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
吳孟超,從醫(yī)68年來,他提出一整套肝臟外科的理論學說,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臨床救治的新方法,使我國的肝臟外科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他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醫(yī)學專家”榮譽稱號。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快來看看吧!
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 篇1
四月暖風,刮起陣陣感動。記者幾天采訪,解讀吳孟超的人生歷程,深切感受到他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感受到他愛黨愛國愛民的博大情懷。
回國、參軍、入黨
吳孟超總結式地對記者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yè);如果不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是個醫(y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吳孟超出生在福建閩清。因為家境貧寒,在他3歲時,父親就背井離鄉(xiāng)到馬來西亞謀生。5歲那年,吳孟超跟著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很快,小孟超就幫著家里舂米、割橡膠了。
“父母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再窮也要讓我認字、讀書!庇谑牵衔绺钅z、下午上學,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xù)到17歲。吳孟超讀書刻苦、用功,成績總是數(shù)一數(shù)二。而正是那段時間割膠,他把割膠刀玩得飛舞。采訪中,詼諧的吳孟超對記者說,這就是最早的“手術訓練”。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吳孟超深受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初中畢業(yè)時,身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商量,把畢業(yè)聚餐費捐給國內浴血奮戰(zhàn)的抗日將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們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澤東發(fā)來的感謝電。那封感謝電像燒紅的烙鐵一樣,深深地印在了吳孟超心里,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
回國到延安找共產黨,上前線去抗日!這是他當時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吳孟超約好同學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他們一路車船顛簸,經新加坡、過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戰(zhàn)爭封鎖,一時到不了延安,吳孟超只好在昆明繼續(xù)求學讀書。1943年秋天,吳孟超考取了德國人創(chuàng)辦的同濟醫(y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
吳孟超至今記得1949年上海解放時的情景。那天,天剛蒙蒙亮,他打開宿舍臨街的窗戶,發(fā)現(xiàn)馬路邊躺著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軍戰(zhàn)士,沿街商鋪的門靜靜地關著,沒有半點嘈雜和喧鬧。他被眼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對共產黨充滿向往的他,此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這支隊伍,跟黨走。
1956年,吳孟超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這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如愿參軍入伍。從此,不論身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受到什么樣的委屈,他對黨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為黨工作的忠心始終不變,并且始終充滿奮斗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為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兼職教授,吳孟超再次成為他的學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導下,吳孟超手術水平大有長進。但吳孟超覺得光做個普通“開刀匠”還不夠,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fā)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老師。裘法祖對他說:“肝臟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國又是肝臟疾病高發(fā)地區(qū),如果你有決心,可以往這個方向發(fā)展!
吳孟超茅塞頓開。從此,拉開了向肝膽外科進軍的序幕。
挽救14000個生命
愛黨,就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為民造福!自從選擇了肝臟外科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吳孟超就與肝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一頭扎進圖書館,找到一本由美國人編寫的《肝臟外科入門》,并和同事方之揚將這本20多萬字的書翻譯出來。他先后創(chuàng)立了“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chuàng)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完成第一臺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和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術。這位“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用神奇的雙手挽救了數(shù)以萬計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節(jié)剛過,一個挺著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攙扶下,點名要找吳孟超。原來患者8年前腹部長了個拳頭大的瘤子,去醫(yī)院檢查后認為是肝癌。兩年過去了,瘤子越長越大。換了個醫(yī)院去檢查,醫(yī)生說如果是肝癌的話活不了這么久,于是做個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醫(yī)生再也不敢接診這個病人了。
吳孟超確認這是一個罕見的特大肝海綿狀血管瘤。檢查顯示,這個瘤子直徑竟達68cm。當時,國外將直徑在5cm以上的肝海綿狀血管瘤劃為“巨大”,患者的瘤子稱得上是“超級巨大”。其最危險的是腫瘤破裂會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蓪е滤劳觥
吳孟超帶著助手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在反復推敲后,制訂了周密的手術方案。這個方案后來被肝臟外科界奉為經典。
考慮到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學校和醫(yī)院調集了15個科室共40多名醫(yī)務人員全力配合。
8點30分,戰(zhàn)斗打響!
