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文明禮儀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名人文明禮儀故事16個
故事是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名人文明禮儀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
宋代學(xué)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經(jīng)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學(xué)習(xí)。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游酢求學(xué)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jīng)有一尺多厚了。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2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兹谄邭q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一盤酥梨,放在桌上,母親讓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每個人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么?”孔融從容地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3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
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zhì)。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4
當(dāng)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jīng)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本挷咭幌,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fù)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碧铺谀涿,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5
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給幾位皇子選擇的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xué)問淵博之人,如李綱、張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導(dǎo)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有一次,李綱因患腳疾,行走不便,當(dāng)時皇宮內(nèi)制度森嚴,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xué),并詔令皇子迎接老師。還有一次,唐太宗聽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對老師王圭不尊敬,他當(dāng)著王圭面批評李泰說:“以后你每次見到老師,如同見到我一樣,應(yīng)當(dāng)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睆拇耍钐┮姷酵豕,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位皇子對老師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詔說:“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黃帝學(xué)太顛,顓頊學(xué)綠圖,堯?qū)W尹壽,舜學(xué)務(wù)成昭,禹學(xué)西王國,湯學(xué)威子伯,文王學(xué)子期,武五學(xué)虢叔,……夫不學(xué),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彼环矫鎻娬{(diào)尊師重教,專門下詔書規(guī)定了對待老師的禮遇,并教誡皇子們見師如見父;另一方面鼓勵老師對皇子的過失極言切諫。各位老師都能夠堅定地履行職責(zé),與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九皇子李治被立為太子后,唐太宗對他更加嚴格要求,李治每次聽了父親和老師的教導(dǎo),都是畢恭畢敬地肅立,然后感激賜教,表示一定“銘記在心”、“永志不忘”。
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后世傳為佳話,令人學(xué)習(xí)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樹立崇高的信仰,敬師德、學(xué)師德和永銘師恩。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6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滿天下,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對學(xué)生言傳身教,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guān)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xué)生與后人。他的學(xué)生們衷心地尊敬老師,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和嚴格遵守禮儀,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孔子的學(xué)生們跟隨他不辭辛苦地周游列國弘道,當(dāng)有人誹謗孔子時,他們站出來為老師辯護,捍衛(wèi)老師的`高尚人格,如子貢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隨、保衛(wèi)老師忠心耿耿,他們對老師的崇敬正如曾參所說:“老師的盛德好象純潔的江水沖洗過,又象秋天的陽光照耀過,還象廣闊無邊的天地一樣圣潔!痹鴧⒗^承、弘揚了孔子的學(xué)說,他堅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zé)任重大而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責(zé)任,不是很重大嗎?維護正義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遙遠嗎?”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7
尹喜是西周時的.一位賢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能知前古而見未來。一天,他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氣相連,知有圣人當(dāng)度關(guān)而西,于是請任函谷關(guān)令。在關(guān)上他叮囑守關(guān)士卒:“數(shù)日之內(nèi)將有大圣人路經(jīng)此關(guān),汝等見有形貌脫俗之人要立即稟報!蓖瑫r派人灑掃道路,夾道焚香,以迎圣人。幾天后,尹喜聞報有位白發(fā)老翁道骨仙貌,駕青牛之車欲出關(guān),立即趕來迎接,在牛車數(shù)丈前跪拜道:“關(guān)令尹喜叩見圣人!”老翁說:“吾乃一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誠望圣人賜教!崩衔痰溃骸叭旰我灾俊币驳溃骸拔岷糜^天文,略知變化。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過昴;今月之初,和風(fēng)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圣人西行;紫氣浩蕩,長達三萬里,知來者至圣至尊絕非一般之神;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圣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今觀圣人神姿迥絕,望指點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盡。”老翁見其求道至誠,心慈人善,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亦知汝,當(dāng)?shù)枚热暌病!币卜浅8吲d,叩頭問道:“敢問大圣人姓名?”老翁道:“吾姓字渺渺,非可盡說,今姓李,字伯陽,號老聃!币猜犝f是老子,焚香叩頭,恭敬地拜其為師。
老子把自己關(guān)于道德以及對宇宙、人生、社會等方面的見解,寫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授與尹喜。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dǎo)虔心修行,弘揚道家學(xué)說經(jīng)國濟世,后來修成大道,被稱為尹真人。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8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之一,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深受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親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9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xué)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xué)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jīng)》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鬃右姶箝T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xué)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崩献右娍鬃舆@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fā)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xué)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xué)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蓖瑫r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jié)網(wǎng)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fēng)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0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jīng)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yǎng)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
