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故事
名人成長故事
其實和你一樣——他出身卑微,卻身懷遠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傳》中扮演那個宋兵乙,為增添一點點戲份,他請求導演安排“梅超風”用兩掌打死他,結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這個年輕時被稱作“死跑龍?zhí)椎摹北拔⑿∪宋,第一次當著導演的面談到演技時,在場的人無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斷思索、不斷向導演“進諫”,直至2002年自己當上導演。那年,他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其實和你一樣——上世紀90年代,在一趟開往西部的火車上,梳著分頭、戴著近視眼鏡的他看上去朝氣蓬勃,內心卻帶有微微的彷徨。那時的他嚴肅乏味,常常獨坐好幾個小時不說話。后來轉行做主持人,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電視節(jié)目播出時,他發(fā)現自己說的話幾乎全被導演剪掉了。他讓身為制片人的妻子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哪怕是最細微的毛病都不肯放過,然后逐條探討、改正。即使今天其身價已過4億,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棄面“本”思過。
其實和你一樣——10年前,他是大學里的“小混混”,由于經常逃課而被老師責備。畢業(yè)后被分到當地的電信局當小職員,面對冗雜的機關工作,他感到既勞累又苦惱,后來他勇敢而果斷地辭了職,然后自創(chuàng)網站,從而走向中國互聯網浪潮的浪尖,他在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居第一位。
其實和你一樣——5年前的他是一個防盜系統安裝工程師,依他的說法,“就是跟水電工差不多的工作”,“有時候裝監(jiān)視系統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詞就趕快寫一下!”當年的他就是這么邊干活邊寫詞,半年積累了兩百多首歌詞,他選出一百多首裝訂成冊,寄了100份到各大唱片公司。“我當時估計,除掉柜臺小妹、制作助理、宣傳人員的莫名其妙、減半再減半地選擇性傳遞,只有12。5份會被制作人看到吧,結果被聯絡的幾率只有1%!逼鋵嵞1%就是100%!1997年7月7日凌晨,他正準備去做安裝防盜工作,有人打電話給他,那個人叫吳宗憲,同時走運的還有另一個無名小卒——周杰倫。從他和周杰倫合作的歌從沒人要,到要曲不要詞,慢慢地曲詞都要,之后單獨邀詞,但還會有三四個作者一起寫,直到最后指定要他的詞。
可能你已經猜到他們是誰了,一個是周星馳,一個是李詠,一個是丁磊,一個是方文山。他們是目前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人中的一部分。
他們在成名前和你并無多大不同。不要抱怨貧富不均,生不逢時,社會不公,機會不等,制度僵化,條理繁復,伯樂難求。要知道,其實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明天,或者明年,同樣會誕生像他們一樣成功的人,就看是不是今天的你。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fā)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yǎng)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yǎng)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巴爾扎克的手杖
巴爾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在成名之前,巴爾扎克也曾困頓(艱難,窘迫)過,狼狽過。他本是學法律的,可大學畢業(yè)后偏偏想當作家,全然不聽父親讓他當律師的忠告,把父子關系弄得十分緊張。不久,父親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費用,他寫的那些玩意兒又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了困境,開始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干面包喝點白開水。但他挺樂觀,每當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畫上一只只盤子,上面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后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咽。
更發(fā)人深省的是,也正是這段最為“狼狽”的日子里。他破費七百法郎買了一根鑲著瑪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正是這句氣壯山河的名言在支持著他。后來的事實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李嘉誠和一枚硬幣
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李嘉誠不慎丟落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里。李嘉誠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后,竟給他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2元,讓它滾到坑渠,該2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边@件小事說明了李嘉誠的一種理財哲學,也說明了他的思維風格,這就是用社會總凈值的增損來判斷個人行為合理與否。只要社會總斗爭值增加了,自己損失一點也不算什么;相反,如果社會總凈值減少了,自己即使收獲了一定的財利也是損失。不要小覷了著眼社會總凈值的思維方式,這是關系到國家富強的大問題。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這樣一個重要論點:人以自利為出發(fā)點對社會貢獻,要比意圖改善社會的人的貢獻大。這樣的“自利”或者說“自私”就有幾分可愛了。因為如此,“自利”能給別人帶來利益,自己的“利”和別人的“利”加起來,社會總凈值必然會增加,國家自然富強。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安换脊选,就是不怕社會積弱;“患不均”,就是怕別人比自己好。別人好了,我要想辦法讓他不好,雖然這樣做我也沒利。“內耗”的結果是沒有“利”的我和沒有“利”的別人組成了一個平均型的“寡”的會。用社會總凈值衡量,也能說明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為什么可惡。制假貨造成的資源和人國成本的浪費,最終造成的是社會總凈值的減少。如果任其發(fā)展,勢必削弱國國。一部分藉此先富起來的人和其他被剝奪了財富的人組成的是一個不均型的“寡”的社會。
李嘉誠的境界是富國的境界。他的心態(tài)既是傳統文化的異質,也是不規(guī)范的市場經濟文化的異質,值得我們好好揣摩。
畢業(yè)五年內不創(chuàng)業(yè)
作為當今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yè)家,馬云不可避免地成為眾多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追捧的偶像。一次電視節(jié)目中,兩名“80后”的大學生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言語中洋溢著按捺不住的激情與自信。為了能獲得偶像馬云的認可,其中一個豪氣滿天地宣稱:“給我投資一千萬元,明天就能分紅,后天就能變成兩千萬元!”