當切口完全打開時,一個裝滿鮮血、藍紫色的巨大瘤體赫然呈現(xiàn)在眼前,讓所有在場的手術室“常客”都有點毛骨悚然。
吳孟超定了定神,沉著地切斷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斷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剝離瘤體。
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吳孟超重復著這些動作。
1小時,2小時,3小時,吳孟超依然重復著這些動作。
助手們看著他,大氣都不敢出。要知道手術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點點瘤體,鮮血立即會噴涌而出。
吳孟超的額頭滲出了汗水。護士見狀,連忙用紗布幫他吸掉。不斷滲出,不斷吸掉。
當鐘表指向晚上8點30分,在手術臺上站了整整12個小時的吳孟超順利完成了手術!
36年過去了,這個患者依然健康地活著,已經80多歲的他還經常打電話給吳孟超,反復表達他們全家人的感激。
吳孟超說:“我看重的不是創(chuàng)造奇跡,而是救治生命。醫(yī)生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幫助一個個病人渡過難關。”
1983年春天,一對浙江的漁民夫婦,抱著出生4個月的女嬰求救吳孟超。吳孟超全面檢查后,很快斷定女嬰得的是“肝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少見的小兒胚胎性惡性腫瘤。當吳孟超把自己手術的想法告訴同事時,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
對付危險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吳孟超和同事們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并請小兒科專家聯(lián)合作戰(zhàn)。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有驚無險地從孩子肝臟上切下了重達600克的腫瘤,瘤子的體積竟比嬰兒的腦袋還大!10天后,孩子出院。
2004年9月,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湖北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來找吳孟超求治。這個20歲剛出頭的姑娘中肝葉長了個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稍有不慎,就會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討論和論證之后,吳孟超決定再闖中肝葉禁區(qū),手術切除血管瘤。他帶領姚曉平教授用了近10個小時成功將瘤體完全切除。
“這個手術難度確實大,我們在手術中也創(chuàng)造了肝門阻斷新的紀錄,前后阻斷4次共103分鐘,才將瘤子切下來。”吳孟超記憶猶新地說,“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個臉盆里都快滿了。”
幾十年來,吳孟超就是這樣,以一個醫(yī)學科學家的智慧和膽識,闖過了肝臟一個個“禁區(qū)”,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個鮮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齡,仍然奮戰(zhàn)在肝臟外科最前沿……
穿軍裝提醒我是一個兵
2010年4月1日,井岡山,細雨蒙蒙。
吳孟超率領醫(yī)院40多名黨支部書記和專家教授,千里奔赴井岡山,追尋紅軍足跡,祭奠革命先烈,服務老區(qū)人民。記者隨同參加,見證了這一行動。
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吳孟超向長眠在那里的130名紅軍烈士肅立默哀,三鞠躬。之后,他帶著大家到紅軍第一所醫(yī)院——小井紅軍醫(yī)院舊址尋根。吳孟超還不顧勞累,親自給井岡山地區(qū)醫(yī)務人員講授肝膽外科疾病的診療技術。接著,又趕到井岡山人民醫(yī)院,為住院的病人會診,還與井岡山人民醫(yī)院簽訂了友好醫(yī)院幫帶協(xié)議,用醫(yī)療技術反哺老區(qū)人民。
軍人,是吳孟超的本色。讓自己和戰(zhàn)友們永葆軍人本色,是吳孟超幾十年來一直努力的事。
吳孟超有著特殊的軍裝情結。一般說來,在醫(yī)院工作的人為了方便,是不大穿軍裝的。但吳孟超不一樣,他一年四季都穿軍裝,而且軍容嚴整,夏天再熱,他也不挽袖子,風紀扣和袖扣都扣得嚴嚴實實。吳孟超說:“只要穿上軍裝,就能提醒自己是一個兵,而作為一個兵,軍人的使命和職責就一刻也不能丟!
