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習(xí)慣的作文 推薦度:
- 好習(xí)慣作文 推薦度:
- 過年聚會致辭 推薦度:
- 過年拜年詞 推薦度:
- 過年吉祥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過年習(xí)慣的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過年習(xí)慣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過年習(xí)慣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又來了,寒假也隨著開始啦。我們打算回老家過年,我和哥哥都盼著快點回老家。經(jīng)過媽媽的一番準備,我們出發(fā)了。
經(jīng)過長途跋涉,爸爸辛辛苦苦開了8小時的車,終于回到老家了;氐郊依,奶奶已經(jīng)買好家鄉(xiāng)美味可口的大螃蟹,等待我們了。奶奶看到我們到了,馬上端出一盤金黃色的大螃蟹,聞著香噴噴的大螃蟹,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抓來吃,這可說我和哥哥的最愛,我和哥哥搶吃起來。很快,這盆大螃蟹就被我們消滅了。
吃完螃蟹奶奶就開始做年餅,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習(xí)俗,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這種餅,既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又可以用來招待客人,它的材料是用糯米泡濕之后磨成粉,然后用糖水攪拌,就變成一大坨迷糊團。接著抓一把糊團揉扁,拌入餡才,包起來放進鍋里蒸熟就好了。我和哥哥也跟著瞎揍熱鬧,覺得好玩極了。
我們家鄉(xiāng)過年還有許多習(xí)俗,比如唱大戲、舞龍神、獅子拜年……,家鄉(xiāng)的習(xí)俗可好玩了,我愛我的家鄉(xiāng)——雷州。
過年習(xí)慣的作文 篇2
講起過年的風(fēng)俗習(xí)慣,倒是挺有意思的。有些現(xiàn)今仍沿襲著,有些早六百年的便給扔掉了。
對于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guī)矩的中國人來說,不同地方的規(guī)矩恐怕不完全一樣。我所要講的只是早先我們阜陽以北與太和這一片地方的風(fēng)俗習(xí)慣。
俗話說: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毫無疑問,這臘月初八歷來便是迎接新年的重要日子。何況還有:臘八臘米飯,大人小孩都喜歡呢。(在那物資相當匱乏的年代,人們要吃上一頓象樣的飯是多么不容易。。┪抑两袢郧宄赜浀,在我十來歲的時候,每逢臘八晌午的那頓咸米飯是那么的香甜。(通常這頓做米飯的米是娘老早托人用糧票開后門從糧站提前買好的。娘總是將米鍋里放上炒好的豆腐,再放上一些細粉加上蔥姜佐料,飯沒做好,老遠的便能聞到撲鼻的香味了。這時饑腸轆轆的我便圍著廚房轉(zhuǎn)圈子,專等著娘說一聲:吃飯了。于是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盛上滿滿的一腕,美美的吃將起來。)百年不遇的吃上這么一頓難得的美餐,不用說,能撐得嗓子眼里直往上冒,還覺不過癮的。
臘八過后,接下來便是祭灶。祭過灶,年也就跟著很快來到了。講起這祭灶,還挺有講究。記得有一句順口溜是這么說的:君祭三,民祭四,老百姓祭五賊祭六,老和尚祭到廟后頭。至于這順口溜的來歷,曾聽老人大致的講過,因為聽時并不怎么的在意,所以至今也不大明白。只知道我們張姓人家都是二十三祭的灶。其他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在二十四祭灶。(依稀記得,好象聽老人講,說是俺們張姓人家占著老天爺、閻王爺、龍王爺?shù)墓,因為他們都姓張。所以歷朝歷代張姓的人家沒有做皇帝的,原因就在于:如果連皇帝再做了,那天下豈不是沒有別姓人家混的了嗎?)祭灶那天,也是廚房大掃除的一天,平常煙灰滿布的屋子,通通用掃帚徹底清掃一遍。然后將提前請來的老灶爺與老灶奶奶并肩而坐的畫像恭恭敬敬地貼到鍋臺一側(cè)的墻上。到了晚上,臨近送他們上天的時候,便用做好的糖瓜子先給他們抹抹嘴,意思是先給他們甜甜嘴,請他們在老天爺跟前多替老百姓說些好話。(有道是:老灶爺上天——有啥說啥。至于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不是能讓老灶爺管住他的嘴,不在老天爺跟前說些對老百姓生活不利的話,那就誰也不知道了。)隨后是供上香火,放起鞭炮,送他老起程上天了。
祭過灶,家家便忙著準備過年的食物,蒸呀炸的忙開了。
在蒸炸的過程中,倒還有著不少的講就。其中大人們最忌諱的是小孩子在跟前扭來扭去。一是嫌他們礙事絆腳,二便是唯恐他們說出什么不吉利的話來。后邊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例如:炸東西時,最忌諱人說別炸熰了、小心油別起火、或者說快炸完了等。我有一次看到娘炸馓子時,盆的面不多了,便隨口說了句:快炸完了。惹得娘瞪眼厲聲地吵:去!別在這胡說八道的!我當時還有點不服氣,頂了一句:這明明是實話,說說又有啥呢?娘卻說道:你說說說有啥?炸東西時,不興多嘴你知道不?我由不得又辯駁一句:多少東西只是多少東西,總不能說說就說少了?大嫂在旁接了句:說起來你屁都不懂。你沒聽說過“船倉垛底墻旮旯”嗎?因為這些誰都估不透。別看是盆底了,說不定從今個管炸到明個也炸不完呢。這句話說得娘笑了。但從此我遇見此事時絕沒再多言多語過。