馬云聽后,微微搖頭,不僅沒有給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藍圖予以鼓勵,反倒是當頭澆下一盆“冷水”:“如果我是你們的話呢,五年以內我不會創(chuàng)業(yè),我會去找一個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五年!比珗鲶@愕,兩名年輕人雖然始終面帶微笑,但看得出心里很不服氣。
馬云道出了自己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上世紀八十年代,馬云就讀于杭州師范學院,風華正茂的他,經常和同學們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一心想做出一番宏圖偉業(yè)。當時的大學生就業(yè)由學校統一分配,臨畢業(yè)時,馬云得到通知,他將被分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一名英語老師。當老師,顯然與他創(chuàng)業(yè)理想差距很大,他感到頗為迷茫,于是來到校門口閑逛散心。這時,突然有人和他打招呼!斑@不是大名鼎鼎的馬云嘛,一個人溜達什么呢?”馬云定睛一看,原來是校長。馬云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校長很關心他今后的發(fā)展,親切地與他交談起來。馬云直言不諱地說:“我希望能夠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而當一名教師則心有不甘!毙iL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要馬云許下一個承諾:到那個學校去教書,五年內不許出來創(chuàng)業(yè)。馬云并不懂得校長這么做的真實意圖,但出于尊重,他還是答應了。到學校教書后,一個月工資只有八十九塊錢,起初馬云勤懇工作,甘守清貧,但后來,一個巨大的誘惑擺在了面前——深圳一家單位邀請他加盟,月薪1200元。92元與1200元,何去何從?馬云想到自己的承諾,咬咬牙,堅持了下來。第三年,海南一家公司開出月薪3600元,而學校還是九十幾塊,馬云思忖再三,還是決定堅守承諾。就這樣,他在學校里教了五年書,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卻得到一樣讓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懂得了什么叫做浮躁,什么叫做不浮躁。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真切而深刻地領悟它卻需要達到一種境界,蟄伏了五年的馬云做到了。
帶著一種沉穩(wěn)、踏實的心態(tài),馬云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難,在眾人紛紛動搖的時候,馬云卻依然信心十足,因為他能夠正確判斷一城一池的得失和一時一地的失敗,他更明白堅韌的力量有多大。在阿里巴巴網站創(chuàng)立之初,有人說,如果阿里巴巴能夠成功,無疑是把一艘萬噸巨輪從喜馬拉雅山腳下抬到珠穆朗瑪峰頂,馬云說:“我就要讓他們看看我是如何把這艘萬噸巨輪從喜馬拉雅山腳下抬到珠穆朗瑪峰頂的。因為我沉得下來,我懂得怎么去把點點滴滴做好!币蝗缢敵踉趯W校堅守五年,馬云終于一步一個腳印地創(chuàng)造出阿里巴巴神話,敲開了財富之門。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認為當不好士兵的人,永遠也當不了一個偉大的將軍!瘪R云的成功恰恰印證了他說的這個道理。
姚明:動力來自目標
目標是一個追求的目的地,是一個其努力想要得到的結果。動力與目標又有何聯系?如果說,達到目標的起點到終點,是一段路,那么這段路的中途便是動力,而起點就是制定目標,終點就是達到目標。很多人都有過這段路的歷程。比如:姚明。
很多人都知道姚明,高大的身軀,可不見得這一定是好事。姚明小時候,個子就很高了,當然,他的腳也特別大。有時候,父母要給他買雙鞋,可能要跑遍整條街,有時還買不到一雙——他的腳太大了。姚明很難過這種情形只有定做鞋子。姚明聽說進NBA能夠有定做鞋子的“特權”。于是姚明定了一個目標——要進NBA——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不必為鞋子而煩惱。
姚明成功了,他走過了一條“路”——達到目標的路,不容忽視的是他達到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又是什么賜予了他動力呢?是目標,對于目標的渴望。姚明是哪一段“路”的“勝利者”。
可見動力確實來源于目標,目標的高低,決定了“路”的長度,也決定了需要動力的多少。
動力是追尋目標的必經,而動力也來源于目標。
【名人成長故事】相關文章:
成長的名人故事11-11
名人成長的故事08-12
名人故事:朱丹的成長10-07
關于成長的名人故事11-26
關于名人成長的故事01-24
名人成長的短故事「精選」02-05
名人成長的勵志故事08-19
名人的成長故事11-28
林肯的成長的名人故事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