無論是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還是在抗擊“非典”的戰(zhàn)場,就連普通的“健康軍營行”活動,總是活躍著吳孟超的身影。
1998年,長江洪水,吳孟超請示親赴抗洪前線,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如愿。后來,多次為在抗洪中受傷的將士手術、會診,為抗洪將士的健康竭盡全力。
2001年,吳孟超在醫(yī)院建立“軍人救治綠色通道”,為三軍將士提供最便捷的醫(yī)療服務。
2003年,“非典”肆虐。他以一個老兵的敏感立即從醫(yī)院抽調人員成立“抗非醫(yī)療小分隊”,隨時準備奔赴小湯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吳孟超第一時間要求參加醫(yī)療隊,到一線搶救地震傷員。坐鎮(zhèn)指揮后,開通遠程視頻會診系統(tǒng),親自指導一線醫(yī)療救援。他還主動繳納2萬元特殊黨費,并以上海吳孟超醫(yī)學科技基金會名義,向災區(qū)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急救藥品,救助災區(qū)群眾。
2005年以來,吳孟超每年都堅持參加“健康軍營行”活動,帶領醫(yī)療隊入海港、登哨所、到連隊,走進野戰(zhàn)駐訓點和海軍艦艇部隊,把戰(zhàn)士宿舍變成流動診室,把對基層官兵的關懷一次次送到了部隊官兵的心坎上。一位基層連長感慨地說:“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樣國寶級的醫(yī)學大家,能親自來給我們基層官兵體檢、咨詢,我們太幸福了!”
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 篇2
“我不就是個吳孟超嘛!”
5月25日晚上10點半,連斌剛剛從醫(yī)院為吳孟超設置的悼念廳回到家。對他來說,吳老是一種精神,更是一股力量。
連斌跟吳老交集甚多。2005年到2013年,連斌是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副院長,在那期間,吳孟超擔任院長。
在20世紀90年代,連斌是原第二軍醫(yī)大學校辦校長秘書,吳孟超是時任副校長。在連斌的記憶里,那時吳老70多歲,好像和現(xiàn)在沒什么兩樣,總是精力過人。
“有一次學校統(tǒng)計,吳老一年出差60多次,平均一個星期1-2次!边B斌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個數(shù)字,一時間在學校引起熱議。
后來他碰到吳孟超的助理,聊起高頻率的出差后回來直奔手術臺,老人會不會身體吃不消,助理笑著說,每次有人提醒,吳老都要說一句:“我不就是這樣一個吳孟超嘛,就是愛手術,有什么大不了的?”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吳孟超院士照例前往醫(yī)院病房看望患者,同時送上新春祝福。這是他長期以來每年大年初一的習慣,也成了海軍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的傳統(tǒng)。中新社殷立勤攝
5月26日這一天,已經77歲的上海東方肝膽醫(yī)院肝膽醫(yī)院護理部原主任陸翠玉一早就冒雨來到了告別廳。滿頭白發(fā)的陸翠玉和老同事一起,小心翼翼的整理著衣衫,她想和吳老的最后一次合影里,留下最干凈的樣子:吳老是愛干凈的。
陸翠玉回憶,吳老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無論手術難易,吳孟超都要陪病人查看實時超聲波,仔細琢磨腫瘤位置,制定各種預案,不放心的病例還要召集弟子們會診后方才上臺。很多人會說,這樣太累了,身體吃不消,吳老會馬上生氣的抬頭:“我了解我自己的身體,有什么大不了?”
2010年那一年,88歲的吳孟超主刀完成的手術就有190臺。有人記錄過他和護士之間這樣一段對話——
吳孟超:明天有什么手術?沒有人排我。
護士:休息休息吧。
吳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個都沒排。你去找一個。
所有學生都知道,吳孟超愛手術,也急著在有限的時間里,多救人。
在2018年7月14日播出的《朗讀者》中,96歲的吳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敝钡2018年,96歲高齡的吳孟超依舊保持著每周門診、每年約200臺手術的驚人工作量。
把吳孟超請進演播室,董卿的感慨是從一雙手開始的。這雙手天賦異秉,它在肝臟的方寸之地創(chuàng)造生的希望;這雙手又異常細膩,它以截然不同于同齡人的敏銳與穩(wěn)定,將萬千病患托出病魔的沼澤地。
當鏡頭給到吳孟超雙手的時候,這位老人還是下意識的局促了起來:一雙手放在膝蓋上,右手食指、無名指的關節(jié),因經年累月與手術刀并肩戰(zhàn)斗,它們都異于常人。其實,觀眾看不見的還有吳老的腳趾,因為長時間站立,它們也變形了。
節(jié)目中,吳孟超用一句話帶過自己在肝臟方面的60余年時光,“因為中國也是肝病大國,死亡率很高。那個時候,肝臟沒人敢開。所以我就攻肝臟,做標本研究,然后慢慢做臨床,以后建立起來了肝膽外科!
