅的臉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凈的布衣,更加襯托出少女的純真和靈秀,宛如一朵春風中的桃花,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風采。一時間,崔護竟然有些看得發(fā)怔,少女似乎察覺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簾,一份嬌羞把她點綴得更加動人,崔護不由得心旌搖曳,險些兒難以自恃。

          但畢竟是飽讀詩書,通情識禮的書生,崔護努力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不致于在少女面前失態(tài)。他禮貌地接過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鎮(zhèn)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鄉(xiāng)里,接著又十分客氣地叩問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愿多提這些,只是淡淡地說:“小字絳娘,隨父親蟄居在此!辈⒉惶峒靶帐虾图沂,似乎有什么難言之隱,崔護自然也就不便多問了。

          然而墻上的聯(lián)句、桌上的詩句、以及眼前的人物,這一切所透露出來的,都強烈地暗示著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來歷。崔護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團迷霧,但既然人家不愿多談,他也就只好擱在一邊了。兩人在屋中靜默了一會兒,崔護將話題轉(zhuǎn)到景物上.他大贊此地景色宜人,猶同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少女只是聽他高談闊論,含笑頷首似是贊同,卻并不說話。說到春天,崔護詩情大發(fā),又對古今著名的游春詩詞品評了一番,最后說道:“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完,他意味深長地望著絳娘,等著她的反應(yīng)。靈慧的絳娘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面對著這樣一位風華正茂、氣宇軒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不叫她情竇初開的心中春意蕩漾呢?但知書識禮的少女怎敢在一個陌生男子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語,兩片紅霞染上了面頰,偶爾用含情脈脈的目光向崔護一瞥,一碰到崔護的目光就迅速地收回。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腳尖,益顯出一副楚楚動人的模樣來。面對少女的無措,崔護也不知如何是好,飽讀圣賢書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熱烈、更輕浮的舉動來。

          平時極少接觸女孩的崔護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見少女長久不語,還以為自己得罪了她。于是暗暗警惕著自己,不知不覺便在言語上有了一些收斂。

          那時講究“男女授受不親”,一對未婚男女能夠端茶遞水,獨處一室,已屬破格之舉。在鄉(xiāng)村僻野尚且說得過去,若在城里則是大逆不道的了。兩顆年輕而摯熱的心,在春日午后的暖陽中激蕩著,彼此都被對方深深吸引著,然而“發(fā)乎情,止乎禮”,兩個飽受禮節(jié)教育的年輕人并沒有再進一步的越軌行為。眼看著太陽已經(jīng)偏入西邊的山坳,崔護只好起身,懇切地道謝后,戀戀不舍地向少女辭別。少女把他送出院門,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著崔護漸漸走遠。崔護也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只見桃花一般的少女,映著門前艷麗的桃花,一同在春風中搖蕩,心中暗嘆:真是一副絕妙的春景圖。〉倥壑袩o限的眷戀他卻已看不清楚了。

          春日里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護和絳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愛的漣漪。然而,男女之情,對男性來說是生活中的一些點綴,在女性卻是生命的全部。自從崔護離開以后,絳娘對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盤桓在她腦海中,讓她朝思暮想、魂牽夢縈,但這一切她又不能對任何人提起。而崔護回到家中,隨即就埋頭于繁重的功課中,日夜苦讀,心思不復(fù)他顧;尋春巧遇絳娘一事只能暫擱腦后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馬而荒廢了學業(yè)。

          時光如流,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晴日,崔護望著城中綻開的桃花不由地觸景生情,回憶起去年春天的城南舊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騰,在無法壓抑的沖動中,崔護抱著興奮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來到城外尋找往日的舊夢。一路上花開如舊,瑞氣依然宜人,但這一些景物都已喚不起崔護的興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燦燦的桃花中的伊人。尋尋覓覓,終于讓他找到了去年那幢茅舍,但見一切如故,好象那一次春日艷遇就是發(fā)生在昨天。走近院落,里面寂靜無聲。他隔著竹籬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他重復(fù)著去年的語言,期盼著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許久都不見少女出來開門,他喚了幾聲:“絳娘!絳娘!”除了些許微弱的回音外,并無應(yīng)答之聲。再定睛一看,茅舍門上靜靜地掛著一把銅鎖,宣告著主人已不在此。頓時,崔護覺得如一瓢冷水澆頭,火熱的`心涼了大半。推開柴門,枯坐在院中桃花樹下.

