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鄉(xiāng)俗習慣的中學生作文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日子一天天的富了起來?墒窃谵r(nóng)村,一些不管是好或是壞的鄉(xiāng)俗習慣卻遺留了下來。
開學前兩天的晚上,我正在看電視,電話鈴響了,一接,才知道是姨打來的,原來她想邀我們全家去看比燈。我對媽媽說了,媽媽高興地便打電話給爸爸,沒打通,她只好去四周鄰舍家尋找爸爸。媽媽剛走,爸爸便回來了,我有些哭笑不得,我把這事告訴他,爸爸又去找我媽……幾經(jīng)周折,最終我們一起上路了,此時的我早已急不可耐了。
車上幾個孩子,一路上都是嘰嘰喳喳,吵著鬧著,心里充滿了期待。雖然還沒正式到達那地方,但隔老遠就看見了一排排的紅燈籠,很顯然,它是由河兩旁的兩個村子準備的。聽大人們說,是兩邊村子的人發(fā)生了一些口角,左邊的村子里的人說右邊村子窮,右邊村子里的人不服氣(我也是粗略的聽右邊的人們說了一下),于是就有了這場比燈,從元宵節(jié)一直到開學前夕,整整三天三夜,如此熱鬧非凡的場面我可是頭一回見。等到了真正的目的地時,形勢就更為壯士觀了,在右邊一排一排的紅燈籠沿著河邊一直到住戶人家的房子前,沒細數(shù),但肯定上了百!偶然發(fā)現(xiàn)在一戶人家門前,三四人仍在做燈籠,也許,他們打算還往上掛吧!從燈籠的種類上看,不光有燈籠里面掛燈泡的,還有在里面放蠟燭的,左邊的村子燈數(shù)沒有這么多,可花樣卻不少,除了上面那提到過的外,還多了小彩燈、煤油燈。還有那直接點蠟燭的,甚至兩個村的電線桿上都綁上了那種專門在建筑工地上的照明燈,何況還少不了每家每戶的夜需照明。大紅燈籠還好,有一層紅布擋著,其他燈籠就照得我們眼花繚亂,分外刺眼。我到達之時,在河那邊,也就是左邊村子請的戲班子已經(jīng)開唱了,但過了一會兒,這邊的鑼鼓也敲了起來。然后,擺桌子,放點心,一支小樂隊便去迎“獅子”。也不知過了多久,“獅子”迎回來了,這邊的人歡呼雀躍,把鑼鼓抬到河邊用力敲打著向河對岸耍威風。
漸漸地,發(fā)覺比燈除了是一種熱鬧外,也沒其他好看的,心中不由厭煩起來。心里想的自然也轉到對它的“定義”去了。
后來,還聽說有人專門在那座通往兩邊的橋兩端派人在那守著,目的就是不讓人們通過這橋到對岸去。再后來,等到我們午夜回家時,仍有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愛熱鬧的人往那趕,生怕這熱鬧一會兒就會煙消云散似的。一盞盞的車燈照得睜不開眼,我不禁苦笑,這是何必呢?忽又憶起來時的大費周折。我那是何必呢?左邊燈少花樣多,右邊燈多花樣少,左邊請人來唱戲,右邊喊人來耍獅。而右邊村子里,連魚雷都用上了,兩邊的煙花不問斷的放著,至少光煙花就放掉了幾十萬。也許幾天下來,整個大福坪的煙花就要賣光了,這又是何必呢?(范文網(wǎng) )難道為的就是那所謂的“爭一口氣”嗎?鎮(zhèn)政府呢?聽說剛開始是不允許辦這種活動的,因為這種活動興師動眾,而且又浪費電力資源!可后來也不知道怎的,就同意了。許多大人都說幾十年才看過一次,這次真是太熱鬧了。真的,我們回去時,右邊村子的人還在加燈籠,擴到至少有幾百米長。
看上去,人們花錢舉辦這種活動是有錢的象征,可實際卻是勞民傷財。比燈,這是幾十年都難得舉辦一次的活動,雖然對于從來沒看過這種場面的我來說是一種新奇、一種熱鬧,但它到底代表著農(nóng)村的一種什么風俗呢?我說不清楚。我只是認為:這只不過是種浪費,是不必要的損失,更體現(xiàn)了有些人的思想陳舊!