節(jié)目現(xiàn)場請來了吳老曾經的病人甜甜。當時她肚子里的肝臟腫瘤足有一個籃球大小,許多醫(yī)生給她建議肝移植,但肝移植費用高昂,走投無路之時,姑娘和家里人來到上海,吳老發(fā)現(xiàn),姑娘的腫瘤可以切除,肝不用換。
2004年,吳老已經82歲了。有些年輕同事勸他:這么大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萬一出了事,你的名譽就沒有了。吳孟超回答:“名譽算什么,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
2021年5月26日,在吳孟超遺體告別上,甜甜母女在看到吳老后痛哭到不能自已。如今,甜甜也是一個醫(yī)護工作者。
就是這樣一個吳孟超,創(chuàng)造了中國醫(yī)學界乃至是世界醫(yī)學肝膽外科領域的無數(shù)個第一;他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他制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他創(chuàng)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他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鏡下直接摘除肝臟腫瘤的手術。
他不僅僅只是一個吳孟超。
最對的3個選擇和2個遺憾
在連斌的記憶里,吳老很少提起自己的私事兒,但時常把“三件事兒”放在嘴邊。
“第一件事兒是抗日期間回國,第二件事兒是入黨,第三件事兒是當一個軍人。”連斌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吳老每次說起這三個最對的選擇時,都仰著頭擺著手,這不僅是三個選擇,更是他一生的驕傲。
戰(zhàn)亂期回國,他看到了一個滿目瘡痍需要自己去守護的故土,所以堅定了守護一輩子的心愿;黨旗前宣誓,所以從艱難到手術臺都需要自己搭的日子走到后來21世紀的繁華時,他一直牢牢守著初心,他經常說,共產黨人,要吃得了苦,要時刻懂得讓,把好的,留給人民;入伍從軍,一身戎裝。這以后,吳孟超對患者的愛,更“名正言順”了,他說,軍人生來就是保護人民的,軍醫(yī)本來就是來救人的。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不上手術,白大褂里,他穿的保準兒是軍裝。
99歲的人生,很難百分百的圓滿。
如果說,吳孟超負過哪位病人,有且僅有一位——那就是他的父親。
“父親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后來黃疸去世了。我自己是學這一行,不能給我父親醫(yī)治,所以我很痛心。”在央視《朗讀者》節(jié)目中,96的吳孟超提到父親時,滿眼遺憾和愧疚。
后來,吳孟超向組織請示,回了一趟馬來西亞。
吳孟超院士是馬來西亞歸僑,在十八歲時為了抗日毅然回國參加戰(zhàn)斗,從那之后就沒能再見過父母。
“那次我到墳上去看他們,就在爸媽的墓前,我說:媽媽爸爸,我已經為國家做了一點事情,現(xiàn)在工作還是很好!比缓罂蘖似饋怼
吳孟超的接班人、得意的弟子沈鋒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是吳老畢生的遺憾之一。
除了這個心愿,另一個吳老在晚年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想徹底消滅肝癌。
為了這個愿望,吳孟超整整奮斗了一生。
1997年,吳孟超親自到德國,想把一位他八年前送走的學生找回來。這個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現(xiàn)任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
5月25日深夜,王紅陽遲遲不能入睡。因為再過幾個小時,親手把她培養(yǎng)起來的老師吳孟超就真的“走了”。那天晚上,她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自己永遠忘不了吳老到德國的那天:漫天大雪,吳老162的身高(核實),吃力地走向她,見面后只說了一句:回到肝膽醫(yī)院(上海東方肝膽醫(yī)院)吧,以后我還要在中國建肝癌中心。
王紅陽后來毅然決定回國。因為對肝膽事業(yè)的一致狂熱,王紅陽在德國科學院的導師、諾貝爾醫(yī)學獎6次提名的獲得者也和吳孟超成為了摯友。后來長期和中國保持學術研究的合作。
“這條路太遠了,等到肝癌能治愈的那一天,我相信吳老看得到!蓖跫t陽堅定地說,她會和吳老的全部學生、和自己的學生一起,一直走下去。
“讓他生氣的事兒,太多了”
“那時候我們都是小孩子,吳老每次出差都會給我們帶很多好吃的,但后來去到他家里才知道,一個大院長的家里,什么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标懘溆窕貞,吳孟超最容忍不了的幾件事兒之一,就是收紅包,吳老一生清貧,從未對錢有過任何欲望。
學生嚴以群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追憶,在他看來,這就是真實的.老師,生氣的事兒很多,可愛而又偶爾可“怕”。比如手術室的空調溫度過低過高,他一定會不高興,怕費電也怕患者不舒服;洗手間的洗手液盛得太滿會流出來,他也要指出;下班走廊里燈火通明,他要自己巡視一圈,挨個關掉,動不動還要扣責任人“敗家”的帽子;此外,還有開會不讓用一次性紙杯喝水,打印會議材料只用半張紙的要求......