          繽紛的花瓣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見少女歸來。又是夕陽西斜的時候了,他訕訕地從窗欞中取出筆墨,悵然地在房門上寫下七絕一首,這就是開頭提到的那首“題都城南莊”。題罷,他仍覺意猶未盡,沉吟兩遍,想改第三句為“人面只今何處去?”轉(zhuǎn)念又想,一首七言絕句中用兩個“今”字,不甚妥當,于是仍依原句。再看詩中兩次提到“桃花”一詞,卻并不嫌重復(fù),反而更突出了主題,渲染了氣氛。

          崔護城南訪舊,沒能見到絳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來,腦子里不斷地問:伊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掃墓?探親?郊游?甚至是出嫁了?他想來想去,絳娘的倩影時?M繞在心頭。這樣一來,他根本無法用心讀書,甚至連茶飯也難以下咽。于是,數(shù)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尋訪。

          這次,他熟練地找到了茅舍,尚未走近,遠遠地就聽到茅舍中傳出了陣陣蒼老的哭聲,崔護心中一緊,連忙加快腳步趕到茅舍前高聲詢問究竟。片刻之后,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漢,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淚眼模糊中,上下打量著崔護問道:“你是崔護吧?”

          對老漢知道自己的名姓,崔護有些訝異,他點頭稱:“晚生是崔護!崩蠞h一聽,悲從中來,哭著說:“你殺了我的女兒!”崔護驚詫莫名,急忙詢問:“敢請老丈說明原委!”

          老漢涕淚橫流,硬咽地述說道:“愛女絳娘,年方十八,知書達禮,待字閨中,自從去年清明見了你,日夜牽腸掛肚,只說你若有情,必定再度來訪。她等過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總不見你的蹤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時過一年,本已將絕望,前幾天到親戚家小住,歸來見到門上你所題的詩,痛恨自己錯失良機,以為今生不能再見到你,因此不食不語,愁腸百結(jié),這然一病不起。我已老了,只有這個女兒相依為命,之所以遲遲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讓我們父女有所依靠。現(xiàn)在絳娘卻先我而去了,難道不是你殺了她嗎?”

          聽了這番哭訴,崔護仿佛橫遭雷擊,一時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癡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讓崔護心痛欲碎呢!他嗚咽道:“去年路經(jīng)貴宅,口渴求飲,承蒙小姐賜茶,日前再來尋訪不遇,悵然題詩而返,不料竟意出這樣的變故,絳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他邊說邊奔入內(nèi)室,抱住斷氣不久的絳娘聲嘶力竭地呼喊:“絳娘慢走一步,崔護隨你而來呀!”

          崔護一邊搖晃著絳娘,一邊大聲哭喊,淚水流滿了絳娘的面龐。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蒼天,也許是他的真情喚醒了絳娘的心,總之,這時絳娘竟然悠悠地蘇醒過來。一開始是呼出一絲綿綿的鼻息,接著雙目微啟,然后唇角微動,似乎認出了崔護,自己把臉深深埋進崔護的懷里。老漢見了驚喜萬分,急忙備好姜湯米漿,慢慢給絳娘灌下。就這樣,多情的絳娘居然從黃泉路上又走了回來。

          隨后,崔護回家把情況稟明父母,父母十分體諒他們的一片真情,于是依禮行聘,擇一吉日將絳娘娶進門來。絳娘的父親也經(jīng)崔家予以妥善的安置,得以頤養(yǎng)天年。但這父女始終不愿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個難解之謎。也許老漢曾經(jīng)在朝中為官,因故獲罪,于是隱姓埋名,蟄居博陵城南,既然他有所顧忌,崔護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護娶了絳娘這么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絳娘殷勤執(zhí)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于功課,學業(yè)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士,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jié)度使。在絳娘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5

          依舊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依舊是孔子的弟子。閔損,字子騫。他的生母早亡,父親續(xù)弦。繼母生了兩個兒子,經(jīng)常虐待閔損。冬天的時候,給閔損穿蘆花做的衣服,而給弟弟們用的是棉花。

          這一天,隨父親出門,牽車的.時候因為太冷而打顫,繩子掉在地上。父親很生氣,提鞭就抽,抽破衣服飛出來的卻是蘆花。父親回家要休妻,閔損跪在地上求父親放過繼母。

          說:“如果母親留下,那么只有我一個人受凍,如果您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受凍”父親十分感動,留下了母親。