蒸饃的時候更有一種神圣的味道,更忌諱人在旁邊扭來扭去的。好象這樣會帶來大不幸似的。蒸饃時還有一件,就是特意在其中的一個饃里放上個五分的毛革(也就是分革子),說是到時誰吃到了,誰就會發(fā)財。另外,蒸饃必須蒸得雪白的宣騰的方為最理想。饃若蒸裂了倒也說得過去,叫作笑。若要碰上蒸得縮成個蛋蛋的,那是最讓人感到氣惱的。人們往往會以為有邪講,是邪魔在作怪,于是便將饃蛋蛋扔進鍋底下燒。說是這樣便可燒去穢氣。
到了年三十,家家都要帖門對子(既春聯(lián)。)。有喪事的人家是不準帖紅對子的。人死后的第一年,帖火紙,第二年帖藍對子,第三年帖綠對子。過了三年,才能重新帖紅對子。有那欠賬的人家老早地就將門對子貼上了,這樣,要賬的人便不好意思再來上門要賬了。另外,三十的晚上,家家都會在門檻外邊都放上根木棍,叫作攔門棍。意思是擋著防止一些不干凈的東西進了屋。
年三十的晚上,通常家家都會放一掛比接年小一點的鞭炮,然后才開始吃辭歲飯。(辭歲飯不外乎餾蒸饃,吃餃子。這餃餡子大都是素餡,有用細粉、馓子、豆腐摻在一齊剁碎,拌上材料面的;有用干菜、細粉、馓子加上蔥姜摻在一齊剁碎的。能吃上肉餡的人家不多。)之后,小的便要給宗家門里的長輩家挨門挨戶的去辭歲了。(有祖上牌位的人家首先得給供奉的祖上牌位磕頭。)還有,這辭歲之夜吃什么東西都是隨便任著你吃的,這叫填倉,盡著你撐炸肚子也沒人說你。還有一條是小孩子最為喜歡的:老的.要給小的發(fā)壓歲錢。接著是熬歲,不讓睡覺,比著看誰最能熬。說這叫作熬財神,誰能熬,誰以后就有福。這其間你打牌也好,聽收音機也行,講故事也罷,不管干什么,只有長著精神不睡覺就好。特別是大年初一,看誰家接年早。仿佛接晚了,年被誰接完了似的。所以從十二點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便接連不斷地震響云天,直到年初一的上午十來點鐘才算結(jié)束。(到這時才接年的不是懶得出名、便是家庭境況不怎么樣的。)奇怪的是,年初一全家只能共用一盆水洗臉,而且洗過不能豁(潑掉的意思),得等到下半天才能豁。地不掃,連尿罐子也得存放在屋里不往外拎。得等過了年初一才掃,才拎出去倒掉。并且吃過早飯、午飯,鍋碗不涮。早上用的碗,擺在那,到晌午各人繼續(xù)用各人的。這些規(guī)矩真正讓人莫名其妙,問爹娘,他們也說不上道道來。只說這都是上輩人傳下來的規(guī)矩。老規(guī)矩只有照著做,不能隨便亂改。我在心里暗想:不知老祖宗們是怎么想的,定下這規(guī)矩。這分明是有意讓人邋遝一年。
以上的這些規(guī)矩,現(xiàn)今大都沒人再照著做了。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著在變。一些老規(guī)矩的廢棄,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一位哲學(xué)家說過:存在即合理。那么不存在的也就不合理。廢棄不合理的東西是人類社會進程中必然的選擇。
過年習(xí)慣的作文 篇3
今年的春節(jié),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團,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團。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后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團。湯團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臺,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fēng)景,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最后我們繼續(xù)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著,媽媽看著我,我在想我的作業(yè),阿姨在想單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游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著很多大箱子。爺爺說:“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于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著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dǎo)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么神奇,能夠變化出這么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團、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xí)俗,不僅讓我學(xué)到了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