吳老除了愛不釋手的軍裝,很少買自己的衣服,那兩套西裝,也是穿了十幾年。每天只吃食堂,基本上每天都要吃半根玉米,吃不完的飯菜絕不多打一兩。如果看到周圍有人浪費,他一定嚴厲的呵斥。
96歲那年,吳孟超在央視的節(jié)目上借讀本寄語后輩:“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某些醫(y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yī)療費。我愿你們收到的更多——別人的感念!
吳老的多位學生告訴記者,每天晚上深夜,都是老師處理信件和論文的時間,他對論文看得十分細致,哪怕是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從云南特意趕到上海的陳訓如告訴記者,老師發(fā)過的最大的火兒,就是因為論文數(shù)據(jù)不準確,也是因為如此的嚴格要求,吳老的學生,如今才能支撐起半個中國肝膽外科。
這個世界,他是留戀的
“2020年1月18日,我像往常一樣起給吳老拜年,不一樣的是,去年這最后一次見,是在長海醫(yī)院的病房里。”徐富榮指著懷里捧著的和吳老的合影說,也是在那天,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從不怕死的老人,開始留戀了。
徐富榮回憶,那天上午,他帶著鮮花來到病房,像往常一樣陪吳老聊天,說說這一年都干了啥。
但是就要起身告別的時候,吳孟超突然拽住了徐富榮的胳膊,滿眼都是不舍得說,富榮,你坐下來,我們合張影吧。
聽完這句,徐富榮愣了幾秒,他知道,已經98歲的吳孟超開始留戀去看他的每一個人了。后來,吳孟超的大女兒為兩人合影,照片中,吳老穿著病號服坐在病床上,手挽著徐富榮的胳膊,笑的像個孩子。
在很多場合,吳孟超經常笑著說:人嘛,都有人生終點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就夠了。但也許是心里還有未完成的愿望,晚年的吳孟超,越來越留戀了,留戀每一個人,留戀這個世界。
連斌也回憶,自從2016年他退休,見到吳孟超的機會就變得少了。2018年,他被蘇州一家公立醫(yī)院返聘繼續(xù)當院長,會定期從蘇州回上海專程看吳老。吳老總會說:“小連,等我去蘇州看你!