          而他的繼母聽說此事,痛改前非,自此待閔損如親兒子一樣。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6

          事例內(nèi)容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贝蠡飪耗闱莆,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庇辛诉@種信任基礎(chǔ),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7

          醉劉伶

          像楊貴妃一樣,西晉劉伶在酒后也經(jīng)常失態(tài),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的酒后失態(tài)不是酒后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致高格,與眾不同。劉伶每次大醉后,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衣被,以地為床第。他是當時的名士,名氣太大了,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時人不但不斥責他這種有違傳統(tǒng)的做法,反而稱贊他這種行為是名士風流,是“率真”,“瀟灑”,“有個性”的表現(xiàn)。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jīng)!敖璞兄减玻瑵残刂兄畨K壘”,可謂意氣風發(fā)。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時已是是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里,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務(wù)院周恩來那里,這里且按下不表。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8

          獻媚者現(xiàn)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蹦饺莸戮妥屪笥业娜速p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shù)。”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9

        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歷來被公推為中國傳統(tǒng)四大美人圖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楊貴妃美中見醉,醉中見美,與太監(jiān)宮女們演了一出好戲。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選。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nèi)涼風****,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欲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不覺沉醉,邊飲邊舞,嘴里念叨著“李二郎你枉為人君,說話不算數(shù)……” 萬般**,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立時便醉。一時**萌動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jiān)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

          《貴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戲。據(jù)說《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后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瀉。當然高力士們不解這種風情,倒也無傷大雅。后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nèi)容統(tǒng)統(tǒng)被切掉了。于是,《貴妃醉酒》也就從當初的**變成了今日8歲以上孩童也可觀賞的正劇。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0

          有一次,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到營地附近散步,看到許多小戰(zhàn)士在一棵大樹下休息、打鬧,玩得不亦樂乎。他就主動參加了他們的活動,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談天說地,非常高興。

          忽然,從頭頂上傳來幾聲鳥叫,劉伯承順著聲音一看,原來不知什么時候,大樹上站著一群烏鴉。他不由心中一動,立刻對周圍的戰(zhàn)士們說:“你們哪個的槍法最準,快打只烏鴉下來,讓大家飽餐一頓吧!”

          戰(zhàn)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開槍打烏鴉。他們有的是怕槍法不準,當面丟臉;有的是不愿在總參謀長面前賣弄武藝。

          這時,其中一個年輕、調(diào)皮的警衛(wèi)員,跟劉伯承開玩笑說:“總參謀長,你文武雙全,是全軍出了名的神槍手,今天就請您給我們來個‘神槍打烏鴉’吧!”

          “好藹—”

          “歡迎——”戰(zhàn)士們不約而同地拍起巴掌來。還不停地歡呼著:“參謀長,來一個!”

          劉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回答說:

          “你們還給我來個‘’?好吧,就讓我來試試看!

          說著,他不慌不忙地從腰里拔出,看也不看,也不用瞄準,手一舉,“啪”的一聲,一只烏鴉“撲棱棱”地落下來,黑光閃閃的翅膀還在不停地抖動。樹上的烏鴉“轟”的一聲,全都嚇得飛走了。

          “好槍法!”

          “好!真是神槍手!”

          戰(zhàn)士們異口同聲地歡呼稱贊。那位警衛(wèi)員卻依然半信半疑地說:“樹上那么多烏鴉,不是撞到一只的吧?”其他戰(zhàn)士聽了,都默不做聲地看著劉伯承,怕他生氣。

          但劉伯承聽了毫不動怒,只是笑了笑說:“也許是吧,不妨再考考,看到底及格不?就麻煩你去給我找個雞蛋來!

          那個警衛(wèi)員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就跑到炊事班要來了一個雞蛋。劉伯承叫他用力朝天上扔,能扔多高就扔多高,他立刻明白了,用最大的力氣把雞蛋朝天上拋去。

          雞蛋飛向天空,越飛越高,看上去就像一粒黃豆。此時,劉伯承把槍一舉,“砰”的一聲,雞蛋隨著槍聲四分五裂,蛋殼、蛋黃、蛋白紛紛灑落下來。

          戰(zhàn)士們都連聲叫好,那個調(diào)皮的警衛(wèi)員連忙伸出大拇指,夸贊劉伯承是神槍手。

          戰(zhàn)士們紛紛要拜劉伯承為師,請他教練槍法。劉伯承謙虛地說:“什么神槍手,業(yè)精于勤嘛!不說什么老師、學生的,我們互相學習好了。槍法準,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啊!”