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
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比缓笏贸鲆槐緯鴣,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fā)跡了。以后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崩先苏f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xí)r,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jīng)常熟讀,反復(fù)地學(xué)習(xí)、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yīng)。沛公劉邦率領(lǐng)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于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jù)《太公兵法》經(jīng)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后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隨從劉邦經(jīng)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并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后,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1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xù)求學(xué)。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dāng)時很有名望的大學(xué)問家、哲學(xué)家、教育學(xué),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xué)的奠基人。他們的學(xué)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xué)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xué)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xué),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xù)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xué)習(xí)。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fēng),約同學(xué)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dāng)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dāng)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xué)。
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2
宋朝的楊時非常喜愛學(xué)習(xí)。一個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學(xué)一起去找理學(xué)家程頤老師求教
程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倆就站在門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為不打擾老師,仍耐心地等候在門外。
老師醒了。發(fā)現(xiàn)楊時倆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們進屋來,楊時趕忙向老師行禮、請教。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嬌嬌和媽媽去參加老同學(xué)聚會。用餐時,大人們舉杯換盞盡情地聊著,嬌嬌伸著筷子,看哪盤菜好吃就一個勁兒地挑著吃,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有人開了個玩笑說:“這小丫頭真精啊!”媽媽聽了簡直無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飯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緊著嬌嬌吃。像三鮮蝦仁這道菜,嬌嬌就專挑蝦仁吃,姥姥還幫著她挑,直到把盤子里的蝦仁挑得一個不剩,留下一堆黃瓜片,她才住手,F(xiàn)在雖說到了外邊,可習(xí)慣已經(jīng)成自然了,這丟臉的吃相一時那里改得過來。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xué)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xué)家。二程學(xué)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xué)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xué),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xué)。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yè)招工,對學(xué)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zhì)人才都來應(yīng)聘。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guān)斬六將,到了最后一關(guān):總經(jīng)理面試。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wěn)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jīng)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崩习遄吡耍贻p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閑不著,圍著老板的大寫字臺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10分鐘后,總經(jīng)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jīng)結(jié)束。”“沒有?我們還在等您啊!崩习逭f:“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xiàn)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卑パ剑@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yōu)槭裁催@么感慨萬千呢?他們說:“我們長這么大,就從來沒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王小紅是一名四年級的學(xué)生,她非常懂禮貌,有客人來了,王小紅就站起來說:“阿姨好,叔叔好,歡迎來我們家做客。”然后又給阿姨叔叔端茶水,上水果,拿瓜子和糖果,因此叔叔阿姨都夸她是一個好孩子。一次,爸爸的朋友來家里做客,王小紅馬上出來迎接,還陪爸爸的朋友一塊兒聊天兒。爸爸的朋友夸王小紅是一個聰明可愛懂事的孩子。他們要走了,王小紅馬上跑過去對他們說:“再見,再見,歡迎下次再來,歡迎下次再來!”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3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后,封康叔於衛(wèi),遂立衛(wèi)國。康叔之八世孫姬和,以殄滅西戎有功,獲周平王賜爵為衛(wèi)武公。武公治國開明,廣聽眾議,多納雅言,以為施政參考,深得百姓稱頌與愛戴。故政通人和,衛(wèi)國大治,遂為春秋初期之大國也。
武公在詩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為舉止,既善且良。謹言慎行,不失禮儀,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則眾人皆以君作則矣。人以桃饋我,我以李報之,乃合乎情理;蜓孕⊙蛏,則欺人矣!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4
《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釉唬骸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么具體應(yīng)當(dāng)如何去做呢?
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后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5
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托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
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v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里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 16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shè)置幾杖,像當(dāng)年講學(xué)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xué)生數(shù)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dāng)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fù)乘車到門,皆拜床下”;笜s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名人文明禮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名人文明禮儀小故事01-24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2-29
經(jīng)典名人故事02-21
姚明名人故事04-03
名人的故事作文03-08
冰心的名人故事04-24
中外名人故事11-02
邵逸夫名人故事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