2020年最后一次看望吳老的時候,臨走前,吳老又說了一句:小連,等我去蘇州看你。
“我連忙說好,拽著他說,希望他快點去。但一出門眼淚就掉下來了!边B斌說,他知道,吳老舍不得他了。
在告別儀式開始后,沈鋒一直站在大門外的甬路盡頭,和每一個悼念完的親友一一拜別。
間隙,說起吳老生前讓他最心疼的畫面,沈鋒的眼圈瞬間紅了:“握著我的手說100,我明白是說百歲,他在世上每一天都想著工作,痛惜的是距百歲差了99天!闭f完這句,淚水夾著雨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看到有兩位老人被攙扶著走出告別廳,沈鋒彎著腰,急忙淋著雨跑去扶起了他們。
上午10點28分,家人抱著吳孟超遺像緩緩走出告別廳。靈柩被海軍儀仗戰(zhàn)士抬進了靈車,眾人哭喊著:吳老一路走好。
而此時,吳孟超的幾百個學生均圍繞在靈車前后,他們從海內外回家,為了見吳老最后一面。
時光回到幾年前,一次手術后,疲憊的吳孟超告訴護士長:“如果我有一天倒在手術室,不要慌張,記住幫我擦一下。你知道我是愛干凈的,別讓人看見我一臉汗水的樣子。”
國際歌的旋律依然回蕩在雨里。中國肝膽事業(yè),未來可期。
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 篇3
吳老一生堪稱傳奇,在中國醫(yī)學史上留下難以被超越的貢獻。他帶領團隊完成了我國第一例肝臟外科手術,為新中國開創(chuàng)肝膽外科奠定了基礎,使我國肝癌手術成功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吳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家境貧寒,5歲時和弟弟一起跟著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七八歲開始跟著父母到橡膠園割膠、賣米粉、做苦力。15歲時進入一所華僑學校半工半讀。1940年,吳孟超和同學一起抱著到延安參加抗日的理想回到祖國,但因為困難重重,最終留在昆明,1943年吳孟超考取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從此走上醫(yī)學道路。
也許正是因為早年坎坷的人生經歷和走南闖北積累的經驗,讓吳孟超具有了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樣的性情讓他在醫(yī)學上大膽地開拓創(chuàng)新,成就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無數(shù)個第一,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在大家耳熟能詳?shù)尼t(yī)學成就之外,吳孟超身邊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也記錄下反映吳老真性情的一些小故事。擁有偉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多元的,光環(huán)有時候反而掩蓋了他們內心的豐富和單純真實的一面。
超愛做手術
吳孟超院士愛做手術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很多年。從醫(yī)70多年,一直到96歲時他還對上手術臺樂此不疲!耙恢軆扇_手術,照常查房開會!惫俜浇y(tǒng)計數(shù)據(jù),長達75年的從醫(yī)生涯里,他拯救了超過16000名患者的生命。
96歲時,吳老完成手術后還要逐一和護士核對紗布、剪刀、鉗子的數(shù)量,再走到監(jiān)護儀前看一下各個指標數(shù)據(jù),之后才放心離開手術室。護士長程月娥和吳孟超搭檔30多年。她說:“一次手術后,吳老靠在休息室的椅子上,胸前的手術衣都濕透了,兩只胳膊支在扶手上,輕輕地嘆氣道:“如果哪一天我真在手術室倒下了,記得給我擦干凈,不要讓別人看到我一臉汗水的樣子。”
對學生超嚴
吳孟超對學生非常嚴格,讓學生們又愛又怕。越是喜歡的學生,吳孟超越是“兇”。嚴以群醫(yī)生從1984年跟隨吳孟超院士,早年他擔任吳孟超的協(xié)理醫(yī)生,他的一位研究生同學在醫(yī)院實習,找到他希望幫病人開一種藥,當時這名同學沒有處方權,有處方權的嚴以群就幫了同學的忙。這件事被醫(yī)院的督察組知道了,要在全院通報。吳孟超知道后,狠狠批評了嚴以群,并責令他寫出書面檢討,自己卻跑到院領導那里求情,“小伙子還年輕,這么早給他一個處分,會打消他的積極性”。嚴以群將3000字的檢討書交來,吳孟超看后又還給他說:“寫檢討只是形式,目的是讓你反思錯誤、改正缺點。留在我這里是廢紙一張,放在你那里卻可以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錯誤。”
跟著吳老查房的醫(yī)生們都有一肚子的故事。嚴以群說:“他看病歷不是一頁一頁地翻,而是用右手食指點著一行一行看!币坏﹨抢系氖种竿蝗徊粍印⒚碱^皺起,周圍的人便會忐忑不安。有一次,吳孟超發(fā)現(xiàn)嚴以群負責的一個病人的病歷單上寫著連續(xù)5天大便是零,他抬頭生氣地問:“你給我憋5天試試?”