          從此,劉伯承就擠時間給戰(zhàn)士們講習槍法,沒過多久,紅軍隊伍中讓他訓練出一大批神槍手。

          紅軍這種官兵平等,其樂融融的軍隊氣氛,不僅得到紅軍戰(zhàn)士們的一致好評,使許多人都愿意來當紅軍,連敵人也十分羨慕這種關(guān)系呢。

          長征后期,包座戰(zhàn)役取得勝利時,曾經(jīng)抓了幾百個俘虜。紅軍對待俘虜從來都是很寬松的,講過道理后,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發(fā)放路費讓回家。

          當時,幾百個俘虜兵中,有三成是想回家的,紅軍領(lǐng)導(dǎo)們就把他們編成了兩個連,準備依照他們各自家鄉(xiāng)的遠近,發(fā)放路費。

          趁著等候的'時間,幾位紅軍領(lǐng)導(dǎo),到俘虜?shù)年犖槔锶フ勗,了解情況。俘虜們可打開了話匣子。

          一個士兵說,他們原來的十九路軍戰(zhàn)敗時,死傷很嚴重,許多營、連級的干部都戰(zhàn)死了,只有一個被俘虜?shù)摹?/p>

          團長和副團長見大勢已去,都跳河自盡了。

          紅軍領(lǐng)導(dǎo)接著問:“為什么跳河?”

          士兵說宣傳的紅軍很可怕,動不動就要殺人,俘虜更是不要想著活下來,還要受折磨。

          “那現(xiàn)在怎么樣?受了什么折磨?”

          “沒有啊!給飯吃,還給錢回家!笔勘拖骂^:“我勸團長別跳的……”又一個士兵站出來:“不相信我們十九路軍,在那里,每天都有人監(jiān)視著我們!

          “是啊,紅軍這里挺好的,長官沒有架子!

          這時,有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吃飽了飯,擠在一起聊天打鬧。見紅軍領(lǐng)導(dǎo)來了,都圍了上來。搶著說:

          “我要當紅軍!我不回家了!”

          “我給你當勤務(wù)兵,我以前就是勤務(wù)兵!

          “你待人真好啊,整天笑笑的。不像我們長官,那么兇!

          ……

          “好,都留下。”紅軍領(lǐng)導(dǎo)微笑著回答。

          這時一個領(lǐng)導(dǎo)拉住一個孩子的手,問他:“紅軍好不好?”

          “好!

          “為什么好?哪里好呢?”

          “紅軍不打人!

          “還有什么好?”

          “官兵平等!

          “還有?”

          “官兵都是吃一樣飯,穿一樣衣服,我們長官要吃小灶的!焙⒆酉肓讼,很肯定地說。其他孩子都跟著點頭。

          “還有嗎?”

          “還有教我們讀書。”

          “還有?”

          “好玩兒。”孩子歪著頭,頑皮地笑了笑。

          領(lǐng)導(dǎo)也笑了笑,這還是一群真正的孩子呀。

          最終,要走的人中,又有一半留下來當紅軍了,畢竟這里官兵平等,親如一家,也不用受“長官”的氣了。

          為人親切,替戰(zhàn)士們考慮,平易近人,這是紅軍將領(lǐng)們普遍具有的品質(zhì)。朱德、、陳毅、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比比皆是,他們都是這種品質(zhì)的突出代表。

          長征中,正是這種同甘共苦,親如一家的官兵關(guān)系,才讓紅軍戰(zhàn)士互相幫助,最終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1

          蛇鼠一窩

          蛇吃鼠半年,是說熱天,蛇到老鼠窩吃老鼠,鼠吃蛇半年,是說冷天,蛇冬眠了,老鼠到蛇窩吃蛇,老鼠和蛇是經(jīng)常共用一個窩的,因為老鼠打洞,地下窩很龐大很復(fù)雜的。所以可以這樣。

          人們在鼠洞捕鼠時往往趕出來的是蛇,原來蛇也在鼠洞內(nèi)捕鼠。人們卻認為老鼠與蛇住在一起-----“蛇鼠一窩”

          形容蛇和鼠住在同一個窩里,比喻現(xiàn)在的人與人之間同流合污,狼狽為奸。這個詞跟狼狽為奸、狐朋狗友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壞蛋都是一家的,一個性子。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2

