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的名言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lián)系、深化認識的功能。什么樣的名言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名言1
1)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7)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 道不同,不相為謀!墩撜Z·衛(wèi)靈公》
9)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4)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15) 巧言亂德。
1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2
1、不要問困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好的。
2、初三是集體奮斗和個人成就的時期。
3、學習和坐禪一樣,必須有恒心。
4、不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閱讀。
5、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6、永遠不要原諒自己的粗心大意。
7、學習也是快樂的,嬉皮士也是快樂的,這一次奮斗終身的音樂。
8、夢想是超越的力量,行動是飛翔的翅膀。
9、有動力而無壓力,緊張而無焦慮,敏捷而無恐慌。
10、神的心,是神殿的居所。上帝是知識的源泉;思考是運用神圣知識的最佳方式。
11、從輸了開始,就不要放棄,然后在中間沖刺,最后贏!
12、爭取時間就是爭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數(shù)。
13、高考過后,前面是一片新天地。
14、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15、高三是集體奮斗和個人成就的時期。
16、剝皮的肉不舍得留下,血汗不掉淚。
17、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18、不要尋找失敗的理由,要尋找成功的方法。
19、說白了,其實提高成績并不難,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努力積累更多的問題,更多的總結(jié)。
20、吳京:地毯式轟炸的綜合回顧;抽查:精確制導。
孔子的名言3
1、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1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2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1、過,則匆憚改。
2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4、聽其言而觀其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4、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35、不遷怒,不貳過。
36、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37、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0、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4、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4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巧言令色,鮮矣仁!
4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48、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的名言4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欲而自寧。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江海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孔子的名言5
1.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的質(zhì)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zhì)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結(jié)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薄稙檎
【釋義】 孔子說:“君子團結(jié)人而不搞勾結(jié)拉攏,小人只搞勾結(jié)拉攏而不團結(jié)人!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么能駕車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薄队阂病
【釋義】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幸地避免了禍害!
5.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徳,依于仁,游于藝!薄妒龆
【釋義】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jù)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游樂來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薄独锶省
【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蹲雍薄
【釋義】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雍也》
【釋義】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釋義】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nèi)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独锶省
【釋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的名言6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1、過,則匆憚改。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4、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7、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2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2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25、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2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28、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9、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0、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的名言7
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不學禮,無以立。
3、禮之用,和為貴。
4、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9、巧言亂德。
1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6、不遷怒,不二過。
1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8、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巧言令色,鮮矣仁。
2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6、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8、不遷怒,不貳過。
29、過,則匆憚改。
3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1、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39、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0、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4、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48、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4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50、剛、毅、木、訥近仁。
51、聽其言而觀其行。
5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4、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孔子的名言8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孔子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論語譯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名言9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ㄕ撜Z·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p>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墩撜Z·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23、訥于言而敏于行!墩撜Z·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墩撜Z·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論語·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墩撜Z·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31、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衛(wèi)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墩撜Z·衛(wèi)靈公》
38、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4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7、有教無類。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的名言10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孔子的名言1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fā);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nèi)在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zhì)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鬃诱f:“你怎么不說:他這個人啊,發(fā)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nèi)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孔子的名言12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10、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2、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14、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1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21、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6、禮之用,和為貴。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鮮矣仁!
33、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6、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41、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6、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4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6、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0、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6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7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2、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74、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75、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8、不遷怒,不貳過。
79、小不忍則亂大謀
80、過,則匆憚改。
8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85、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6、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7、聽其言而觀其行。
88、不遷怒,不二過。
89、不學禮,無以立。
9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9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3、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9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9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8、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9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0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的名言13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得思義。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的名言14
1、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豆苡凇
2、釋義:孔子一生致力于復興周禮,他的一言一行,無不是在闡釋周禮的實用主義精神。在孔子十五歲的時候他就立志于學問,三十歲的時候就能自立并且更加篤定自己的信念,四十歲已經(jīng)能夠融會貫通平生所學而不再迷惑,五十歲時遇事不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六十歲能聽得進去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登臨化境,隨心所欲卻又都能恰到好處。
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把握機遇,心想事成。
5、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未知生,焉知死?
9、勵志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0、釋義:耳朵靈敏是為聰,視力良好是為明,耳聰目明就是聰明,可見聽和看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這樣才能保有我們的聰明,我們的心境才會澄澈如水,那么一言一行才會合乎時宜,也就達到了“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目的。如果能經(jīng)常這樣就不至于迷失自己,那么必然會走得更遠。
1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撜Z
1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1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7、位卑未敢忘憂國!懹
18、釋義:君子為終極理想的“道”謀劃和設想,而不為一時有飯吃謀劃。辛勞的耕作了,有時候不免挨餓,但是如果學有所成,掙點薪水自然不成問題。所以君子應該為終極理想的“道”憂心并且奮進,而不應該被貧窮所限制,更不應該為貧窮而憂心。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0、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命運所壓倒.
21、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日:“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笨鬃訉W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就有了“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22、釋義:三軍的統(tǒng)帥猶可奪也,但人的志向不可奪。三軍的沒了統(tǒng)帥大不了打一場敗仗,但人如果失去了志向,就如同茫茫大海里航行的船只失去了定位。這樣的人生肯定是凌亂而又失敗的。
23、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2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5、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6、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27、字勵志名言警句
2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9、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3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
3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4、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3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6、孔子以好學著稱,對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很大的名氣,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
37、釋義:“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立下了志向,就不要因一時還沒有名氣而感到沮喪。要明白別人不了解自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如果自己果真是一個大才,總有一天會揚名天下。
38、釋義:有朋友相互勉勵督促,有兄弟和和睦睦互相關愛,那么這個人不管為學還是做事都不會感到孤立。也難怪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笨梢娭臼咳嗜瞬豢梢詻]有朋友,沒有兄弟。
孔子的名言15
(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3)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4)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7)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8)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2)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4)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5)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孔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09-29
孔子的哲理名言06-29
孔子名言大全02-21
出自孔子的名言06-29
關于孔子的名言07-19
孔子道德名言06-28
孔子快樂名言12-27
孔子名言愿意12-27
孔子道德名言09-29
孔子的名言啟示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