花錢超節(jié)約
在吳孟超院士身邊工作多年的張鵬回憶道:在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吳老的“小氣”是出了名的。因為醫(yī)院是他創(chuàng)立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花了多少心思、費了多少功夫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常說醫(yī)院的錢是醫(yī)生一刀一刀開出來的,都是血汗錢。所以他一分錢都舍不得亂花,更看不得浪費。他洗手后關水龍頭擰到最緊,出辦公室哪怕幾分鐘也得關燈關空調,吃飯時盤子里的菜一定“按需分配”得干干凈凈。不管是報銷發(fā)票還是簽發(fā)獎金,不管是增添設備還是采購物資,他毫無例外地心疼,甚至我們都能感覺到他的心疼。凡是這些事找他簽字能不能簽得到,就看老人家心情了。很多人找他簽字報銷,還沒進他辦公室就緊張,進了他辦公室更緊張。他會一張發(fā)票一張發(fā)票地看,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完往邊上一扔,就是不簽字。我有一次問他,那么復雜的東西那么多數(shù)據(jù)你看得懂嗎?他眼睛一瞪:看不懂怎么了!起碼能嚇嚇他們,讓他們別亂來!
個人生活超簡單
吳孟超院士癡迷于他的事業(yè),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東方早報》在吳老92歲時采訪并揭秘了他每天的日程。每天早晨6點半,吳孟超準時起床,喝一杯牛奶,吃一個雞蛋、三四塊餅干,就是他的早餐。7點半到8點,吳孟超來到辦公室,如果這一天有手術,他會在9點準時到手術室,做完自己的手術,還不舍得走,在其他手術臺轉轉看看,一旦遇到疑難手術,一定親自上陣。如果這一天不開刀,他就在辦公室里看文件,處理行政事務,不停有人找他談話處理問題。中午12點,回家吃飯。吃好午飯他會休息一會,下午2點鐘上班。午休的時候,他會用一小時將每天的十幾份報紙瀏覽一遍,看到國際國內大事、醫(yī)療創(chuàng)新方面的好新聞就仔細閱讀。下午,往往是接待朋友、記者、患者的時間。晚上5點半到6點,吳孟超回家吃飯。每日必看新聞聯(lián)播,了解國家和世界大事。
一天唯一的娛樂是晚上看看電視劇,他最喜歡的是戰(zhàn)爭片、抗戰(zhàn)片,他說從中能找到很多年輕時的回憶?赐觌娨晞。瑓敲铣謺綍狼,看看醫(yī)療業(yè)務雜志,把一天沒做完的事情繼續(xù)做完。他還有一個習慣—寫日記!拔覐纳倌陼r期回國后就一直寫日記,多好的一筆財富呀?上г凇母铩瘯r期,日記被抄走毀掉,我那個痛苦呀!從這以后就再也不寫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我又開始寫,把每天的工作簡單記錄下來,回頭看時也是一種總結!
捐款超積極吳孟超第一次捐款要追溯到他在馬來西亞上中學時。中學畢業(yè)時,吳孟超和同學們主動把聚餐費捐回國內給共產黨,不久后竟收到以毛澤東、朱德名義發(fā)來的感謝電,這個回電更加堅定了吳孟超回國參加抗戰(zhàn)的決心。
1997年,吳孟超用自己的個人積蓄和社會捐款成立“吳孟超肝膽外科基金,目前基金已發(fā)展成為“上海吳孟超醫(yī)學科技基金會”。
2006年,為表彰其在肝膽外科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吳孟超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500萬元獎金。解放軍總后勤部也獎勵他100萬元。他把獎金500萬元用于培養(yǎng)科技人才,100萬元用于獎勵有重大貢獻的醫(yī)護人員。2016年,閩清發(fā)生特大洪災,吳孟超為家鄉(xiāng)捐款10萬元,用以修建基礎設施。如今,對中國肝膽外科帶來巨大影響的吳孟超院士遠去,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更加久遠地留在中國的醫(yī)學界。
吳孟超院士創(chuàng)造了多個醫(yī)學界第一
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肝臟外科入門專著制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提出肝臟分為“五葉四段”的經典解剖理論完成中國第一例肝癌切除手術和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葉切除術創(chuàng)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建立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和科研基地推動我國肝臟疾病的診斷率、手術成功率和術后存活率均達世界領先水平。
【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從醫(yī)故事05-24
朗讀者嘉賓潘際鑾院士的故事05-24
數(shù)學界泰斗吳文俊院士的故事06-16
我是醫(yī)生吳孟超觀后感(精選5篇)05-26
初冬的院士公園作文11-10
美麗的院士公園作文04-23
人生故事:經典哲理故事01-09
院士等于門衛(wèi)敘事作文08-07
【推薦】初冬的院士公園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