          孟嘗君小時候日子并不好過,因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妾,而且他的出生日五月五日是一個很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他的父親想要扔掉他,還是她的母親瞞著父親把他偷偷養(yǎng)大的。不過田文畢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靠著自己的雄辯之財和出眾表現(xiàn)最終在四十幾個兄弟中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可能是小時候的經(jīng)歷給他留下了很嚴重的陰影,繼位之后,他大肆招募有才能的人,甚至是所有來投靠他的人不管有沒有本事他都一概接納,因此他的賓客號稱有三千人。但是人多并不一定就能辦好事,有一次孟嘗君應(yīng)秦王之邀出使秦國,秦王因擔心放他回去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便將他軟禁了起來。這時田文的一個食客便扮成一條狗偷了狐白裘獻給了秦王中的一個妾讓她說服了秦王放田文離開。但是當田文逃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秦王有改變了主意要重新抓住他。這時另一個食客便發(fā)出雞鳴叫的聲音騙過守衛(wèi)開了城門,孟嘗君總算回到了齊國。這就是著名的“雞鳴狗盜”的來歷。

          這個故事主要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本事,同時也指的是派不上大用場的行為。就像孟嘗君那樣,離開秦國要用這樣的伎倆才能回去。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3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guān)守將,后投唐,與薛丁山結(jié)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xiàn)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于世的精神。

          與薛丁山的相知相識

          隋末唐初,唐王李淵奪取隋朝政權(quán),建立了唐朝。由于治理有方,國力強盛,聲望很高,西域各地紛紛遣使到中原與大唐修好,伊吾城主石萬年舉七城首先歸附大唐。但自持強大的突劂勢力不甘衰敗,常常出兵侵撓唐王朝控制的西州和伊州,還挾制焉耆王,挑動高昌王和伊州城主與大唐為敵,甚至阻斷交通,劫掠各國使臣。

          當時,鎮(zhèn)守河西鎖陽城的大唐名將薜仁貴,智勇雙全,頓食斗米,膂力過人,單臂可以扶起被狂風刮倒的營帳旗桿,在唐初是東征西戰(zhàn)中一位勇猛強悍的老將。

          為阻止突厥侵撓,唐王朝遣守邊將軍薜仁貴發(fā)兵西征,當大軍開赴東天山腳下,與突厥兵馬對陣準備廝殺時,只見薜仁貴身披戰(zhàn)袍,手持方天畫戟,英姿勃發(fā),氣度非凡,為了邊陣的安定,為了絲路暢通,大唐的統(tǒng)一,他在短兵相交之刻,向敵陣張弓連發(fā)三箭,射中敵陣大小頭目三人。這在敵軍陣營中立即引起一片驚慌。敵陣首領(lǐng)深感薜仁貴久經(jīng)沙場,武功高強,非等閑之輩,自知絕不是對手,便立即下馬請降議和,使即將血染東天山的一場惡仗才沒有重演。這就是“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凱歌入漢關(guān)”這一美傳的由來。

          當薜仁貴回師白虎關(guān)(在今安西與柳園之間)休整時,傳說前來支援薜仁貴之子薜丁山誤以為營帳內(nèi)突然顯現(xiàn)白虎星下凡,慌亂中張弓就射,竟然把薜仁貴當白虎星射殺身亡,這個帶有神化色彩的故事雖然不足為信,但薜仁貴三箭定天山的美言卻千百年來廣泛流傳在民間。

          樊梨花是參與唐王朝西征中的一員女將。據(jù)傳樊梨花原本是唐朝蕃邦一個山寨的首領(lǐng),并不依附唐軍,只因為西突厥不斷東侵騷撓,具有愛國熱情的樊梨花在唐將程咬金的勸說和邀請下,才毅然起兵西征。在她轉(zhuǎn)戰(zhàn)天山南北過程中,配合唐軍確實打了不少勝仗,表現(xiàn)非常英勇,不僅為唐軍弘揚了軍威,也為后人留下了不少生動感人的傳說,像在東天山煥彩溝點將換裝的故事,在鳴沙山同敵人遭遇,欲血奮戰(zhàn),最后流傳下來的沙山藏營典故等……如今,你若沿哈巴公路老路前往山北,在走進南山口不遠,便可看到一個叫煥彩溝的地方,這里有一塊巨大的漢碑,就曾是唐代樊梨花行軍途中休整的地方。因為從這里越往山里走,天氣會越?jīng),若回頭往山外走,天氣則會越熱,所以樊梨花才傳令人馬在此停留,進行了點將換裝,并為死難將士在這里準備了棺木。當時人們見此情景,便給此處留名叫棺材溝。延用到清代,一次寧遠大將軍岳鐘琪路過這里,聽說這條溝叫棺材溝,覺得很不好聽,也不吉祥,便下令更改為今日的名子叫煥彩溝。

          沙山藏營則是說樊犁花在西征中,先派一營女兵探路,在走進草原柳條河邊的`沙山子時,沒想到突然同埋伏在沙山附近的突厥鐵騎遭遇,戰(zhàn)斗打得非常激烈,結(jié)果終因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女營寡不敵眾,傷亡殘重。當樊犁花率大軍趕來把敵軍打跑,才將壯烈犧牲的戰(zhàn)士埋葬于沙山之下。另有一說是西征女兵有一營當時先扎營于沙山之下,沒想到一夜之間,天氣突變,狂風大作,越刮越猛,鋪天蓋地,防不勝防,第二天女兵全被埋在厚重的沙山之下。后來每到風天或者有人上山滑沙,沙山就會發(fā)出各種響聲,音量隨著震動大小變化不同,時而像戰(zhàn)鼓雷鳴,時而像戰(zhàn)馬沖鋒,時而似精靈哭泣,時而又如萬眾歡呼,時隱時現(xiàn),若幻若真,人們說這是長眠在沙山下的征戰(zhàn)將士忠魂不散。其實呢,仔細想想,這不過是人民群眾把古代征戰(zhàn)將士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總愿同大自然的物理現(xiàn)象相結(jié)合罷了,以表達后人對傳說中的遠征將士的一種緬懷之情。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說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仁貴征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后,以現(xiàn)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轄,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guān)于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關(guān)于樊梨花的身世,民間的傳說多數(shù)認為和她的出生有關(guān)。說她出生之時就因有人預(yù)言她會弒父殺兄,而被自己的父親,也就是西涼國寒江關(guān)守將樊洪扔在了野河灘上。后來,據(jù)說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徑此地將她帶到山中。在撫養(yǎng)她長大的同時,教會了她移山倒海的法術(shù)。也許是因為人的天性,18歲的樊梨花在一次游歷中偶然遇見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帥薛仁貴的公子,并一見傾心。從此之后,她便開始了對理想愛情的苦苦追求與守候。為了愛情,她將薛丁山抓了三次放了三次;為了愛情,她在勸說自己的父兄歸順唐王朝而沒有結(jié)果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可即使這樣,滿腦子正統(tǒng)思想并抱有偏見的薛丁山對她卻依然不冷不熱。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她結(jié)了婚,也還要將樊梨花一休再休。只是后來戰(zhàn)事吃緊,所以才又有了“三請樊梨花”的故事。據(jù)說后來還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了圣旨,由程咬金做媒,才最終促成了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后來因為反唐而被人們記住名字的薛剛。

          關(guān)于歷史典故 篇14

          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nèi)餡,經(jīng)蒸煮后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jù)中國造字的規(guī)則,后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并無區(qū)別。

          千百年來水餃并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fā)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qū)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20xx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公共服務(wù)領(lǐng)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規(guī)定,在公共服務(wù)領(lǐng)域中,餛飩的標準英文名為Wonton或Huntun。

          特色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餛飩皮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jīng)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關(guān)于餛飩的`歷史典故

          漢朝匈奴之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shù)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道教之說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jīng)、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堆嗑q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jié)令飲食而已。

          吃餛飩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評的餛飩,著名的有成都市龍抄手飲食店的抄手,其品種多種,皮薄餡嫩,味美湯鮮;重慶市的過橋抄手,包捏講究,調(diào)料多種,蘸調(diào)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廟松運樓三鮮餛飩,餡料講究,薄皮包餡,味色鮮美;新疆烏魯木齊市的曲曲,羊肉為餡,皮薄餡嫩,湯清味鮮等等。

          西施之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這年冬至節(jié)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nèi)外歌舞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機跑進御廚房,和面又搟皮,欲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后,終于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入滾水里一氽,點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里,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西施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問話,她便隨口應(yīng)道:“餛飩!睆拇耍@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jié)的應(yīng)景美食。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典故」08-11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9-23

        精選歷史典故01-30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